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坐而長歎,脾裏肉生矣!
至中平二年間方寧走馬上任為齊國相後至初平四年為青州牧來,曆時九年,中間雖經過討董會盟這種大戰役,但青州在方寧的努力下仍是日漸昌盛,不得不提的是方寧集團自從有了徐庶這位三國級智囊的加入,更是如虎添翼。如今的方寧,經得兗州一場大戰,正自在家裏好好消化著兗州那一場大戰的勝利果實,倒也頗顯得無所事事起來。
齊郡太守府內,方寧、徐庶、孫乾、方悅、關統、關平、孫禮、太史慈、韓浩,史渙,於禁,蔣奇,韓猛,典韋,令虎,方悅長子方標,次子方平一眾文武相對而坐,在這夏日裏,偶爾有些涼風吹來,倒是頗見爽快,為方悅、徐庶眾人滿上了酒,眾人倒也知道平日裏方寧無甚架子,也不以為意。
輕啜了口酒,方寧歎道:“據傳前些日子,下邳有闕宣者,聚眾數千人,製旌旗皇輦,自號天子。唉!如今這大漢朝竟是以糜爛到如此地步,這隨便一阿貓阿狗的跳將出來,聚上些流寇,立個山頭,亦敢自號天子,吾輩堂堂天朝上國啊!”
“唉!”在做眾人無不感到傷心,自高祖建國以來,勵精圖治,那是何等榮光。隻是這大漢朝是乎總是一代不如一代,自高祖後,大漢朝已是再無名君,大漢朝四百多年的時間裏,更是出現了王莽這種大逆不道之輩,幸而天佑大漢基業,出了劉秀、劉徹這兩位大漢龍興之帝,更是讓大漢朝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點。
然則,所謂盛極而必衰,到如今,大漢朝自董卓之亂後,威信已是降到了最低點,已是名存實亡矣!
“據聞,徐州牧陶史君以令手下大將曹豹出兵平叛了。”不想看到眼前這種沉悶,年輕的孫禮出聲打破了這種平靜,如今年方十九的孫禮,雖然從軍以有十來年,但看上去此時的孫禮更偏向於一名儒將,而不是一位粗獷的武夫。
自從徐庶這位三國有名的智者到來之後,好學的孫禮與太史慈、關平,史渙,韓浩幾人一起更是幾乎每天都纏著徐庶問這問那,兵法韜略,政通要務,幾乎方方麵麵,無所不包。而此時的孫禮,輕甲束冠,英姿勃,與太史慈、關平三人站於一處,如此青年俊傑,更增幾分風采。
“嗯,取泰山華、費二城,直插任城賊寇腹心之地,相信這場鬧劇將會很快被平定。”一旁的關統接口道。
“嗬嗬,是極,是極。”方寧大笑著舉杯遙敬東南方道:“當年蒙陶史君慷慨,借糧秣十萬石以解我燃眉之急,如今徐州偶犯癲癇小疾,以陶史君之能,而徐州又富有天下,帶甲之士逾百萬之眾,再則那闕宣者乃跳梁小醜之輩爾,此不足以亂徐州矣。倒是吾等卻是幫不上什麽忙,諸位且與我滿飲此杯,祝陶史君早日清平禍亂,早日還天下太平。”舉杯相繼一飲而盡,亭內眾人相對哈哈大笑。
“報。。。。”門外,突然一聲不合時宜的聲音打斷了亭內眾人的興致,但在坐眾人沒有半分的不悅。
“講”
“門外有徐州信使求見。”
“哦,徐州信使?”方寧奇道:“陶史君此時派信使來此確不知是何來意,莫不成戰闕宣不利乎?”
