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光明把合同帶去穗城之後,過了幾天,薑長航打電話來商量了幾個細節問題,就基本上敲定了協議的內容。其實關於技術的問題很少,多半都是資金設備上的討價還價。


    穗城想要李文軍多支持一點,李文軍卻沒有那麽傻。


    最後才找到一個讓兩邊都能接受的平衡點。


    薑長航問:“李文軍什麽時候能來穗城,如果覺得過來麻煩,我可以叫人開車來接你。”


    李文軍心裏直嘀咕:穗城也太著急了,而且非要把他弄過去簽協議是怎麽迴事?


    他抿著嘴不出聲。


    薑長航說:“我們想在春節期間讓基站試運行。因為春節期間從港城澳城迴穗城的人多,用手機的人多。”


    李文軍恍然大悟。


    手機比較貴,不可能像傳唿機一樣發樣機下去測試。如果數量不夠,不夠分散,就不能確保能發現所有基站覆蓋的盲點。


    李文軍想了想,說:“我這周末過來一趟吧。”


    薑長航說:“李文軍同誌過來,可能還要給這邊的同誌們普及一下無線通訊的知識。”


    李文軍瞬間明白了:簽協議是一方麵,主要是想看看他到底懂不懂。


    在他們看來傳唿機和手機還是差了很遠的。這麽大一個項目交給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來當技術指導,怎麽想都不夠穩當。


    薑長航需要李文軍來為他說服其他人,畢竟他自己也很年輕。


    李文軍笑了笑:“行。我剛好利用這幾天弄一份資料出來,到時候給各位領導們看一看。”


    這個事情是遲早要做的。其實李文軍製造第一批手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寫這份東西了。在這期間,還拿給顧展顏幫忙修改措辭和英文標注。


    薑長航:“我派車來接你,幫你安排好賓館。”


    -----


    李文軍到了穗城第二天,薑長航就組織了一個小型的會議。


    說是會議,其實就是先李文軍講,大家聽,然後大家提問,李文軍迴答。


    大多人對無線通訊不能理解的地方,就是:沒有線,怎麽可能走到哪裏都能打電話呢?那個聲音怎麽傳過去的?


    所以李文軍著重講了講蜂窩覆蓋和基站間自動切換的問題。


    有人問李文軍用於傳唿機的基站和用於手機的基站有什麽不同。


    李文軍耐心解釋,這兩個東西一個隻傳輸幾個文字和符號,另外一個卻要保證聲音能雙向無誤的傳播,傳播的數據不是一個級別的。


    其實基站隻是整個無線通訊係統裏麵極小的一個部分。除了基站,還有交換機、位置寄存器、中央數據庫。


    所以手機的基站除了有更強的信號之外,還要又能傳播大量數據的能力。更高要求的中央處理數據處理能力和安全性。


    又有人問城市與城市之間基站隔那麽遠,怎麽能保證相互之間的無線通訊?


    李文軍解釋,遠距離數據傳輸要靠線纜從一個城市傳輸到另外一個城市,再轉換為無線傳播信號,由基站傳播出去。


    整個過程,李文軍隻講了二十分鍾,卻迴答了差不多兩個小時的問題。


    薑長航沒有告訴李文軍,其實今天來聽的,不僅僅有領導和相關部門技術人員,還有他們特地從港城、穗城和京城請來的五位專家。


    剛才就主要是由這幾個專家來提問題,為的就是考驗李文軍的專業能力。


    所以問的問題都是比較專業的。


    其他人聽得似懂非懂的沒關係,最主要是要打消他們對李文軍的懷疑。


    李文軍是他推薦的,他也想讓專家團隊幫他把把關。


    -----


    散了會,專家們起身過來跟李文軍握手。


    甲專家:“之前修建傳唿機基站的時候,就已經聽說了李文軍同誌的大名。沒有想到這麽快,李文軍同誌就開始做手機通訊係統了。”


    李文軍其實看出來了這幾個人的來曆。因為一般技術人員問不出這樣的問題。


    他謙遜地迴答:“主要是領導的支持和建設團隊的能力。我隻是提供了一點技術和資金支持。”


    乙專家說:“希望李文軍同誌早日在穗城建設成功,然後在海城鋪開。到時候海城也請文軍同誌來支持。”


    李文軍笑:“如果有需要,當然義不容辭。”


    心裏想的卻是:個個都想來割我的肉,還說得冠冕堂皇。


    等人都散了,薑長航才把李文軍帶到隔壁的辦公室簽訂了協議。


    薑長航問:“基站需要的設備什麽時候能交付。”


    李文軍說:“月中。其實你跟我講完之後,廠裏就已經開始生產了。”


    現在“文軍實業”的生產效率和水平跟之前做傳唿機的基站時相比大大提高,不需要他再帶著幾個師傅,敲敲打打來做了。


    被他一直趕著往前走,就連蔡廠長那邊的技術水平都一直在提高。


    隻要他提要求,蔡廠長那邊就麻溜地做好新的元件送過來。


    然後文軍電子廠這邊就按照李文軍的圖紙把東西做出來了。


    而他的圖紙都是老早就畫好了的。主要是他怕自己時間長了會忘了。


    薑長航欣喜微笑:“李文軍同誌的效率真是太高了。我果然沒有選錯人。”


    李文軍笑:“謝謝領導的信任。”他猜的也沒錯,果然是薑長航推薦的他。


    不過想想,放眼全國,現在比他技術水平更過硬,又有大量實踐經驗的人還真沒有幾個。


    誰要他有超前四十年的技術做儲備呢?


    -----


    李文軍從薑長航這裏出來,就直奔陶光明已經開業了的展廳的位置。


    陶光明別的不行,選展廳門店的眼光還是一流的。


    他在各個城市裏選的位置,都是以後幾十年裏這個城市絕對的商業中心。


    這都得益於長期喜歡吃瓜看熱鬧培養出來的敏銳性,還有靈通的消息來源。


    畢竟知道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城市規劃,比什麽眼光都強。


    穗城的展廳位於一個現在並不算熱鬧,幾年後就會很繁華的地點。


    陶光明按照李文軍的設計,租了個轉角的位置,然後兩層樓都是落地大玻璃窗。


    其中一個外牆上垂直黏了一個李文軍請家具廠仿製的一比一的木製汽車模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實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屹並收藏大國實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