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真火本源還有這等妙用,一下就讓宋浩源陷入了一種極其微妙的狀態之中去了。他將朱雀真火不斷運轉,使雙眼所視的距離不斷變化,直到可以將護城大陣之中的情景看清楚。
看到宋浩源老神在在的站在半空中,渾然不顧身邊的石霖和其他石家子弟,其中一名石家子弟不由的嗤笑道:“霖叔,你這位朋友可真厲害,居然連百裏外的鬥法也看的清楚!”
他這番話其實也是有幾分試探之意的,雖然石霖一見麵就點出了“林師兄”是自己人的身份,而且此人的確也是虛空飛行,顯是個為已在金丹以上。然而這些石家子弟畢竟不曾見過什麽世麵,隻當石家便已是世間一等一的存在,多少就有些看不起外來之人的意思。又見宋浩源一副不願搭理自己的模樣,這些慣常眼高於頂的家夥如何能受得了?說不得便以這等近口吻來試探一下了。
朱霖一聽此言,一下就嚇的變了臉色,他辛辛苦苦才把方才那陣衝突壓了下去,豈能讓幾個小輩壞了自己的苦心大計?下意識的就瞟了一眼宋浩源,卻見後者果然並未留意自己諸人的對話。頓時也起了幾絲疑惑。
不過宋浩源的修為在那擺著,這大宗門精英弟子的身份是跑不了的。可師門強大,也不至於修為如此恐怖吧?洞察百裏外事態變化的神通,那非得有元嬰期以上修為不可,而且那還得是靠神識強大去掃描。從未聽說有單憑一雙肉眼就能看透百裏之遙的法門。
轉眼一想,石霖便琢磨出了一個自以為正確的解釋來,頗有幾分告誡語氣的說道:“你們哪裏知道,林師兄乃是辛勤之人,無時無地不想著提高修為,人家這是利用所有閑暇來修煉呢。你們也可要多多學習,抓緊修煉,努力提高自己修為才是正經。莫要一天到晚隻是胡鬧!”
幾人連忙肅聲道:“小侄受教!”
石霖見宋浩源就這樣懸浮在空中一動不動,腳下法力所幻化出的兩道符籙晦明不定,心中越發震驚,自己若是修行,非得要正經的盤膝入定不可,若是有外力騷擾,說不定就要被幹擾了心神,無法修煉。可看看人家林師兄,不但可以隨時隨地修煉,而且連飛遁在空中也能辦到。這得是多麽厲害的法門?若是修習了這樣的法門,哪裏還有法力不繼之虞?
而此時,宋浩源心中的震驚卻也一點不亞於石霖。因為他在渺月城那護城大陣之中,看到了一副讓他差點失聲的景象。
被圍困在渺月城護城大陣之中的來犯之人,共有三十六名之多,其中有三名不曾禦器飛行,顯是已至金丹期。其餘的三十三人都各自踩著形狀各異的法器往來衝突。然而,這三十六人卻並非凝成一團在攻擊護城大陣,反而分成兩拔,在自己開打。
其中一夥人數較多,二十四人當中,有兩名金丹強者。而另一夥,隻有十二人,金丹強者也隻有一名。因此這戰陣倒也分的極為明朗,都是三個一團的在比拚,每一團都是以二敵一的狀況。
其中一名身著青色長袍的白臉無須男子,被兩名模樣幾乎相同,胡須滿麵的金丹強者聯手追殺。三人鬥的難分難解,打鬥中,那白臉無須男子嘴巴開開合合,麵色焦急,似乎在分辨著什麽,而那兩名模樣相似的金丹強者卻都是麵沉如水,兩眼冒著令人恐懼的寒光,兩道劍光一次快過一次,恨不得立時將那白麵的金丹強者立斃劍下。
雖然宋浩源聽不到這些人的對話,卻也憑著這番狀態猜到了些許。那白麵無須的金丹強者,想必便是幾個石家子弟嘴裏的疾風堂餘孽了。也不知石家用了什麽法子,挑撥的這兩幫人被困在大陣之中,還要拚個你死我活。想必若非是疾風堂那幫人被騙來背了黑鍋,便是事成之後又被石家過河拆橋,不聞不顧了。
讓宋浩源心頭大震的,正是那白麵無須的疾風堂餘孽。他手上一對虎頭鉤舞的水潑不進,似乎以一敵二還稍有餘力,若非苦苦申辯,隻怕早就可以將這兩名湯營山的強者擊敗了。而宋浩源為之震驚的,卻並非是他那玄妙無比的鉤法,乃是此人在空中飛遁時的遁術。
