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p>
坤寧宮。</p>
“母後!?母後?!”</p>
迴到宮中的安慶公主直接來到了坤寧宮,想要尋求母後的幫助。</p>
在洪賓樓,韓江臨走之前的一句話,提醒了她。</p>
當時的韓江,還未曾對胡非動過殺心。</p>
坐在坐榻之上的馬皇後看到急匆匆從殿外衝進來的女兒,不由得愣了一下。</p>
“怎麽了?出什麽事了?”</p>
馬皇後皺了皺眉頭,不解的問道。</p>
“母後,出事了!非哥讓父皇派檢校抓起來了,您一定要救救他啊!”</p>
安慶公主快步來到母後身邊,一臉焦急的說道,急得眼淚都快出來了。</p>
“什麽?!”</p>
“到底怎麽迴事?別著急,仔細說與本宮聽。”</p>
聽到女兒的話,馬皇後愣了一下,急忙安撫著說道。</p>
於是,安慶公主就將事情的經過大致向母後轉述了一遍。</p>
聽完安慶公主的講述,馬皇後也不由得麵色凝重了起來。</p>
“你剛才說,胡非在第三場作了一首含有謀反之意的詩?是真的還是假的?”</p>
馬皇後看著女兒,一臉認真的問道。</p>
“兒臣也不知道,隻是當時韓江在抓非哥的時候提過,至於那到底是一首什麽詩,兒臣並未見過,也未曾聽非哥提起過。”</p>
安慶公主搖了搖頭,茫然的說道。</p>
聽完女兒的迴答,馬皇後站起了身,緩緩踱著步子,麵色越發的凝重。</p>
她雖然不相信胡非敢如此膽大包天,可是如果事情是真的,她就不能插手,如果胡非真的想謀反,她就不能將女兒嫁給這樣一個人。</p>
“母後,您還愣著幹什麽啊?咱們趕緊去養心殿看看吧,父皇最聽您的話了,您一定要救救非哥,就當兒臣求您了。”</p>
安慶公主看著猶豫不決的母後,焦急的說道,焦急的淚水已經順著眼角滑落。</p>
“嫦姝,這件事非同小可,莫說後宮不得幹政,即便可以,但如果胡非真的大逆不道,就算你父皇不處置他,本宮也不會饒他。”</p>
“事到如今,還是交由你父皇親自決斷為好,母後不宜插手。”</p>
馬皇後轉頭看向了女兒,皺了皺眉頭說道。</p>
“母後...”</p>
安慶公主聽完馬皇後的話,不由得愣了一下,臉上的神情也不由得僵住。</p>
她原本母後會站在她這一邊的,可是沒想到等來的卻是這麽一句話。</p>
“好了,你先迴去休息吧,本宮會讓人去養心殿看看什麽情況的。”</p>
馬皇後看著女兒,耐心的安撫道。</p>
“我不!”</p>
“連您也不相信他!?就算您不相信他,難道連兒臣都不信嗎?!”</p>
“在今天之前您一直都很喜歡他,而且心甘情願將女兒托付給他,現在就因為他被懷疑有謀反之心,您就不管了?”</p>
“我不會看他出事的,即便所有人不相信他,我願意相信他!”</p>
“如果他含冤而死,兒臣也不活了!”</p>
安慶公主搖著頭,一邊後退,一邊一臉決絕的說道。</p>
“嫦姝!放肆!”</p>
馬皇後一聽,臉色大變,忍不住大聲說道。</p>
“恕兒臣不孝!”</p>
安慶公主深吸了一口氣,衝著馬皇後恭敬地行了一禮,堅定的說了一句,緊接著轉身向殿外飛奔而去。</p>
“嫦姝?!姝兒?!”</p>
馬皇後愣了一下,急忙向前追了幾步,麵露緊張。</p>
可是安慶公主已經飛快的跑出了大殿,直奔養心殿的方向而去。</p>
“馮紹!?”</p>
“立刻跟著公主,不要讓她做傻事,有什麽消息立刻向本宮稟報!”</p>
馬皇後焦急的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近侍太監馮紹,大聲說道。</p>
“是!”</p>
馮紹答應了一聲,立刻追了出去。</p>
...</p>
皇宮。</p>
養心殿。</p>
經過太子剛才的那一番話,朱元璋不由得麵色臉色凝重了起來,心中也還是疑惑了起來。</p>
太子說的沒錯,以胡非的聰明才智,或許的確不會做出明目張膽的作出一首謀反之詩。</p>
</p>
