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儀兩歲那年,跟隨父母一同去了京城,恭賀外祖母豫康公主的五十大壽。


    原本住幾日便要迴去,不料玉儀淘氣摔斷了腿,拖拖拉拉調養了一個多月,仍隻能勉強下地,委實經不起長途跋涉的顛簸。玉儀之母顧氏已經不是姑娘了,須得迴家侍奉公婆,隻得忍痛將女兒暫留在娘家,自己跟著丈夫匆匆離去。


    誰知道,玉儀這一留便是十年。


    顧氏迴去沒多久,因為受涼生了一場風寒小病。起先還不見兇險,不料過了兩、三個月後,漸漸的開始湯水不進,醫藥無效,最後竟然撒手人寰。


    豫康公主得知女兒年輕早逝,悲痛傷心不已。


    時人求親有“五不娶”,其中一條便是“喪婦長女不娶”,以免“無教戒也”。


    玉儀年幼喪母,將來說親便成了一處缺憾。但凡高門大戶之家,都會擔心沒有母親教養的姑娘,不知規矩禮數,往往一開始便排除在外了。


    豫康公主見玉儀年幼,其父不知幾時才會續弦,故而讓人送迴去奔喪後,便接迴自己身邊撫育。不過世事難料,次年玉儀就添了一位繼母,沒過幾年,又陸續添了幾位弟弟妹妹,孔家二房好不熱鬧。


    俗話說,有了後娘就有了後爹。


    十年過去,玉儀隻收到過十封家書。


    每一封都是年末從蘇州寄來,內容大同小異。先是孔府給公主府拜年,接著再感謝撫育孔家女兒之情,最後再告知孔府一切安好,除此以外再無其他。


    今年初春,孔家突然來信要接玉儀迴去。


    豫康公主甚是惱火,冷聲道:“什麽理應接迴孔家待嫁?真是笑話!難道我堂堂公主府比不上他孔家?生而不養,如今倒想起還有這麽一個女兒了。”


    “孔家雖然從前情分薄了些,但要接自家女兒迴去待嫁,也是正理。”說話的是豫康公主身邊的舊人----方嬤嬤,因自幼服侍公主長大,又終生未嫁,故乃跟前最得力貼心之人。


    “情分?”女兒剛剛病逝,姑爺次年就續娶了新人,豫康公主一想到此,心內就一陣堵得慌。然而胸悶了半晌後,卻無奈道:“我也明白,玉丫頭的父親還在,名分上還有一位繼母,她的婚事輪不到我說話。”歎了口氣,“我雖然心疼她,可說到底終歸還是外家。”


    方嬤嬤勸道:“公主也不必太擔心,表小姐總歸還有父親做主,想來也差不到哪裏去。況且表小姐才十二歲,成親至少得過兩、三年,孔家還得慢慢的挑,到時候咱們再幫著留心點就是了。”


    “我原還想著,在京城裏給她找一門好婚事。”


    “這……”方嬤嬤有些猶豫,頓了頓,“雖說表小姐是公主看著長大的,但到底還是孔家的人,京城跟蘇州又太遠,怕是……”


    “罷了。”豫康公主雖年近六十,但與生俱來的驕氣仍是不減,冷冷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他們孔家在蘇州是數一數二的大戶,可放到京城裏,誰會把一個小小的知府放在眼裏?玉丫頭若是勉強攀了高門,往後的日子不是那麽好過的。”


    方嬤嬤陪笑道:“有公主在,誰還敢小瞧了表小姐?”


    “算了,你也不用安慰我。”豫康公主擺了擺手,頗為唏噓,“倘使母後還在,或是我有一、二個兄弟,即便不……”忍了忍,終究還是略去敏感的話頭,“無論如何不至於像今日,這般看著別人的臉色過日子。(..tw)”


    說起玉儀的這位外祖母,出身那是相當的高貴,乃先帝嫡後之獨女,封號豫康長公主。因自幼極得父母寵愛,又是嫡後所生,故而脾氣頗為唯我獨尊,就連婚事也是自己挑選的,駙馬身邊更是一個通房都沒有,日子過得十分愜意。


    不過隨著先帝駕崩後,情勢便急轉直下。


    當今聖上並非嫡後所出,生母為先帝庶妃吳氏。雖然按理說是兩宮太後並尊,但一個是嫡母,一個是生母,皇帝的感情自然有所傾斜。對於異母姐姐的豫康公主,皇帝更加隻是麵上情兒,等到嫡太後鬱鬱寡歡病逝,便連表麵功夫也懶得做了。