隻見此人腳踩虛空,每一步踏出,腳下都是一朵法力幻化的六瓣金蓮閃起,似乎他的每一步都踩在金蓮之上。這種情景,與宋浩源自己剛剛習得九轉登天步第二層“走馬觀花”極其相似。
這太上六道九轉步天綱所載的九轉登天步,第一層的九種步法演練純熟之後,便可以修習第二層“走馬觀花”。這門法術,雖然名目聽著挺唬人,可說到底,也隻是一門遁術而已。基本步伐掌握之後,運轉法門,便可以達到在虛空步行的效果。這第二層“走馬觀花”雖然遁速較火雲遁和土遁相去甚遠,但較之普通修士的遁速來,已算得上中上之速了。所以宋浩源以這門遁術跟著石霖之時,不但毫無落後之虞,還顯得心有餘力。那卻不是說這門遁術有多了不起,而是石霖本身的遁速,實在太過普通。
這“走馬觀花”的遁術法門,一經施展,不但在虛空中如履平地,而且每一步踏出,腳下便有法力凝聚的符籙光華幻化,看起來甚是花哨。宋浩源本也不曾見識過世間還有這般奇妙的法門,這一次隨石霖返迴渺月城,原也有幾分有意賣弄之意,所以才用了此法。否則以他如今的修為,就算不化為火雲,隻憑肉身虛空飛行,可完全可以跟得上石霖。沒想到,在這裏,居然讓他看到了一門與自己遁術如此相似的神通。
再留意了片刻,宋浩源見此人腳下所踩的方位,簡直完全與自己所習九種步法中的遊步一模一樣。又觀察了一會,發現此人腳下來去也隻是這一種步法,而且所踩的方位也稍顯粗糙,沒有九轉登天步中每步皆合某種陣法的玄奧。
不經意間,宋浩源雙眼被朱雀真火淬煉了一迴,已經再度由金晴之色轉迴了平常狀態。而調用朱雀真火本源運使火眼金睛觀察遠處事物的法門,也被他在這短短時間內煉的純熟無比。卻見那護城大陣之中,兩幫人鬥的不亦樂乎,而護城大陣卻仍舊沒有絲毫發動攻擊的跡象,宋浩源也弄不明白這控製著護城大陣之人到底在等什麽,這才想起了身邊的石霖。
“敢問一聲石師兄。”宋浩源這時正好聽到石霖在教訓幾個石家子弟,倒也沒多想,隻是將心中的疑惑提了出來:“那被困在陣中,使雙鉤的男子,可是疾風堂餘孽?”
石霖頓時被驚了的差點亂了遁光,連忙穩住心神,麵露古怪的問道:“林師兄看的到陣中之人?”
宋浩源見他麵色怪異,這才意識到有些不妥,微微一笑道:“小弟師門有一門法術,可以看穿百裏之遙。方才見那陣中使雙鉤的男子,腳下金蓮甚是神奇,不知是何來路?”
石霖這才明白,方才宋浩源的確是在看遠方的大戰,並非是像他所說那樣,進入了修煉狀態。感覺在後輩麵前有些丟臉,不好意思的瞟了一眼那幾個石家小輩。然而那幾位此刻兩眼早已充滿了震驚之色,有些呆呆的望著宋浩源,根本顧不得留意這位霖叔的樣子了。
石霖連忙應道:“林師兄所料不差!此人正是疾風堂‘一葉知秋’四位金丹強者中的葉維明。據說這葉維明師承順風門,走的是佛道雙修的路子。早在五十年前便已晉級金丹強者,手上那對寒冰雙鉤威力非凡,乃是順風門真傳道法。不過他最厲害的,卻是那門佛門遁法。施展開來,縮地成寸,端的奇快無比。因每步踏出,都有金蓮托足,便有個好聽的名目,叫作‘步步生蓮’。”
宋浩源心頭又是一震,怎麽這門遁法還是出自佛門?那自己這九轉登天步,與那步步生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卻又是為何?自己這門法術,是來自天機盤這等上古法寶的。也就是說,這門法術上古之時便已存在。而佛門傳承,曆來便頗為神秘,根本就沒人說的清是起源於何時,指不定在上古之時也就已經存在了。那這兩種遁法之間,到底是什麽關係?