可是他不禁又想,即便胡非並無此意,這或許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也許可以利用這次的事向胡惟庸施壓,削弱相權!</p>
想到這裏,朱元璋忍不住眯了眯雙眼,心裏已經有了主意。</p>
“啟稟陛下,太子殿下剛才所言,的確有一定的道理,可是眾所周知,胡非一向是個膽大包天之人,或許他是有意為之,就是想要明目張膽的挑釁陛下的君威!”</p>
“如果陛下縱容,此子今後必定得寸進尺,更加不會將陛下放在眼裏!還望陛下三思!”</p>
正在這時,徐達適時開口,一臉認真的說道。</p>
“魏國公此言十分有理,就算胡非沒有謀反之心,此詩隱含謀反之意卻不假,如果朕就這麽放過他,那朕如何向滿朝文武交代?”</p>
“如果日後有人效仿他,那朕的天下豈不是會亂民四起?!”</p>
朱元璋點了點頭,順著徐達的意思大聲說道。</p>
“父皇,兒臣願意擔保,胡非絕無此意!”</p>
“雖然兒臣現在還不知道他為什麽會作出這麽一首詩,可是兒臣可以肯定,他絕無謀反之心!還望父皇明察!”</p>
朱標瞪著徐達一眼,急忙拱手一禮,大聲說道。</p>
“住口!”</p>
“朕怎麽覺得,你的心已經被胡非完全蒙蔽了呢?!謀反之事,牽涉國運,豈可兒戲!?”</p>
“難道朕要憑三言兩語就放過他?當此事沒有發生?!”</p>
朱元璋麵露威嚴,瞪著朱標,厲聲喝道。</p>
“兒臣並無此意,隻希望父皇能夠給胡非一個解釋的機會,如果確認他有謀反之心,兒臣第一個不會放過他!”</p>
朱標急忙躬身行禮,恭敬地說道。</p>
“太子殿下,您應該知道,胡非那張嘴能言善辯,連坊間都在傳,他可以將死人說活,如果給他一個自證的機會,恐怕再大的罪責他都能撇的一幹二淨!”</p>
看到太子一直堅持,徐達轉身行了一禮,認真的說道。</p>
“照魏國公的意思,今後任何人犯了錯,都不能審問了是嗎?難道隻要有人犯了錯就立即處死嗎?!”</p>
“如果他真的有謀反之心,即便他再能言善辯,難道你我就看不出嗎?!還是說,在魏國公的心裏,同樣沒有十足的把握證明他有謀反之心?!”</p>
朱標轉頭看著徐達,厲聲喝問道。</p>
“太子殿下,微臣並無太子殿下所言之意,但胡非謀反之事已經證據確鑿,有詩為證,不知太子殿下為何不信?”</p>
徐達低著頭,雖然一副恭敬地樣子,可是卻毫不退讓,據理力爭。</p>
“夠了!”</p>
“不要再爭了!”</p>
正在二人爭論不休之際,朱元璋厲聲喝止了二人,臉色陰沉。</p>
他也沒有想到,太子會為了胡非這麽無所顧忌。</p>
“啟稟陛下,燕王殿下在外求見。”</p>
正在這時,一名小太監快步走了進來,恭敬地說道。</p>
聽了小太監的話,大殿之中的三人神色各異。</p>
“讓他進來吧。”</p>
朱元璋遲疑了一下,沉聲說道。</p>
雖然他已經猜到了燕王的來意,可是總不能推脫不見,而且,放任太子和徐達在這裏爭論下去也不像一迴事。</p>
沒過多久,燕王朱棣便快步走進了大殿之中。</p>
“兒臣參見父皇!”</p>
朱棣走到近前,恭敬地行了一禮,大聲說道。</p>
從他踏進大殿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已經感覺到了空氣中的那一絲凝重。</p>
“你也是為胡非的事而來的吧?”</p>
朱元璋看著朱棣,沉聲問道。</p>
“迴父皇,的確如此,此事重大,但不知從哪兒走漏了消息,現如今整個京師都已經傳開了。”</p>
“兒臣心中不解,故而進宮一探真假。”</p>
朱棣點了點頭,恭敬地說道,並沒有隱瞞自己的來意。</p>
聽了朱棣的話,朱元璋和朱標同時愣了一下,不由得都向徐達看了一眼。</p>
胡非謀反的事,此時的確已經傳遍了京師的大街小巷,而且那首詩也已經人盡皆知。</p>
消息一經傳出,京師震動,到處都在議論,朝中文武百官也都陷入了一片惶恐之中,有為胡非鳴不平的,也有暗中看戲,幸災樂禍的...</p>
