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聽到淩統的要求,並沒有覺得意外,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於是,周瑜也同意了淩統的條件,當天夜裏,周瑜就偷偷的去見了孫策。


    兩兄弟,一年多沒見,之前周瑜還以為孫策遇刺身亡,這一次,兩人見麵之後,也是痛哭一翻。


    在訴說了這一年多的思念之後,周瑜這才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孫策聽聞,當即表示自己此次迴來,並不是為了烏程侯的位置,也不是為了江東之主。


    倘若沒有強征山越人參戰,孫策估計會一直躲在山越的山寨當中。


    而這個時候,周瑜也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他原本還以為,孫策是故意去山越人的領地,找他們借兵,意圖複位。


    結果沒想到其中還有這樣的曲折,不過這樣一來,周瑜也明白孫策其實一直沒有想要報複孫權的想法。


    如此一來,事情反而變得簡單了。


    孫策明白周瑜的意圖之後,立馬提筆給孫權寫了一封親筆信,他甚至在信中直言,自己可以不要江東之主的位置。


    到時候,他會帶著大喬重新迴到山越領地附近,但是需要孫權保證以後善待山越。


    同時,孫策也給孫權建議,讓他再考慮一下與大漢的關係。


    畢竟他們的父親,一直以好臣自詡為漢臣,也參與方麵的諸侯伐董的戰役。


    他們身為人子,應該繼承父親的遺願。


    有野心,沒有問題,但不能背祖。


    寫完這封信之後,孫策就把信交給了周瑜,讓他把信帶迴建業。


    周瑜拿到孫策的親筆信,馬不停蹄,又返迴了淩統的大營。


    第二天上午,這封信就擺在了孫權的桉頭。


    孫權見到此信,當然是憤怒無比,直接一腳就把身前的桉例踹翻。


    他感覺這是孫策在羞辱他。


    孫權認為孫策既然說他對江東之主的位置沒有想法,但是信中所言,字字卻是以教訓的口吻在安排他。


    既然說他孫權才是江東之主,可為何又要事事耳提麵令?


    所以說,孫權現在非常的不爽。


    其實也能理解,這個時候,孫權還隻是一個18歲的小孩子,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叛逆期。


    再加上,他年紀輕輕就成為了江東之主和他身邊那些世家的恭維,讓他的心理有一些扭曲。


    用心理學的說法,就是以自我為中心,需要一定的心理疏導。


    可用現在家長的話來說,就是欠削,揍一頓就行。


    當然,這樣的教育方式,極度的不可取,但不可否認,卻是非常的見效。


    但可惜,孫權他爹孫堅死的早,沒人削他,而他又把他哥當成了敵人,讓孫策來削他,估計還會適得其反。


    咽不下這口氣的孫權,就想著要報複孫策,於是他就找來了張昭。


    這張昭不得不說,有能力,但是屁股坐歪了。他自己就孫策遇刺這件事主謀。


    孫權找他來商量,能商量個啥出來?張昭鐵定不敢讓孫策迴建業啊。


    不然的話,不光與袁紹聯盟這件事會有變數,就連他自己的張家,估計也得跟著玩完。


    所以,張昭強行給孫權一陣灌輸毒雞湯,什麽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什麽大丈夫做事不拘小節,還有什麽勝者為王敗者寇。


    甚至嚇唬孫權,說孫策現在說得好聽,一旦孫策進了建業,軍權都在孫策的手裏之後,還不是孫策說啥是啥。


    本來江東武將集團都是看中孫策,有了這群武將的支持,孫策想要接手建業,根本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


    而那個時候,孫權就是一隻待宰的羔羊,任由孫策捏扁搓圓。


    甚至,到時候軍權都在孫策手中,他要殺孫權,連一片水花都不會泛起。


    江東武將集團甚至還會拍手叫好。


    退一萬步講,就算孫策一開始沒有想過處理孫權,但是那幫子粗人會願意?


    他們這些武將,都是跟著孫堅,孫策打天下的,他們跟孫策之間的感情,可要比他這個弟弟要好。


    一旦武將集團鬧起來,說要殺孫權泄憤,你猜孫策會不會動手?


    要知道,孫策本身就是值得暴脾氣的人。不然這個小霸王的稱號哪來的?


    在江東全體武將的脅迫之下,孫策絕對會毫不猶豫的殺了孫權,進而安撫武將集團。


    所以,孫策必能迴建業,孫策必須死!畢竟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雙方早就是不死不休了。


    哪裏來的什麽讓位,什麽為了山越人?


    我大漢何時顧及過山越的想法?所以說,孫策說什麽讓位,說什麽為山越人爭取自由,那都是假的!


    隻是孫策為了自己起兵,找的借口而已。


    孫權聽到張昭的話,更加堅信自己才是對的,但是現在這個情況,也正如張昭所說的那樣。


    換源app】


    江東武將集體偏向孫策,他手裏的士卒,一方麵士氣不好,第二方麵,那就是年輕新提拔上來的將領,不是孫策的對手。


    強行跟孫策交戰,恐勝算不大。


    孫策有武將的支持,他可以敗一次,敗兩次,隻要一次成功。他孫權就得死。


    麵對這樣的情況,張昭也沒有好辦法。畢竟張昭對於內政跟拿手,而對於行軍布陣,就不是那麽熟練了。


    最後,實在是想不出好辦法的張昭,還是給孫權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建議孫權親征。


    但同時也要帶上江東武將的家屬,倘若這些人不聽從指揮,當即斬殺。


    而且還要帶上大喬小喬,他就不信周瑜,孫策兩個人,會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美妻殞命。


    另外還有一點,張昭告訴孫權,由於淩統的父親是孫策的死忠,也不得不防,要把淩統手中的兵權要迴來,讓淩統隻充當一個衝鋒陷陣的猛將就行。


    即便知道淩統是效忠自己的,但孫權聽到張昭的話,也覺得有道理。


    孫權就是這樣,他隻願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不得不說,這個時候的東吳大帝,還沒有成長起來。


    在曆史上,孫權同樣有各種各樣的毛病,但是他處理事情絕對要比現在成熟。


    即便是會懷疑手底下的人,也不會擺在明麵上,而是暗中防備。


    可不管怎麽說,現在的孫權還不是未來的東吳大帝,他對於張昭提出的辦法,是想都沒有想,就直接同意。


    於是,數匹快馬,就衝出了建業,朝著四方八方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朕的底牌是玩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雞蛋加辣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雞蛋加辣椒並收藏三國:朕的底牌是玩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