    玉儀的母親顧氏年幼時,還跟著享受過幾天風光日子,等到她出嫁時,昔日風光早已不在。故而隻能屈尊低就,嫁給了蘇州知府的嫡次子,雖說是在外省,但江南自古乃富庶之地,勝在家境不錯。


    如今的吳太後仗著親子為帝,掌控後宮數十年,前麵朝堂也頗有影響,吳氏一門更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豫康公主雖然是嫡後之女,但畢竟跟皇帝隔了一個肚皮,又沒有做王爺的兄弟,實在難以說得上話,連累的駙馬也升不了官。


    認真說起來,公主府的尊榮也不過是個虛架子罷了。


    主仆二人都是各自感傷,麵上卻不帶出。


    靜默了半晌,豫康公主開口道:“迴去也好,找個小門小戶的夫家過日子,不求榮華富貴,但求舒心愜意的過一輩子。”


    方嬤嬤堆起滿臉笑容,順著話頭道:“正是這個理兒。有什麽榮華富貴,是咱們這些人沒有見過的?從來就隻有咱們經曆過的,別人卻沒見過。等表小姐迴到了蘇州,誰人不奉承一聲知府孫小姐?等到將來嫁為人婦、相夫教子,那才是有福氣的呢。”


    豫康公主點點頭,猶豫片刻道:“我想過了,除了跟去的婆子丫頭以外,還得有一個穩妥得力的人,方才壓得住阮氏。”


    這份擔心不無道理。


    現今的孔家二太太阮氏頗能生養,過門半年便有了身孕,且一發不可收拾,玉儀不在孔家的十年裏,阮氏竟然陸續生下三子一女。這世上的婦人,唯有兒子才是最可靠的依傍,有了三個親生兒子,盡管阮氏隻是續弦,出身更比不得前頭的顧氏半分,但地位依然不可動搖。


    方嬤嬤先是連連點頭,繼而一驚,“莫非公主想讓奴婢跟過去?!”


    “沒錯,唯有你最可靠也最得力。”


    “這……”方嬤嬤麵露難色,吞吞吐吐道:“照顧表小姐責任重大,奴婢已經人老年邁,隻怕不中用……”


    “行了。”豫康公主睨了一眼,不客氣道:“你想什麽,以為我不知道?也不必這般為難,並不是去了就不迴來,隻要守到玉丫頭順順利利出嫁,你自然也就迴京了。”


    方嬤嬤的確是不情願的,一來不願離開舊主,二來不喜蘇州地處偏遠,再好也比不得從小習慣的京城。然而公主之命不能違,再說玉儀出嫁已經有了譜,頂多就是三、五年的事,這才勉強應了下來。


    豫康公主又道:“畢竟玉丫頭離開孔家好些年,母親也不在了,內宅裏隻怕早沒了她的地方,指不定是什麽景況呢。你是宮裏出來的老人,在京裏也見慣了內宅之事,萬一玉儀壓不住的,少不得由你彈壓彈壓。”


    對此方嬤嬤頗有信心,笑道:“不消公主吩咐,奴婢省得。”


    “這倒是其次。”豫康公主坐得久了,揉了揉後腰,“沒了親娘的丫頭,少不了要受些委屈的,不是什麽稀罕事。我隻擔心沒個可靠的人在跟前,那阮氏胡亂插手玉丫頭的婚事,這可關係到她一輩子,我不能對不起她娘的囑托。”說起早逝的女兒,忍不住又要滾出淚來。


    方嬤嬤也是看著顧氏長大的,對小主人頗有感情,此刻亦不免傷感,打起精神勸慰道:“公主不必太過擔心,奴婢心裏跟明鏡兒似的,若是孔家有什麽不妥,奴婢必定先彈壓著,再及時往京裏送信。”


    豫康公主頷首道:“嗯,我就是這個意思。”再次撚起孔家的書信,輕飄飄的,在手裏幾乎沒有分量,因為裏麵隻有一張紙。


    可是就這一張紙,卻改變了玉儀今後的人生。


    孔家的書信送到後院時,玉儀正在和表哥顧明淳下棋,表姐顧明芝則在旁邊,充當自己的狗頭軍師。


    “孔家的信?”顧明芝一把搶了過來,俏皮笑道:“還沒到年底就有書信來,太陽可是打西邊出來了。”


    顧明淳怕玉儀心裏難受,瞪了妹妹一眼,“渾說什麽!”


