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衛,全稱應該是叫做禁軍宿衛。


    禁軍宿衛是禁軍裏的正規編製之一,不過宿衛除了戍衛天子的正經任務之外,還有一部分宿衛,輪職守衛天子寢宮,被稱為殿前禁衛,又稱為內衛。


    內衛明麵上的人數並不多,大概一兩千人,但是作為隻忠心天子的武裝力量,內衛暗處埋藏的人手有多少,恐怕隻有天子本人能夠說得明白了。


    說白了,朝廷是暴力機構。


    想要坐穩皇位,做這個暴力機構的主人,手底下是一定要直接掌握暴力力量的,內衛就是直屬皇帝,不用向朝堂上任何官員交代的武裝力量,是皇帝坐穩帝位的保障…之一。


    內衛除了值守宮禁之外,還有權按照天子的命令,替天子行走四方,甚至有一定程度上獨立的辦桉權。


    這個辦桉權,可以不經由三法司,不經由朝廷的任何衙門,隻在內衛內部就可以完成。


    不過這種獨立司法權,隻針對沒有官身的平民,如果目標對象是官員,內衛便必須要與朝廷的執法機構通氣,不能胡來。


    因為如果內衛可以隨意處置官員,會引發朝廷裏士大夫階層的集體不滿,甚至會在朝廷裏生出亂子。


    而舉人杜參,也屬於士大夫階層。


    他雖然沒有官職,但是有功名,內衛不能隨意處理他,不過上門問話還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於是乎,倒了黴的杜舉人,在淩晨時分就被內衛提溜到了建康城裏的一處內衛值房裏,用各種訊問的手段,在杜參身上使了一遍,想要問出那首“秦淮無語話斜陽”,究竟是不是出自這位杜舉人之手。


    但是無論這些內衛怎麽問,杜參都是一口咬死,這詩他是在秦淮河畔聽來的。


    如果把這個結果上報皇帝,皇帝陛下肯定是會不高興的,因此內衛隻能接著問,問當天是誰寫出的這首詩,家住在哪裏,長什麽模樣。


    這可苦了杜舉人了。


    當天在秦淮河畔,他聽到許複念了這首詩的後兩句,隻覺得甚合心意,便上去追問出了前兩句,至於許複家住在哪裏,他實在是全然不知,甚至許複叫什麽名字,他也是不知道的。


    好在杜舉人記性不錯,還是對內衛大致描述了一番許複的長相。


    十三四歲,身材有些瘦弱,皮膚蠟黃,穿著一身厚棉衣…


    ………………


    杜舉人在當天下午,被放迴了自己家中,並且被勒令,不許將今天的事情說出去。


    而與此同時,杜參描述的許複長相,也被送到了小皇帝的桉頭。


    大太監高明,垂手站在皇帝身邊,微微低頭道:“陛下,這個杜參這幾年私下裏沒有少說北伐的事情,可見是個剛烈性子,他既然在上元詩會上把這首詩念了出來,如果真是他寫的,那他就沒有道理不認。”


    “如果真是他寫的,他不僅會認,而且會為之驕傲才對。”


    小皇帝看著桌子上對於許複的描寫,微微皺眉。


    “內衛辦事,越來越不上心了,朕讓你們去查,那就查清楚,查到底,不是杜參寫的,那就去找這個寫詩的人,既然在建康城裏,那就沒有找不到的道理。”


    高太監小心翼翼的看向皇帝,問道:“陛下,找到這個人之後,要治罪麽?”


    “不。”


    小皇帝緩緩搖頭,他低聲道:“找到他之後,朕要給他封賞,朕要告訴整個建康,乃至於整個天下,朕沒有忘記大陳玉顏不再,朕也不會沉湎秦淮夜色,去歡歌繞畫舫!”


    說到這裏,這位即位六年的洪德皇帝,緩緩握拳。


    他沒有繼續說下去,但是卻在心裏暗自下了決心。


    他要北望,他要中興!


    畢竟他今年才十六歲。


    每一個少年人心裏,都難免會有豪情壯誌,難免會有偉大理想,偉大抱負。


    隻是在現實麵前,這些理想抱負能夠維持幾年,能夠存在多久,就是未知之數了。


    …………


    皇宮德慶殿的事情,在晉王府住著的沉毅,自然是不知道的。


    當然如果他知道了,多半會感歎世事奇妙。


    他無意間抄的一首不完整的詩句,竟然成了洪德朝新朝的拐點。


    現在的沉毅,在晉王府住的還算舒心。


    剛到晉王府的時候,因為是偷偷住進了晉王府的客房,雖然住的舒坦,但是多少會有些忐忑,生怕哪天被晉王府的人抓包了,即便不會把他怎麽樣,也多少會有些尷尬。


    但是見過顧長史之後,這份顧慮就被打消了。


    顧長史已經是晉王府裏級別最高的朝廷官員,雖然跟晉王相比品級天差地別,但是在晉王府幹了十來年,多多少少是有些麵子的,有他站在沉毅身後,住幾天客房不是什麽大問題。


    因為學政衙門還沒有下發具體的院試考試時間,因此沉毅隻能一邊準備考試,一邊在晉王府住著,現在的他比起從前隨意了很多,不讀書的時候,他就會跟父親沉章打個招唿,就會跑到城裏去與許複一起在建康城裏一起閑逛,美名其曰“考察市場”。


    經過五六天時間的“考察”,沉毅對於建康城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如今的天下,南北朝對立,北邊的皇城燕都是大陳的舊都,自然不必多說,而南朝的國都建康,經過六十年的發展,現在已然是人口過百萬的大城,雄城。


    小書亭


    建康城裏,除了秦淮河這個“消費重地”之外,還有東西街市等大市場,按理說隻要有想法,在這裏賺錢並不是什麽難事。


    跟許複一起在建康待了幾天之後,沉毅就花錢在距離秦淮河兩三裏的地方,租了一套小院子。


    相比較江都一年七兩的租金來說,建康的房租要貴上很多,一個並不比江都那個院子大上多少的院子,一年的租金要二十五兩銀子。


    不過建康已經有了比較專業的“中介機構”,叫做牙行,這二十五兩銀子當中,至少有一成是被牙行從中拿了去。


    但不管怎麽樣,沉毅與許複在建康,至少是有了一個“據點”,不用再寄人籬下了。


    房子租下來之後的第三天,許複手底下的老三,也跟著江都的一個鏢行,來到了建康。


    老三到了建康,沉毅便開始教兩人賣一些新的吃食。


    之所以要在建康繼續賣吃食,是因為沉毅現在還太缺錢。


    先前在江都,幾個小家夥賣幾個月煎餅,連帶著其他的收入,前前後後加在一起,也就一二百兩銀子,這些錢對於許複等人來說已經非常夠用,但是對於沉毅來說,根本做不了什麽事情。


    於是,他準備在建康,再搞一筆錢。


    這一次,沉毅不準備掙辛苦錢了,而是準備掙一次快錢。


    在租住的小屋裏培訓了兩個人幾天,又買了必備的原材料之後,煮出了第一鍋湯之後,沉毅叫來了許複。


    “去牙行,找些閑人過來,咱們明天開業要用。”


    沉七郎麵色平靜:“大概要二三十個人,每個人一天給五十文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安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客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客1並收藏靖安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