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疾馳,陸淵終於尋到一處山丘,掌心雷開道劈出一個山洞,又以巨石封堵,陸淵這才在山洞中安心盤坐,開始尋求突破。</p>
修行四境,煉精、煉焏、煉神、煉虛,他如今已將煉神之境走到了頂點,接下來便是要破入煉虛合道之境,此境乃是以元神感悟天地道理,繼而便可化天地之力為己用,這也是為何老天師能喚天雷降世的緣故。</p>
陸淵一番大戰,心神順暢,陽神受此激發,蠢蠢欲動,正是破關之時。陸淵沉心內觀,就見陽神浮於識海之上,身披陰陽道袍,盤膝而坐,手捏太極印,寶相莊嚴。陸淵心神合一,陽神之力自識海蔓延開來,天地四方盡在掌握之中,天地萬事萬物均有大道蘊含其中,陸淵因不滅靈光之故,早已立道陰陽,又因五雷正法之故於五行之道上別有所得,故而以陰陽為主,統禦五行正是陸淵所選定的道途。</p>
有著外力相助,此番破關無驚無險,順順利利的便捕捉到了陰陽及五行道韻溶於了陽神之中,自此陸淵便已入了凡俗修行的最後一境,隻待功行日滿,便可超凡脫俗,羽化登仙。</p>
而隨著晉入煉虛之境,天地壓製排斥之感再次出現。就像倚天世界隻有張三豐這一個宗師高手一樣,在這個一人之下的世界裏,同樣也隻有老天師這一個煉虛合道境的高手,不然何來絕頂之名,這時天地限製,如今陸淵打破了這個限製,自然會受到天地的壓製。但他如今的實力不比之前,倒是沒有被限製壓死在一個地方,因著不滅靈光之故,他也可隨時破界離去,倒也不必擔心。</p>
隨著修行成功,陸淵也沒再耽擱,煉虛合道之境不比其他,需要的是感悟天地道理,容納道韻於元神之中,卻是不用再閉死關做水磨工夫。</p>
出關之後,陸淵便往龍虎山而去,離開已成定局,但走之前還是要見些人,交待些事情的。</p>
因著陸淵之故,王也如今安心的在武當山上當他的憊懶道士,而張靈玉也未曾被逐出師門,當然,張楚嵐還在為了馮寶寶與自己拚命的追查當年的往事,但這就和陸淵沒什麽關係了,畢竟大家之時點頭之交,陸淵也沒心情去幫他們擦屁股。</p>
一見到老天師,就聽他道:“你果然突破了啊!”陸淵道:“師父對此早有預見不成?”</p>
老天師道:“老夫是當世唯一一個煉虛合道之境的修士,冥冥中自有一番感應,本來自老夫後當無人再入此境,但你卻是一個異數,所以你才能破此限製,但同樣的也會受到天地的壓製排斥,你可想好日後該如何?”</p>
</p>
陸淵行禮道:“弟子身負秘寶,可破界而去,今日迴來,也是想同師父告別,待弟子了卻諸因,便要離去了。”老天師欣慰的道:“如此便好,你本就非池中之物,如今能有這般造化當好生珍惜,我被修行者前路已斷,望你能代為師看看更高處的風景。”</p>
陸淵大禮參拜而下:“弟子謹遵師命。”</p>
之後陸淵有去見了張靈玉,師兄弟兩人坐在陸淵幼時最喜歡躺著曬太陽的大石頭上,隻聽陸淵道:“師弟啊,有時間就將那夏禾去找迴來吧,上次師父見過之後不也沒說什麽嘛,這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你難不成真像學師父打一輩子光棍不成,師兄知你歆慕大道,但這也不影響你成家立業,需知道在世外,亦在紅塵啊,當你刻意為之的時候,雖是求道,實則離道語遠啊。”</p>
張靈玉聞言悶悶的道:“師兄,我知道了。”</p>
陸淵拍了拍張靈玉的肩膀道:“諸位師兄都不在山上,榮山師兄也整天想著下山遊曆,你要好好侍奉師父,知道了嗎?”張靈玉點點頭道:“師兄,我雖不知出了何事,但你我師兄弟一場,有事也不要一個人擔著啊。”</p>
陸淵笑著搖搖頭道:“沒什麽大事,以後去找師父,他會告訴你的。行了,明天師兄我就要下山去了,你且珍重。”說罷起身離去,當夜,便獨自下山,飄然遠去。</p>
下山之後,陸淵又先後去見了陸瑾、陸玲瓏和陳朵,雖然並未明言,但都是聰明人自能察覺出其中的不對,但陸淵不願多說,他們也無可奈何。這倒不是陸淵想要隱瞞,實在是破界之事在外人看來與飛升無異,而一旦涉及這些那必然會讓人想到長生久視,為此不知又會惹出多少波瀾,而且這種波瀾不是龍虎山和陸家能接得住的,還不如就此隱瞞,雖然也會引發猜測,但到底會安穩不少。</p>
