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曼的三獅戰旗飄揚在阿勒布堡壘所在的土丘之頂。


    環繞土丘興建的城堡擠進軍民一度達到近萬人,這些人大部分是客居日德蘭近半個世紀的薩克森族人,他們擁護維杜金德的正牌子孫柳多夫,很高興自己終於迎來了王者,便紛紛移居到新興的阿勒布堡壘定居下來。


    誰曾想,才度過第一個冬季,新開辟的農田燕麥苗長勢不錯,戰爭就爆發了。


    人們感謝上帝,感謝柳多夫的睿智,多虧了堅固的環形石牆給予大家庇護。


    但大量老弱婦孺擠在城裏終究不是好事。


    柳多夫需要的是大量的男性青年、壯年,那些十二三歲的男孩雖可做兵未免過於牽強,最好此地有大量二十歲男子供他招募。


    由於民眾是被動集結在狹小的堡壘內,人人自危的時局下大量有識之士願意為了自己與家人的生命站出來拿起武器。


    一度極為惶恐的人們,看到柳多夫大人親率騎兵針對野蠻人的登陸人員展開懲罰性殺戮,騎兵幾乎沒有損失攜大勝而歸。


    柳多夫渾身是敵人的血,他的部下紛紛沐浴血色。


    騎兵的殺戮被民眾看得真切,人們歡唿雀躍,惶恐的想法蕩然無存,因為他們看到了,自己擁護的柳多夫的確是維杜金德的子孫。


    樂觀的情緒在整個阿勒布城堡蔓延,被困於其中的人們完全忽略掉了一切潛在的危機。


    就譬如此地沒有水源地,堡壘內的食物也嚴重不足。


    圍著丘陵之頂建造堡壘,在歐洲並無任何不妥。


    因為一座堡壘最多就供數百人的生活起居,補給幾乎都來自山下,靠著人力肩扛拖拉補給物,完全能應對這等規模人員長時間的起居。


    但是,這裏突然湧入近萬人……


    柳多夫到底是正牌的威斯特伐利亞伯爵,他有著治理一地的經驗,很清楚領地的民眾給貴族供應物資,貴族也有義務保護這些民眾的生命權。


    以堡壘保護民眾,此乃踐行自己信仰之道義。


    可民眾實在太多了!龐大的民眾同時避難,領主要給這些人提供食物和水,此乃“神賜予貴族的義務”。


    現實是非常殘酷的,柳多夫按照貴族的規矩給予民眾食物飲水,僅是一頓集體晚餐,就掏空了他近三分之一的物資儲備,而這還是建立在民眾逃難時多少帶了些細軟的狀況下。


    一場降雨可以大大緩解民眾飲水問題,但儲備的糧食很快就能吃完,若不能在三天或四天打開局麵,阿勒布堡壘就可能開始化作一處饑餓煉獄。


    要求一些老幼婦孺離開堡壘趁夜色逃命?


    柳多夫沒有開口,北方聖人埃斯基爾也完全沒有這種“不人道”的想法。


    以絕對理性而言,這些老弱都是防禦戰的累贅,他們除了消耗守軍的食物飲水外,還要迫使守軍分出人力保護他們。


    命令他們趁亂離開有利於防禦,卻是對信仰的無情踐踏。


    因為,摩西從沒有拋棄過他的人民。


    世人看到的是他們打下赫赫戰功、猶如維杜金德複活的柳多夫。


    世人也看不出柳多夫本人麵對的巨大壓力。


    諾曼人(指羅斯軍偏師和拉格納丹麥軍)的兵力過去龐大,對付這種軍隊,隻怕需要自己的主子路德維希王子親率主力討伐。


    自己手頭就五百騎,就隻能采取狂牛般的戰術,竭盡所能製造殺戮,希冀能把諾曼人全部逼走,並等來理論上存在著的霍裏克的北部援軍。


    哦!可憐的柳多夫!他並不知道霍裏克已經被暴打一通,正夾著尾巴向阿勒布堡壘逃竄。


    ……


    一夜之間,阿勒布堡壘多了兩千餘名武裝者,更有不少人有意拿起削尖的棍棒保衛。


    當騎兵衝出堡壘,絞盤趕緊拉起吊橋,那正門的上下開合式硬木門也重重落下。


    此舉絕非柳多夫要背水一戰,他是為了保證堡壘不留破綻。


    畢竟敵人看一眼就隻兵多,騎兵在一處大殺四方,若有敵偏師偷偷強攻堡壘得逞,一切都完了。


    現在,騎兵正想著拉格納的海邊戰士的營地衝擊。那浩大陣仗容不得大家懈怠,本該是清晨搬運昨晚戰死者的屍體,現在又要組成盾牆和騎兵硬碰硬。


    柳多夫其實很高興看到諾曼人組織盾牆。


    “他們已經有防備了!戰士們,組織好騎槍,準備車輪戰!”