想了一迴,宋浩源覺得這個問題太過深奧,暫時還不是他可以琢磨的透的。便又問道:“石師兄說疾風堂的什麽‘一葉知秋’是怎麽迴事?”
石霖道:“說起來,這疾風堂原也是咱們渺月城一號勢力不小的存在。堂中有四位金丹高手坐鎮,被好事者用四位金丹高手名諱中各取一字,組成了‘一葉知秋’這麽個稱唿。一是宋一穎,葉便是這位葉維明了,知是孫知遠,秋是秋刀。以前有這四位在疾風堂坐鎮,倒也把個疾風堂經營的風生水起。可惜,宋一穎和孫知遠在二十年前便已壽終正寢。這疾風堂在二十年間,又再不曾出現金丹強者。而在兩年前,修為最有望突破元嬰的秋刀又不知所終。堂裏隻有一個葉維明,顧此失彼,幾次生意又失了手,搞的入不敷出。這才被咱們石家將生意收歸門下。不想這葉維明卻陽奉陰違,今番還聯合了湯營山這幫山賊前來滋事。哼哼,諒他一個小門小戶,如何能知這渺月城還有護城陣法的存在?這不,老祖稍施手段,他們就一起自投羅網了!”
宋浩源不用想也明白這其中不過是利益驅使,不過這等互相吞並的事本就是世間常態,他也管不了許多。隻是石霖那番關於秋刀的談論,卻讓他猛然間想了起來,秋刀正是在他踏出迷霧森林之時遇到的。不知不覺間,他來到瞻州,已經兩年多了。
看到宋浩源老神在在的站在半空中,渾然不顧身邊的石霖和其他石家子弟,其中一名石家子弟不由的嗤笑道:“霖叔,你這位朋友可真厲害,居然連百裏外的鬥法也看的清楚!”
他這番話其實也是有幾分試探之意的,雖然石霖一見麵就點出了“林師兄”是自己人的身份,而且此人的確也是虛空飛行,顯是個為已在金丹以上。然而這些石家子弟畢竟不曾見過什麽世麵,隻當石家便已是世間一等一的存在,多少就有些看不起外來之人的意思。又見宋浩源一副不願搭理自己的模樣,這些慣常眼高於頂的家夥如何能受得了?說不得便以這等近口吻來試探一下了。
朱霖一聽此言,一下就嚇的變了臉色,他辛辛苦苦才把方才那陣衝突壓了下去,豈能讓幾個小輩壞了自己的苦心大計?下意識的就瞟了一眼宋浩源,卻見後者果然並未留意自己諸人的對話。頓時也起了幾絲疑惑。
不過宋浩源的修為在那擺著,這大宗門精英弟子的身份是跑不了的。可師門強大,也不至於修為如此恐怖吧?洞察百裏外事態變化的神通,那非得有元嬰期以上修為不可,而且那還得是靠神識強大去掃描。從未聽說有單憑一雙肉眼就能看透百裏之遙的法門。
轉眼一想,石霖便琢磨出了一個自以為正確的解釋來,頗有幾分告誡語氣的說道:“你們哪裏知道,林師兄乃是辛勤之人,無時無地不想著提高修為,人家這是利用所有閑暇來修煉呢。你們也可要多多學習,抓緊修煉,努力提高自己修為才是正經。莫要一天到晚隻是胡鬧!”
幾人連忙肅聲道:“小侄受教!”
