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p>
大殿之中。</p>
太子朱標坐在坐榻之上,正在低頭看著胡非所作的那首詩,時而滿眼讚許,時而搖頭歎息。</p>
正在這時,肖琦快步走進了大殿之中。</p>
“啟稟太子殿下,出事了。”</p>
肖琦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禮,緊接著麵色凝重的說道。</p>
“又怎麽了?!”</p>
朱標皺了皺眉頭,沉聲問道,心底升起了一絲不祥的預感。</p>
“魏國公剛剛進宮去麵聖了,恐與九安侯所作之詩有關!”</p>
肖琦麵色凝重的答道。</p>
“什麽?!”</p>
聽了肖琦的話,朱標直接站了起來,臉色大變。</p>
“末將雖不確定,可是魏國公此時突然進宮,恐怕沒有那麽簡單。”</p>
肖琦繼續說道。</p>
“胡非的新試卷是你親手交到蔡元吉手中的嗎?!”</p>
朱標皺著眉頭,沉聲問道。</p>
“迴殿下,確實如此。”</p>
肖琦點了點頭,認真的答道。</p>
“蔡元吉不是說見過胡非那首詩的人隻有他和薛儒,以及陸離嗎?!怎會泄露?!”</p>
朱標眉頭緊鎖,不解的問道。</p>
“或許知道那首詩的人不止他們三個。”</p>
“又或者,魏國公進宮並非因為此事,末將隻是覺得事有蹊蹺,故而稟告殿下。”</p>
肖琦遲疑著答道。</p>
“立刻召蔡元吉進宮!本宮要親自問問他!”</p>
朱標皺著眉頭,踱著步子,沉聲說道。</p>
“是!”</p>
肖琦答應了一聲,立刻退出了大殿,派人即刻前往文賢館。</p>
...</p>
燕王府。</p>
書房之中。</p>
燕王朱棣靜靜地坐在椅子上,麵色凝重。</p>
他希望這件事平穩度過,不要出現什麽差錯,可是他心知肚明,在這京師之中,無論何時,隻要發生,勢必會被無數倍放大。</p>
所以,他第一次將希望全都寄托在了自己的那位皇兄身上,希望這個皇兄能幫胡非擺平一切,不要生出事端。</p>
可是,這個世上有太多事是不能如願的。</p>
正在這時,管家葛楊快步而來,出現在了書房門口。</p>
“如何?!”</p>
看到葛楊歸來,朱棣猛地站起了身,沉聲問道。</p>
“迴殿下,事情恐已敗露,剛剛收到消息,魏國公徐達已經進宮覲見。”</p>
葛楊麵色凝重的說道。</p>
“徐達?!”</p>
聽了葛楊的話,朱棣的臉色越發的凝重了起來。</p>
誰都知道,魏國公跟胡家積怨頗深,一直以來都是水火不容,此時進宮,很有可能和胡非的那首詩有關!</p>
“讓你查的事怎麽樣了?!”</p>
朱棣踱著步子,沉聲問道。</p>
“還未徹底查清,但就如今查到的線索,知道九安侯那首詩的人,除了蔡元吉之外,還有兩名監考官,一名考生。”</p>
葛楊想了想答道。</p>
“是否是他們中有人將消息告訴了徐達?!”</p>
朱棣眉頭一皺,急忙追問。</p>
“還不清楚,不過...”</p>
葛楊搖了搖頭,欲言又止。</p>
“不過什麽?!什麽時候了還吞吞吐吐的?!”</p>
朱棣麵色一沉,厲聲說道。</p>
“國子監掌印薛儒,是徐達的遠房親戚,他便是見過那首詩的監考官之一。”</p>
葛楊猶豫了一下,緩緩答道。</p>
聽了葛楊的迴答,朱棣愣了一下,緊接著眉頭緊鎖。</p>
“看樣子,徐達此去皇宮,十九八九是為了這件事,恐怕太子已經壓不住了。”</p>
朱棣歎了口氣,有些無力的說道。</p>
他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p>
“殿下,那該如何是好?”</p>
“如果陛下知道了那首詩,這事就不好辦了,如果消息一旦傳開,朝中肯定會有人跳出來趁機煽風點火。”</p>
葛楊麵色凝重的問道。</p>
“你立刻找到胡非,讓他早做準備!”</p>
“另外,告訴他,無論如何,本王都不會坐視不理!不管父皇問什麽,他都不要辯駁,先認錯!”</p>
</p>
朱棣皺著眉頭,遲疑了一下,轉頭看著葛楊,認真的叮囑道。</p>
“是!”</p>
