漫無邊際的丘陵地帶為茂密鬆林覆蓋,現在森林穿上厚重的冰雪毯子,住在森林中的民眾已然過起了平靜的冬季生活。


    這裏是斯摩棱斯克,大大小小的村莊依傍著第聶伯河主河道拔地而起,多條支流附近也有大量村莊。


    數以二十萬計的民眾定居在以斯摩棱斯克主城為中心的龐大區域內,他們就是這一方強大勢力,其龐大人口足以供應統治者做出一番創舉。


    就像是北方的諾夫哥羅德一樣,不提主要定居點,仍有大量民眾藏森林茂密森林中。


    斯摩棱斯克地區也是如此。


    一批小型村莊藏匿密林,他們往往僅是百人的聚落,以集體農莊的形式過著安靜而清貧的日子。


    這種農莊尚未納入斯摩棱斯克勢力統治,後者也無意去森林中將其揪出來。


    名為羅斯的封建王國在北方崛起,王國對人口增長有著迫切需要,那些藏起來的人必須被揪出來,必須被重新編組定居後為王國納稅。


    斯摩棱斯克仍處在部落大聯盟狀態,就算他們處於各種原因賦予瓦季姆大首領的職位、許可其舉兵遠征,瓦季姆依舊不算是聯盟的實權國王。


    各方勢力迫於瓦季姆曾訓練的千人精銳不得不聽從其一係列命令,現在瓦季姆與他的大軍離開了,龐大的斯摩棱斯克社群又陷入暫時的群龍無首。


    瓦季姆會勝利嗎?


    也許吧。


    不過,如果他的遠征失敗了,其人或凍死或被殺,對於斯摩棱斯克算是可怕的損失嗎?


    本地貴族,尤其是那些有著些許羅馬、希臘血統的貴族,他們給自己算了一筆賬。


    出征的軍隊裏,那些所謂精銳盡是苦大仇深之人,這些人的村莊被羅斯勢力破壞親人被殺,他們有著複仇的動機與理由。


    「可這一切與我有什麽關係?高貴的我不還是舒舒服服過日子?送給瓦季姆的都是一群債務奴隸,欠了我的錢,就去幫瓦季姆打仗。這樣我完成了那家夥交待的任務,我自己也沒有太大的損失,如果得勝我還能從中分一些戰爭紅利……」


    斯摩棱斯克城內貴族們盡是這樣的態度,他們自古以來把持著琥珀之路的東線,奈何近年來貿易是越來越難做。本來年年都會有瓦良格人光顧斯摩棱斯克,運來北方的貨物、尤其是琥珀,最近幾年這些貿易基本中斷了。


    事情的這樣的。當羅斯勢力頻繁南下最終影響力直接囊括了裏加灣與庫爾蘭地區,該地是琥珀之路的源頭。以丹麥裔為主的瓦良格商人早就在考慮自己的對策,他們首先變得保守,使得整條琥珀之路貿易線一度變得蕭條,斯摩棱斯克幾年來幾乎沒有得到新的琥珀與蜜蠟。


    而今這些瓦良格人搖身一變成為羅斯王國的一部分。琥珀之路依舊在,隻是它已經被羅斯控製,在斯摩棱斯克投降之前就更不可能有寶石輸入了。


    【鑒於大環境如此,


    斯摩棱斯克的居民並非需要那些寶石過日子,區區石頭的確漂亮卻不能吃。


    瓦良格人在運輸寶石的同時,也一定會運輸一些皮革、大顆粒海鹽塊與曬好的鹹魚。斯摩棱斯克居民畢竟在內陸地區,他們靠海太遠,在這個尚未發現普裏皮亞季大鹽礦的時代,內陸居民所需的鹽幾乎就靠這些往來商人提供。


    輸入的鹽變得稀少,民眾仍能從食物裏獲得最低限度的鈉,缺鹽的現狀在削弱民眾的能力,日子當然還能繼續過,就是揮動斧頭伐木變得容易暈倒,因為缺鹽,家庭的主要勞動力都發覺自己的身體突然大不如前。


    但生活仍能維持下去,他們依舊在墾荒種地,依舊在荒地大量馴養牛。


    即便斷了與瓦良格人的交易,斯摩棱斯克仍在發展著。


    本地貴族們不喜歡瓦季姆的霸道,倒是希望此人能夠幫自己打開新局麵。


    貴族們對北方的羅斯有著畏懼,卻又在心眼裏瞧不上那些人。貴族們基本弄清楚了情況,究竟是何人在襲擊我們?不止是羅斯人,居然還有南方的親緣部族基輔社群。


    在斯摩棱斯克人看來,基輔社群已經做了羅斯的仆從,雙方過去的貿易中斷,而今已經是兵戎相見。


    雖說都是克裏維奇部眾下的一員,基輔人有著他們的基輔大祭壇,斯摩棱斯克有著自己的格涅茲多沃大祭壇。祭祀活動凝聚著祭壇附近居民的心,當彼此不再共享同一個祭祀中心,分裂也成了必然。


