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毅這話,自然是在跟張簡開玩笑。


    他沒有蘇老仙那種神仙一般的心態,之所以看朝廷裏無一個不是好人,是因為他足夠高,足夠強,足夠壯。


    無人敢當麵得罪他,個個客客氣氣,笑臉相迎,自然無一個不是好人了。


    師兄弟倆說話的功夫,隨著蕭太監一聲高喊,德慶殿門戶大開,文武百官魚貫而入。


    沈毅也慢悠悠的走了進去。


    他不怎麽上朝,因此在朝廷裏無有特定的站位,左右看了看之後,站在了兵部尚書的位置上,位列幾位宰相之後。


    現任兵部尚書,也是沈老爺的熟人,而且是老熟人。


    鄭嶺。


    這位原兵部武選司郎中,被調任禮部侍郎之後,經過十年時間,兜兜轉轉又迴到了兵部,並且成功位列大九卿,執掌了兵部。


    最早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即便是沈毅也覺得有一些錯愕。


    隨著時間過去,當初他身邊那些“故吏”,如今也已經位列大九卿了。


    所以有人說,這個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不是沒有道理。


    見到沈老爺這尊大佛,站到了自己的位置上,鄭尚書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小心翼翼上前,欠身低頭道:“侯爺。”


    沈老爺扭頭看了看這個老熟人,笑了笑:“鄭尚書有事麽?”


    從前碰到老尚書薑簡的時候,沈毅還能開玩笑叫一聲堂尊,如今在鄭嶺麵前要是這麽叫,就跟罵人無異了,即便是他喊了一聲鄭尚書,鄭嶺也覺得渾身不得勁,連忙低頭道:“侯爺,下官覺得,您應當往前站一站。”


    沈老爺微笑道:“我也掛了兵部尚書銜,怎麽就不能站這裏了?實在不行,我站在鄭尚書你這個實職後麵就是了?”


    鄭嶺不住擦汗,訥訥無語。


    他還要說話的時候,趙昌平已經笑嗬嗬的走了過來,趙相公推著沈毅的後背,微笑道:“子恆站到這裏來。”


    這是長輩,沈老爺沒有多說什麽,被趙相公推著,一路站到了皇帝左手邊第一位。


    位列宰相之先。


    沈老爺迴頭,看了看趙相公,微微低頭:“師伯,這…”


    趙昌平神色平靜:“你要在這裏,才好說話。”


    沈老爺想了想,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微微點頭,眼觀鼻鼻觀心,默默站著不動了。


    十多年前年輕的時候,旁人把他推到這裏來的話,他多半是要推拒了,一來是那個時候心裏底氣不足,自己站在這裏不踏實。


    二來,當年站在這裏的話,有捧殺之嫌。


    可十多年之後,沈老爺就是名副其實的洪德朝第一大臣,他站在這個位置上,沒有什麽問題。


    更何況,是中書首相趙相公,親自把他推到這裏來的,就更沒有人能多說什麽了。


    站了片刻之後,蕭太監又是一聲高唱,洪德皇帝駕臨德慶殿,文武百官紛紛跪拜在地,整個大殿裏,隻有兩個人不曾下跪。


    一個是因為上了年紀,前幾年被賜免跪的宰相趙昌平。


    另外一個,就是沈某人了。


    二人都是欠身行禮。


    洪德帝掃視了一眼眾臣,然後抬了抬手,笑著說道:“平身,平身。”


    等到百官起身,皇帝陛下才樂嗬嗬的說道:“今日朝會,與平日裏有些不太一樣,本朝的大功臣,從燕京迴來了。”


    他看著沈毅,笑著說道:“沈卿不遠千裏,從燕京趕迴來,是不是有什麽要緊的事情?”


    他這話一出,朝中的官員人人側目。


    不少人都看向沈毅,心中腹誹。


    這“沈王”都迴建康好幾天了,私下裏進宮都不知道進了幾迴,有什麽事情,您心裏沒數麽?


    沈老爺不緊不慢,欠身行禮道:“陛下,臣十年前奉命鎮守北疆,並籌辦遷都燕京一應事宜,如今韃靼人已經五年不敢進犯大同,朱裏真人更是隻能在關外苟延殘喘,燕京皇城也已經修繕完成,諸事已畢。”


    說到這裏,沈老爺迴頭看了看他身後的文武百官們,然後再一次麵向皇帝,低頭道:“臣特來向陛下奏報此事,朝廷,隨時可以遷都燕京了。”


    皇帝陛下摸著下巴,笑了笑:“朕十年前,說是要讓沈卿籌辦遷都事宜麽?時間這麽久,朕都有些忘了。”