見過故人之後,陸淵也未再返迴龍虎山,而是遊曆四方,登過華山、攀過泰山,見過黃河的恢弘氣勢,也領略了東海的浩蕩無垠。最後,陸淵孤身登上昆侖,於一孤峰絕頂化虹而去。</p>
期間各家勢力都有探子圍繞四周,陸淵在登臨昆侖之前親自出手將其清理了一番,確保抹去痕跡之後,這才消失離去。</p>
龍虎山上,老天師立於山頂望著西方,默然不語,半響後,似是看到一抹流光消逝於天際,老天師這才又是欣慰又是傷感的笑了笑,而後下山離去。</p>
.......</p>
大周王朝,黎平府,靖州縣外有一柳溝寺,此寺位於南山,寺中隻有一年邁老僧領著三個弟子維持香火,所幸這柳溝寺所處之處景色頗為秀麗,加之環境清幽,故而常有文人士子來此踏青遊玩或在寺中潛心讀書,故而寺中香火倒也不算太差。</p>
這一日,一位孫姓士子來到寺中,打算在寺中潛心修學一段時日,好應對幾個月後的鄉試。不過這孫生在來的時候還帶著一衣衫襤褸的道人,說是在半路上救下來的,雖說佛道有別,但這老僧卻是個慈悲心腸的真和尚,便將其收留了下來。這道人昏迷了足足七日,一直水米未進卻生息不絕,倒讓孫生頗為驚異,認定這道士非是凡類。</p>
卻是這孫生平日裏也好看些神仙雜談,常見有那修行有成之輩遊戲人間,偶遇有緣之人便設下種種考驗,隻待通過便可度其成仙,饒是不成也有富貴相贈,眼下的情形,在孫生看來正合此景,道士讓他心生期待。</p>
由是讓隨行家仆好生照顧,又過了三日,這道人才幽幽轉醒,當下便有家仆前去稟告孫生,倒是這道人卻是滿目迷茫,打量著上下四周。</p>
這道人正是破界而來的陸淵,此番境界已至,又有靈光相互,卻是再未發生返老還童之事,隻不過體內真焏消耗甚大,所幸境界未落,些許真焏不過是幾日功夫而已。</p>
正在陸淵打量著四周環境之時,就見一儒衫士子走了進來,見得陸淵醒來,一臉欣喜的走到陸淵床前到:“道長昏迷多日,今日總算醒來,當真是一件喜事啊。”</p>
修行四境,煉精、煉焏、煉神、煉虛,他如今已將煉神之境走到了頂點,接下來便是要破入煉虛合道之境,此境乃是以元神感悟天地道理,繼而便可化天地之力為己用,這也是為何老天師能喚天雷降世的緣故。</p>
陸淵一番大戰,心神順暢,陽神受此激發,蠢蠢欲動,正是破關之時。陸淵沉心內觀,就見陽神浮於識海之上,身披陰陽道袍,盤膝而坐,手捏太極印,寶相莊嚴。陸淵心神合一,陽神之力自識海蔓延開來,天地四方盡在掌握之中,天地萬事萬物均有大道蘊含其中,陸淵因不滅靈光之故,早已立道陰陽,又因五雷正法之故於五行之道上別有所得,故而以陰陽為主,統禦五行正是陸淵所選定的道途。</p>
有著外力相助,此番破關無驚無險,順順利利的便捕捉到了陰陽及五行道韻溶於了陽神之中,自此陸淵便已入了凡俗修行的最後一境,隻待功行日滿,便可超凡脫俗,羽化登仙。</p>
而隨著晉入煉虛之境,天地壓製排斥之感再次出現。就像倚天世界隻有張三豐這一個宗師高手一樣,在這個一人之下的世界裏,同樣也隻有老天師這一個煉虛合道境的高手,不然何來絕頂之名,這時天地限製,如今陸淵打破了這個限製,自然會受到天地的壓製。但他如今的實力不比之前,倒是沒有被限製壓死在一個地方,因著不滅靈光之故,他也可隨時破界離去,倒也不必擔心。</p>
隨著修行成功,陸淵也沒再耽擱,煉虛合道之境不比其他,需要的是感悟天地道理,容納道韻於元神之中,卻是不用再閉死關做水磨工夫。</p>
出關之後,陸淵便往龍虎山而去,離開已成定局,但走之前還是要見些人,交待些事情的。</p>
因著陸淵之故,王也如今安心的在武當山上當他的憊懶道士,而張靈玉也未曾被逐出師門,當然,張楚嵐還在為了馮寶寶與自己拚命的追查當年的往事,但這就和陸淵沒什麽關係了,畢竟大家之時點頭之交,陸淵也沒心情去幫他們擦屁股。</p>
一見到老天師,就聽他道:“你果然突破了啊!”陸淵道:“師父對此早有預見不成?”</p>
