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複的大陸西部地區,被劃分成了三個行省,分別是寶駿省,古樹省,半島省。


    名字其實取得很隨意的,寶駿是黑鳥城所在的那片區域,名字取自於戰前時代這裏的那座城市廢墟的過去的名字;‘古樹’是大陸西東北部分,有一顆很大的古樹讓人有些驚奇,就幹脆叫這個名字了;半島是西南部分,有一個突出的半島。


    三個行省,總計有一千三百多萬人口。


    其實按照過去的記錄,應該是將近兩千萬的。但一來可能是過去的統計有問題,二來在則是在黑鳥重工的統治之下,大量的人口被轉化成失去意識的半機械人狀態,要不就死在了過去的手術中、死在了勞役中,要不就死在了跟聯盟的戰爭之中。


    至於到現在,隻剩一千一百萬。另外的兩百萬,則是在戰爭期間,順便跟著迴來的補給車隊,給遷徙到了聯盟腹地。


    這些被遷徙的人口,主要就補充到了兩個地方——衛興城和北青穀行省。


    也是對勞動力需求最大的兩個區域。


    衛興城作為工業中心自然不用多說,產業的爆炸性發展,對於勞動力的需求跟個黑洞一樣。


    北青穀地區也好不到哪裏去。那裏的人均產值相當高,但這個產值是巨大的人均耕種麵積,以及繁重的勞動帶來的。就算是北青穀現在幾乎已經做到了農業生產全麵機械化、工業化,但那些個農業工人平均每人要照顧的田地太多了,勞動時間居高不下。


    當然,青穀地區的農業工人們完全有動力這麽做。他們的努力,在聯盟的體製下都是能夠得到迴報的。根據他們過去一年的總工作時長、總產出,隻要正常幹活的,幾乎都在年尾得到了一次個人職級的晉升,待遇從e5提到e6是普遍情況,甚至有30%的人,直接提升到了e7。


    從e5提到e6,意味著基本福利和津貼增長了50%;提到e7更是相當於翻倍了。


    本來e5級別的福利加津貼,就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以前在種植園當‘農奴’時候,活得已經像是個人了。在這個基礎上,上漲一半甚至翻倍,那對於生活水平的提升有著顯著的效果。


    這是對於他們辛苦工作的迴報,但顧航也不打算就這麽讓他們永遠的維持每天14個小時、甚至更多的工作時長了。


    從西三省而來的一百萬人,將能夠緩解一定的壓力。


    至於開墾更多的土地,還是需要更多的人口才行。


    目前,完成統一之後,全聯盟的統治之下,有四千四百餘萬人,年總產值已經達到了五千兩百萬稅幣。


    人均產值過1了,但也就剛剛過而已。


    之所以如此,主要還是因為怒梟星各地的生產力發展不平均導致的。


    北青穀和衛興城這兩個地方是很高的,但其他區域,基本都還沒有過1。


    按照帝國稅的標準,拿出十分之一交稅,不僅沒有什麽壓力,而且是綽綽有餘的。


    目前,聯盟治下的人均生活消費水平,大概是0.6稅幣/人/年,客觀來講,這不是什麽特別高的生活水平,大約就是溫飽滿足,小康差點。


    但民眾的滿意度是很高的。


    雖然不富裕,但是比之前掙紮在生存線上,可要強太多了。


    幸福感是對比出來的。


    全怒梟星當下的消費規模,大概是兩千七百萬稅幣,理論上應該還有兩千五百萬的‘剩餘價值’。


    而聯盟的行政效率,是很高的,從這兩千五百萬的剩餘價值中,能夠征集到一千五百萬進入到聯盟財政裏。


    這很難得,來個對比就知道了。


    科羅嘉3號四百億人口,年產值至少也有個兩百八十億,人均消費0.3,有一百六十億稅幣的剩餘價值,按理講征上來四十億每年的帝國稅,應該是比較輕鬆的。


    但科羅嘉政府根本做不到。他們每年撐死征到二十多億,剩下的要靠上交人口。


    這中間就是行政效率的差異了。


    聯盟在這方麵強,主要得益於兩點。


    其一,是體製問題。在整體計劃經濟為主的情況下,在政府與生產者之間的食利階層,被極大的消滅了。工廠主、種植園主、企業家……這些本質上,都是聯盟政府的雇員。生產資料並不歸這些管理者所有,而是歸於聯盟所有。工作積極性則依靠職級提升,額外津貼來補足。


    這裏麵沒有‘征收’這一環節,所有的產出都是政府所有,並接受政府調配。


    但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還不夠。


    聯盟行政人員的數量不算多,但效率高,得益於持之以恆的反腐敗、反瀆職,以及對行政人員的激勵政策,整個社會目前還是在高效、清明的政治環境下運轉的。


    但就算是這樣,中間還是有大量的產值,‘消失’了。有一千萬稅幣,既沒有進入到常規的居民消費,又沒有進入到聯盟財政。


    這裏的原因很多,大頭在服務業,畢竟在聯盟的統計中,服務業的產值不被計算的。其後,就是行政成本、浪費、自發的投資……


    但無論怎麽說,聯盟目前狀況,應對帝國稅是綽綽有餘了。


    隻要每年預留三分之一的財政預算,減緩一些發展投資,放慢腳步,整個聯盟就能夠進入到一個正常的帝國世界的正循環之中。


    但是顧航並不打算這麽做。


    在他的指示下,聯盟的財政預算依舊拉滿,甚至有不少赤字。


    主要還是在生產再投資上。


    聯盟的體製下,雖然有一定的民間投資,政府也是鼓勵這種行為的,但是整體的發展,還是依賴於官方牽頭的大規模投入。


    真要緩下腳步來,帝國稅吃掉一大筆,軍費再吃掉一筆,剩下來的做投資就已經不夠了,顧航不想放緩發展的速度。


    一方麵,工業中心還是要繼續建設,另一方麵,聯盟其他區域的經濟水平要漲上來。


    當然了,製約整個星球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口。


    偌大一個星球,四千多萬人,還是太少了。


    靠自己生,也太慢了。盡管出台了許多鼓勵生育的政策,但那是為了未來。至於當下,移民還是最重要的途徑。


    兩個最大的移民途徑,就是黑箭星和科羅嘉3號。


    按照顧航的計劃,未來兩年內,他們要持續從外部引入至少一千萬人口。


    這我對聯盟政府,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且不論顧總到時候怎麽做到這一點,政府官員們一定要做好這麽多人口的承接工作的。經濟上如何安排,政治上如何明確身份,文化上如何消除分歧……


    困難很多,奧賽娜作為聯盟總理,隻能深吸口氣,然後硬著頭皮做計劃去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行星總督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心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心布並收藏從行星總督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