石霖見宋浩源就這樣懸浮在空中一動不動,腳下法力所幻化出的兩道符籙晦明不定,心中越發震驚,自己若是修行,非得要正經的盤膝入定不可,若是有外力騷擾,說不定就要被幹擾了心神,無法修煉。可看看人家林師兄,不但可以隨時隨地修煉,而且連飛遁在空中也能辦到。這得是多麽厲害的法門?若是修習了這樣的法門,哪裏還有法力不繼之虞?
而此時,宋浩源心中的震驚卻也一點不亞於石霖。因為他在渺月城那護城大陣之中,看到了一副讓他差點失聲的景象。
被圍困在渺月城護城大陣之中的來犯之人,共有三十六名之多,其中有三名不曾禦器飛行,顯是已至金丹期。其餘的三十三人都各自踩著形狀各異的法器往來衝突。然而,這三十六人卻並非凝成一團在攻擊護城大陣,反而分成兩拔,在自己開打。
其中一夥人數較多,二十四人當中,有兩名金丹強者。而另一夥,隻有十二人,金丹強者也隻有一名。因此這戰陣倒也分的極為明朗,都是三個一團的在比拚,每一團都是以二敵一的狀況。
其中一名身著青色長袍的白臉無須男子,被兩名模樣幾乎相同,胡須滿麵的金丹強者聯手追殺。三人鬥的難分難解,打鬥中,那白臉無須男子嘴巴開開合合,麵色焦急,似乎在分辨著什麽,而那兩名模樣相似的金丹強者卻都是麵沉如水,兩眼冒著令人恐懼的寒光,兩道劍光一次快過一次,恨不得立時將那白麵的金丹強者立斃劍下。
雖然宋浩源聽不到這些人的對話,卻也憑著這番狀態猜到了些許。那白麵無須的金丹強者,想必便是幾個石家子弟嘴裏的疾風堂餘孽了。也不知石家用了什麽法子,挑撥的這兩幫人被困在大陣之中,還要拚個你死我活。想必若非是疾風堂那幫人被騙來背了黑鍋,便是事成之後又被石家過河拆橋,不聞不顧了。
讓宋浩源心頭大震的,正是那白麵無須的疾風堂餘孽。他手上一對虎頭鉤舞的水潑不進,似乎以一敵二還稍有餘力,若非苦苦申辯,隻怕早就可以將這兩名湯營山的強者擊敗了。而宋浩源為之震驚的,卻並非是他那玄妙無比的鉤法,乃是此人在空中飛遁時的遁術。
隻見此人腳踩虛空,每一步踏出,腳下都是一朵法力幻化的六瓣金蓮閃起,似乎他的每一步都踩在金蓮之上。這種情景,與宋浩源自己剛剛習得九轉登天步第二層“走馬觀花”極其相似。
這太上六道九轉步天綱所載的九轉登天步,第一層的九種步法演練純熟之後,便可以修習第二層“走馬觀花”。這門法術,雖然名目聽著挺唬人,可說到底,也隻是一門遁術而已。基本步伐掌握之後,運轉法門,便可以達到在虛空步行的效果。這第二層“走馬觀花”雖然遁速較火雲遁和土遁相去甚遠,但較之普通修士的遁速來,已算得上中上之速了。所以宋浩源以這門遁術跟著石霖之時,不但毫無落後之虞,還顯得心有餘力。那卻不是說這門遁術有多了不起,而是石霖本身的遁速,實在太過普通。
這“走馬觀花”的遁術法門,一經施展,不但在虛空中如履平地,而且每一步踏出,腳下便有法力凝聚的符籙光華幻化,看起來甚是花哨。宋浩源本也不曾見識過世間還有這般奇妙的法門,這一次隨石霖返迴渺月城,原也有幾分有意賣弄之意,所以才用了此法。否則以他如今的修為,就算不化為火雲,隻憑肉身虛空飛行,可完全可以跟得上石霖。沒想到,在這裏,居然讓他看到了一門與自己遁術如此相似的神通。
再留意了片刻,宋浩源見此人腳下所踩的方位,簡直完全與自己所習九種步法中的遊步一模一樣。又觀察了一會,發現此人腳下來去也隻是這一種步法,而且所踩的方位也稍顯粗糙,沒有九轉登天步中每步皆合某種陣法的玄奧。
不經意間,宋浩源雙眼被朱雀真火淬煉了一迴,已經再度由金晴之色轉迴了平常狀態。而調用朱雀真火本源運使火眼金睛觀察遠處事物的法門,也被他在這短短時間內煉的純熟無比。卻見那護城大陣之中,兩幫人鬥的不亦樂乎,而護城大陣卻仍舊沒有絲毫發動攻擊的跡象,宋浩源也弄不明白這控製著護城大陣之人到底在等什麽,這才想起了身邊的石霖。
“敢問一聲石師兄。”宋浩源這時正好聽到石霖在教訓幾個石家子弟,倒也沒多想,隻是將心中的疑惑提了出來:“那被困在陣中,使雙鉤的男子,可是疾風堂餘孽?”