坤寧宮。</p>
“母後!?母後?!”</p>
迴到宮中的安慶公主直接來到了坤寧宮,想要尋求母後的幫助。</p>
在洪賓樓,韓江臨走之前的一句話,提醒了她。</p>
當時的韓江,還未曾對胡非動過殺心。</p>
坐在坐榻之上的馬皇後看到急匆匆從殿外衝進來的女兒,不由得愣了一下。</p>
“怎麽了?出什麽事了?”</p>
馬皇後皺了皺眉頭,不解的問道。</p>
“母後,出事了!非哥讓父皇派檢校抓起來了,您一定要救救他啊!”</p>
安慶公主快步來到母後身邊,一臉焦急的說道,急得眼淚都快出來了。</p>
“什麽?!”</p>
“到底怎麽迴事?別著急,仔細說與本宮聽。”</p>
聽到女兒的話,馬皇後愣了一下,急忙安撫著說道。</p>
於是,安慶公主就將事情的經過大致向母後轉述了一遍。</p>
聽完安慶公主的講述,馬皇後也不由得麵色凝重了起來。</p>
“你剛才說,胡非在第三場作了一首含有謀反之意的詩?是真的還是假的?”</p>
馬皇後看著女兒,一臉認真的問道。</p>
“兒臣也不知道,隻是當時韓江在抓非哥的時候提過,至於那到底是一首什麽詩,兒臣並未見過,也未曾聽非哥提起過。”</p>
安慶公主搖了搖頭,茫然的說道。</p>
聽完女兒的迴答,馬皇後站起了身,緩緩踱著步子,麵色越發的凝重。</p>
她雖然不相信胡非敢如此膽大包天,可是如果事情是真的,她就不能插手,如果胡非真的想謀反,她就不能將女兒嫁給這樣一個人。</p>
“母後,您還愣著幹什麽啊?咱們趕緊去養心殿看看吧,父皇最聽您的話了,您一定要救救非哥,就當兒臣求您了。”</p>
安慶公主看著猶豫不決的母後,焦急的說道,焦急的淚水已經順著眼角滑落。</p>
“嫦姝,這件事非同小可,莫說後宮不得幹政,即便可以,但如果胡非真的大逆不道,就算你父皇不處置他,本宮也不會饒他。”</p>
“事到如今,還是交由你父皇親自決斷為好,母後不宜插手。”</p>
馬皇後轉頭看向了女兒,皺了皺眉頭說道。</p>
“母後...”</p>
安慶公主聽完馬皇後的話,不由得愣了一下,臉上的神情也不由得僵住。</p>
她原本母後會站在她這一邊的,可是沒想到等來的卻是這麽一句話。</p>
“好了,你先迴去休息吧,本宮會讓人去養心殿看看什麽情況的。”</p>
馬皇後看著女兒,耐心的安撫道。</p>
“我不!”</p>
“連您也不相信他!?就算您不相信他,難道連兒臣都不信嗎?!”</p>
“在今天之前您一直都很喜歡他,而且心甘情願將女兒托付給他,現在就因為他被懷疑有謀反之心,您就不管了?”</p>
“我不會看他出事的,即便所有人不相信他,我願意相信他!”</p>
“如果他含冤而死,兒臣也不活了!”</p>
安慶公主搖著頭,一邊後退,一邊一臉決絕的說道。</p>
“嫦姝!放肆!”</p>
馬皇後一聽,臉色大變,忍不住大聲說道。</p>
“恕兒臣不孝!”</p>
安慶公主深吸了一口氣,衝著馬皇後恭敬地行了一禮,堅定的說了一句,緊接著轉身向殿外飛奔而去。</p>
“嫦姝?!姝兒?!”</p>
馬皇後愣了一下,急忙向前追了幾步,麵露緊張。</p>
可是安慶公主已經飛快的跑出了大殿,直奔養心殿的方向而去。</p>
“馮紹!?”</p>
“立刻跟著公主,不要讓她做傻事,有什麽消息立刻向本宮稟報!”</p>
馬皇後焦急的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近侍太監馮紹,大聲說道。</p>
“是!”</p>
馮紹答應了一聲,立刻追了出去。</p>
...</p>
皇宮。</p>
養心殿。</p>
經過太子剛才的那一番話,朱元璋不由得麵色臉色凝重了起來,心中也還是疑惑了起來。</p>
太子說的沒錯,以胡非的聰明才智,或許的確不會做出明目張膽的作出一首謀反之詩。</p>
</p>
可是他不禁又想,即便胡非並無此意,這或許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也許可以利用這次的事向胡惟庸施壓,削弱相權!</p>