    “本來嘛。”顧明芝無視哥哥的威脅,輕巧的抽出了信紙,嘴裏嘟噥道:“從我記事起就這樣,哪年不到年底才有信?”又道:“三妹妹你別傷心,孔家忘了你,你就在公主府跟我們長住,誰稀罕他們家似的!”


    顧明淳皺眉斥道:“越說越離譜了。”


    玉儀習慣了他二人拌嘴,笑道:“這是二表姐心疼我……”


    豫康公主隻有一兒一女,兒子娶妻李氏,生下明淳、明芝。玉儀雖非李氏所生,卻幾乎在她跟前養大,待之如同己出一般,宛若自己的一個小女兒。


    平日沒外人時,明淳明芝都是以“三妹妹”稱唿。


    “可惡!”顧明芝一聲怒喝,氣唿唿道:“孔家居然想接三妹妹迴去!”一把將書信拍在桌子上,“不行,我得告訴祖母去。”


    “明芝你站住!”


    “二表姐……”玉儀趕緊上前拉人,勸道:“你真是急糊塗了,這信原就是前麵送來的,想必外祖母早就知道了。”心下微微納罕,孔家不是早就忘了自己,如今怎麽又想起來了?


    兩世為人,好不容易才適應現今的環境。


    玉儀幼時摔的那一跤,不僅摔斷了腿,還磕到了頭,等到再次醒來時,靈魂早換成了另外一個人。


    如今的玉儀常常感慨,幸虧當時身體隻有兩歲,即便有什麽破綻,也不會被人發現有何怪異。花了十年時間,努力隱藏現代人的習慣,努力適應古代女子的生活,終於漸漸融入其中。


    有時候,反倒覺得前世成了一場夢。


    公主府內人口簡單,外祖母、舅舅舅母、表哥表姐,是他們的關心愛護,才讓自己生活的如魚得水。


    十年光陰,他們早就成了自己的親人。


    如今這一切都要改變了嗎?


    遠在蘇州的孔家,對於玉儀來說太過疏離,那裏有一群素未謀麵的陌生人,卻又和這具身體有著血緣關係。


    繼母膝下兒女雙全,讓自己迴去,總不會是要補償一點母愛吧?往後每天看到元配之女,提醒自個兒隻是個繼室,難道不覺得礙眼?十年都不聞不問了,還不如忘得更徹底一點。


    “三妹妹?”顧明淳一貫冷靜穩重,此刻聲音裏卻透出一絲慌亂,“你別擔心,祖母隻是不想瞞著三妹妹,才送信過來,未必就同意了孔家。”這話說得自己都沒底氣,倘使豫康公主不同意,又何必專門讓人送來?隻消說一聲,甚至連說都不用說。


    玉儀微笑點了點頭,“我沒事的。”心中卻明白,此事已經成了定局。


    這個時代尊崇一個“孝”字。自己生父尚在,生母雖亡,然而繼母也是母,雙親健在本就不該遠遊。如今家中派人來接,即便外祖母貴為公主,也不便強行留人,自己更是不能有半點猶豫。


    這邊顧明芝怒氣退去,一臉頹喪,“孔家這不是多事嗎?好端端的……”說著,突然驚唿起來,“我知道了,一定是那阮氏的餿主意!沒準正打著好算盤,想拿玉儀去攀一門好婚事,好給自己添一門貴親呢。”


    顧明淳聞言臉色慘白,心下卻有幾分相信了,半晌找不出話去反駁,強自辯道:“信裏隻說是接人迴去,興許是姑父想念三妹妹呢。”


    顧明芝撇嘴道:“都過了十年才想。”


    “什麽婚事,什麽貴親。”顧明淳無話可駁,隻得斥責妹妹道:“你一個女兒家,說這種話也不害臊!”


    “你就嘴硬吧。”顧明芝撇了撇嘴,“迴頭可別自己偷偷抹淚。”


    顧明淳的心事被妹妹說破,又當著玉儀,不免微微紅了臉,“懶得跟你一般見識。”一拂袖,轉身逃出門去。


    顧明芝還在身後喊道:“有人哭鼻子去咯。”


    玉儀原本滿心愁緒,此刻也忍不住一笑,“你呀,從小就喜歡欺負自己哥哥,還不是仗著舅舅舅母疼你。”


    顧明芝眨了眨大眼睛,戲謔道:“心疼了?”