一旁的徐庶暗自皺眉道:“以庶之見,此事確是不太可能。此次主將曹豹乃徐州宿將,以曹將軍之能,假以徐州之殷實,當不會敗於闕宣此等無名之輩,然則,這徐州信使此之來意確是讓人捉摸不透。”
見眾人皆深思,卻是一旁的孫乾笑道:“主公且把那信使喚來一問便知,何需為此等小事而傷透腦筋費力去猜測,怠慢了客人可不好。”
聽得太史慈之言方寧與徐庶二人相對哈哈大笑:“確是公佑之言最實在,看來是平日裏無聊至極,這腦袋瓜子確是不好使起來,盡鑽那牛角尖去了,且把那信使喚進來。”
“舅兄何時來的?”看得麵前這信使,卻不是那糜竺又是何人,當下方寧不敢怠慢,把個糜竺讓進了亭內。[..tw超多好看小說]
輕喝了口茶,以潤了潤喉嚨後,糜竺頗著神秘道:“某今日來,隻為送一場富貴與懷德。”
“送一場富貴於我?”方寧迴頭看了眼徐庶與孫乾,見得二人亦是滿臉疑惑,顯是不知這事從何而說起,也是暗自驚訝不已,方寧輕笑道:“舅兄之言,寧實在不知從何而起,還麻煩舅兄告知。”
見得方寧確實是不知,當下,糜竺長身而起,朗聲道:“今某乃是奉陶府君之命,特來向懷德求救來了,還望懷德能念故情,出兵助我徐州。”說罷,兩眼細眯成一條縫,細細盯著方寧,隻看方寧的表現。
“出兵?”雖早有猜測,但真聽到這種事後,方寧仍是大吃一驚,“區區下邳闕宣,隻癲癇小疾爾,以徐州之精兵悍將,尚不能平此禍亂?此闕宣者確是何許人也?”
“懷德卻是誤會了,”隻聽糜竺輕歎了口氣道:“逆賊闕宣早以授,此次進犯我徐州者乃兗州曹操也,其乘我州大軍在外討賊,內城空虛之際,兵陳泰安,借言替父報仇,如今已是連下我徐州十餘城矣,其鋒不可擋,竺此次可是自薦而來,在陶府君麵前替著懷德好生說了通好話,打著保票而來,還望懷德能出兵徐州,以保徐州不失。”
“兗州曹操曹孟德?”方寧以目視徐庶奇道:“孟德何故進犯徐州?隻為替父報仇?”
輕拍了拍額頭,徐庶頜道:“以庶之見此次孟德出兵徐州,當是為借糧而去。”
方寧撫掌大笑道:“好個曹操曹孟德,隻為借糧就出兵他境,還連下人家十數城,這糧借的果是霸氣淩人,果然不愧是曹操曹孟德矣。”
一旁的徐庶繼續道:“以庶之見,借糧當之為其一;去歲曹操入主兗州,據聞兗州除鮑信及部分兗州小將外,兗州諸豪族士紳,與軍中一些大小將佐俱是不滿曹操入主兗州,但無奈那鮑信乃兗州宿將,鮑家亦是兗州大族,兼其又兵權在握,所以反對者不敢在明麵上使絆,但想來暗地裏麻煩肯定不少,然則,後來鮑信陣亡,兗州士族必將大亂,此次,曹操出兵徐州,當為立威而來,此其為二,否則,當不會在短短月餘時日間,卻不計傷亡連下徐州十餘城矣。”
“其三當為煉兵。去歲,主公助曹操平定黃巾禍亂,曹操受降卒十五餘萬,男女五十餘萬口,並收其精銳者得精兵十二三萬餘眾,以此號為“青州兵”。袁氏兄弟之戰,曹操出兵擊公孫瓚將劉備於高唐,單經於平原,徐州牧陶謙於幹,袁術將劉詳於匡亭。不三日,即破劉詳部,後於袁術引軍亦來戰於匡亭,從匡亭到封丘、到襄樊、到太壽、到寧陵、至九江最後還軍定陶,一路高歌,青州精銳一次比一次強,雖是百戰,卻並非是百勝之師。此次旬月間連下徐州十餘城,其青州精銳之必勝信念以成,此精銳當無敵於天下矣。”徐庶暗淡地搖了搖頭,輕舒了口氣歎道:“曹孟德用兵如此,天下當無出其右爾,我輩多有不如矣!”
曹操正一步步變地越來越強大,這大神,咋就這麽讓人撓心呢,你啥時候才能患上那頭瘋病啊?唉!方寧暗自感吧了一翻才道:“那以元直之見,我們當需如何。”
徐庶很肯定地迴答道:“當出兵,然此時卻非兵近徐州之時。”
“當出兵?”一旁的孫禮驚道:“我郡可戰之士雖號稱二十五萬,然皆是末經訓練,可戰之士仍隻原本的五萬本部人馬,曹操手下光青州精銳以不下二十萬之眾,五萬對二十多萬,這戰卻是該如何打?”