老天師道:“老夫是當世唯一一個煉虛合道之境的修士,冥冥中自有一番感應,本來自老夫後當無人再入此境,但你卻是一個異數,所以你才能破此限製,但同樣的也會受到天地的壓製排斥,你可想好日後該如何?”</p>
</p>
陸淵行禮道:“弟子身負秘寶,可破界而去,今日迴來,也是想同師父告別,待弟子了卻諸因,便要離去了。”老天師欣慰的道:“如此便好,你本就非池中之物,如今能有這般造化當好生珍惜,我被修行者前路已斷,望你能代為師看看更高處的風景。”</p>
陸淵大禮參拜而下:“弟子謹遵師命。”</p>
之後陸淵有去見了張靈玉,師兄弟兩人坐在陸淵幼時最喜歡躺著曬太陽的大石頭上,隻聽陸淵道:“師弟啊,有時間就將那夏禾去找迴來吧,上次師父見過之後不也沒說什麽嘛,這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你難不成真像學師父打一輩子光棍不成,師兄知你歆慕大道,但這也不影響你成家立業,需知道在世外,亦在紅塵啊,當你刻意為之的時候,雖是求道,實則離道語遠啊。”</p>
張靈玉聞言悶悶的道:“師兄,我知道了。”</p>
陸淵拍了拍張靈玉的肩膀道:“諸位師兄都不在山上,榮山師兄也整天想著下山遊曆,你要好好侍奉師父,知道了嗎?”張靈玉點點頭道:“師兄,我雖不知出了何事,但你我師兄弟一場,有事也不要一個人擔著啊。”</p>
陸淵笑著搖搖頭道:“沒什麽大事,以後去找師父,他會告訴你的。行了,明天師兄我就要下山去了,你且珍重。”說罷起身離去,當夜,便獨自下山,飄然遠去。</p>
下山之後,陸淵又先後去見了陸瑾、陸玲瓏和陳朵,雖然並未明言,但都是聰明人自能察覺出其中的不對,但陸淵不願多說,他們也無可奈何。這倒不是陸淵想要隱瞞,實在是破界之事在外人看來與飛升無異,而一旦涉及這些那必然會讓人想到長生久視,為此不知又會惹出多少波瀾,而且這種波瀾不是龍虎山和陸家能接得住的,還不如就此隱瞞,雖然也會引發猜測,但到底會安穩不少。</p>
見過故人之後,陸淵也未再返迴龍虎山,而是遊曆四方,登過華山、攀過泰山,見過黃河的恢弘氣勢,也領略了東海的浩蕩無垠。最後,陸淵孤身登上昆侖,於一孤峰絕頂化虹而去。</p>
期間各家勢力都有探子圍繞四周,陸淵在登臨昆侖之前親自出手將其清理了一番,確保抹去痕跡之後,這才消失離去。</p>
龍虎山上,老天師立於山頂望著西方,默然不語,半響後,似是看到一抹流光消逝於天際,老天師這才又是欣慰又是傷感的笑了笑,而後下山離去。</p>
.......</p>
大周王朝,黎平府,靖州縣外有一柳溝寺,此寺位於南山,寺中隻有一年邁老僧領著三個弟子維持香火,所幸這柳溝寺所處之處景色頗為秀麗,加之環境清幽,故而常有文人士子來此踏青遊玩或在寺中潛心讀書,故而寺中香火倒也不算太差。</p>
這一日,一位孫姓士子來到寺中,打算在寺中潛心修學一段時日,好應對幾個月後的鄉試。不過這孫生在來的時候還帶著一衣衫襤褸的道人,說是在半路上救下來的,雖說佛道有別,但這老僧卻是個慈悲心腸的真和尚,便將其收留了下來。這道人昏迷了足足七日,一直水米未進卻生息不絕,倒讓孫生頗為驚異,認定這道士非是凡類。</p>
卻是這孫生平日裏也好看些神仙雜談,常見有那修行有成之輩遊戲人間,偶遇有緣之人便設下種種考驗,隻待通過便可度其成仙,饒是不成也有富貴相贈,眼下的情形,在孫生看來正合此景,道士讓他心生期待。</p>
由是讓隨行家仆好生照顧,又過了三日,這道人才幽幽轉醒,當下便有家仆前去稟告孫生,倒是這道人卻是滿目迷茫,打量著上下四周。</p>
這道人正是破界而來的陸淵,此番境界已至,又有靈光相互,卻是再未發生返老還童之事,隻不過體內真焏消耗甚大,所幸境界未落,些許真焏不過是幾日功夫而已。</p>
正在陸淵打量著四周環境之時,就見一儒衫士子走了進來,見得陸淵醒來,一臉欣喜的走到陸淵床前到:“道長昏迷多日,今日總算醒來,當真是一件喜事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