    這些斯摩棱斯克貴族能深深感受到自己的孤立處境,如果有猛人能帶著軍隊打出去自然是太好了。


    他們並不對瓦季姆感恩戴德,他們更樂意坐享其成。


    他們在等待著瓦季姆的勝利喜訊,在得到喜訊之前,本地貴族自然待在家中繼續喝酒繼續吃肉。而廣大的平民也握在自己簡陋的房舍裏,守著秋天打來的糧食非必要不出門。


    無論貴族還是平民,他們至多隻會在定居點範圍內做一些冬季工作。由於貿易已經被切斷,各家各戶本就沒多少有價值的手工產業,沒有外部需求,婦女們也就不會利用冬季的被動清閑做些手工活計。


    民眾能做的最大娛樂,大抵就是在歡愉的呻吟聲中生育出更多的勞動力。


    孩子是越生越多,死亡率也是居高不下,每個農莊都在做著生育對衝,即便如此每年冬季都會有大量居民死去。


    年幼的孩子可能挺不過去寒冬,尤其是冬季出生的嬰兒鮮有活到春天的。老人最容易突然病故,青壯年也可能凍壞了身子死去。


    畢竟普通村民的房子四處漏風,斯摩棱斯克平凡人的蓋房子水平遠不及西部的德列夫利安人,後者極為擅長蓋木屋,使得該勢力有著較好的禦寒能力。


    德列夫利安人拉著附近的幾個部族建起了多勒布同盟,他們可不是克裏維奇世係的居民,雖同為斯拉夫人,所說語言確實與斯摩棱斯克、基輔有所區別。


    各農莊的居民互幫互助,當有誰家死了人,便是大家定期將凍僵的屍體收攏起來,運至公共墓地安葬。


    死亡並不可怕,每個冬季對普通人都是一場試煉,如果自己沒挺過嚴冬定然就是命運了。


    民眾隻能以在室內點燃篝火的方式取暖,當預備的木柴耗盡就隻能派人去附近森林砍樹補充,倘若補充得不及時,家人就有凍死的風險。一切就是源自普通民居質量拙劣漏風嚴重,唯一慶幸的是他們從沒有一氧化碳中毒的概念,四處漏風的房子確實不可能遭遇這種危險。


    即便是本地貴族,宅邸隻是比那些平凡人高級一些。


    他們自詡高貴的希臘羅馬後裔,哪怕真的多少沾一點血統,顯然根本沒有繼承那些強者的高超建築技術。


    貴族們住在酷似瓦良格人的大型長屋裏,由於石頭的絕對貴乏,也不懂燒磚的他們,完全靠著鬆樹搭建房屋。哪怕建造得再恢弘,歸根到底也不過是有著粗糙地板的人字形大長屋罷了。


