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軍想了想說:“國家飛行器的研究,我作為民營企業理應支持。不過我也要考慮我的收益性。畢竟我要對六千多個員工和研究人員負責。”


    江強軍一聽李文軍這裏有六千多員工,心中一凜。


    講實話,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國家直屬單位,下麵單位配合他們,為他們提供技術,都是理所當然的。


    李文軍這麽一說,他才意識到李文軍的貢獻不僅僅是技術。


    六千多職工,就意味著六千個家庭,兩三萬個人的生計。


    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李文軍這麽小心和錙銖必較,也是情有可原的。


    李文軍又說:“我還要對茶縣株市乃至湘省的稅收負責。”


    如果說前麵那句話是動之以情,這句話就是曉之以理了。


    告訴江強軍,自己身後也是有人支持的。


    江強軍沉吟了好一會,才點頭:“理解,所以李文軍同誌想要怎麽合作。”


    江強軍跟“北方集團”那些人不同。他不是為了個人利益,而是為了發展技術。雖然作風硬朗,但是為人正直。


    所以跟他講這些,是有用的。


    李文軍:“第一,雖然現在有了個材料研究所的撥款,可是遠遠不夠。我希望國家能對我的芯片和數控機床這些研究都加以扶持。”


    說白了,就是你們不能隻享受成果,不投入。


    江強軍:“這個可以,如果你們是我們的委托研究單位,投入也是應該的。”


    李文軍:“第二,我造好了發動機以後,不會直接用於戰鬥機,而是會從造小型民用飛機開始。畢竟飛機不僅僅是一個發動機,還有無數組件和細節。”


    江強軍:“這個,我強烈支持。不過建議如果你以後的民用飛機要出售,在發動機技術上要有所保留,不能把尖端技術全部用上。”


    雖然覺得李文軍短時間內壓根就不可能造出飛機來,但是還是要提前提醒他。


    李文軍:“這個我知道,請放心。民用機隻是我們磨合產品質量的一個手段。一邊研究,一邊產生效益,才能走得長遠。還有第三點,如果有一天我需要在附近修機場,我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江強軍一愣:“這裏?這麽個貧困縣?不是我瞧不起農村。我自己也是農村長大的。這裏真的沒有必要。修機場要考慮經濟性的。”


    李文軍微微點頭:“現在暫時還不需要。不過很快就需要了。我隻是要您給一個承諾。”


    江強軍暗暗好笑,點頭:“行行行。”


    李文軍真是太年輕了,為這種沒影的事情要承諾。


    這會兒是他需要李文軍幹活,才來談條件。


    以後不需要李文軍了,還管他那麽多。


    -----


    江強軍雖然作風強硬說一不二,可是同樣言出必行。


    研究所很快又得到了一大筆國家投入的研發資金,和各種優惠政策。


    江強軍給李文軍提的要求也很具體。發動機的燃燒室溫度2000c以上,渦輪材料極限溫度1500度以上,其他部件極限溫度也要超過500c。除了多種降溫結構設計的綜合運用,其他都要靠材料來扛。


    不但如此,強度要求也很苛刻。


    發動機一分鍾內承受一噸冰雹的衝擊,還能正常運作。


    要求發動機連續工作一萬小時,隻允許中途停車0.02次,也就是說幾乎不讓停。


    李文軍在會議上把這幾乎變態的要求講出來的時候,發動機研發中心的人足足有兩分鍾都沒人說話。


    大家是嚇呆了。


    這幾乎就不可能啊。


    零部件要經過二十倍運行保證時間檢測來確保穩定性安全性。如果要求發動機一萬小時工作不停止,那就要求零部件要檢測二十萬小時以上。


    二十萬小時是什麽概念?


    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停,都要檢測二十二年!


    也就說爸爸這一輩開始做,做到兒子接班都沒測完。


    這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李文軍見大家的表情就知道大家理解錯了,笑著說:“發動機整機是要實打實一萬小時不停轉檢測。零件也確實至少要檢測十倍以上,但不是一個零件持續檢測,而是抽檢樣本要十倍。假設我要用一個零件,那我就要抽檢十個零件,每個都要達到1萬小時不出問題。”


    其他人表情稍稍緩和。


    研發中心一個部門負責人小聲說:“一個一萬小時,也要一年多了。工作量挺大。”


    發動機零件那麽多......


    李文軍說:“是,所以研發中心各個部門都要趕緊招檢測人員了。以後各個研究中心分工要更明確。每個人的職責固定化,專業化。”


    其實研發中心大部分人員跟工廠的流水線工人一樣的,不要求全才,不需要有創意,隻要求對一個工序熟練,比如測dna序列的人,不需要熟練掌握質譜儀。


    真正核心技能隻要一兩個人來掌握,來把控方向就可以了。


    思想太多,意見太多,隻會分散精力,幹擾整體進度。


    -----


    李文軍拉著陶光明開始研發鈦合金的自行車。


    自行車廠雖然是陶光明掛名廠長,但是其實李文軍自己管得多。


    反正也沒幾個工人。


    陶光明覺得李文軍就是太閑了,要找人陪他玩。


    現在鈦合金那麽緊俏,多少人等著鈦合金的零件做手術。


    醫療器械那邊的訂單明年都排滿了。


    而且鈦合金研發這麽緊張,還要專門分一個組出來幫李文軍研究自行車。


    李文軍要用浪費那麽多鈦金屬和人力去做自行車?!


    錢燒得慌吧?


    就算做出來了,賣給誰呢?


    自行車這東西已經成為窮人的代步工具了。


    一輛自行車十幾二十萬,有錢人誰吃飽了撐了買自行車?!


    李文軍不管陶光明的嘮叨,硬是趕著研發所年底前做出了一個車架。


    陶光明把那車架在手裏一拎,滿臉震驚:“好輕!”


    以他幾年市場管理員的估重能力測算,這車最多五斤。


    李文軍皺眉,對研發所說:“太重了,還要再減輕重量。”


    陶光明怪叫:“這還算重,別的自行車一個輪子都不止五斤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實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屹並收藏大國實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