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


    鹹陽城內,伴隨著潁川傳來的消息送入王宮,嬴政看過竹簡後,哪裏還能冷靜下來。


    望著書房內巨大的地圖,嬴政一臉憤怒。


    按照計劃,原本兩路進攻趙國的大軍,居然有一路被困於潁川!


    “為何寡人一直不知道,潁川境內,還有數量如此龐大的勢力?”


    嬴政望著地圖上,潁川的位置,開口問道。


    書房內。


    隗狀、昌平君、李斯、尉繚等一眾秦國重臣,聽到嬴政的話,看著潁川的位置,都沉默下來。


    這件事情明顯有人故意隱瞞。


    否則潁川境內有那麽大的一股勢力,居然沒人知道,更沒人上報。


    “王上,可命人去潁川調查。”


    王綰站出來,拱手說道。


    這件事情潁川郡守、郡尉、乃至監禦史全都要調查,逐一排查下去,直到弄清事情真相。


    “給寡人查清楚,一但做實,夷三族。”


    嬴政點點頭,輕聲說道。


    “諾!”


    王綰聽著嬴政的話,心神一稟,連忙拱手接令。


    “李斯,李由既然在三川郡,立刻讓他帶兵,前往潁川,一起調查清楚此事!”


    嬴政看向李斯。


    李斯看著嬴政的目光,低下頭,連忙拱手。


    “諾!”


    李斯應道。


    這一刻,李斯心中滿是無奈,潁川一事,顯然涉及到的,不是一個士族那麽簡單,定是有諸多治吏參與其中,其中不乏城守、城尉。


    一個處理不當,後果難料。


    “王上!”


    李斯方才後退一步,一旁的隗狀便上前,看向嬴政。


    “如今潁川動亂,楊端和將軍受困潁川,而我秦國隻剩下王翦將軍一路兵馬在趙國境內,對麵李牧與司馬尚,王翦將軍恐難有勝算,微臣建議,可先讓王翦將軍,退兵迴秦國境內。”


    隗狀開口說道。


    昌平君等人聽到隗狀的話,看向地圖。


    根據王翦傳來的消息,算算時間,如今王翦正在派遣大軍攻打閼與,如果撤退,的確還來得及。


    但這也意味著,進攻趙國之舉,很可能就會被拖延,而出現變數。


    “再給王翦增兵!”


    嬴政開口說道,目光看著地圖:“傳寡人命令,讓羌瘣以及蒙恬,率領三萬人馬,馳援王翦。”


    “諾!”


    尉繚拱手應道。


    李斯、昌平君等人,聽到嬴政的話,都沒有意外。


    一個時辰後,


    伴隨著李斯等人離開,姚賈被單獨留了下來。


    書房內。


    嬴政看著地圖,目光死死的看著趙國的位置,或者說,趙國之中,那個寫有邯鄲二字的地方。


    滅趙國!這是嬴政繼位之初,一直以來的夙願。


    從小在邯鄲的遭遇,讓嬴政繼位平定內亂之後,無時無刻不想著滅趙。


    但奈何數次出兵,都無功而返。


    不管派遣多少秦國大軍,全都被一個李牧給擊潰,這也導致滅趙的夙願,遲遲未能實現。


    “王上!”


    一名宦官雙手捧著一卷竹簡,來到嬴政身旁。


    嬴政轉頭看向宦官,隨後從宦官手中,拿過竹簡,把他交給姚賈。


    “這是白衍命人送來的竹簡!”


    嬴政說道。


    姚賈見狀,連上前兩手接過竹簡。


    隨後站在地圖旁,姚賈便拿著竹簡,緩緩打開,起初看第一眼的時候,忍不住詫異,看到後麵之時,目光已經滿是意外。


    離間!!!


    那白衍居然想用離間計,離間趙國朝堂。


    “姚賈,你覺得這辦法,是否可行?”


    聽到收起竹簡的聲音,嬴政轉頭,看向姚賈。


    這卷竹簡,已經送到這裏不少時日,但嬴政一直沒有把它拿出來,因為若想做到反間,同樣不易。


    還不如先看看能不能以兵道伐之。


    若是可以,直接蕩平趙國城池,一路攻破邯鄲。


    然而方才傳來潁川的消息。


    麵對如今趙國境內,隻有王翦一路大軍,麵對李牧與司馬尚,眼睜睜的看著以大軍滅趙的可能越來越小。


    嬴政不由得再次想起這卷竹簡,或者說這卷竹簡內,那個對付李牧的方法。


    “王上,不好說,或可一試!”


    姚賈迴答道。


    姚賈與其他大臣不同,姚賈本就常年遊走各國,為秦國離間他國,而趙國,姚賈最是了解,因為來秦之前,姚賈可是在趙國為官。


    此刻看著這卷竹簡,姚賈滿是意外,對那白衍滿是好奇。


    按道理,若是他姚賈得知公子嘉的舉動,想到這件事情,還不足為奇,畢竟他姚賈了解趙國。


    但偏偏提出此舉的,是白衍!