石霖頓時被驚了的差點亂了遁光,連忙穩住心神,麵露古怪的問道:“林師兄看的到陣中之人?”
宋浩源見他麵色怪異,這才意識到有些不妥,微微一笑道:“小弟師門有一門法術,可以看穿百裏之遙。方才見那陣中使雙鉤的男子,腳下金蓮甚是神奇,不知是何來路?”
石霖這才明白,方才宋浩源的確是在看遠方的大戰,並非是像他所說那樣,進入了修煉狀態。感覺在後輩麵前有些丟臉,不好意思的瞟了一眼那幾個石家小輩。然而那幾位此刻兩眼早已充滿了震驚之色,有些呆呆的望著宋浩源,根本顧不得留意這位霖叔的樣子了。
石霖連忙應道:“林師兄所料不差!此人正是疾風堂‘一葉知秋’四位金丹強者中的葉維明。據說這葉維明師承順風門,走的是佛道雙修的路子。早在五十年前便已晉級金丹強者,手上那對寒冰雙鉤威力非凡,乃是順風門真傳道法。不過他最厲害的,卻是那門佛門遁法。施展開來,縮地成寸,端的奇快無比。因每步踏出,都有金蓮托足,便有個好聽的名目,叫作‘步步生蓮’。”
宋浩源心頭又是一震,怎麽這門遁法還是出自佛門?那自己這九轉登天步,與那步步生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卻又是為何?自己這門法術,是來自天機盤這等上古法寶的。也就是說,這門法術上古之時便已存在。而佛門傳承,曆來便頗為神秘,根本就沒人說的清是起源於何時,指不定在上古之時也就已經存在了。那這兩種遁法之間,到底是什麽關係?
想了一迴,宋浩源覺得這個問題太過深奧,暫時還不是他可以琢磨的透的。便又問道:“石師兄說疾風堂的什麽‘一葉知秋’是怎麽迴事?”
石霖道:“說起來,這疾風堂原也是咱們渺月城一號勢力不小的存在。堂中有四位金丹高手坐鎮,被好事者用四位金丹高手名諱中各取一字,組成了‘一葉知秋’這麽個稱唿。一是宋一穎,葉便是這位葉維明了,知是孫知遠,秋是秋刀。以前有這四位在疾風堂坐鎮,倒也把個疾風堂經營的風生水起。可惜,宋一穎和孫知遠在二十年前便已壽終正寢。這疾風堂在二十年間,又再不曾出現金丹強者。而在兩年前,修為最有望突破元嬰的秋刀又不知所終。堂裏隻有一個葉維明,顧此失彼,幾次生意又失了手,搞的入不敷出。這才被咱們石家將生意收歸門下。不想這葉維明卻陽奉陰違,今番還聯合了湯營山這幫山賊前來滋事。哼哼,諒他一個小門小戶,如何能知這渺月城還有護城陣法的存在?這不,老祖稍施手段,他們就一起自投羅網了!”
宋浩源不用想也明白這其中不過是利益驅使,不過這等互相吞並的事本就是世間常態,他也管不了許多。隻是石霖那番關於秋刀的談論,卻讓他猛然間想了起來,秋刀正是在他踏出迷霧森林之時遇到的。不知不覺間,他來到瞻州,已經兩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