葛楊答應了一聲,立刻轉身離開。</p>
...</p>
東宮。</p>
大殿之中。</p>
“微臣蔡元吉,見過太子殿下。”</p>
受召前來的國子監主事蔡元吉匆匆趕到了東宮,恭敬地行了一禮。</p>
“你老實說,見過胡非那首詩的人,除了你,薛儒以及陸離之外,還有沒有旁人知道?!”</p>
朱標擺了擺手,盯著蔡元吉,大聲問道。</p>
“這...”</p>
蔡元吉愣了一下,遲疑著不知道該如何迴答,因為他並無十足的把握證明那首詩隻有他們三人見過。</p>
看到蔡元吉複雜的神情,朱標就已經知道了答案。</p>
“太子殿下,到底出了什麽事?”</p>
蔡元吉遲疑了一下,忍不住問道。</p>
“剛剛收到消息,魏國公徐達已經進宮覲見父皇,或許跟胡非所作之詩有關。”</p>
朱標皺了皺眉頭,緩緩說道。</p>
可是聽了朱標的話,蔡元吉立刻忍不住臉色大變。</p>
“怎麽了?你知道什麽?!”</p>
朱標無意中看到了蔡元吉的神情,忍不住沉聲問道。</p>
“迴稟太子殿下,掌印薛儒,與魏國公徐達乃遠房表親...”</p>
蔡元吉麵色蒼白,躬身答道。</p>
聽了蔡元吉的話,朱標忍不住心裏一緊,心中已經確信了徐達進宮必定與胡非有關!</p>
“肖琦,你馬上去找胡非,告訴他,如果事情一旦鬧大,讓他切莫反抗,絕不能讓事情變得更加不可收拾!”</p>
“無論如何,本宮都會保他!”</p>
緊接著,朱標轉頭看向了肖琦,大聲說道。</p>
“是!”</p>
肖琦答應了一聲,立刻退了出去,迅速出宮。</p>
“蔡元吉,你立刻迴去,暗中將薛儒扣押,問問他是否跟魏國公說過胡非的事!”</p>
朱標轉頭又看向了蔡元吉,沉聲叮囑道。</p>
“是!”</p>
蔡元吉答應了一聲,行了一禮,快步離開。</p>
“看來,這件事終究還是瞞不住了,胡非啊胡非,恐怕你難免要受一番皮肉之苦了,隻怪你自己太過恃寵而驕!”</p>
朱標緊握雙拳,如有所思的說道,麵色凝重。</p>
...</p>
皇宮。</p>
養心殿。</p>
聽了徐達的話,朱元璋先是一愣,緊接著臉色瞬間陰沉。</p>
“怎麽迴事?!”</p>
朱元璋遲疑了一下,丟掉了手中的棋子,緊盯著徐達,沉聲喝問道。</p>
“迴稟陛下,胡非奉旨參加春闈,非但不感念陛下隆恩,反而心生不滿,不但在前兩場考試之中交了白卷,甚至在考場之中肆無忌憚,直接趴在桌子上睡覺,視製度如無物!”</p>
“微臣剛剛收到消息,胡非在今日結束的第三場考試之中,雖未再次以白卷結束,但卻在考卷之中題了一首大逆不道之詩,謀反之心昭然若揭!”</p>
徐達拱了拱手,義憤填膺的說道。</p>
“徐卿,此事不可胡亂臆測,你這麽說,有何證據?”</p>
朱元璋看著徐達,皺著眉頭,沉聲問道。</p>
徐達和胡家父子向來不和,朱元璋心裏也明白。</p>
“迴稟陛下,微臣聽聞了胡非所作的那首詩,要微臣現在就念給陛下聽嗎?”</p>
徐達點著頭,恭敬地說道。</p>
“念!”</p>
朱元璋沉著臉,大聲說道。</p>
“九州生氣恃風雷,”</p>
“萬馬齊喑究可哀。”</p>
“我勸天公重抖擻,”</p>
“不拘一格降人才。”</p>
緊接著,徐達看了一眼朱元璋,大聲念出了四句詩。</p>
聽完徐達所念之詩,朱元璋的臉色越發的陰沉,雙眼之中滿是怒意。</p>
“陛下,胡非抗旨不遵在先,無視製度在後,既無打算真心應對春闈,卻又在最後一題中賣弄文才,大放厥詞!”</p>
“詆毀我大明科舉製度之餘,暗指陛下昏庸,朝局腐敗而無朝氣,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其心可誅!”</p>
看到朱元璋已經震怒,徐達恭敬地行了一禮,又添了一把火!</p>
聽完徐達的話,朱元璋騰地一下從坐榻之上站起身來,一把將棋盤掀翻在地!</p>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p>
“他好大的膽子!”</p>
緊接著,朱元璋氣急敗壞的踱著步子,怒不可遏的說道。</p>
聽著朱元璋的怒罵,徐達偷看了一眼,眯了眯雙眼...</p>