    白衍怎麽可能對趙國朝堂如此了解?莫非有人告訴他的。


    “王上,既然白衍將軍上書,眼下或可讓他去試一試。”


    姚賈看向嬴政。


    竹簡裏雖然說利用公子嘉,離間趙王遷與李牧,但他也沒有太大的把握能夠成功離間,還不如讓上書的白衍,去趙國試一試。


    或許上書的白衍,心中已經知道如何說服公子嘉。


    嬴政聽到姚賈的話,點點頭。


    烈日下。


    往年四月中旬的時候,應當是春年花開,不曾想今年趙國時逢幹旱,常年沒有降雨導致氣溫過高。


    在灼熱的烈日下趕路,即使是鐵騎將士,都不好受。


    根本走不了多久,就需要休整,否則一但中暑的話,後果很嚴重。


    從祁城一直到閼與。


    好在值得慶幸的是,白衍率領鐵騎大軍抵達閼與之時,並沒有看到李牧的趙軍。


    王賁與楊彥,仍舊率領五萬大軍,在圍困閼與。


    作為王翦之子,當初王翦與桓齮攻打閼與之時,王賁便跟在其父親身邊,參與過攻打閼與。


    故而如今王賁親自領兵攻打閼與,在攻城方麵,更為得心應手。


    與當初王翦與桓齮攻城的方法差不多,除開使用攻城的機械外,王賁還用囊土攻城的方法配合攻城,意圖讓城內的守軍疲於應對。


    白衍率領鐵騎來到大軍軍陣之時。


    大軍之中,身著秦甲的王賁與楊彥,正一邊看著閼與,一邊互相議論。


    突然看見白衍率領浩浩蕩蕩的鐵騎大軍趕來,王賁與楊彥二人,都有些意外,叮囑副將看守城門,警惕城內守軍之後,二人便騎馬朝著鐵騎鐵軍方向趕去。


    伴隨著三人會麵。


    “副將軍!”


    “副將軍!!”


    楊彥與王賁騎馬來到白衍麵前,拱手打禮,目光看著白衍身後的鐵騎將士,滿是疑惑。


    白衍對著二人拱手迴禮。


    “二位將軍,情況有變,楊端和將軍所部,被潁川賊寇困於潁川,由於糧草輜重受阻,短時間內無法攻趙。”


    白衍騎著馬,對著王賁與楊彥說道。


    白衍的話音方才落下,就看到王賁與楊彥皆是臉色一驚。


    “被困於潁川?”


    王賁與楊彥聽到白衍的話,二人都是將軍,幾乎立刻就意識到南邊若是沒有牽製,李牧與司馬尚會全力進攻他們這一路秦軍。


    “要撤兵嗎?”


    楊彥開口問道。


    既然潁川哪裏,他父親率領的秦軍無法按時抵達趙國,那他們單獨麵對李牧與司馬尚,勝算基本沒有。


    “不撤兵,王翦將軍命我前來與二位將軍會合,防止李牧突襲!”


    白衍搖搖頭,若是能撤兵,王翦早就下令讓他率領鐵騎大軍護送這支大軍撤退。


    餘光看著遠處閼與的城池上,數不清的趙國士卒,正在警惕的看著這裏,而城池下,有不少秦卒將士的屍體。


    聽到白衍的話,王賁眉頭微皺,


    王賁清楚父親領兵的性格,若是換做往常,早已下達撤兵的命令。


    “副將軍,若是不撤兵,眼下我等也絕不能守在這裏!”


    王賁看著白衍,開口說道。


    單是麵對李牧與司馬尚率領的趙國大軍,就足夠讓任膽戰心驚,如今若是不撤迴祁陽,那也絕不能守在這裏。


    王賁轉頭看向閼與城,他清楚,若是秦國大軍守在這裏,閼與城內的守軍看到李牧到來,一定會配合李牧,到時候他們這支大軍的情況,就會很兇險。


    “的確不能守在這裏!”


