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大捷,王保保迫不及待地要把找個好消息告訴汝陽王,但此次迴府,趙敏便要隨楊過離開了,因此王保保在惜別了妹妹後,就一個人踏上了歸途。


    如今楊過全盤布局的最後一步已經完成了,之後能走多遠,就看韋小寶物色的那些戰將,還有陳近南這位總軍師如何與各方勢力角逐了。


    一個月過去。


    陳近南和沐王府在山海關擁立明帝,並以大明朝玉璽為證,由前明公主朱媺娖掌權,太子朱思淼為皇位繼承人,重建明國。


    前明舊部紛紛響應,有的是吳三桂戰敗後,跟隨他的舊部,有的則是像王屋派這種改名換姓,一直忠於前明朝的勢力。


    短短三個月不到的時間,山海關便屯兵十萬之巨,就連許多原本追隨金蛇營的勢力,也紛紛倒戈,加入了山海關。


    畢竟當初他們願意跟隨袁承誌,也是衝著其父袁崇煥之名,如今朱氏正統重建大明國,誰還願意在這當遊兵散將?


    為此,金蛇營內部還發生了分歧,有的人想歸順大明,有的則是想擁立袁承誌為王,不肯將苦心經營的勢力給他人做了嫁衣,為此,整個金蛇營爭吵不休。


    最終還是朱安國等人以勢壓人,才暫時平息了風波。


    因為阿九一個人帶著孩子坐鎮山海關的緣故,楊過和眾女便一起搬來山海關和她同住,反正有許多事阿九也做不了主,需要請教楊過。


    而楊過也不可能放著自己的兒子不管,所以在他先搬來山海關後,眾女也紛紛搬了過來。


    阿珂重迴故居,也是興奮不已,加上原本的平西王府夠大,眾人住起來一點也不擁擠,便越來越喜歡這了。


    如此過去一年的時間。


    金國在數月前最終戰敗,被蒙古所滅。


    而蒙古在休養生息了一段時間後,就開始對遼宋發兵。


    因為遼國與原本的清國的國土接壤,楊過不想蒙古迅速擴張勢力,就與陳近南等人發兵助遼,一邊與蒙古開始了拉鋸戰,一邊不斷積蓄勢力。


    靠著楊過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龐大財富,短短一年的時間,他就將兵馬壯大到了三十萬。


    見此情形,金蛇營也不得不最後宣布,擁立正統繼位,而加入了明國,不過在此之前,慕容博父子卻已經離開了。


    楊過雖不知道袁承誌是如何想的,但卻知道朱安國必然是狼子野心,不過金蛇營也有十餘萬的兵馬,對他們來說正好是及時雨,楊過便收編了金蛇營的勢力。


    領兵打仗,朱安國或許是把好手,但輪到權謀,卻遠遠不是東方晴和趙敏的對手了,所以不到半年的時間,他手下的親信就紛紛被楊過他們招攬,徹底倒向了明國這邊。


    蒙古見發兵襄陽屢屢失利,於是另派兵馬,由托雷之子蒙哥帶兵向川渝腹地進軍,大將兀良合台帶隊,從雲貴地區北上進軍,忽必烈則是繼續攻打襄陽,以三路兵馬,迂迴攻打大宋。


    由此,也使得許多難民紛紛向南逃亡。


    楊過和陳近南商議,派兵馬收複燕京、河北、山東等地,將逃亡南方的難民全部收攏,對適齡男子征兵,一些老弱婦孺,則劃分田地,即可補充兵源,又多了不少的勞動力,也算補全了明國人口嚴重不足的問題。


