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朝廷兵部地位尷尬,但是明麵上的權力還是有的,兵部掌管全國的武官選用,軍籍,軍械以及軍令。


    像抗倭軍這種臨時建製,本來隻是皇帝陛下一時興起所為,兵部沒有給具體的文書,但是抗倭軍目前搞得很不錯,對倭寇也起到了作用,眼下兵部總算給了個正式的編製了。


    有了正經的編製,像是薛威那種抗倭軍裏的將領,就不至於有職無官了。


    這種雖然沒有什麽實際上的用處,也就是朝廷承不承認的事情而已,但是國朝畢竟一百多年了,朝廷的認證在有些人心裏非常重要,有了朝廷給的正經武官品級,他們也能多一些動力。


    沈毅端在手上的酒杯聽了聽,他看向杜懷,問道:“杜公公,這種事情,在下能聽得麽?”


    “聽得聽得。”


    杜太監微笑道:“臨來之前,陛下特意召咱家去甘露殿說了會話,咱家心裏也清楚,這一趟晉世子巡海,明麵上沈翰林隻是個軍師,但是很多時候都是沈翰林在拿主意。”


    他語氣平和:“若非如此,咱家便直接去尋晉世子了,也不會到這裏來見沈翰林。”


    “公公此言差矣。”


    沈毅咳嗽了一聲,搖頭道:“這一趟巡海,還是世子挑大梁,我最多也就是在世子身後給世子出出主意,談不上拿主意。”


    沈毅語氣誠懇:“這種話給世子聽了去,要不高興的。”


    雖然李穆也說過跟杜懷類似的話,但是人家畢竟是天潢貴胄,有些話別人可以說,沈毅卻不能認,萬一世子哪天聽得不高興了,這趟巡海的差事也就黃了。


    差事黃了不要緊,還有可能鬧出一些不愉快。


    杜懷在宮裏待了幾十年,這些人情世故他也是懂得的,見沈毅這個模樣,老太監嗬嗬一笑,開口道:“難怪沈翰林能夠在這個年紀中兩榜進士,入翰林院,隻憑著這股早慧,便不是常人能夠比擬的。”


    這老太監口中的“早慧”,是說沈毅在這個年紀,有了這個年紀不該有的智慧。


    沈毅低頭喝了口酒,沒有答話。


    杜太監吃了口菜,漫不經心的說道:“陛下已經下旨,奉晉世子為抗倭軍指揮使了。”


    聽到指揮使三個字,沈毅挑了挑眉,神色微微有了一些變化。


    指揮使,是一個衛的最高軍事首領,正三品的武職。


    比如說臨海衛,滿編是五個千戶所,也就是五千人左右。


    不過指揮使,並不是地方上最高的武職,地方上最高的武職是都指揮使,也就是省級最高的軍事長官,是正二品武職,設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


    朝廷給抗倭軍這個級別的建製,是略低於沈毅預期的。


    按照沈毅的預估,朝廷既然把皇帝的堂兄都派下來了,不管抗倭軍能不能編滿,怎麽也應該給個都指揮使的名頭,不然給堂堂世子一個指揮使的職位,未免有些掉價。


    當然了,對於現在的抗倭軍來說,五千人的建製是妥妥夠用了。


    因為現在的抗倭軍,也才二百餘人,連一個千戶所都還沒有編滿。


    見沈毅一副思索的模樣,杜太監摸了摸自己下頜上稀疏幾不可見的幾根胡須,微笑道:“陛下說,如果抗倭軍這兩年做得好,便在沿海設抗倭都司。”


    聽到這句話,沈毅心裏暗自補充了一句。


    等到抗倭軍升格成抗倭都司的時候,他沈毅會不會在抗倭軍裏做事說不準,但是李穆絕不會繼續在抗倭軍裏擔任都指揮使了。


    皇家內部互相防備的心思,還是很重的,皇帝可以允許李穆做個名義上的指揮使,但是卻不可能容忍他做都指揮使,名義上的也不行。


    想到這裏,沈毅微微低頭道:“陛下聖明,沈毅佩服萬分。”


