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所的所長斟詞酌句地問:“李董要研發這個主要是想拿來做什麽用......”


    李文軍說:“我們國家1991年就獲得了15萬平方公裏的國際海底礦區,但是一直沒有開采。而且為什麽海底那麽大,我們隻有15萬平方公裏。因為國際上有個規定,對於未知區域,誰先勘測清楚地圖,就屬於誰。”


    海底有大量大洋多金屬結核,以錳和鐵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為主要成分,含多種金屬元素如銅、鎳、鈷等。而且海底的錳結核中鎳的儲量很大,是鎳的重要遠景資源。


    而鎳又是做特種鋼,發展各種高科技產業的基礎原料。


    水越深的地方這東西越多。因為金屬結核密度大,被洋流帶到深的地方,就不可能再迴到更淺的地方去了。經過時間越長,水域越深金屬結核的直徑越大。因為包覆在結核球外麵形成新外殼的金屬,也是密度大的東西,會集中到深海裏。


    品位高的結核主要分布在水深範圍4000米到6000米的大洋海盆區。


    他是怕嚇到他們才沒說那麽清楚。


    各個國家都在緊鑼密鼓地搞海底勘探。


    中國到現在為止的技術還很落後。


    他做海底機器人,就是在做初步嚐試。


    現在這一步邁出去了,自然是要繼續。


    其實海底機器人已經給楊守拙拿去在南海海底勘探測試去了。


    楊守拙就說再往深水走,距離太遠,也不可能拉線,也超出遙控範圍。


    肯定隻能用載人,靠人來控製。


    所以他下一步,就是要上載人的深水潛水器了。


    有人小聲說:“沒地方試。”


    這個再用玻璃缸就不現實了。可是直接去海裏麵,讓活人實驗,又太危險了。


    李文軍說:“水庫啊。我們有個高山峽穀水庫。雖然麵積不大,但是水很深啊。”


    大家麵麵相覷。


    說的也是啊。


    那個水庫就是個狹長的深水水庫,豐水期最大水深能達到一百多米。


    這個不就是個天然的試驗場嗎?


    而且載人的小型潛水器不會太大,用車也能運過去水庫。


    李文軍說:“先從幾十米的做起,在玻璃缸和剛才河灘上你們挖的那個大湖裏試。”


    董慶軍說:“講道理,防水和電子機械問題都解決了。唯一的問題就是解決氧氣和操作性了。”


    大家才發現,他也跟著進來了。


    李文軍搖頭:“不不不。如果是人坐在裏麵操作,不是遙控,那就不能隻用攝像頭解決,要有照明的燈和可以觀察外麵的透明觀察窗。還要考慮采樣,帶上水麵,所以機械手臂和裝樣品的船艙一樣不能少。遠比機器人要複雜。因為關係著人命,設計安全係數要做到最高,考慮多種備用方案。”


    大家都不出聲。


    李文軍又說:“以後的資源搶奪,都不會以陸地為主,而是以無人區,比如南極北極,深海,太空。就算是戰爭也是以空軍和海軍為主。因為等到陸軍大規模作戰的時候,就說明我們的邊境防線已經破了,敵人進入了國土,我們隻能在自己土地上背水一戰了。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必定要在海上和空中就實現全麵擊退。”


    大家都肅穆起來。


    李文軍說:“所以我為什麽最開始花那麽多時間做汽車,賺到了錢,就開始砸錢研發飛機和船,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弄航空母艦和戰鬥機的圖紙迴來,也是這個原因。”


    機械廠的廠長在這裏麵年紀最大,體會過當時被外國人欺負,一個閥門都要敲詐中國幾十萬的憋屈日子,甚至落後就要挨打,對李文軍說的守國門的事情很敏感立刻說:“我支持李董。機械廠全力配合。”


    其他人也一個一個表態:“支持李董。”


    “這個研究很重要。”


    船廠廠長在心裏罵罵咧咧:“你們拍個胸脯就行了,最後幹活花錢的都是我。我知道有活必須頂上去,可是這個活實在難度太大了。”


    他是李文軍從蘇市船廠挖來的。


    當時他其實是很不情願的。


    從蘇市的國有船廠到這個小山溝裏來工作就好像被流放一樣。


    不過看在孔予禎的麵子和李文軍給的高年薪高福利才點頭。


    這兩年一直都被李文軍推著往前走。


    李文軍從烏克蘭俄羅斯弄來那麽多船舶的圖紙和技術人員。


    船廠的進步隻能用“還行”來形容。


    船廠廠長明顯沒有用全力......


    李文軍將他的神態看在眼裏,說:“我決定成立一個潛水器材廠和研發小組來專攻深海潛水器項目。”


    船廠廠長才意識到自己的猶豫不決,讓自己失去了什麽,想出聲,卻發現已經晚了。


    李文軍絲毫沒有停頓地接著說:“廠長由董慶軍來擔任。研發小組組長由左敬賢擔任。下屬成員由你們隨便挑,可以從‘文軍實業’下麵任何一家獨資企業和機構。如果看上了兄弟企業的人,也不怕,我幫你們去要。你們需要多少錢,需要什麽技術支持,也盡管提。好了,散會。董慶軍和左敬賢來我辦公室。”


    董慶軍和左敬賢大眼瞪小眼。


    李文軍已經起身走了。


    大家都陸陸續續散了。


    船廠廠長一個人坐在那裏發呆。


    左敬賢是左博文的孫子,漂亮國常春藤大學機械電子專業畢業。


    他迴國加入“文軍實業”,直接入職了研究所。


    李文軍按照引進高級人才的標準給他工資和宿舍。


    就有人對這個決定質疑,說不管左敬賢的普通話講得多好,不管他祖籍是哪裏,但是他實在國外出生長大的“abc”,是個黃皮白心的“香蕉”。


    不能讓他接觸這麽核心的技術研發項目。


    李文軍這麽重用他,隻是看在他的老師左博文的麵子上,其實他的技術水平未必能勝任。


    李文軍對這些評論都不置可否,因為他的安排從來不需要跟任何人解釋。


    左博文更是對李文軍的安排從來沒有說過一個字。


    左敬賢憋著一口氣一定要做出點名堂來,所以很努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實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屹並收藏大國實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