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從門縫裏看了一眼,隻見李文軍嫻熟地騎著摩托車在裏麵慢慢繞圈。


    一圈又一圈。


    然後加速,轉了兩圈,刮起的風把門口守著的人的帽子都吹下來了。


    “慢點啊。”大家都很害怕,最後有人忍不住叫了一聲。


    李文軍才減速停下來。


    “誒,沒事了。”


    “真的行了。”


    大家這麽說著,都打開門進去了。


    李文軍笑了笑,說:“挺好開的,操控性還是差點,油門有點鬆,不過比我想象中要好了。”


    大家興奮地七嘴八舌地議論:“其實也沒那麽嚇人。”


    “是啊,看李董騎得挺輕鬆的。”


    “這東西好靈活,比汽車方便啊。”


    柳冬生爬上去:“讓我試試。”


    他騎了兩圈,猛地刹車,然後控製不住往旁邊一倒。


    有人把他扶起來,他還在笑:“哈哈哈,還是重心問題。幹!”


    “真是個瘋子。”


    大家忍不住搖頭笑了起來。


    ------


    “文軍實業”又對外招了一批工人,從各個車間抽調人去摩托車廠。摩托車的流水線正式開始生產。


    第一批一百輛摩托車在國慶前做出來,樣車也被擺到了李文軍在批發市場邊的展廳和市、縣兩級百貨商店試賣。


    不得不說,後期為了將就發動機,平衡重心,把李文軍設計的酷炫造型改得很奇怪,操控性也確實不好,不過這麽快就能把摩托車生產出來,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


    這款摩托車因為體積比較小,所以定價六百,還送頭盔。


    剛上市就被搶購一空。


    就連“文軍實業”自己的職工,都買了幾十台。因為它剛好填補了自行車和汽車之間的交通工具的空白。


    想想,有一輛摩托車多方便,從礦區去縣城隻要十幾分鍾,不用等待。


    而且這個價格,好多人咬咬牙還是能買下來的。


    畢竟自行車都要兩百一台了,還要憑票。


    第一批摩托車在省內熱賣讓摩托車廠有了信心。


    就還是在加班加點的做摩托車了,一下做了兩百台。


    摩托車廠請了李文軍和陶光明過來,開會研究後麵的銷售。


    李文軍坐下後笑:“你們是主力,我今天隻旁聽。”


    大家太熟悉他這個操作了。他這是在放手,鼓勵摩托廠的管理層盡快脫離對他的依賴。


    郭建光說:“省裏的市場畢竟有局限。我建議第二批摩托可以嚐試投到外省的那些汽車展廳去。”


    陶光明:“可以。汽車展廳挪出位置而已,銷售員都是現成的。”


    柳冬生說:“如果小摩托銷售好,可以考慮上大摩托。”


    郭建光:“好,你就專心把大摩托做出來。”


    三個人幾句話就愉快地決定了,然後見李文軍一言不發,陶光明又有點不放心:這個小子蔫兒壞。說不定看出什麽問題,又憋著不出聲,等我們自己碰壁。


    他看向李文軍,眯眼說:“李董說句話。”


    李文軍笑了笑:“挺好的,照你們說的做吧。不過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先不要那麽著急全國鋪開,現在一個城市上了試試看。”


    郭建光想了想:“這也是,畢竟外省比不得在湘省,不要那麽心急。那我們選一個重點城市,先試試吧。”


    陶光明:“那就海城吧。海城人口多,有錢人也得多。海城的汽車銷售量也是幾個城市裏最大的。而且海城很多人買了‘文軍實業’的傳唿機,所以我們在海城還是有一定的群眾基礎的。”


    李文軍軍不置可否。


    陶光明跟更覺得奇怪:這不像是李文軍的作風。當時賣汽車的時候,宣傳可是鋪天蓋地的。而且是好幾個大城市一起鋪開。


    這一次這麽謹慎和保守,肯定是有問題。


    或者,是對自己的產品沒有信心?怕失敗?


    還是壓根就沒關注這邊,所以也沒有什麽建設性的意見可以提出來。


    -----


    陶光明運了十台摩托車到海城的展廳時,果然立刻發現問題了:幾乎是一夜之間,海城冒出來十幾種品牌的摩托車。


    更氣人的是這十幾個品牌來自不同省市,明擺著是各個省市在抵製李文軍的擴張。


    這說明大家都害怕李文軍了。


    之前做對講機,傳唿機,洗衣機,他們都沒有辦法仿製,隻能眼睜睜看著李文軍賺錢,憑一己之力把湘省的稅收拉高。


    李文軍做汽車的時候,更是讓他們大跌眼鏡。可惜汽車造價太高,試錯付出的代價太大。除了李文軍,也沒有人有這個資金底氣來做。


    現在這個摩托車不同了,造價也就幾百塊,想想辦法,還是可以做出來的。


    所以各個省市都傾力支持本市的廠子製造摩托車跟李文軍抗衡。


    那些摩托車的款式和大小,一看就是他們把“文軍實業”的摩托車拆了,再按一比一複製的。


    這也就算了,那些摩托價格還比“文軍實業”的產品便宜,隻賣四百五。


    陶光明把摩托車擺上展廳,一個星期,一台也沒有賣出去。


    別的品牌店裏雖然沒有之前“文軍”摩托在湘省銷售時的盛況,但是一個星期少說也能賣出去一台。


    陶光明去巡了一圈,很著急,跑迴來找李文軍他們開會:“快想辦法。冒牌貨太多了。要不我們降價吧,也降到四百五。”


    郭建光完全沒有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皺著眉不出聲。


    李文軍說:“不要慌。不要計較一城的得失,市場很大。這樣打價格戰,殺敵八百自損一千,不是長久之計。而且仿冒這個事,是避免不了的。我們把這家幹掉了,下家又會冒出來。要相信我們自己品牌的力量。最後顧客都會迴來買我們的東西。”


    陶光明:“你這些雞湯隻有你的員工會喝,我才不信。摩托車比不得洗衣機和對講機那些高科技,沒有電路板,控製麵板什麽的。直接拆了你的摩托照搬,比你還便宜,顧客為什麽要迴來買你的。”


    李文軍問:“你想一下我們的製造成本是多少?”


    陶光明說:“你說過,四百左右。而且我算過加上運輸,展廳的租金,人工什麽的,最後每台的成本至少要到四百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實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屹並收藏大國實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