    車輪戰,騎兵分成各個戰鬥小隊,輪流出動挑戰盾牆,並以超長的矛瞅準機會一刺,甭管是否刺中,拔出矛就立刻撤走。


    原則上這種經典法蘭克戰術,與草原騎兵的貼臉騎射並不本質不同。


    法蘭克騎兵的衝擊將開始,拉格納和他的人短時間內排好隊,咬緊牙關準備硬抗攻擊。一些持弓者也開始向奔襲的騎兵方向拋射箭矢,可惜這是威懾。


    緊張的拉格納所部完全忽略掉一支勁旅完全從羅斯人的營地脫出。


    有後衛騎兵在關鍵時刻猛以鞭子抽馬,他衝到柳多夫的身邊大吼:“大人,快看我們後方!那不是我們的騎兵。”


    “什麽?”


    柳多夫下意識地扭頭,赫然看到自己做夢都想不到的景象。


    “我是眼花了?那是誰家的騎兵?是咱們薩克森人的?”


    他再定睛一看,後麵的騎兵有人扛著旗。旗幟是白底的,對角線延伸出藍紋形成x紋章。


    那是羅斯人!居然是羅斯騎兵!


    “該死。真讓埃斯基爾說對了,那些諾曼人中的羅斯人有騎兵。可惡,這些騎兵從哪兒冒出來的?!”


    嚴峻的局勢是他無法想象的,甚至也沒時間思考。


    因為發了瘋般追擊的羅斯騎兵,一塊是人人雙腿加緊馬腹部,腳掌死死不離馬鞍的狀態。


    菲斯克大聲命令:“拋!騷擾!”


    噪聲嘈雜,他以最簡單的詞匯命令部下辦事。


    隻見穿著統一的白袍藍紋羅斯騎兵,左手握緊反曲弓朝天,右手隨即拔出搭在馬背上的箭袋,抽出破甲箭便是右搭速射。


    現在已經不求精準性,兵力劣勢的羅斯騎兵現在是清一色草原輕騎兵的模樣。


    大拉鋸的反曲弓快速拋射輕箭,在訓練場培訓的極限戰術,現在正好接受實戰考驗。


    羅斯騎兵在以能達成的最快速度拉弓射箭,做得好的人可以完成兩秒一箭的速度。


    超快的射速完全彌補兵力不足,密密麻麻的箭矢向著法蘭克騎兵集群的腦袋襲來。


    這些破甲箭飛躍很遠距離,幾乎完全以重力勢能墜落。


    箭矢不再擁有強勁動能,如冰雹般劈頭蓋臉砸中法蘭克騎兵。


    貼皮盔被砸出深深的凹陷,那些沒有使用布片襯裏的戰士,旋即被砸得腦袋嗡嗡作響。


    有箭矢正好鑽入肩膀鐵環的縫隙,給了騎兵不算嚴重但很疼的外傷。


    也有倒黴蛋自己雖沒事,馬腚缺乏防禦中了一箭,這對快速前進中的馬匹簡直是一場災難。


    柳多夫完全不能無視羅斯騎兵的存在,自己的部下正在蒙受傷亡,如此場麵讓他想起了這樣的傳說,所謂當年查理曼大帝征討阿瓦爾人時,就遭遇敵人的大量弓騎兵襲擊。


    那隻是很久以前的傳說,柳多夫不知情,現在隻能親自麵對這種困境。


    有部下墜馬生死未卜,有馬匹跌倒後分明是摔斷了腿。


    “停止突擊!調轉方向!和敵人騎兵戰鬥!”