“嗬嗬,德達此言差矣,此次我們隻需出兵千人即可。”
“千人?先生這戰卻是該如何打,還請先生教我。”孫禮奇道,對於徐庶的智慧,在坐眾人都是有目共睹的,絕對不會說有懷疑徐庶的判斷,更何況徐庶可能是因為從師與龐德公並與諸葛亮、龐統等人為友的原故,所以性格上也是跟諸葛亮他們一樣,以嚴謹而著稱,若是沒有五分以上的把握,徐庶便不會輕易的把結論說出來。
千人對二十萬大軍,就連旁邊的幾人也都拚命地在計算著如此相差懸殊的戰卻是該如何去打才能不慘敗,可無論怎麽算來算去,以此情況看來,就算是孫武在生亦是不得不以慘敗而收場。
徐庶微笑著道:“我們隻需一紙調解書即可,出兵也隻是做做樣子而已。”
調解書?聽得徐庶說來,過得好一會,方寧才反映過來,算是略有所得。不禁向徐庶投去了個讚賞的眼神。
徐庶萬分自信的道:“以庶想來,曹操糧也搶了,兵也煉了,這威名也立了,也該收手了。我們此次也隻是適得其會而已,就算沒有我們的介入,曹操也會另外尋個由頭退兵的。此次我們所要做的隻是送了個台階給曹孟德而已,如此即省了出兵事宜又能讓陶史君欠我們一個天大的人情,何樂而不為呢。”
“更何況,曹操若真要把陶府君給逼急了,以陶史君在徐州的威望,輕易可得可戰之士亦不下百萬之巨,曹操哪敢去觸那底線。”
“哦。。。”太史慈幾人恍然大悟,事情經得徐庶一翻分析後,確是變得如此簡單。曹操一步棋走來,確是暗含了如此多的陰謀陽謀,這讓方寧不得不感歎,這曹操曹孟德果然不愧是三國裏最頂級的一位軍事家與政治家。
既然知道這次青州方麵出不了什麽力,方寧也就沒有了後顧之憂,點齊了兵馬後,令方悅主軍,太史慈、孫禮,其它關平,蔣奇,韓浩,史浩,韓猛一半從之,即刻開赴東莞郡,一邊又差信使星夜馳奔曹營而來。
每日三更,第二更送上!求金磚求收藏啦。順便bs一下3g後台,昨天晚上傳上去的章節,電腦上有了,手機裏卻沒有同步更新,我x他個xx凸
至中平二年間方寧走馬上任為齊國相後至初平四年為青州牧來,曆時九年,中間雖經過討董會盟這種大戰役,但青州在方寧的努力下仍是日漸昌盛,不得不提的是方寧集團自從有了徐庶這位三國級智囊的加入,更是如虎添翼。如今的方寧,經得兗州一場大戰,正自在家裏好好消化著兗州那一場大戰的勝利果實,倒也頗顯得無所事事起來。
齊郡太守府內,方寧、徐庶、孫乾、方悅、關統、關平、孫禮、太史慈、韓浩,史渙,於禁,蔣奇,韓猛,典韋,令虎,方悅長子方標,次子方平一眾文武相對而坐,在這夏日裏,偶爾有些涼風吹來,倒是頗見爽快,為方悅、徐庶眾人滿上了酒,眾人倒也知道平日裏方寧無甚架子,也不以為意。
輕啜了口酒,方寧歎道:“據傳前些日子,下邳有闕宣者,聚眾數千人,製旌旗皇輦,自號天子。唉!如今這大漢朝竟是以糜爛到如此地步,這隨便一阿貓阿狗的跳將出來,聚上些流寇,立個山頭,亦敢自號天子,吾輩堂堂天朝上國啊!”
“唉!”在做眾人無不感到傷心,自高祖建國以來,勵精圖治,那是何等榮光。隻是這大漢朝是乎總是一代不如一代,自高祖後,大漢朝已是再無名君,大漢朝四百多年的時間裏,更是出現了王莽這種大逆不道之輩,幸而天佑大漢基業,出了劉秀、劉徹這兩位大漢龍興之帝,更是讓大漢朝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點。
然則,所謂盛極而必衰,到如今,大漢朝自董卓之亂後,威信已是降到了最低點,已是名存實亡矣!
