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先生當年,指點過沈毅兄弟二人不少,甚至可以說是傾囊相授。


    因為一個顧先生,沈毅兄弟兩個人的科場,都順利了不少,也讓沈毅差不多提前三年時間進入仕途。


    這在這個時代,是莫大的恩情,而沈毅也一直記得這份舊恩,事實上,顧先生年老之後,養老基本上都是沈恆在給他養老。


    到現在,顧師雖然已經逝去,但是沈毅跟顧先生的情分自然沒有斷去,不過…


    顧師是顧師,顧橫波是顧橫波。


    這對母子倆,要是在顧師生前與顧師和解,然後盡幾年孝心,那麽沈毅說不定還能多照顧照顧他們。


    而現在,情分差不多就到這裏了。


    雖然當初顧師的確做錯了一些事情,但是當年的事情與沈毅關係不大,在他這個身份上,就會從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


    事實上每個人都是這樣,多多少少都是從主觀看待問題的。


    事事都客觀,那本我的情緒也就不存在了。


    不過即便如此,沈毅還是指點了李望不少的。


    李望最大的問題,就是他母親的出身問題,以至於哪怕洪德帝很喜歡他們母子,也很難直接將他立為儲君,畢竟當年那件事雖然現在已經成為了秘辛,但是知道的人並不少。


    其中,沈毅與許複兩個直接的當事人就不必多說了,許複的夫人六娘,給顧橫波送了兩年的飯,她雖然不知道顧橫波到底去了哪裏,但是一定知道,顧橫波並沒有死在南方。


    再有就是呂尚書一家,他們家是顧橫波的“娘家”,自然知道這其中有貓膩。


    說的直白一些,當年所有知道惠妃娘娘入宮的人,多半都會覺得這件事很有蹊蹺,至於他們背後有沒有派人詳查,就誰也說不清楚了。


    畢竟,大家查了,也不會說出來。


    而且說一句誅心的話,別人可能都不會去查這件事,但是孫皇後那裏多半就有這件事的證據!一旦到了關鍵的時候,孫皇後本人自然是不會出來抖落自己家的醜事,但是隨便派個愣頭青出來幹這件事,再容易不過了。


    前段時間,在朝堂上公開指責沈毅圖謀不軌的孟敬,就是這種愣頭青。


    這也是因為,當年的皇帝陛下與沈毅,都還年輕,做事情太不成熟了。


    如果是現在的沈毅與皇帝幹這種事,捂住所有人的眼睛有點困難,但是以他們現在的能力,隻要他們不想讓人知道某件事,那些知情人自己個就去抹脖子自殺了。


    當年二人留下來的隱患,成了李望如今致命的弱點。


    假使他將來做了新君,就因為這件事,都還會牽扯出無數的糾紛,而李望即位之後,也一定會為此大開殺戒。


    到時候,就會有一個新的問題。


    那就是,沈毅殺不殺?許複殺不殺?


    他的“母族”呂家,要不要殺?


    多半都是殺不了的。


    正因為這些複雜的原因,沈毅對李望並不怎麽看好。


    不過李望也不是全無機會。


    至少在個人能力上來說,李望應該是要勝過皇三子一些的,而且相比較來說,洪德帝很喜歡這個“自由戀愛”生下來的長子。


    想到這裏,坐在馬車裏的沈老爺,掀開車簾,默默看了一眼外麵的建康城。


    他的眼前,浮現出那位與洪德帝長的很像的皇子。


    皇四子李鑒。


    沈老爺合上馬車的簾子,自言自語:“到現在都能忍住不動聲色,說不定我看小了你。”


    “不知道,能不能給我帶來一些驚喜…”


    嘀咕到這裏,沈老爺忽然笑了笑,開口道:“真是有趣了。”


    的確,現在的建康奪嫡,對於沈毅來說,最多也就隻能稱得上“有趣”二字了。


    他心情好了,或者瞧誰順眼,就說上一兩句話,心情不好了,便一言不發。


    因為不管是誰最後成為新君,都不太能影響到他在大陳的地位,也很難撼動如今洪德帝與沈毅二人聯手打造出來的新格局。


    …………


    大朝會。


    “父皇!”