    比起明國的做法,宋國則是要寒心多了,在沒有朝廷對難民頒布法案下,一些守城官員為了節衣縮食,便關閉了城門,阻止難民進城,任由他們餓死在城外。


    因此,在得知明國願意收留難民時,更多的人便相繼北上謀生。


    雖然一開始接納如此多的難民,難免使得明國的糧食有些稀缺,但在楊過大力開墾良田,全民耕作下,勉強還能支撐數月。


    而另一邊,他已經聯係遠在波斯的黛綺絲,帶去了大批財物,購買糧食。


    有了波斯明教的關係,加上明國占據了大片海岸港地,大批的糧食開始依次運往山海關。


    楊過也是個不差錢的主,揮霍了幾年,連自己寶庫裏的一半金銀都沒搬完,而隻要再過上半年,他們就能完全自給自足,不再需要向外購買糧食了。


    至於剩餘的錢,楊過則打算讓黛綺絲在波斯購買大量鐵礦,再請工匠打造武器。


    在這方麵,波斯比起中原來,物產可要豐富許多,在糧食不缺,裝備武器又齊全的前提下,明國的國力日漸雄厚。


    擁兵更是超過了五十萬。


    有了這個苗頭,也讓明國的眾人越加興奮,覺得重建大明國的複興之願,指日可待。


    短短數年過去,幾個小家夥也分別長大。


    本來指定為下一任逍遙派掌門的楊羽,卻因一次調皮溜進了藏書閣,偷學了楊過記錄的龍象般若功,而且還偷偷練到了第四層的境界。


    得知情況的蘇星河,頓時氣得胡子都倒豎了起來,畢竟學了別派武功,就無法再修練北冥神功,除非廢去楊羽之前所練的龍象般若功才行。


    楊過見楊羽天賦不錯,而且龍象般若功練至第四層也屬實不易,便想著學小無相功也一樣可以繼任逍遙派掌門。


    然而蘇星河卻執拗得必須要楊羽學北冥神功,最後楊過也是一陣頭大,直接把他和李莫愁的兒子楊念拉了過來,叫蘇星河讓他當掌門得了。


    正好楊羽不喜人管束,每天被蘇星河追著屁股後麵,煩都煩死了,所以拍手叫好的把這什麽掌門之位讓給了大哥。


    楊念和楊羽性格相差不小,小時候的楊念也有些調皮,但隨著越來越大,反而穩重了許多,明明隻有六歲不到,卻像個小大人一樣的照顧和遷就弟弟妹妹,這讓楊過心中大為寬慰。


    蘇星河打量了楊念一眼,發現這位小公子的模樣也十分俊秀,很附合他逍遙派的收徒標準,於是就歡快地同意下來。


    為防再出岔子,他當即就拉著楊念去修煉北冥神功了。


    這幾年,楊過也相繼和趙敏、周芷若、阿珂、喀絲麗、王語嫣、木婉清、程英幾女誕下了子嗣。


    其中趙敏和木婉清生的是兩個兒子,得知這個結果的楊過,頓時兩眼一黑,有些頭大。


    而其餘幾女,都生下了一個女兒。


    轉眼過去三年,蒙古與諸國混戰,遼、宋、西夏和吐蕃都不約而同地對蒙古發兵,遏製了蒙古向外擴張的恐怖速度。


    明國也受蒙古侵擾,但好在如今的明國已經擁兵八十萬,控甲三十萬,絲毫不懼蒙古派來的十萬大軍。


    考慮到趙敏的感受,楊過從未讓她上戰場指揮,而是放由小昭和霍青桐作為軍中參謀,配合陳近南等一眾將領負責出兵抵禦。


    二女一個通曉陣法變化,一個頗具軍事才能,再加上陳近南這位總軍師領兵指揮,僅是五萬人就擊退了蒙古大軍。


    在徹底擁有對抗蒙古的實力之前,楊過還沒有過早的暴露自己的實力,許多兵馬都藏在神龍島等遼東島嶼之中。


    西夏、吐蕃占據地理優勢,尚能麵前與蒙古周旋,大宋能兵強將良多,雖被攻陷了不少城池,但眼下勉強能再堅持幾年。


    而之前就已經國勢衰微的遼國,終於抵禦不了蒙古的鐵騎,最終宣布滅國。


    好在提前就察覺到的楊過派人救出了蕭峰和耶律楚材一家人。


    蕭峰是他的義兄,自然不可能見死不救,而耶律楚材有著出色的政治才幹,楊過便想招攬他進入明國,擔任三公太師之職,也就是輔弼國君之官。


    耶律楚材頓時受寵若驚,一番推辭後無奈答應下來。


    不過為了感謝楊過對他們一家人的救命之恩,耶律楚材便將女兒耶律燕嫁給了楊過,說是感謝他的救命之恩,其實也是想借由女兒,在此處找一個靠山。


    楊過本不想答應,但耶律楚材說他要是不答應,自己就不擔任太師後,楊過就隻能應下了。


    盡管事後招到了眾女的一陣白眼。


    而一群小家夥們聽到爹爹又要和新姨娘結婚了,在喜宴上蹦蹦跳跳地歡笑打鬧,屬實把楊過給看呆了。


    還真是一群好大兒。


    有了耶律楚材輔政,蕭峰和耶律齊的加入,明國的實力無疑又壯大了幾分。


    當得知耶律楚材在明國擔任太師一品高官後,那些被滅國的契丹人,也紛紛湧入明國,有的則是想有一個安身立命之所,有點則是想參軍,以報國仇。


    對此,楊過自然是欣然接受了,兵力無疑又是擴充了不少。


    而契丹人勇武,在戰場上隻要利用好了,便是一大殺器。


    轉眼間,又過了四年,蒙古的兵馬已經被各國消耗得隻能收攏在一起對付宋國,眼看即將到了趙宋危亡之際,襄陽城破之時。


    楊過統兵百萬南下,以破竹之勢滅掉了忽必烈的南征大軍,眼看襄陽之危將解,他卻繼續揮兵南下,直到兵馬來到趙宋的國都臨安。


    麵對百萬精兵,臨安城中人人自危。


    楊過於城外殫述趙宋皇帝的所有罪狀,引得城中百姓紛紛附和,見大勢已去,城門守將直接打開城門,放了楊過等人進去。


    最終趙構退位,楊過則把那些奸臣統統斬於市集,以昭天下。


    將趙宋的所有兵馬收攏後,明國的勢力儼然達到了一個頂峰,之後以席卷天下之勢,徹底將蒙古趕迴草原,平定中原諸國,建立大明王朝。


    功成身退的楊過並沒有留在京城享受紙醉金迷的生活,而是帶著諸女遊戲人間,時不時的迴山海關的王府小住幾日,偶爾又迴到情穀,待上一年半年,好不自在!


    此時已繼任皇位的朱思淼來到寢殿前的一座石碑麵前,看到父親親手所提的“盛世滋丁,永不加賦”八個字時,心中的所有的困頓,仿佛在一瞬間,都忽然明朗起來。


    ……


    本書到此就算是完結了,結局或許不是很圓滿,但很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希望看到末尾的看官大大們能在這句話下留一條評論,我也很想知道真正看完的有多少人,這樣我會非常非常之榮幸!


    這裏再次感謝大家,我們江湖路遠,就此別過,山高水長,後會有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神雕,開局獲得九陽神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花仙人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花仙人兒並收藏人在神雕,開局獲得九陽神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