    沈老爺欠身道:“千真萬確,臣這裏有陛下當年下發的旨意。”


    說著,沈老爺就要從懷裏掏並不存在的文書,皇帝陛下咳嗽了一聲,連忙阻止道:“罷了罷了,朕自然相信沈卿不會拿這種事情說笑。”


    說完,他看向眾人,淡淡的說道:“諸卿,當年朕定下的事情,如今沈卿已經辦完了,諸卿有什麽看法,說一說罷。”


    文武百官,寂靜無聲。


    幾乎所有人,都已經看出來了,皇帝在跟沈侯唱雙簧,洪德帝並不是什麽暴君,平日裏在朝廷裏議政,是有不少大臣敢於犯顏直諫的,不過這個時候。


    但是,得罪皇帝不要緊,畢竟皇帝陛下還算大度,不會跟底下的臣工一般見識,但是要是得罪了沈侯…


    朝廷裏人所共知,沈侯爺是個小心眼。


    去年,那位小侯爺在建康,四處生事,第一個打的就是崔煜崔相公家的孫子。


    可憐崔相公都已經在家休養,不怎麽參與朝政了,硬是被氣的上了朝廷,狀告那位小侯爺。


    即便如此,這件事還是不了了之。


    朝廷裏,一陣尷尬的寂靜。


    皇帝陛下伸手敲了敲扶手,淡淡的說道:“這麽說,諸卿都沒有意見?”


    終於,中書宰相之中,一個看起來隻有五十歲左右的新晉宰相,默默出班,他低頭欠身,開口道:“陛下,臣有幾件事,想要問一問沈侯爺。”


    這個宰相姓杜名盈,是去年才進的中書,拜的宰相。


    這人早年任刑部侍郎,出了名的不畏強權,也是因此被洪德帝看中,平步青雲進了中書。


    他出班說話,皇帝並不奇怪,隻是淡淡的說道:“杜相說就是。”


    杜相這才轉身,看向沈毅,他先是對著沈毅拱手行禮,然後開口道:“沈侯爺,這朝廷裏的官員,不少以誹謗您以標榜自身,但是杜某向來敬重您的功績,做官二十多年,從未說過您半句壞話。”


    “如今,杜某有幾個問題,想要請教。”


    “得罪之處,請侯爺海涵。”


    沈老爺兩隻手攏在袖子裏,淡淡的說道:“杜相請問。”


    “侯爺,大陳南遷建康,已經八十餘了,如今人口繁榮,各地商路已經直通建康,尤其是近十年,建康人口又上漲了近三成。”


    “相比較而言,如今的建康,比燕京更加繁榮,侯爺以為呢?”


    沈老爺麵色平靜:“杜相也知道是這十年,建康才繁榮起來。”


    “等朝廷北遷,燕都也一樣會繁榮起來。”


    杜相公搖頭道:“何必以現有之果,去求燕都未有之實?”


    “再一來。”


    他緩緩說道:“燕京距離邊關太近,若定都燕京,則要直麵群寇,置陛下及大陳宗廟,於危牆之下。”


    “侯爺,八十多年前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沈老爺瞥了一眼這位宰相,麵無表情:“按照杜相所說,十幾年前陛下北伐,打的很不應該。”


    “杜某沒有這麽說。”


    杜相沉聲道:“侯爺北伐,收複大陳故土,功勞甚大,這是誰也沒有辦法否認的,但是眼下,如果定都建康,那麽北邊有邊軍做第一道屏障,燕京作為第二道藩屏。”


    “再有各地地方軍以及禁軍,建康當固若金湯,萬世無虞。”


    沈老爺笑了。


    他看向杜盈,淡淡的說道:“杜相,如果朝廷一心隻想著防禦,不思進取,有朝一日,北邊的敵人攻破了燕京繼而南下。”


    “杜相覺得,建康擋得住麽?”


    杜盈一怔,訥訥無語。


    軍事,是他的專業範疇之外的事情了。


    沈毅不再理會此人,而是抬頭看向皇帝,沉聲道:“陛下,大陳祖地就在燕京,陛下當年奮發進取,為的也是有朝一日還於舊都,當年臣奉詔北伐,也就是從洪德十三年打到洪德十九年而已,前後不到六年時間。”


    “如今,臣收複燕京,已經十年了,臣不明白。”


    他低頭道:“難道遷都,比北伐還要更難麽?”


    “臣以為…”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所有反對遷都之人,都其心可誅!”


    “陛下,當重罰此類貪圖安逸的奸佞小人,以正視聽!”


    洪德帝坐在帝座上,看著沈毅,臉上露出了笑容。


    十幾年時間過去,這位老夥計的嘴皮子功夫…


    真是不減當年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安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客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客1並收藏靖安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