大殿之中。</p>
太子朱標坐在坐榻之上,正在低頭看著胡非所作的那首詩,時而滿眼讚許,時而搖頭歎息。</p>
正在這時,肖琦快步走進了大殿之中。</p>
“啟稟太子殿下,出事了。”</p>
肖琦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禮,緊接著麵色凝重的說道。</p>
“又怎麽了?!”</p>
朱標皺了皺眉頭,沉聲問道,心底升起了一絲不祥的預感。</p>
“魏國公剛剛進宮去麵聖了,恐與九安侯所作之詩有關!”</p>
肖琦麵色凝重的答道。</p>
“什麽?!”</p>
聽了肖琦的話,朱標直接站了起來,臉色大變。</p>
“末將雖不確定,可是魏國公此時突然進宮,恐怕沒有那麽簡單。”</p>
肖琦繼續說道。</p>
“胡非的新試卷是你親手交到蔡元吉手中的嗎?!”</p>
朱標皺著眉頭,沉聲問道。</p>
“迴殿下,確實如此。”</p>
肖琦點了點頭,認真的答道。</p>
“蔡元吉不是說見過胡非那首詩的人隻有他和薛儒,以及陸離嗎?!怎會泄露?!”</p>
朱標眉頭緊鎖,不解的問道。</p>
“或許知道那首詩的人不止他們三個。”</p>
“又或者,魏國公進宮並非因為此事,末將隻是覺得事有蹊蹺,故而稟告殿下。”</p>
肖琦遲疑著答道。</p>
“立刻召蔡元吉進宮!本宮要親自問問他!”</p>
朱標皺著眉頭,踱著步子,沉聲說道。</p>
“是!”</p>
肖琦答應了一聲,立刻退出了大殿,派人即刻前往文賢館。</p>
...</p>
燕王府。</p>
書房之中。</p>
燕王朱棣靜靜地坐在椅子上,麵色凝重。</p>
他希望這件事平穩度過,不要出現什麽差錯,可是他心知肚明,在這京師之中,無論何時,隻要發生,勢必會被無數倍放大。</p>
所以,他第一次將希望全都寄托在了自己的那位皇兄身上,希望這個皇兄能幫胡非擺平一切,不要生出事端。</p>
可是,這個世上有太多事是不能如願的。</p>
正在這時,管家葛楊快步而來,出現在了書房門口。</p>
“如何?!”</p>
看到葛楊歸來,朱棣猛地站起了身,沉聲問道。</p>
“迴殿下,事情恐已敗露,剛剛收到消息,魏國公徐達已經進宮覲見。”</p>
葛楊麵色凝重的說道。</p>
“徐達?!”</p>
聽了葛楊的話,朱棣的臉色越發的凝重了起來。</p>
誰都知道,魏國公跟胡家積怨頗深,一直以來都是水火不容,此時進宮,很有可能和胡非的那首詩有關!</p>
“讓你查的事怎麽樣了?!”</p>
朱棣踱著步子,沉聲問道。</p>
“還未徹底查清,但就如今查到的線索,知道九安侯那首詩的人,除了蔡元吉之外,還有兩名監考官,一名考生。”</p>
葛楊想了想答道。</p>
“是否是他們中有人將消息告訴了徐達?!”</p>
朱棣眉頭一皺,急忙追問。</p>
“還不清楚,不過...”</p>
葛楊搖了搖頭,欲言又止。</p>
“不過什麽?!什麽時候了還吞吞吐吐的?!”</p>
朱棣麵色一沉,厲聲說道。</p>
“國子監掌印薛儒,是徐達的遠房親戚,他便是見過那首詩的監考官之一。”</p>
葛楊猶豫了一下,緩緩答道。</p>
聽了葛楊的迴答,朱棣愣了一下,緊接著眉頭緊鎖。</p>
“看樣子,徐達此去皇宮,十九八九是為了這件事,恐怕太子已經壓不住了。”</p>
朱棣歎了口氣,有些無力的說道。</p>
他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p>
“殿下,那該如何是好?”</p>
“如果陛下知道了那首詩,這事就不好辦了,如果消息一旦傳開,朝中肯定會有人跳出來趁機煽風點火。”</p>
葛楊麵色凝重的問道。</p>
“你立刻找到胡非,讓他早做準備!”</p>
“另外,告訴他,無論如何,本王都不會坐視不理!不管父皇問什麽,他都不要辯駁,先認錯!”</p>
</p>
朱棣皺著眉頭,遲疑了一下,轉頭看著葛楊,認真的叮囑道。</p>
“是!”</p>
葛楊答應了一聲,立刻轉身離開。</p>
...</p>
東宮。</p>
大殿之中。</p>
