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奇大喜,說道:“四弟若真能製作盾牌,那大哥也有一種製勝之法。我看這樣,二弟你仍然負責監視倭寇動靜,這防務之事,便交給你了;三弟解慶帶一幫人進山伐取青竹山藤,運迴營中;四弟天霸帶人製作盾牌,越快越好。隻是這盾牌不要做得太小,反正這山藤也不太重,就按四尺高度來做吧;四弟砍竹子也不要太短,起碼要兩丈四尺長短吧,我自有用途。今天迴營之後,你們立刻去做,不要遲緩,我想倭寇這次吃了大虧,必然不會善罷甘休,定然急著報仇。咱們須加緊準備,以免臨陣慌亂。”眾人答應著去了。
從第二天開始,解慶帶人所伐青竹山藤陸續運迴大營。郭天霸指揮眾人買迴大量桐油,燒熱之後,將藤條放入其中煮透,逼出其中水分,然後取出晾幹。再選一些篾編匠人到營中,教以藤牌編製之法,吩咐其日夜趕工,加緊製作。半月之後,已有千餘隻藤牌製作完成。然後郭天霸再將所伐青竹也用桐油泡製曬幹,使其更加堅韌,製作完成之後,便來見吳奇,商議下一步如何行動。
原來這半月之中吳奇也沒有閑著,一直在帳中迴憶以前所讀有限兵書,與方倚雲一起挖空心思研究長槍大盾的配合之法。以期在以後與倭寇的戰爭中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成果。俗話說‘天道酬勤’,吳奇夫婦這半月之功倒也沒有荒廢,最後竟然讓他們將心中一些支離破碎的朦朧想法連綴起來,苦思出一種長槍大盾互相配合的陣法,隻是尚不知運用起來實際效果如何,尚待實際運用之時才能驗證。
吳奇為了防止軍心不穩,於是也不將心中的擔心說破,見盾牌竹槍製作完備,便召集眾人一起研習自己新編陣法。吳奇從營中挑選千餘名武功較好身手矯健的弟兄組成盾牌隊,左手持盾,右手持刀,盾牌一致朝外,圍成數個小圓陣;再由那些武功較低的弟兄手持竹槍,躲在陣中盾牌手身後,長長的竹槍從盾牌縫隙間向外擊刺;再讓自己以前從荊州帶來的弓箭手居於陣中央。如此排布之後,開始操演陣法。吳奇知道軍情緊急,不敢耽擱,便將眾兄弟分成兩撥,自己與方倚雲各帶一撥,日夜不停,循環操練,陣法漸趨嫻熟。最後吳奇又將少林武當等各派援兵召集起來,組成遊擊隊伍,配合陣法操練,或從兩翼夾擊,或自中央阻截。眾人同仇敵愾,配合莫逆,陣法越發威力大增。眾人信心高漲,隻待下一場大戰來臨。
不提吳奇操演陣法,日夜備戰,且說那天眾倭寇敗迴海島之後,兩個神風武士與四個海狼武士垂頭喪氣,心中打鼓,戰戰兢兢來見‘不死戰神’伊賀四郎。伊賀聽說自己所派千餘精銳竟然損失大半,四名神風武士四死其二,十二名海狼武士更是隻剩下四名迴來,而且個個帶傷。不禁又是憤怒,又是詫異。暗想自從自己帶領‘神風海狼團’以來,在大明海疆縱橫郫合,所向無敵,從未逢過敵手,怎的這些支那人突然間變得如此厲害,竟然讓自己一月之內連吃兩場敗仗,近千團員喪生,難道是明朝廷開始介入了?但是根據手下發來線報,目前明朝廷在北方與元蒙對峙,戰事正緊,不可能抽出大量兵力將士前來圍剿自己,況且自己在漳州城中也布有眼線,並未聽說有什麽軍隊調動的消息。而且逃迴來的手下也說對方隻是一些普通的民間組織,並不是什麽正規軍隊,隻不過這次這些人和以往不同,其組織嚴密,作戰勇猛,更兼其中有數名絕頂高手,對敵之時身先士卒,當者披靡,實在難以抵擋。伊賀四郎聽得氣悶,喝退幾名手下,在房中來迴踱步,思索對策。