    整個斯摩棱斯克定居點人口相對稠密,多個村莊因自然的發展漸漸擴張得像是一個整體。


    如此定居點偏偏沒有木圍牆做防禦,斯摩棱斯克主城附近的那些同盟者定居點,一樣也不存在任何的城防。


    或者說,有意識修造城牆,這一行為對於斯摩棱斯克人過於新穎了。那些富有的本地貴族至多在自家宅邸修上矮牆,讓他們出資為整個定居點做大圍牆簡直匪夷所思。


    甚至是最重要、最神聖的格涅茲多沃


    祭壇。


    圍繞著祭壇有著大量小型村莊的存在,他們的確屬於斯摩棱斯克,村民中更樂意聽從祭司團體的話,而非不遠處大定居點的那些高貴者們。


    祭司們一樣不給大祭壇修造圍牆,他們接受民眾供奉,財富盡數用在自己的生活,以及將夯土祭壇修得更大更恢弘。


    相比於實力高速膨脹的北方羅斯,斯摩棱斯克這些年來已經在地區競爭中敗下陣來,奈何本地貴族對自己快速的相對衰落缺乏明確自知。


    「瓦季姆組織了四千大軍,這樣羅斯人肯定要被打得損失很大吧。」


    有人關心,有人無所謂。


    對著瓦季姆大軍消失在雪色中,漸漸的那些關心戰事的人也將精力完全用在冬季生活上。


    因為,各村都有大量屍體運走。


    格涅茲多沃大祭壇,祭司們收取死者家屬給予的糧食作為報酬,他們為死者主持葬禮。


    黑色墳墓!那是大祭壇附近的一片區域。


    森林被砍伐,丘陵中低窪地帶被改造為集體公墓。


    雪橇運輸著年齡不一的死者,屍體蓋上一塊粗布亦或是什麽都不遮蓋,就這樣被家人人力拉運到祭壇。


    在公墓附近隨便找片空曠區域,家人砍伐一些鬆樹後將屍體置身其上,以烈火將屍體燒成黑黢黢的骸骨,若是更有耐心就等到骸骨燒得粉碎。


    這一切都需要祭司全程參與監督,如此死者的靈魂才能飛到天上。


    他們崇拜火神,相信烈火焚身後死者靈魂才能得享安寧。


    遺留下的黑色骸骨連帶著木炭灰盡,一股腦的挖坑埋掉,並堆上泥土成為墳塋。


    這就是斯摩棱斯克黑色墳墓的由來。


    即便是本地貴族,貴族死者多數不會被家人焚燒成灰,高貴的身體伴隨著大量隨葬品就在公墓埋葬。


    不過即便貴族也鮮有多麽高貴的陪葬品,最高貴的莫過於人殉,這種極端的陪葬品倒也罕見。


    沒有人敢於破壞墓葬,祭司全體一直守衛者神聖的祭壇與神聖的黑色墳墓。


    他們是一眾早已見慣生死的神職人員,今年與往年一樣,越是嚴冬越要主持大量的葬禮。


    相對於斯摩棱斯克的安靜蟄伏,卡廷森林中的格涅茲多沃祭壇又到了熱鬧的時期。


    拋開大規模的葬禮不提,祭司們也必須開始準備今年的冬至祭祀。


    就在這樣的節骨眼,羅斯遠征軍已經兵臨城下。


    仁慈?


    不!


    羅斯大軍所到,要的就是兇狠。羅斯軍就是要一記重拳打開局麵,最好第一拳就把對方打懵,從而問問把持著戰略主動。


    這第一記右勾拳已經打了出去,目標就是森林中的格涅茲多沃。因為大祭壇其實距離第聶伯河不遠,其位置在於河道右岸(當前的北岸),羅斯殺過去的確是「右勾拳」。


    要找到格涅茲多沃簡直輕而易舉!哪怕即便是多次劫掠的佩切涅格盟友也不曾深入如此之境。


    倒是軍中有著裏加灣來的丹麥裔老家夥,曾經他們是以瓦良格商人的身份流竄到斯摩棱斯克兜售商品,從而從當地人手裏買來長相不錯的男孩女孩向南方的羅馬帝國之赫爾鬆城(今塞瓦斯托波爾)輸送。


    漂亮的女孩會被養起來,之後變為歌女侍妾一路被羅馬商人轉送至君士坦丁堡賣出更好價錢。


    而漂亮的男孩或是作為小廝,或是慘遭閹割成為特殊的侍從。


    裏加灣來客無所謂那些孩子的最終結局,反正從其父母手裏輕易買來,對於那些家夥,顯然鹽比孩子的未來更重要。或者說當一個家庭的孩子重極多多,且年幼的孩子麵對任何一個


    冬季都可能抗不下去而死,父母也就不太珍惜了。


    如此雖無戰俘做向導,裏加灣的「老炮兒」能清楚的憑著記憶幫助羅斯大軍找到大祭壇正確的所在。


    「他們可能不是很富裕,但祭司的住處的確有著一些金銀。當地有著大量人口,大王若痛下殺手兄弟們真的敢幹。如果大王要俘虜他們,您也會得到大量的奴隸。」斯特坎德如此向留裏克匯報。


    留裏克不得不思考一個,自己究竟是以雷霆手段衝殺而去,還是試圖以溫和的手段將之招降。


    「呸!敢於組織大軍打我,基本導致臣服於我國的波洛茨克人族滅。斯摩棱斯克必須付出相同的代價。打吧!他們不仁我也不義,反正很多人已經說我是殺伐無度的暴君,已經如此了,我又何必再在意?」留裏克稍稍想了想,沒有太過於糾結,決意就再做一次暴君。


    對於格涅茲多沃,災禍來得毫無征兆。


    留裏克將命令傳遍全軍,所有旗隊、所有同盟部隊,所有的指揮官與所有的戰士,大家得到了完全相同的命令——毀滅斯摩棱斯克人的格涅茲多沃祭壇,隨意你們搶掠、隨你你們俘虜、隨意你們縱火、隨意你們破壞。


    他會六千人大軍的戰爭破壞做了合法性背書,渴望戰爭的羅斯聯軍戰士們無不歡欣鼓舞。


    他們窮一些無所謂,能抓到大量戰俘也是好事。


    羅斯人、尹爾門斯拉夫人、裏加灣丹麥人、拉脫維亞人、芬蘭人、佩切涅格人、基輔人,構成羅斯聯軍的五花八門人員在此共襄盛舉。每個人都是機會均等,羅斯王許可大家自由劫掠,禁止友軍之間爭搶。