想到這裏,朱元璋忍不住眯了眯雙眼,心裏已經有了主意。</p>
“啟稟陛下,太子殿下剛才所言,的確有一定的道理,可是眾所周知,胡非一向是個膽大包天之人,或許他是有意為之,就是想要明目張膽的挑釁陛下的君威!”</p>
“如果陛下縱容,此子今後必定得寸進尺,更加不會將陛下放在眼裏!還望陛下三思!”</p>
正在這時,徐達適時開口,一臉認真的說道。</p>
“魏國公此言十分有理,就算胡非沒有謀反之心,此詩隱含謀反之意卻不假,如果朕就這麽放過他,那朕如何向滿朝文武交代?”</p>
“如果日後有人效仿他,那朕的天下豈不是會亂民四起?!”</p>
朱元璋點了點頭,順著徐達的意思大聲說道。</p>
“父皇,兒臣願意擔保,胡非絕無此意!”</p>
“雖然兒臣現在還不知道他為什麽會作出這麽一首詩,可是兒臣可以肯定,他絕無謀反之心!還望父皇明察!”</p>
朱標瞪著徐達一眼,急忙拱手一禮,大聲說道。</p>
“住口!”</p>
“朕怎麽覺得,你的心已經被胡非完全蒙蔽了呢?!謀反之事,牽涉國運,豈可兒戲!?”</p>
“難道朕要憑三言兩語就放過他?當此事沒有發生?!”</p>
朱元璋麵露威嚴,瞪著朱標,厲聲喝道。</p>
“兒臣並無此意,隻希望父皇能夠給胡非一個解釋的機會,如果確認他有謀反之心,兒臣第一個不會放過他!”</p>
朱標急忙躬身行禮,恭敬地說道。</p>
“太子殿下,您應該知道,胡非那張嘴能言善辯,連坊間都在傳,他可以將死人說活,如果給他一個自證的機會,恐怕再大的罪責他都能撇的一幹二淨!”</p>
看到太子一直堅持,徐達轉身行了一禮,認真的說道。</p>
“照魏國公的意思,今後任何人犯了錯,都不能審問了是嗎?難道隻要有人犯了錯就立即處死嗎?!”</p>
“如果他真的有謀反之心,即便他再能言善辯,難道你我就看不出嗎?!還是說,在魏國公的心裏,同樣沒有十足的把握證明他有謀反之心?!”</p>
朱標轉頭看著徐達,厲聲喝問道。</p>
“太子殿下,微臣並無太子殿下所言之意,但胡非謀反之事已經證據確鑿,有詩為證,不知太子殿下為何不信?”</p>
徐達低著頭,雖然一副恭敬地樣子,可是卻毫不退讓,據理力爭。</p>
“夠了!”</p>
“不要再爭了!”</p>
正在二人爭論不休之際,朱元璋厲聲喝止了二人,臉色陰沉。</p>
他也沒有想到,太子會為了胡非這麽無所顧忌。</p>
“啟稟陛下,燕王殿下在外求見。”</p>
正在這時,一名小太監快步走了進來,恭敬地說道。</p>
聽了小太監的話,大殿之中的三人神色各異。</p>
“讓他進來吧。”</p>
朱元璋遲疑了一下,沉聲說道。</p>
雖然他已經猜到了燕王的來意,可是總不能推脫不見,而且,放任太子和徐達在這裏爭論下去也不像一迴事。</p>
沒過多久,燕王朱棣便快步走進了大殿之中。</p>
“兒臣參見父皇!”</p>
朱棣走到近前,恭敬地行了一禮,大聲說道。</p>
從他踏進大殿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已經感覺到了空氣中的那一絲凝重。</p>
“你也是為胡非的事而來的吧?”</p>
朱元璋看著朱棣,沉聲問道。</p>
“迴父皇,的確如此,此事重大,但不知從哪兒走漏了消息,現如今整個京師都已經傳開了。”</p>
“兒臣心中不解,故而進宮一探真假。”</p>
朱棣點了點頭,恭敬地說道,並沒有隱瞞自己的來意。</p>
聽了朱棣的話,朱元璋和朱標同時愣了一下,不由得都向徐達看了一眼。</p>
胡非謀反的事,此時的確已經傳遍了京師的大街小巷,而且那首詩也已經人盡皆知。</p>
消息一經傳出,京師震動,到處都在議論,朝中文武百官也都陷入了一片惶恐之中,有為胡非鳴不平的,也有暗中看戲,幸災樂禍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