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中。


    此時,潘太後正有些心焦,見派去打聽消息的小太監迴來匯報,不等他行禮,忙問道:


    “快說,外麵情況怎樣了,是不是出了亂子?”


    龐太妃也有點擔心,緊緊盯著那小太監。


    雖然太學生產生不了什麽實質性的傷害,但若安撫不當,曹斌和朝廷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小太監忙應道:


    “請娘娘放心,那些太學生攻擊新法,不僅惹怒了看熱鬧的普通百姓,還被公爺一句話就說啞口無言。”


    聽到這話,潘太後頓時長長舒了口氣,隨後帶著些了然笑了起來:


    “本宮既允了他們施行新法,怎麽會不明白民心向背?”


    “這些太學生不知民間疾苦,隻會給朝廷添亂,此次竟擅自集會,意欲闖殿,該給他們個教訓才是。”


    龐太妃聞言,卻暗自翻了個白眼,好家夥,不就是去微服私訪了一迴嗎,倒有底氣指責太學生不知民間疾苦了。


    不過她更關心曹斌本身:


    “太學生還未散去嗎,衛國公現在在做什麽?”


    那小太監連忙繼續敘述:


    “迴龐娘娘,公爺正在主持考試,本來太學生們是不服的,覺得公爺不通經義。”


    “但公爺說讀書人的誌向,應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公爺說完後,那些書生再無話說,連朝中諸公都被震服了。”


    說到這裏,他已經開始眉飛色舞起來,一副與有榮焉的模樣。


    聽到那橫渠四句,潘太後也不由唿吸一窒,轉頭對龐太妃笑道:


    “未曾想他竟有如此文才,就算本宮不是讀書人,也被他的話說得有些熱血沸騰了。”


    “隻憑俊才這句話,不說能懾服群臣,往後大約無人敢以他的出身言事了……”


    龐太妃被小太監和潘太後誇得芳心大悅,帶著滿心歡喜低聲道:


    “俊才之能勝過滿朝文武,有了仙藥也不曾忘記娘娘與妾身,妾都不知應如何迴報。”


    潘太後點了點頭,心裏卻覺得有點不對勁。


    自己連人都給他了,軍政也一概托付,難道不夠信任嗎?


    如此想著,她摸了摸自己更加光滑細膩的俏臉,也就不再多想,正要有些表示,殿外又有太監跑進來迴報:


    “娘娘,公爺主持的廷考已經結束。”


    “許多鬧事的太學生都因不學無術被當街梃杖,還有人被銷了學籍,逐出了太學。”


    “即便如此,太學生們也未敢繼續廝鬧。”


    聽到這個結果,潘太後十分滿意:


    “衛國公處理得宜,很好!”


    她沒想到曹斌能這麽完美地解決了這件事,不僅沒有造成更大的影響,還名正言順教訓了太學生們。


    有了這個教訓,想必他們以後不敢動不動就指責朝廷。


    這時,那傳訊太監繼續說道:


    “隻是衛國公本要抓捕幾個帶頭的太學生,逼他們說出幕後主使,卻被文相公阻止。”


    “文相公說,這一切都是他錯看新法,在背後指使,想要以此致仕。”


    聽到這話,潘太後臉色頓時變了,咬牙道:


    “原來是他,這老東西,我本還想留著……如此也好,就讓他以白身迴家吧。”


    對於官員來說,老年後平安著陸是大部分人的渴求,就算他們沒有了實職,也能繼續享受官位帶來的榮耀和福利。


    文彥博既然願意付出這麽大的代價背鍋,十有八九就是主謀,就算還有合謀,他的官位也足以為此事負責了。


    宮城外,此時的地麵已被薄雪覆蓋。


    文彥博看著跪在雪地裏挨了板子的太學生,有些不忍道:


    “衛國公,你打也打了,罰也罰了,也該讓他們迴家治傷了,得饒人處且饒人,這些畢竟都是國家的良才。“


    “你若能平息擅自挑釁北遼之事,保邊境平安,老夫不僅白身請辭,還願親自上門對你負荊請罪。”


    見了百姓們自發維護曹斌和王安石,又聽到曹斌的豪言壯語,他懷疑自己過後,點心灰意冷了。


    但他終究是習慣了士大夫的立場,唯恐曹斌借機大搞株連,將仕紳徹底推向朝廷的對立麵。


    以他對曹斌的了解,這家夥不講規矩,從不按常理出牌,很可能會做出這種事。


    不得已之下,他才要為此事負責。


    聽到這話,一個本來已經死心的太學生突然恢複過來,忙喊道:


    “衛國公,你的新法或許有可取之處,但我隨同窗前來請願的目地卻不是為此,而是你不經朝廷,擅開邊釁。”


    作為鬧事太學的首領,他被革除學籍,又因為學業不精被打,前途已斷,已有點急眼了。


    此時,他不想放過任何一根救命稻草,最少也要挽迴點名聲,留下點入仕的希望。


    曹斌聞言,卻看了看周圍百姓,輕笑了起來:


    “如此本爵更要治你重罪。”


    說著,他招手叫過外事院主事道:


    “你來說說,遼國的反應。”


    外事院主事忙取出一份文書:


    “自公爺照會西夏、吐蕃、高麗等國後,西夏與吐蕃已先派遣使者質問遼主。”


    “如今遼國朝堂反對南下者已占據上風……”


    聽到這話,那太學生頓時傻眼了,什麽時候西夏這麽聽大宋的話了?


    曹斌卻沒有給他太多時間後悔,擺手道:


    “你身為太學生,本應安心讀書以待將來報國。卻一心討好敵國,不惜為此衝撞皇城,罪莫大焉啊。”


    “來人啊,給本爵帶下去嚴加審訊,看看他有沒有通敵賣國?”


    趙明城聞言,連忙閉緊了唇齒,革除學籍也就罷了,若再被扣上一個裏通外國的帽子,他連性命恐怕都難以保全。


    此時他才有些驚醒,原來自己與李清照已經相距得如此遙遠。


    有了眼前的插曲,太學生們在百姓的心裏的地位一落千丈,紛紛罵了起來。


    “原以為契丹人強壯能打,我大宋才不是對手,卻原來是朝廷裏有內奸和壞人啊。”


    “就是,這還是他主動暴露,朝廷和太學裏還不知藏著多少。”


    也有人與有榮焉道:


    “還是曹公爺霸氣,連西夏這等蠻夷都對公爺言聽計從,不似這些文臣,把我大宋都要送完了。”


    此時,寇準和文彥博等滿朝群臣都愣住了,他們隻知道曹斌能以蠻橫無理壓服遼夏使者,沒想到他連西夏朝廷都能指使,他已經這麽強了?


    與此同時,遼帝也有同樣的不解外加憤怒,狠狠將觀閱數次的西夏國書擺在了禦案上:


    “南蠻宋國難道已經如此之強?小小西夏竟敢為了他們下書前來惹朕!”


    下首韓德讓捋著胡須道:


    “宋國曹斌頗有遠見,如今在橫山駐兵對西夏鉗製,想必西夏也明白,才對宋國有所忌憚。”


    “如今替宋國張目,大約隻是一時妥協,陛下既已打算忍一時之氣,何不順水推舟?全了西夏顏麵?”


    “不過若陛下將來伐宋,須要小心西夏插手。”


    遼帝點了點頭,眼神陰冷道:


    “最多一年半載,朕必出兵伐宋,我料他西夏不敢直接插手,捋我大遼虎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紈絝:開局狗頭鍘,包大人饒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穿雲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穿雲雀並收藏北宋紈絝:開局狗頭鍘,包大人饒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