    柳多夫所部訓練有素,全體騎兵整體進行逆時針短距轉彎。


    他們的快速變陣也令不斷追擊的羅斯騎兵大吃一驚。


    對此,菲斯克早在戰前就與兄弟們開完了會,他高舉自己的反曲弓:“我們成功了!一些按計劃辦事!”


    於是,羅斯騎兵以變陣迴應之。


    現在參戰的羅斯騎兵滿打滿算有二百九十騎,受傷者與傷馬缺陣後,剩下的人分成三個百人隊,並細分成二十九個十人小隊。


    既然要以佩切涅格人的方式戰鬥,隊伍裏的一些下級軍官本就是佩切涅格人,一場草原騎兵大戰西歐騎兵的大戲上演了。


    一開始,站在柳多夫的法蘭克騎兵的視角上,這些敵人是要與自己進行騎兵對衝。


    對衝?那不是自尋死路嗎?


    一支支騎槍向前,柳多夫一言不發,他的眼神滿是殺氣,自己的騎矛所指就是騎兵衝鋒方向。


    法蘭克騎兵采取全新戰術,他們快速構建寬大騎牆,向羅斯騎兵威壓而來。


    反觀羅斯騎兵,三支百人隊的二十九個小隊,自發地分成兩個集團,以輕騎兵的機動優勢快速繞到兩翼。


    如風板掠過的騎兵急速射擊兩輪箭矢,當他們紛紛繞過騎牆,還不忘再補上兩輪箭矢。


    隻此第一迴合,柳多夫騎兵的兩翼遭遇特別的傷亡。


    有的戰士身中數箭,因疼痛一不留神墜馬。


    有的倒黴蛋被擊中麵部當場被破甲箭貫穿顱骨死亡。


    還有十多名戰士跌跌撞撞忍受著鎖子甲上插著的多根箭杆,拔出自己的佩劍高舉著渴望戰鬥。奈何自己的馬匹已經渾身插著箭矢,側躺在近岸沙場,努力仰起頭口吐鮮血……


    “能行!就是要欺負他們不用弓矢。”菲斯克大喜過望,急忙命令部下保持現在的位置繼續射箭。


    如果法蘭克騎兵不出擊,羅斯騎兵就與之維持一段安全距離不停射箭。


    馬鞍兩側各有箭袋,每個袋子硬生生塞了五十支劍,它們是很沉重的累贅,所以避免馬匹太累,羅斯騎兵今日是以缺甲之姿戰鬥。


    持續射箭有一個好,便是戰馬的負重在不斷降低。


    柳多夫這輩子都沒見過如此的騎兵戰法,他見得自己的部下紛紛卸下後背所背負的圓盾,在馬上護住自己。


    這樣被動也不是事兒呀,敵人的箭矢像是無限的。


    再看現在的局麵,那些諾曼人大軍已經開始趁機推進了!


    還有,西邊那是怎麽迴事?!一支森林在移動?!


    一個瞬間,一支箭好巧不巧穿透了柳多夫圓盾,他定睛一看,公平的說這真是一支很漂亮的破甲箭箭簇,如同一根針。


    他也恍然大悟,且看這根針,可以毫不留情穿過鎖子甲鐵環深深紮入皮肉。


    “不好!我中計了。”


    逃?不!不能就這麽逃。


    暴怒的柳多夫急令:“不能坐以待斃!繼續跟著我衝!”


    頓時維杜金德靈魂附體,狂怒中的柳多夫林騎矛都扔了,他拔出一支戰斧:“讓他們瞧瞧斧頭的厲害!”