    白衍聽到王賁的話,點頭說道,眉頭微皺。


    麵對李牧,其實白衍心中也是很緊張,當初王翦給他下令之時,他已經做好抵達這裏,就與李牧血戰的準備。


    如今沒想到抵達這裏後,發現李牧的趙邊騎,並未抵達。


    如此一來,留給他的選擇就有很多。


    並且每一個選擇,每一個命令背後,他都能決定著,這數萬將士的生死。


    “王賁將軍,楊彥將軍,我打算留下一部分大軍,繼續包圍閼與,其餘大軍隨我往井徑方向,行進二十裏。”


    白衍看著王賁與楊彥,開口說道。


    白衍心中清楚,步卒日行三十裏至五十裏,是正常的行軍範圍之內,五十裏是接近於極限,若是再想往上,就要丟棄軍備輜重。


    李牧與司馬尚率領的是代地、雁門的趙軍,騎兵數量雖然頗多,但步卒數量,仍舊占據大部分。


    二十裏,防不住李牧的騎兵,但卻可以有效提防李牧的步卒。


    在如此烈日之下,李牧若想突襲秦軍,解閼與之圍,也一定會算好距離,不會讓趙軍方才抵達,便成疲憊之師。


    也就是說在抵達閼與的前一天,李牧的趙軍距離閼與,一定不會大於二十裏。


    當初胡進的祖父胡陽,便是沒有算準距離,以至於疲兵,被趙奢擊潰。


    如今麵對李牧,白衍也打算用這二十裏,來防止李牧的突襲,以及防止閼與這裏的守軍會與李牧裏應外合。


    “二十裏!”


    王賁聽著白衍的話,麵露思索。


    王賁很快就知道察覺到白衍的用意,心中忍不住感歎,他不得不承認白衍的方法很大膽,以攻為守,以逸待勞。


    就是有危險,他們可以退迴閼與,因為這裏包圍閼與的大軍,並未跋涉二十裏,完全可以以逸待勞,到時候李牧也會有忌憚。


    想到這裏。


    王賁對著白衍點點頭。


    “王賁讚同副將軍!”


    王賁拱手說道。


    另一邊,楊彥的眉頭緊鎖,顯然沒有像王賁那般反應迅速。


    但最終楊彥也點點頭。


    白衍見狀,便下達命令,讓楊彥負責看守閼與,王賁率領三萬大軍,隨他往井徑方向,行進二十裏。


    閼與城頭。


    趙國士卒手持弓弩站在城道之中,看到城外又來了一支鐵騎大軍,趙國士卒眼中滿是絕望。


    原本他們麵對秦國的大軍包圍,守住城池的希望本就不大,如今又來一支數量龐大的秦國鐵騎,這幾乎讓他們看不到半點活路。


    然而就所有趙國士卒絕望之時,所有趙國士卒突然看到,鐵騎大軍突然全部離開,與之一起的,還有三萬左右的秦國大軍。


    “他們怎麽撤了?”


    “對啊,他們怎麽撤了?”


    “你看,他們停下堆土了!”


    城道內,一名名趙國士卒驚唿道。


    看著那支鐵騎大軍離開後,城外遠處一個個土堆的秦卒,也紛紛停下推土。


    這是什麽情況?


    不攻城了?


    “快稟報大人,秦軍往井徑方向趕去了!”


    閼與城內。


    方才得知鐵騎大軍抵達城外的守將趙尤,以及其他守將,正一臉絕望的坐在府邸內,突然一名士卒跑進來。


    “將軍,城外秦國鐵騎已經盡數離開,前往井徑方向,連帶三萬秦軍也一同前往井徑。”


    士卒進入書房後,拱手說道。


    “什麽?”


    趙尤一臉吃驚的起身,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聽到的話。


    閼與作為趙國的大城,身為趙國將領,趙尤怎麽可能不知道閼與有多重要,故而他不敢相信,秦軍居然會離開。


    “這時候,秦軍怎麽會撤兵?”


    “對啊,秦軍居然撤兵了!秦軍可能不打閼與?”


    其他趙國將領,都一臉疑惑,互相對視一眼。


    “不對!不是撤兵,秦軍是去井徑方向,一定是武安君來了!”


    趙尤慌神之際,突然想到,不是秦軍撤退,而是秦軍不得不離開。


    秦國去的方向,是井徑。


    那唯一的解釋,隻有武安君率領兵馬感到,秦軍才不得已,放棄攻打閼與。


    “城外還有多少秦軍?”


    趙尤急忙問道。


    既然武安君已經抵達,那他自然就要見機行事,一但有機會與武安君裏應外合,到時候定能重創秦軍。


    “迴將軍,兩萬左右!”


    趙卒拱手說道。


    趙尤聽到這個數字,明顯有些疑惑起來。


    兩萬!


    怎麽還有那麽多!


    不是武安君來了?若是武安君來了,秦軍怎麽還敢留那麽多兵馬在城外。


    趙尤想不通。


    思索片刻後,趙尤看向其他同樣疑惑的將領。


    “馬上傳我命令,全軍將士,隨時準備突圍!”


    趙尤開口說道。


    眼下雖然不明白,但趙尤也顧不得那麽多,眼下隻能等待機會。


    “諾!”


    “諾!!”


    書房內,一名名趙國將領雖然疑惑,但也紛紛接令。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下雨我帶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下雨我帶刀並收藏秦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