    羅斯王極為公平也極為高貴,他竟宣布自己不會參與劫掠,意味著「戰利品上繳一半給國王」的傳統在當前行動不存在。


    羅斯王留裏克也將與普通戰士一樣參與劫掠行動中。


    他們已經開始行動了。


    於是,大地在震動,首先遭遇襲擊的是在冰麵上試圖釣魚的村民。


    釣魚者隻是見得大量黑影在寬闊的第聶伯河冰麵移動,直到被利箭射殺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


    羅斯軍高揚著旗幟,戰士們紛紛將染成藍色的羽毛插在頭頂,他們紛紛換上甲衣,羅斯本部的常備軍、公民軍都套上縫著藍布條的羅斯戰袍。


    那些裏加灣來客與草原人,各自的衣服也極具特色。


    大家完全不擔心在行動中誤傷彼此,隻因衣服有著極佳的辨識力。


    至於敵人,大抵都是一些穿著亂七八糟的村民吧。


    事實證明了留裏克的判斷,當大軍順著人為開發過的較為寬闊的林間之路,很容易就衝到了大祭壇所在。


    大量村莊圍著祭壇存在,羅斯聯軍六千之眾,騎兵與雪橇索性高速地衝入祭壇那龐大空地內。


    沒有人弄清發生了什麽,畢竟普通村民從未見識過真正的羅斯軍隊。


    卻見那些武裝者從雪橇上跳下來,向一切人發起致命攻擊。


    那些騎兵引得村民恐懼,繼而變成村民們在尖叫中的狂奔。


    一切的葬禮儀式都暫停了,到處都在殺戮、到處都在搶掠。


    聯軍戰士殺死一切看到的男子,倒是有計劃地對女子饒命,前提是她們不做抵抗。


    僅有一種人被優先饒命——年輕女子。


    尤其是那四支擴軍而來的公民兵旗隊,年輕的戰士血氣方剛,當他們獲悉自己被國王許可親自在戰爭中抓一個奴隸後,就如餓虎撲食一般展開行動。


    軍隊已經徹底失控!


    留裏克並沒有參與劫掠,而是騎著馬與一批親信置身於混亂戰場目睹愈演愈烈的殺戮。


    他無所謂這些人


    的死活,也無所謂聯軍的軍紀敗壞。


    他注意的不遠處的酷似金字塔結構的土堆。


    「那裏!」留裏克大手直指:「兄弟們,此乃大祭壇。走!讓我們策馬登上去,本王就是要在高處目睹血祭。奧丁!」


    他奮力一唿就策馬衝了過去,身後騎兵旋即跟隨。


    而瓦季姆已經被從籠子裏揪了出來。此人被固定在雪橇上,瓦季姆得以看清正在發生的恐怖場麵。


    瓦季姆輕輕閉上眼,耳畔的喊殺聲不絕於耳,他能清楚目睹隨處可見的殺戮。好端端的大祭壇成了這個樣子,居然成了瓦良格人血祭奧丁之地?


    他又猛然看到,羅斯王留裏克居然騎著馬衝到了大祭壇之頂!


    這……不就是另一種奇恥大辱?!


    瓦季姆幾乎咬繃了牙齒,一頓時間之前就是他在這裏揮斥方遒,集結四千大軍做隆重的祭祀,甚至自割傷了左手以鮮血親自完成對火神的祭司。彼時的瓦季姆希望這種方式換來斯拉夫諸神保佑的勝利,但……


    「神啊,你的祭壇正在被瓦良格人破壞、被僭越!神啊,如果你真得值得崇拜,就降下烈火將他們燒死吧。」


    但庇隆神沒有迴應瓦季姆的祈願,殺戮持續,他的信仰也隨之崩塌。


    整個大祭壇以及周邊地區沒有任何有組織的抵抗,祭司們的居所被聯軍掃蕩一空。他們才不管誰是大祭司,本地祭司都用白堊泥塗白自己的臉並畫上花紋,看起來人人都一樣,於是聯軍針對這些異教祭司們輕率地斬盡殺絕。


    滿臉褶子的斯摩棱斯克大祭司,在尖叫聲中被亂劍戳死,其人身上的金銀飾品被搜刮一空,甚至其牙齒也被砸斷,戰士將其嘴巴裏的金牙拿走……


    留裏克就在高高的祭壇目睹這一切。


    沒有恐懼、沒有怒火、沒有惋惜,也沒有憐憫。


    留裏克如同看客一般靜靜發呆,一切很真實又很不真實。的確,行動太順利了!順利得簡直有些不像話。臆想中的與斯摩棱斯克的「城下決戰」恐怕已經不可能發生,他們居然成了撅著肚子待宰的肥羊。


    他一臉平靜凝視周圍的混亂,靜靜等待著行動的自然結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留裏克的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重生的楊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重生的楊桃並收藏留裏克的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