    於是,麵對這種局麵,不如恢複法蘭克騎兵的光榮傳統——擲斧。


    法拉克騎兵恢複衝擊,看不到他們舉著騎矛這令菲斯克覺得有詐。


    菲斯克也沒多想,部下仍以老戰術故意保持著距離施行騎射戰。


    就在兩支騎兵接近之際,一堆斧頭居然朝著羅斯騎兵扔過來。


    而羅斯騎兵也不白給,有的高水平戰士幹脆站在馬鐙上,右手握著三支箭,對著很近的法蘭克騎兵就是“貼臉三連射”。


    破甲箭擊穿馬匹身軀,擊穿戰士的鎖子甲。


    投擲出的雙刃斧打著旋,擊中無甲的戰馬就是嚴重的皮開肉綻。


    雙方新一輪的交鋒忽悠損失,羅斯騎兵也是首次遇到意想不到的傷亡。


    打過多長營長的菲斯克不是沒想過騎兵會出現傷亡,想不到自己人能被斧頭砸得痛苦。


    恰是法蘭克斧頭,砸得羅斯騎兵清醒過來,接著又是暴怒,以及聰明的應對。


    隊伍中的佩切涅格人都在要求大夥兒必須嚴格保持間距,因為人力投擲斧頭距離很有限,斧頭的儲量必然不多,隻要羅斯騎兵保持距離騙敵人扔光了斧頭,接下來就是己方的殺戮。


    所以,一度被騎射打得渾身難受的法蘭克騎兵終於找到了辦法,他們開始瘋狂地投擲斧頭,同時硬抗敵人始終犀利的箭矢。


    一個迴合挨著一個迴合。


    奈何戰局還在惡化,法蘭克軍在之後的十多個迴合交鋒中幾乎沒有損失,羅斯軍也一樣沒有損失。


    羅斯軍就如同膏藥般死死貼著柳多夫的法蘭克軍,遂當後者紛紛發現自己的可投擲手斧被扔了個幹淨,才恍然大悟這一切都是敵人的陰謀。


    “哈哈!他們的斧頭沒有了!”菲斯克注意到敵人的窘況,站在馬鐙上向全體部下高唿:“繼續!衝擊!射穿他們的臉!”


    右側箭袋已經空了,於是很多人將左側箭袋突擊掛靠在右邊。這種集體換箭袋的行為,在意識到大事不好的柳多夫看來,簡直就是決戰的信號。


    突然,羅斯騎兵發起進攻,麵對這場麵法蘭克騎兵已經沒有力氣在組織盾牆,身披甲衣有載著著鎖子甲的戰士,戰馬累得氣喘籲籲,柳多夫希望趕緊退出戰場卻無能為力了。


    耐力更強的突厥馬發揮出強大的戰術優勢,羅斯騎兵注意到敵人甚至沒精力列陣,頓時信心大增。


    箭矢不斷鑿在身上,法蘭克騎兵連人帶馬不斷倒下。


    大量戰士拖著受傷的身子緊緊跟著自己的伯爵柳多夫向著阿勒布堡壘的方向逃去。


    被寄予厚望的法蘭克騎兵,終於還是在簡直無限的箭矢打擊下被不斷放血,倘若再不脫離戰場大家全都得死!


    這是一場痛苦但不算遠的逃亡之路,相比於敵人的處境狼狽,羅斯騎兵這邊一樣有所疲憊。


    不斷地拉弓射箭,士兵都在忍著右臂的酸痛追擊,麵對著逐漸空下來的最後箭袋,繼續追擊難不能還能讓馬匹長著翅膀飛躍石牆?!


    為了逃命快速,柳多夫在拚命拋棄一些雜物,他解開一道關鍵繩索,這樣保護馬兄的甲衣就脫落了。其他戰士有樣學樣,使得這支主要由薩克森人構成的法蘭克騎兵字麵意思被打得丟盔棄甲。


    戰場的盛況被堡壘石牆觀戰的人們看得清楚,他們看到了柳多夫大人的慘痛失敗,以及最後騎兵的逃亡。


    堡壘內的戰士急忙打開吊橋,那些持弓的戰士紛紛登上城頭,向著追擊而來的羅斯騎兵射箭。箭矢根本打不到敵人,隻能起到威懾作用。


    大白鵝羽毛做的箭羽過於顯著,菲斯克清楚注意到敵人的反製措施。


    抓緊時間緊跟敵人的偉大衝過吊橋衝入堡壘?


    不!讓這群逃離戰場的懦夫滾迴堡壘吧!


    因為在羅斯軍的後方,超過五千名的新丹麥-羅斯-斯拉夫人構成的聯軍,已經開始了攻城進軍。


    畢竟就算戰鬥很倉促,拉格納、斯普尤特和梅德韋特,絕無可能放過羅斯騎兵打出了的機會。


    “走吧!”菲斯克調轉馬頭:“殺了敵人的傷兵,把我們的傷者救走!”


    罷了又嘀咕幾句:“留裏克,可千萬別怪罪我今天的損失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留裏克的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重生的楊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重生的楊桃並收藏留裏克的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