    杜懷眯著眼睛看向沈毅,繼續說道:“陛下還吩咐了,讓咱家等詢問晉世子和沈翰林,有沒有什麽需要我等幫忙做的事情。”


    沈毅想了想,便開口迴答道:“有杜公公幫忙處理贓產,在下已經省力萬分了,不過除此之外,還真有一些事情,杜公公能幫上忙自然更好,幫不上忙就隻當在下沒說。”


    杜太監眼睛彎成了月牙兒,擠出了幾個魚尾紋,他笑嗬嗬的看著沈毅,開口道:“沈翰林有什麽事情,盡管說就是。”


    沈毅咳嗽了一聲,壓低了聲音。


    “杜公公,我想在台州府沿海建造一個船塢,我需要一些大船的圖紙,還有一批精通於造船的匠人…”


    “造船…”


    杜公公想了想,然後抬頭看向沈毅,開口道:“這個咱家要跟上麵請示一下,朝廷工部有不少能工巧匠,如果陛下同意,可以從工部調一些過來,至於船塢…”


    老太監淡淡的說道:“船塢自然沒問題,不過戶部恐怕不願意出錢。”


    言下之意,就是要從贓款裏出錢。


    這些贓款,沈毅本來就是要花的,聞言直接點頭,然後他咳嗽了一聲,繼續說道:“再有就是,兵部武庫司是不是有一些專門製造火器的作坊,我想從前兵部抽調一兩個作坊到沿海來,給抗倭軍提供火器…”


    沈毅話還沒有說完,杜太監便直接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老太監用不可置信的目光看著沈毅,這位見慣了風雨的紫衣太監,零散不由自主的吞咽了一口口水,然後艱難的說道:“沈翰林想要什麽?”


    “我想要幾個火器作坊。”


    沈毅眨了眨眼睛,目光有些無辜:“怎麽了杜公公,不好辦麽?”


    “豈止是不好辦?”


    杜太監坐了下來,沒好氣的說道:“沈翰林,咱家方才還誇你早慧!你怎麽現在就糊塗了,抗倭軍現在在沿海大肆征兵,名義上統兵的還是晉世子,你現在開口就想要火器作坊,伱…”


    話說到這裏,杜太監其實是想說“你還想讓陛下安睡否”的。


    但是話說到嘴邊,他還是咽了下去,沒好氣的說道:“你簡直就是瘋了!”


    沈毅微微搖頭道:“杜公公,正因為沈某沒有什麽私心,才會跟朝廷跟陛下提這種要求,如果我等真有什麽私心,便不是跟朝廷要人,而是自己在沿海建火器作坊了。”


    “公公,經過臨海一役,小股倭寇短時間內是不敢上岸了,未來一兩年時間裏,抗倭軍慢慢成型之後,相信那些幾千人的大股倭寇,也不會敢再登陸我大陳海疆,但是真正想要掃清海上的倭寇,想要靖平海疆,想要…”


    “組建沿海水師,就必須要造船出海,在海麵上擊敗倭寇!”


    杜太監臉色有些發紅,他看向沈毅,歎了口氣:“造船倒也罷了,火器是絕對不成的,地方軍有火器需要了,給兵部打條子就是,兵部自然會酌情下發,哪裏有直接跟兵部要作坊的道理?”


    “兵部的火器…”


    沈毅微微搖頭,開口道:“沈某見識過,能打遠的不能上船,能上船的打不遠,需要花心思改進一番。”


    說到這裏,沈毅頓了頓,繼續說道:“杜公公,你把我說的話如實上奏陛下就是,陛下如果準了自然是好,如果不準,我也就隻提這麽一迴,以後再也不會提起,就當我沒說過。”


    杜太監搖頭歎了口氣:“我們把話傳上去,陛下那裏就不會當你沒說過了。”


    他看著沈毅,忍不住問道:“這些要求,沈翰林怎麽不寫在奏書裏?”


    沈老爺敬了杜懷一杯。


    “我遞上去,陛下多半是看不進去的,但是公公這些宮裏自己人送東西上去,陛下說不定能看的認真些。”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安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客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客1並收藏靖安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