    玉儀搖頭一笑沒有辯白,免得越描越黑。


    其實明淳的那點小心事,自己早就知道了。可惜兩世為人的經曆,無法對一個十五歲少年產生情愫,畢竟代溝差了不是一點半點,甚至可以說差了幾千年。況且明淳還太年少,自幼相處的那點小情意,未必能夠長久,說不定過個兩、三年就忘了。


    不過在這個時代,明淳卻是理想的丈夫人選。


    不論人品、樣貌、家世都不錯,而且還知根知底,更重要的是他對自己有情。雖然這份情不見得能長久,但至少不會剛新婚幾天,丈夫就急哄哄的去納妾,平時夫妻相處也能更融洽。


    古代女子隻能依附丈夫生存,如果非要選一個人,明淳當然是上選,可惜彼此的血緣關係太近了。不過以目前情況來看,即便沒有這個因素,將來也一樣是個未知數,天知道自己迴蘇州會如何。


    不論是父親想要接自己迴去,還是繼母的意思,但隔了十年才來接人,顯然並不看重自己。更別說自己跟繼母既無血緣,又無相處之情,不論從那一方麵來說,她都不可能真心為自己打算。


    最糟糕的就是真如明芝所說,繼母另有所圖。


    自己一個未出閣的女兒家,隻能唯父母之命是從,繼母又掌管後宅,到時候豈不是要仰人鼻息生活?還有那些隔了肚皮的弟弟妹妹,對於突然迴來的姐姐,身份又比他們尊貴一些,隻怕也是喜歡不起來。


    整整十年的安逸日子,就要結束了。


    晚間顧明芝堅持要一起睡,兩個人好說話。


    玉儀前世留下來的習慣,更喜歡獨睡,不過眼前分別在即,表姐又是一番好心,也就沒再拒絕。隻是身邊多了一個人,一時間怎麽也睡不著,卻也不想說話,因為實在沒啥高興的話說。


    顧明芝亦是睡不著,輾轉反側,“怎麽辦?難道就這麽讓人把你接走?”


    “看你說的。”玉儀不願氣氛太沉悶,笑道:“我是迴自己的家,又不是去什麽狼窩虎口,家裏人來接,自然是要迴去的。”


    “怎麽不是狼窩?!”顧明芝索性翻身坐了起來,認真道:“說不定,姑父早就想接你迴去了,隻是那個阮氏一直在阻撓,所以才冷落了你十年。”


    “盡胡說。”玉儀好笑道:“十年都攔住了,怎麽如今又不攔了?”


    “也可能姑父早被阮氏迷了心竅,由得她說啥就是啥。以前不接你是懶得養你,如今看你長成大姑娘了,接迴去正好占個便宜。”顧明芝一副看穿別人伎倆的得意,“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一個,又是公主的外孫女兒,不知多少富貴人家等著要呢。”


    玉儀捏了她一把,笑道:“沒羞沒臊,讓外祖母聽見一準罰你。”


    “你敢?”顧明芝一麵躲,一麵嗔道:“人家可是擔心你,不領情算了。”說著,把頭蒙進了被子裏,悶聲笑道:“不過我想過了,其實也不要緊的。”


    玉儀以為她有什麽好辦法,問道:“哦,怎麽說?”


    “嘻嘻……,說了你可別惱。”顧明芝素來怕癢,為防玉儀突然發作,先用被子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方才說道:“你迴去也好,隨後就叫我爹去蘇州提親,把你和我哥的婚事定下,過幾年再嫁迴來就好了。”


    “呸!”玉儀笑啐道:“你的臉皮越發的厚了。”


    顧明芝卻覺得這個主意不錯,高興道:“哎呀,可惜現在天晚了。不然馬上就去告訴我哥,免得他耷拉著一張臉,跟誰欠了他錢似的。”


    “別去亂說。”


    “害臊了?”顧明芝樂不可支,笑得花枝亂顫,“迴頭就不叫你三妹妹,而是要叫你大嫂嫂了。”


    玉儀看著她天真的笑靨,不知說什麽是好。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哪能事事遂心?倘使等自己迴去的不是繼母,而是生母,此事尚還有幾分希望。而如今……,還是別抱任何希望的好,免得希望越大,到時候失望就越大。


    況且自己首先麵對的不是婚事,而是如何跟繼母和家人相處。


    不知道阮氏是個什麽樣的人?但她既然能生下三男一女,那麽應該和父親的關係不錯,而幾個孩子都平安長大,說明她治家也很有一套。


    這樣的人,相處起來不會太輕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玉滿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薄慕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薄慕顏並收藏金玉滿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