“微臣蔡元吉,見過太子殿下。”</p>
受召前來的國子監主事蔡元吉匆匆趕到了東宮,恭敬地行了一禮。</p>
“你老實說,見過胡非那首詩的人,除了你,薛儒以及陸離之外,還有沒有旁人知道?!”</p>
朱標擺了擺手,盯著蔡元吉,大聲問道。</p>
“這...”</p>
蔡元吉愣了一下,遲疑著不知道該如何迴答,因為他並無十足的把握證明那首詩隻有他們三人見過。</p>
看到蔡元吉複雜的神情,朱標就已經知道了答案。</p>
“太子殿下,到底出了什麽事?”</p>
蔡元吉遲疑了一下,忍不住問道。</p>
“剛剛收到消息,魏國公徐達已經進宮覲見父皇,或許跟胡非所作之詩有關。”</p>
朱標皺了皺眉頭,緩緩說道。</p>
可是聽了朱標的話,蔡元吉立刻忍不住臉色大變。</p>
“怎麽了?你知道什麽?!”</p>
朱標無意中看到了蔡元吉的神情,忍不住沉聲問道。</p>
“迴稟太子殿下,掌印薛儒,與魏國公徐達乃遠房表親...”</p>
蔡元吉麵色蒼白,躬身答道。</p>
聽了蔡元吉的話,朱標忍不住心裏一緊,心中已經確信了徐達進宮必定與胡非有關!</p>
“肖琦,你馬上去找胡非,告訴他,如果事情一旦鬧大,讓他切莫反抗,絕不能讓事情變得更加不可收拾!”</p>
“無論如何,本宮都會保他!”</p>
緊接著,朱標轉頭看向了肖琦,大聲說道。</p>
“是!”</p>
肖琦答應了一聲,立刻退了出去,迅速出宮。</p>
“蔡元吉,你立刻迴去,暗中將薛儒扣押,問問他是否跟魏國公說過胡非的事!”</p>
朱標轉頭又看向了蔡元吉,沉聲叮囑道。</p>
“是!”</p>
蔡元吉答應了一聲,行了一禮,快步離開。</p>
“看來,這件事終究還是瞞不住了,胡非啊胡非,恐怕你難免要受一番皮肉之苦了,隻怪你自己太過恃寵而驕!”</p>
朱標緊握雙拳,如有所思的說道,麵色凝重。</p>
...</p>
皇宮。</p>
養心殿。</p>
聽了徐達的話,朱元璋先是一愣,緊接著臉色瞬間陰沉。</p>
“怎麽迴事?!”</p>
朱元璋遲疑了一下,丟掉了手中的棋子,緊盯著徐達,沉聲喝問道。</p>
“迴稟陛下,胡非奉旨參加春闈,非但不感念陛下隆恩,反而心生不滿,不但在前兩場考試之中交了白卷,甚至在考場之中肆無忌憚,直接趴在桌子上睡覺,視製度如無物!”</p>
“微臣剛剛收到消息,胡非在今日結束的第三場考試之中,雖未再次以白卷結束,但卻在考卷之中題了一首大逆不道之詩,謀反之心昭然若揭!”</p>
徐達拱了拱手,義憤填膺的說道。</p>
“徐卿,此事不可胡亂臆測,你這麽說,有何證據?”</p>
朱元璋看著徐達,皺著眉頭,沉聲問道。</p>
徐達和胡家父子向來不和,朱元璋心裏也明白。</p>
“迴稟陛下,微臣聽聞了胡非所作的那首詩,要微臣現在就念給陛下聽嗎?”</p>
徐達點著頭,恭敬地說道。</p>
“念!”</p>
朱元璋沉著臉,大聲說道。</p>
“九州生氣恃風雷,”</p>
“萬馬齊喑究可哀。”</p>
“我勸天公重抖擻,”</p>
“不拘一格降人才。”</p>
緊接著,徐達看了一眼朱元璋,大聲念出了四句詩。</p>
聽完徐達所念之詩,朱元璋的臉色越發的陰沉,雙眼之中滿是怒意。</p>
“陛下,胡非抗旨不遵在先,無視製度在後,既無打算真心應對春闈,卻又在最後一題中賣弄文才,大放厥詞!”</p>
“詆毀我大明科舉製度之餘,暗指陛下昏庸,朝局腐敗而無朝氣,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其心可誅!”</p>
看到朱元璋已經震怒,徐達恭敬地行了一禮,又添了一把火!</p>
聽完徐達的話,朱元璋騰地一下從坐榻之上站起身來,一把將棋盤掀翻在地!</p>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p>
“他好大的膽子!”</p>
緊接著,朱元璋氣急敗壞的踱著步子,怒不可遏的說道。</p>
聽著朱元璋的怒罵,徐達偷看了一眼,眯了眯雙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