卻說這天吳奇操練之餘,覺得心中煩悶,便一個人出營散步,走上山來。走到竹林前一片空地,吳奇尋塊光滑的石頭坐下,望著遠處山下大營呆呆發愣,想想自己這許多年來的經曆,自思身世詭異,難以把握,往往不由人意,這天地之間的世事循環,似是有著一定的軌跡可循,卻又飄飄渺渺,總是捉摸不定,心中對於人生之無常似有所悟。
正在此時,吳奇突覺身後似有殺氣,心生警兆,猛地起身站起,迴頭看時,隻見竹陰下站了一人。此人四十餘歲年紀,衣著華麗,儀容修潔,腰間跨了兩柄倭刀,正對著自己微笑。吳奇見此人雖然看似和藹,但一雙細長的眼睛一張一合間精光暴射,殺氣畢露,鷹鉤鼻下薄薄的雙唇抿起,顯得極為陰狠。吳奇見此人居然神不知鬼不覺地闖入佟子魚等人所布防線,且能在自己毫無察覺之下進入自己心神感應圈之內,便已知道此人乃是一位非同小可的絕世高手,不由暗自戒備。轉念間輕聲問道:“伊賀四郎?琉球戰神?”
那人微微一笑,如沐春風:“難怪我的手下連吃敗仗,原來此地果有如此機智的絕頂高手在。在下琉球戰神伊賀,你便是吳奇?”一口標準的漢語極為流利。
吳奇負手而立,豪氣幹雲:“在下正是吳奇,我說是誰有如此本領,竟能侵入我身邊十丈方圓卻讓我毫無覺察,原來便是琉球第一高手。但不知伊賀兄如此辛苦,遠涉江湖,跑到我營盤附近,意欲何為?”
伊賀道:“我此來別無他意,隻因聽我手下迴報這漳州地方出現了一支抵抗勢力,發展迅速。而且聽說其中幾位頭領武功極高,可說支那不世出的高手。伊賀一生好武成癡,自認我琉球武學乃是天下至高無上的武功,聽到這個消息自然高興,故而不辭辛勞,前來一探究竟,順便領教一下支那武功的高明之處。”
從第二天開始,解慶帶人所伐青竹山藤陸續運迴大營。郭天霸指揮眾人買迴大量桐油,燒熱之後,將藤條放入其中煮透,逼出其中水分,然後取出晾幹。再選一些篾編匠人到營中,教以藤牌編製之法,吩咐其日夜趕工,加緊製作。半月之後,已有千餘隻藤牌製作完成。然後郭天霸再將所伐青竹也用桐油泡製曬幹,使其更加堅韌,製作完成之後,便來見吳奇,商議下一步如何行動。
原來這半月之中吳奇也沒有閑著,一直在帳中迴憶以前所讀有限兵書,與方倚雲一起挖空心思研究長槍大盾的配合之法。以期在以後與倭寇的戰爭中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成果。俗話說‘天道酬勤’,吳奇夫婦這半月之功倒也沒有荒廢,最後竟然讓他們將心中一些支離破碎的朦朧想法連綴起來,苦思出一種長槍大盾互相配合的陣法,隻是尚不知運用起來實際效果如何,尚待實際運用之時才能驗證。