“據聞,徐州牧陶史君以令手下大將曹豹出兵平叛了。”不想看到眼前這種沉悶,年輕的孫禮出聲打破了這種平靜,如今年方十九的孫禮,雖然從軍以有十來年,但看上去此時的孫禮更偏向於一名儒將,而不是一位粗獷的武夫。
自從徐庶這位三國有名的智者到來之後,好學的孫禮與太史慈、關平,史渙,韓浩幾人一起更是幾乎每天都纏著徐庶問這問那,兵法韜略,政通要務,幾乎方方麵麵,無所不包。而此時的孫禮,輕甲束冠,英姿勃,與太史慈、關平三人站於一處,如此青年俊傑,更增幾分風采。
“嗯,取泰山華、費二城,直插任城賊寇腹心之地,相信這場鬧劇將會很快被平定。”一旁的關統接口道。
“嗬嗬,是極,是極。”方寧大笑著舉杯遙敬東南方道:“當年蒙陶史君慷慨,借糧秣十萬石以解我燃眉之急,如今徐州偶犯癲癇小疾,以陶史君之能,而徐州又富有天下,帶甲之士逾百萬之眾,再則那闕宣者乃跳梁小醜之輩爾,此不足以亂徐州矣。倒是吾等卻是幫不上什麽忙,諸位且與我滿飲此杯,祝陶史君早日清平禍亂,早日還天下太平。”舉杯相繼一飲而盡,亭內眾人相對哈哈大笑。
“報。。。。”門外,突然一聲不合時宜的聲音打斷了亭內眾人的興致,但在坐眾人沒有半分的不悅。
“講”
“門外有徐州信使求見。”
“哦,徐州信使?”方寧奇道:“陶史君此時派信使來此確不知是何來意,莫不成戰闕宣不利乎?”
一旁的徐庶暗自皺眉道:“以庶之見,此事確是不太可能。此次主將曹豹乃徐州宿將,以曹將軍之能,假以徐州之殷實,當不會敗於闕宣此等無名之輩,然則,這徐州信使此之來意確是讓人捉摸不透。”
見眾人皆深思,卻是一旁的孫乾笑道:“主公且把那信使喚來一問便知,何需為此等小事而傷透腦筋費力去猜測,怠慢了客人可不好。”
聽得太史慈之言方寧與徐庶二人相對哈哈大笑:“確是公佑之言最實在,看來是平日裏無聊至極,這腦袋瓜子確是不好使起來,盡鑽那牛角尖去了,且把那信使喚進來。”
“舅兄何時來的?”看得麵前這信使,卻不是那糜竺又是何人,當下方寧不敢怠慢,把個糜竺讓進了亭內。[..tw超多好看小說]
輕喝了口茶,以潤了潤喉嚨後,糜竺頗著神秘道:“某今日來,隻為送一場富貴與懷德。”
“送一場富貴於我?”方寧迴頭看了眼徐庶與孫乾,見得二人亦是滿臉疑惑,顯是不知這事從何而說起,也是暗自驚訝不已,方寧輕笑道:“舅兄之言,寧實在不知從何而起,還麻煩舅兄告知。”
見得方寧確實是不知,當下,糜竺長身而起,朗聲道:“今某乃是奉陶府君之命,特來向懷德求救來了,還望懷德能念故情,出兵助我徐州。”說罷,兩眼細眯成一條縫,細細盯著方寧,隻看方寧的表現。
“出兵?”雖早有猜測,但真聽到這種事後,方寧仍是大吃一驚,“區區下邳闕宣,隻癲癇小疾爾,以徐州之精兵悍將,尚不能平此禍亂?此闕宣者確是何許人也?”
“懷德卻是誤會了,”隻聽糜竺輕歎了口氣道:“逆賊闕宣早以授,此次進犯我徐州者乃兗州曹操也,其乘我州大軍在外討賊,內城空虛之際,兵陳泰安,借言替父報仇,如今已是連下我徐州十餘城矣,其鋒不可擋,竺此次可是自薦而來,在陶府君麵前替著懷德好生說了通好話,打著保票而來,還望懷德能出兵徐州,以保徐州不失。”
“兗州曹操曹孟德?”方寧以目視徐庶奇道:“孟德何故進犯徐州?隻為替父報仇?”