    皇三子站了出來,向皇帝陛下奏事。


    “燕京本就是我大陳舊都,那裏是我們李氏的故鄉!父皇當年一心致力於北伐,為的也是恢複舊都,如今好容易恢複舊都,哪裏有因為北邊的幾個手下敗將,連家都不敢迴的道理!”


    “至於朝堂上一些官員所說的外敵環伺,兒臣大不以為然!”


    李容大聲開口,慷慨激昂。


    “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


    “八十多年來,大陳無數將士,無數子民,為國朝拋頭顱灑熱血,如今我大陳朝廷,豈能一點骨氣都沒有?”


    “我大陳天子,就應該搬到北邊去,效仿太祖皇帝,以身守國!”


    這話一出,德慶殿裏,寂靜無聲。


    不少大臣們都微微色變。


    不過還是有些人在心裏腹誹。


    既然天子守國門,世宗皇帝當年為什麽不守?


    不過這種話現在誰說出來誰死,自然沒有人敢去觸碰皇帝陛下的黴頭。


    一陣寂靜之後,皇帝還沒有開口表態,皇長子李望默默出班,低頭拱手道:“父皇,兒臣以為三弟說的極對,兒臣也讚成遷都。”


    皇帝陛下依舊沒有說話,隻是在打量著殿中群臣的表情。


    這是身為皇帝的基礎技能,保持神秘。


    皇帝不會對一件事情輕易表態,他首先要知道自己這些臣子們是如何表態的,然後根據形勢,給出自己的判斷。


    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審時度勢。


    畢竟身為裁判,是不能輕易下場的。


    終於,有大臣忍不住站了出來,開口奏道:“陛下,三殿下這話,前半句猶可,後半句則大不敬!”


    “這後半句分明是詛咒我大陳北遷之後,將遭逢大變,我朝天子德壽無疆,豈能提一個死字?”


    “臣請陛下,令三殿下收迴這個死字!”


    李容猛地迴頭,看向這個說話的大臣,但是他一時半會竟想不到什麽詞語反駁,愣在原地,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半晌之後,直接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叩首道:“父皇,兒臣一時失言,兒臣絕沒有這個意思!”


    皇帝陛下沒有說話,先是靜靜的看了看跪在地上的皇三子,然後似笑非笑的看了看這個出來說話的禮部左侍郎,最後扭頭看向在一旁閉目養神的沈老爺。


    沈毅似乎感受到了皇帝的目光,他睜開眼睛,迴頭看了一眼局勢,然後看向身後這個沈恆的同僚,笑著說道:“錢侍郎,死字意思很多,若是錢侍郎所理解的那一層意思,應該改為崩字才合理一些。”


    “沈某以為,身為大陳天子,為社稷盡死力,正是我朝天子之大德。”


    “至於錢侍郎方才所說的理解,是不是反而有些大不敬?”


    錢侍郎哪裏見過這種說辭,臉色漲紅,半晌才憋出一句話,已經有些磕巴了:“太保強詞奪理,不值一駁!”


    皇帝陛下忍不住嘴角露出弧度,隨後很快壓了下去,淡淡的說道:“好了好了,不必再爭了。”


    “遷都這件事非同小可,兩天之後的廷議再議罷。”


    “至於李容所說的君王死社稷。”


    皇帝陛下站了起來,一錘定音:“朕便是大陳天子,如若國朝生變,朕定然與國朝共存亡,與社稷同死,朕不覺得這句話有什麽問題。”


    “至少朕這個君王,願意與社稷同死,也願意為社稷盡死力。”


    有些話,底下的大臣們不能說,甚至皇子們也不能說,但是皇帝陛下本人,則沒有這個顧慮,他想說就可以說。


    想怎麽說就怎麽說。


    “今日就到這裏。”


    皇帝打了個嗬欠:“散了罷。”


    說罷,天子走下禦階,負手離開。


    百官們互相對視,然後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議論紛紛。


    次日,朝廷下發詔書。


    冊皇三子李容,為東宮太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安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客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客1並收藏靖安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