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毅收到皇帝書信的時候,心情還是十分愉快的,畢因為雖然他在東南辦差辦得辛苦,但畢竟大老板那裏鼎力支持,再加上的確能為百姓做點實事,沈老爺做起來,算是幹勁滿滿。


    但是晚上張簡的一封信,把他的好心情打了個灰飛煙滅。


    皇帝竟然要在這個當口,換了朱圭!


    雖然朱圭這廝,的確算不上什麽清官,好官,但是他確實實打實的幹吏,這一點從廣東一省,被他拿捏的服服帖帖,就可以看得出來。


    沈毅在給皇帝的奏報裏,的確提了一句朱圭貪墨的事情,但是沈毅提這件事,是為了讓皇帝給市舶司賦權,讓市舶司稅務自主,完全沒有換下朱圭的意思。


    因為廣東剛平定了倭寇,廣州衛以及市舶司的建立,都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官場,現在最優解自然是跟朱圭達成雙方都滿意的合作,而不是把朱圭這個人換了。


    換一個新巡撫過來,廣東官場的權力交接,想要恢複到現在的這種平穩期,至少需要大半年乃至於一年的時間,至於新巡撫剛接手廣東會做成什麽樣子…


    誰也不好說。


    不過福建就是一個推倒重來的例子。


    程廷知之所以能在福建橫推,最主要是因為三法司的協助以及福州衛的支持,而廣東的新巡撫到任,會做成什麽模樣,誰都不好說。


    本來,皇帝換下朱圭也就罷了,沈老爺費點時間跟新巡撫溝通溝通,再花點精力寫封信給張敬解釋一下,這件事沈老爺咬咬牙,憋憋氣,再忙活幾個月也就過去了。


    可是張簡在信裏,提到了皇帝召見過張敬…


    至於皇帝挑撥離間的事情,不能見諸於文字,因此張簡沒有在心裏提起,不過他在信裏暗示,他的祖父已經篤定,是沈毅上書參了朱圭。


    那麽這背後的到底發生了什麽,就一點也不難猜了。


    理性思考來說,沈毅可以理解皇帝的這波操作,無非是想讓自己給他當個專業的工具人。


    工具人腦子裏,不應該再有什麽別的心思。


    所以自己這個工具人,就應該是個孤臣,最好能在朝堂上人嫌狗厭,跟誰都不對付。


    這樣,皇帝才用的順手,用的放心。


    而沈毅,非常討厭這種被他人隨意撥弄的感覺。


    不管他將來會不會做孤臣,都應該是他沈毅自己來選擇才對。


    最起碼,皇帝,要跟他商量。


    談談條件,給出一個讓沈老爺心動的價碼。


    而皇帝像現在這樣,一聲招唿都不打,就直接背刺,沈老爺心裏自然是不爽的。


    其實如果沈毅是個土生土長的陳國人,腦子裏沒有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奇思妙想,那麽自小被忠君報國的思想灌輸,這一次可能就咬牙忍了。


    安慰自己的理由也很好找。


    為了廣東的經濟民生嘛。


    到時候,忍著委屈在廣東把事情辦完,迴到建康見到皇帝,皇帝問一句“委屈否?”沈老爺迴答一句“不委屈”,君臣二人心照不宣,這件事也就過去了。


    可是現在的沈老爺,受不得這種委屈。


    愛誰誰!


    且不說市舶司會不會成為惡政,會不會影響廣東的經濟民生以及朝廷的收入,退一萬步講,即便真的影響了,跟他沈毅有雞毛關係?


    他一來不是廣東的官員,二來市舶司掙的錢,也不會有一兩銀子落進他沈毅的口袋裏。


    於是沈老爺,果斷坐上自己的馬車跑路了。


    他甚至沒有再迴廣州府去,沒有去跟朱圭打招唿。


    而且說實在的,朱圭這個人雖然官聲不好,貪財好色,但是卻十分看重所謂的“派係”,最起碼沈毅亮出書信之後,人家朱巡撫二話不說就要分給沈毅三成收入。


    很實誠了。


    沈老爺到了廣州府之後,也沒給他帶什麽禮物,現在可能還把人家工作給搞沒了,這會兒自然不太好意思再去見朱圭。


    幹脆。


    迴福州擺爛去了。


    眼下還是初秋,迴福州住個三個月,到了年底快過年的時候,拍拍屁股迴建康去繳旨,這趟差事就算是完成了。


    至於會不會得罪皇帝,影響自己的前程…


    這一點,沈老爺想的很開。


    皇帝真要是因為這件事惱了沈毅,自此不再重用他,那麽這位大陳皇帝的心胸也有限,想要完成洪德中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北伐也是癡心妄想。