輕拍了拍額頭,徐庶頜道:“以庶之見此次孟德出兵徐州,當是為借糧而去。”
方寧撫掌大笑道:“好個曹操曹孟德,隻為借糧就出兵他境,還連下人家十數城,這糧借的果是霸氣淩人,果然不愧是曹操曹孟德矣。”
一旁的徐庶繼續道:“以庶之見,借糧當之為其一;去歲曹操入主兗州,據聞兗州除鮑信及部分兗州小將外,兗州諸豪族士紳,與軍中一些大小將佐俱是不滿曹操入主兗州,但無奈那鮑信乃兗州宿將,鮑家亦是兗州大族,兼其又兵權在握,所以反對者不敢在明麵上使絆,但想來暗地裏麻煩肯定不少,然則,後來鮑信陣亡,兗州士族必將大亂,此次,曹操出兵徐州,當為立威而來,此其為二,否則,當不會在短短月餘時日間,卻不計傷亡連下徐州十餘城矣。”
“其三當為煉兵。去歲,主公助曹操平定黃巾禍亂,曹操受降卒十五餘萬,男女五十餘萬口,並收其精銳者得精兵十二三萬餘眾,以此號為“青州兵”。袁氏兄弟之戰,曹操出兵擊公孫瓚將劉備於高唐,單經於平原,徐州牧陶謙於幹,袁術將劉詳於匡亭。不三日,即破劉詳部,後於袁術引軍亦來戰於匡亭,從匡亭到封丘、到襄樊、到太壽、到寧陵、至九江最後還軍定陶,一路高歌,青州精銳一次比一次強,雖是百戰,卻並非是百勝之師。此次旬月間連下徐州十餘城,其青州精銳之必勝信念以成,此精銳當無敵於天下矣。”徐庶暗淡地搖了搖頭,輕舒了口氣歎道:“曹孟德用兵如此,天下當無出其右爾,我輩多有不如矣!”
曹操正一步步變地越來越強大,這大神,咋就這麽讓人撓心呢,你啥時候才能患上那頭瘋病啊?唉!方寧暗自感吧了一翻才道:“那以元直之見,我們當需如何。”
徐庶很肯定地迴答道:“當出兵,然此時卻非兵近徐州之時。”
“當出兵?”一旁的孫禮驚道:“我郡可戰之士雖號稱二十五萬,然皆是末經訓練,可戰之士仍隻原本的五萬本部人馬,曹操手下光青州精銳以不下二十萬之眾,五萬對二十多萬,這戰卻是該如何打?”
“嗬嗬,德達此言差矣,此次我們隻需出兵千人即可。”
“千人?先生這戰卻是該如何打,還請先生教我。”孫禮奇道,對於徐庶的智慧,在坐眾人都是有目共睹的,絕對不會說有懷疑徐庶的判斷,更何況徐庶可能是因為從師與龐德公並與諸葛亮、龐統等人為友的原故,所以性格上也是跟諸葛亮他們一樣,以嚴謹而著稱,若是沒有五分以上的把握,徐庶便不會輕易的把結論說出來。
千人對二十萬大軍,就連旁邊的幾人也都拚命地在計算著如此相差懸殊的戰卻是該如何去打才能不慘敗,可無論怎麽算來算去,以此情況看來,就算是孫武在生亦是不得不以慘敗而收場。
徐庶微笑著道:“我們隻需一紙調解書即可,出兵也隻是做做樣子而已。”
調解書?聽得徐庶說來,過得好一會,方寧才反映過來,算是略有所得。不禁向徐庶投去了個讚賞的眼神。
徐庶萬分自信的道:“以庶想來,曹操糧也搶了,兵也煉了,這威名也立了,也該收手了。我們此次也隻是適得其會而已,就算沒有我們的介入,曹操也會另外尋個由頭退兵的。此次我們所要做的隻是送了個台階給曹孟德而已,如此即省了出兵事宜又能讓陶史君欠我們一個天大的人情,何樂而不為呢。”
“更何況,曹操若真要把陶府君給逼急了,以陶史君在徐州的威望,輕易可得可戰之士亦不下百萬之巨,曹操哪敢去觸那底線。”
“哦。。。”太史慈幾人恍然大悟,事情經得徐庶一翻分析後,確是變得如此簡單。曹操一步棋走來,確是暗含了如此多的陰謀陽謀,這讓方寧不得不感歎,這曹操曹孟德果然不愧是三國裏最頂級的一位軍事家與政治家。
既然知道這次青州方麵出不了什麽力,方寧也就沒有了後顧之憂,點齊了兵馬後,令方悅主軍,太史慈、孫禮,其它關平,蔣奇,韓浩,史浩,韓猛一半從之,即刻開赴東莞郡,一邊又差信使星夜馳奔曹營而來。
每日三更,第二更送上!求金磚求收藏啦。順便bs一下3g後台,昨天晚上傳上去的章節,電腦上有了,手機裏卻沒有同步更新,我x他個xx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