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德二十九年六月下旬,建康舉行了盛大的冊封大典,正式冊立皇三子李容,為東宮太子,成為了朝廷的儲君。


    這件事動靜還是很大的,畢竟洪德帝禦極三十年,遲遲不曾立儲,這件事本就不對勁,尤其是對於一些朝廷裏的文官來說,早已經急得不行了。


    現在,國本總算安定了下來,大臣們也都鬆了口氣。


    不管怎麽說,有了國本,哪怕皇帝現在突然嘎嘣一下沒了,那麽朝廷不至於亂起來,也不至於因為東宮儲位,將來引發內戰。


    這就是儒家士大夫所追求的政治穩定。


    一時間,文武百官包括沈毅在內,都向太子殿下道賀。


    包括沈毅本人,也是臉上掛著笑容,走到太子殿下麵前,對太子拱手笑道:“恭喜太子殿下,入主東宮。”


    見沈毅走了過來,太子殿下連忙撇開身旁幾個正在說話的官員,三兩步小跑上來,拱手還禮,開口道:“多謝叔父,多謝叔父。”


    “可不敢。”


    沈老爺扶了扶他的胳膊,笑著說道:“今後殿下就是半君了,這叔父二字,再也休提,後麵見了麵,殿下心情好了,便稱唿我官職,心情不好,直接連名帶姓就是。”


    沈老爺這話,並不是客氣,現在這位皇三子的位格已經憑空拔升了一大截,單就政治生態而言,他現在在地位上已經是朝廷的二把手了。


    在這個位置上,朝廷裏的官員對於他來說都是臣子,至於輩分或者親戚關係,都要往後稍一稍。


    哪怕是晉王李穆到這裏,太子直接稱唿李穆姓名,也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當然了,就連皇帝見到李穆,都要稱唿一聲王兄,太子殿下見了李穆,也還是要客氣一番的。


    假使沈毅是一個正常的官員,今後太子殿下見到他,就真的要稱唿官職了。


    不過,沈老爺並不是一個正常的官員。


    太子殿下雖然不是特別聰明,但是對於這一點,他看的還是很透徹的,依舊對沈毅畢恭畢敬,開口必稱叔父。


    而沈毅也是一口一個殿下,雙方各喊各的。


    等冊封大典結束的七七八八之後,沈老爺也沒有多做停留,跟沈恆打了聲招唿之後,徑自迴家去了。


    到了傍晚時分,張尚書提著兩壺酒,到了沈毅家中,很快師兄弟二人就坐在了酒桌上,推杯換盞之後,張簡張尚書看著沈毅,問道:“太子冊立之後,子恆要北上了罷?”


    沈老爺喝了口酒,笑著說道:“師兄倒是消息靈通,從哪裏知道的?”


    “趙師猜的。”


    張尚書笑了笑:“你剛迴建康,朝廷就開始議論遷都的事情,三殿下上書力主遷都之後,太子之位就定了下來,這其中很難說沒有子恆你的參與。”


    “如今,遷都已經沒有太多人反對了,儲君也已經確立,子恆你當然就不會繼續在建康待太久。”


    沈老爺掰著手指算了算,感慨道:“一前一後,我在建康已經整整三個月了。”


    “師兄瞧我每天在這建康城裏悠哉悠哉,實際上北方每天不知道多少事情需要我去處理,我這心裏也著急。”


    張簡默然,歎了口氣:“隻可惜,為兄現在陷在了建康,幫不得你了。”


    沈老爺端起酒杯,笑著說道:“師兄眼瞅著就要拜相,就不要再考慮這些事情了。”


    “前些年師兄在北邊,幫我足夠多了。”


    二人碰了碰酒杯之後,張尚書才問道:“這些年,宋應在北邊,做的怎麽樣?”