    真要是那樣,沈老爺正好直接躺平,也可以給自己謀劃退路了。


    …………


    內衛一直是貼身跟著沈毅的,而且不是一兩個人,是一整個校尉營,也就是一百個人。


    這個校尉營雖然有輪班,也有人會休息,但是平時跟在沈毅身邊的內衛,基本上也有二三十人。


    這些內衛,固然可以保護沈毅,但同時也監視著沈毅的一舉一動,沈毅從官道轉道福州之後,這些內衛立刻就有所察覺,然後從內衛的渠道,把這份消息,以最快的速度送往了建康。


    廣州府距離福州府一千六七百裏,沈毅又是坐著馬車慢慢走的,因此他還在路上的時候,內衛的消息就已經送到了高明手裏。


    而沈毅寫給皇帝的“迴信”,或者說是寫給皇帝的奏報,也差不多在同一時間送到了建康,放在了高太監的桌案上。


    高明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臉色開始變得詭異了起來。


    他又看了看手裏沈毅送迴來的書信,猶豫了一下之後,還是沒有拆開,而是從自己的位置上站了起來,看向身旁伺候的小太監,問道:“陛下現在何處,在甘露殿還是在昭德宮?”


    小太監畢恭畢敬的低頭道:“幹爹,萬歲現在德慶宮。”


    高明點了點頭,又問道:“有大臣在德慶宮麽?”


    小太監搖頭道:“迴幹爹,萬歲把…把龍子抱進德慶宮了,此時正與惠妃娘娘一起在德慶宮伴駕…”


    聽到這句話,高太監眉頭止不住的跳了跳。


    德慶宮,是天子的寢宮啊…


    他默默站了起來,看了一眼身邊的小太監。


    “傳我的話,任何人不準嚼舌根子,誰要是傳到了皇後娘娘耳朵裏,被咱家知道了…”


    高太監目光淩厲:“直接打死。”


    小太監嚇得猛地一個哆嗦,直接跪在地上,叩首道:“迴幹爹,兒子知道了,兒子這就吩咐下去。”


    “嗯。”


    高太監慢悠悠的點了點頭,然後起身離開了內侍省,一路朝著德慶宮走去,他是內廷的大管家,進德慶宮自然輕鬆,沒過多久,就在德慶宮裏,見到了懷抱皇子坐在軟塌上玩耍的皇帝陛下。


    惠妃娘娘坐在一邊,正在侍弄手裏的刺繡,一家三口,分外和諧。


    高明猶豫了一下,還是邁步走了過去,跪在了皇帝麵前,低頭道:“陛下,沈學士密信。”


    皇帝這才把目光從兒子身上,落在了高明手裏的信上,他對著惠妃娘娘招了招手,惠妃立刻過來把皇長子抱了起來,皇帝起身,一邊伸懶腰一邊打哈欠:“真是半日清閑也難得。”


    雖然嘴裏埋怨,皇帝還是對著高明招了招手:“送上來罷,朕看看沈七說了什麽。”


    高太監低頭,把手裏的密信捧了上去,皇帝拆開密信之後,隻掃了一眼,就丟在了一邊,撇了撇嘴。


    “洋洋灑灑幾百個字,都是一些空話,總結無非皇帝聖明四個字。”


    皇帝打了個哈欠:“沈七什麽時候也這麽無聊了?”


    “這封信,就不必給他迴了。”


    高太監先是看了一眼在附近的惠妃母子,然後默默上前,站在了皇帝身邊,低頭道:“陛下,沈學士…”


    “似乎要離開廣東,迴轉福州去了…”


    高太監聲音壓的很低。


    “內衛上報,他已經在離開廣東的路上了。”


    皇帝一愣,問道:“福建出事了?”


    高明搖頭:“奴婢沒有聽說…”


    “那…”


    皇帝隻說了一個字,然後便頓住,眉頭不由自主的皺了起來:“那他這是什麽意思?”


    高太監垂手而立,一言不發。


    皇帝再一次皺眉。


    “撂挑子?給朕使臉色?”


    高太監還是不敢說話。


    皇帝狠狠地拍了拍桌子,怒氣衝衝。


    “反了他了!”


    皇帝一發火,一旁的惠妃母子,都嚇得不輕,皇帝勉強壓住火氣,對著母子兩個人笑了笑,然後咬牙切齒道:“東南的差事不給朕辦完,就讓他沈七一輩子待在東南!”


    高明沉默了一會兒,提醒道:“陛下,廣州衛已經快征滿了,隻等大營建成,就算是建成了,至於廣州市舶司…”


    “按照孫謹先前的奏報。”


    “他這個月弄完泉州市舶司之後,就會動身趕往廣州府。”


    高明的意思是,東南的差事並沒有耽擱。


    皇帝挑了挑眉,正要說話,惠妃娘娘已經步履蹁躚的走到了皇帝身後,她一邊給皇帝按摩,一邊輕聲問道:“什麽事情,惹得陛下這麽大火氣?”


    “沒事。”


    皇帝閉上眼睛,忍住火氣,深唿吸了好幾口氣之後,才緩緩睜開眼睛,憋出了一句話。


    “馬兒太烈了。”


    感謝【深夜時六畳半】大佬的打賞~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安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客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客1並收藏靖安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