吳奇為了防止軍心不穩,於是也不將心中的擔心說破,見盾牌竹槍製作完備,便召集眾人一起研習自己新編陣法。吳奇從營中挑選千餘名武功較好身手矯健的弟兄組成盾牌隊,左手持盾,右手持刀,盾牌一致朝外,圍成數個小圓陣;再由那些武功較低的弟兄手持竹槍,躲在陣中盾牌手身後,長長的竹槍從盾牌縫隙間向外擊刺;再讓自己以前從荊州帶來的弓箭手居於陣中央。如此排布之後,開始操演陣法。吳奇知道軍情緊急,不敢耽擱,便將眾兄弟分成兩撥,自己與方倚雲各帶一撥,日夜不停,循環操練,陣法漸趨嫻熟。最後吳奇又將少林武當等各派援兵召集起來,組成遊擊隊伍,配合陣法操練,或從兩翼夾擊,或自中央阻截。眾人同仇敵愾,配合莫逆,陣法越發威力大增。眾人信心高漲,隻待下一場大戰來臨。
不提吳奇操演陣法,日夜備戰,且說那天眾倭寇敗迴海島之後,兩個神風武士與四個海狼武士垂頭喪氣,心中打鼓,戰戰兢兢來見‘不死戰神’伊賀四郎。伊賀聽說自己所派千餘精銳竟然損失大半,四名神風武士四死其二,十二名海狼武士更是隻剩下四名迴來,而且個個帶傷。不禁又是憤怒,又是詫異。暗想自從自己帶領‘神風海狼團’以來,在大明海疆縱橫郫合,所向無敵,從未逢過敵手,怎的這些支那人突然間變得如此厲害,竟然讓自己一月之內連吃兩場敗仗,近千團員喪生,難道是明朝廷開始介入了?但是根據手下發來線報,目前明朝廷在北方與元蒙對峙,戰事正緊,不可能抽出大量兵力將士前來圍剿自己,況且自己在漳州城中也布有眼線,並未聽說有什麽軍隊調動的消息。而且逃迴來的手下也說對方隻是一些普通的民間組織,並不是什麽正規軍隊,隻不過這次這些人和以往不同,其組織嚴密,作戰勇猛,更兼其中有數名絕頂高手,對敵之時身先士卒,當者披靡,實在難以抵擋。伊賀四郎聽得氣悶,喝退幾名手下,在房中來迴踱步,思索對策。
卻說這天吳奇操練之餘,覺得心中煩悶,便一個人出營散步,走上山來。走到竹林前一片空地,吳奇尋塊光滑的石頭坐下,望著遠處山下大營呆呆發愣,想想自己這許多年來的經曆,自思身世詭異,難以把握,往往不由人意,這天地之間的世事循環,似是有著一定的軌跡可循,卻又飄飄渺渺,總是捉摸不定,心中對於人生之無常似有所悟。
正在此時,吳奇突覺身後似有殺氣,心生警兆,猛地起身站起,迴頭看時,隻見竹陰下站了一人。此人四十餘歲年紀,衣著華麗,儀容修潔,腰間跨了兩柄倭刀,正對著自己微笑。吳奇見此人雖然看似和藹,但一雙細長的眼睛一張一合間精光暴射,殺氣畢露,鷹鉤鼻下薄薄的雙唇抿起,顯得極為陰狠。吳奇見此人居然神不知鬼不覺地闖入佟子魚等人所布防線,且能在自己毫無察覺之下進入自己心神感應圈之內,便已知道此人乃是一位非同小可的絕世高手,不由暗自戒備。轉念間輕聲問道:“伊賀四郎?琉球戰神?”
那人微微一笑,如沐春風:“難怪我的手下連吃敗仗,原來此地果有如此機智的絕頂高手在。在下琉球戰神伊賀,你便是吳奇?”一口標準的漢語極為流利。
吳奇負手而立,豪氣幹雲:“在下正是吳奇,我說是誰有如此本領,竟能侵入我身邊十丈方圓卻讓我毫無覺察,原來便是琉球第一高手。但不知伊賀兄如此辛苦,遠涉江湖,跑到我營盤附近,意欲何為?”
伊賀道:“我此來別無他意,隻因聽我手下迴報這漳州地方出現了一支抵抗勢力,發展迅速。而且聽說其中幾位頭領武功極高,可說支那不世出的高手。伊賀一生好武成癡,自認我琉球武學乃是天下至高無上的武功,聽到這個消息自然高興,故而不辭辛勞,前來一探究竟,順便領教一下支那武功的高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