    “還成。”


    沈老爺咂摸咂摸了嘴,吐出一口酒氣,笑著說道:“隻是與師兄你在北邊的時候不太一樣了,很多事情,我不太願意跟他說。”


    說到這裏,沈老爺輕聲說道:“他這一任北直隸巡撫,還有一年多就期滿了,趙師伯多半還要盡力推他一把,才會從中書退下來。”


    “師兄再等個一兩年,也剛好可以進中書了。”


    “中書不中書的,我不太看重。”


    張簡仰頭歌酒,然後悶哼了一聲:“趙師對咱們這位宋師兄,可以說是傾囊相授,不知道他將來,能迴報趙師幾分。”


    沈老爺給張簡調了杯酒,輕聲笑道:“放心,他要是沒良心。”


    “我饒他不得。”


    張簡一怔,隨即啞然一笑:“人家現在可是北直隸巡撫了,封疆大吏,連中書宰相,輕易也動不得他,整個朝廷裏,能夠這麽說話的,也就子恆你一個人了。”


    沈老爺低頭抿了口酒水,輕聲道:“他在北邊到現在四五年時間,落在我手裏的把柄還真不少,我想告他,他立時就得下獄。”


    “嘿。”


    張尚書嘿然一笑:“別說有證據,就是沒有證據,現在朝廷裏的人,咱們沈侯爺還不是一告一個準?”


    “師兄別胡說。”


    沈老爺看著張簡,正色道:“朝廷上下,誰不知道我沈某人遵紀守法?”


    張尚書啞然一笑,沒有反駁,隻是抬起酒杯。


    “歌酒,歌酒。”


    …………


    三日之後,太子殿下的東宮寶座,屁股都還沒有坐熱,皇帝陛下的詔書就下發到了他的麵前,並且通報了整個朝廷。


    大概的意思就是,十年前淮安軍立下潑天的功勞,十年來又一直駐守北疆,為朝廷鞠躬盡瘁,朝廷多有虧欠淮安軍。


    皇帝陛下多次想要北上,親自犒賞北軍,但是政事繁重,一直沒有尋到機會。


    如今東宮正位,儲君已定,正好讓儲君代替當朝天子北上,跟隨北直隸總督沈毅一起,巡邊犒軍。


    值得一提的是,這道詔書最後,特意“備注”了一行。


    大概的意思是,太子北上,可以參知一切軍機要事,不過這趟巡邊的主事之人,依舊是坐鎮北疆十年的沈侯爺。


    最後這段話,是必須要備注上的。


    畢竟如今太子殿下已經是大陳的“第一順位繼承人”了,要是再讓他有欽差大權,好家夥,到了北邊之後要是迫不及待想要提前上任的話,說不定直接就揮師南下了。


    哪怕是親父子,也不得不防著一些。


    而且,就事實上而言,曆朝曆代的皇帝與太子之間,其實都不是單純的父子關係。


    在這父子關係之中,還隱藏著一層政治競爭對手的關係。


    畢竟太子的地位太高,皇帝要是一個不小心,可能就要提前下崗了。


    而正是因為這種政治競爭對手的關係,導致了曆史上很多太子,最後其實下場都不是特別美麗。


    當然了,這種情況,在本朝發生的概率,不是很大。


    畢竟如今的洪德帝,幾乎是大陳開國以來第一聖君明主。


    哪怕稱不上第一,也可以稱得上第二。


    在這種皇帝威權極重的情況下,太子想要競爭過他,實在是千難萬難。


    而皇帝陛下的詔書下發之後,太子殿下便立刻跪地接詔,畢恭畢敬的接下了這份詔書。


    接下了詔書之後,太子殿下也沒有閑著,就在當天下午,就帶了一些東西,來到了沈侯府中,見到了正在自家後院池塘裏釣魚的沈侯爺。


    “叔父。”


    太子殿下躬身行禮。


    “小侄奉詔,與叔父一同北上,不知道叔父準備何時出發…”


    “小侄也好,做一些準備。”


    “三日之後。”


    沈老爺放下魚竿,笑著說道。


    “不過殿下慢幾天也無所謂。”


    李容欠身低頭。


    “小侄與叔父同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安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客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客1並收藏靖安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