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法師團,搖籃計劃,這是顧航後續在人才培養上的兩大核心。


    前者,是以靈能者為核心的、培養超凡功能人才,建設靈能修會的路徑;而後者,則是聯盟自身全方位的發展路程中,最不可或缺的人才建設。


    在這兩件事情上,投入大筆的恩賜點數,顧航是很舍得的。


    到目前為止,從建築、人才這兩項上,他總計的恩賜點數投入,已經來到了一萬七千多。


    手頭上還有三萬餘。


    接下來,就到了軍事建設了。


    軍事裝備方麵,不用恩賜點數解決,而是靠聯盟自身的生產力;隻是,在人員上,還是需要【兵牌】麵板上提供的訓練功能來予以補充。


    首先是對現有部隊的兵員補充上。


    黑鳥戰役,兩個階段累計起來,是給聯盟帶來了超過七萬五千人的人員損失的;怒熊軍團在科羅嘉3號上的戰鬥,到目前也累積有萬人損失了。


    輝煌的勝利下,聯盟軍隊也是付出了累累屍骸的。


    這個損失數量,其實一點也不小了。


    黑鳥戰役勝利之前,聯盟在不啟動動員令的情況下,總人力池也就不到五十萬,幾乎都已經用滿了。聯盟現役軍人,已經超過了五十萬之數。到黑鳥戰役的中後期的時候,聯盟是啟動了二級動員令,產能向軍工轉移、擴大征兵範圍,才頂住了壓力。


    現在,動員令在戰爭結束之後取消了。不過,勝利後也獲得了對整個大陸西方的控製權,西漠行省、西三省,總計四個大行省,一千八百萬人口加入到聯盟之中後,聯盟可用人力的緊張情況,就得到了很好的緩解。


    顧航暫時無意特別大規模的擴軍,他隻是新建了編號為60到65的六個裝甲合成師,編製構造和當前的熄風旅看齊。


    同時,其他所有現有的合成旅,也全部按照這個標準進行改造。


    至於向來是被作為聯盟軍隊的改進示範的第1熄風旅,則得到了更進一步的加強和改編。


    首先是所有的合成營,都增加了兵力,並去掉了所有的摩步連,而是全麵改成了4個裝甲步兵連加2個坦克連,工兵、後勤、通訊、偵查、防空等功能部隊也同樣在內。


    這樣一個營的兵力,從原本的八百多人,又增長了一半,達到了一千兩百人。


    人數上,都快能比一般的一個團了,而且技術裝備的密度則更是一個常規團的許多許多倍。


    對全旅來說,這樣的主力合成營,從5個變成了8個;原本的坦克營,也從1個加到了2個。各營的炮兵支援連,以及旅直屬的炮兵營,則從原本的牽引火炮,轉變成了機動性高出一大截的自行火炮。旅部還有旅部的各種功能部隊。


    全旅兵力,從原本的九千一百人,增加到了一萬兩千人;坦克數量從八十台,增長到了兩百零四台,直接到了2.5倍,裝甲車的數量更是從兩百多台,提升到了九百台,除了數量最多的步戰車之外,還包含了更多的‘步行者’係列下麵的防空車型、通訊指揮車型。旅部下麵,還直接配置了旅屬的三個航空編隊,總共三十架風隼。


    所有的士兵,顧航會將他們從t5級別,集體訓練到t4級別;一線戰鬥步兵的裝備,將會從g係列的實彈步槍,全麵換裝成lr係列的激光步槍或者hs係列的電磁步槍。


    這樣一個豪華加強版的合成旅,作為示範軍隊,建設周期將會拉得很長,恐怕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完成改裝的。


    從價格上,就能看得出來。熄風旅的造價,將會從原本的90點恩賜加不到六十萬稅幣,直線飆升成1320點恩賜加一百八十萬稅幣。


    士兵素質的提升、技術裝備密度大為增加,毫無疑問,熄風旅的戰鬥力將會得到很大幅度的飆升。盡管人數隻是多了三千左右,但戰鬥力卻應該是上升了很多倍的。


    不過,顧航其實也不敢確定,提升的戰鬥力跟多增加的費用,對比起來,性價比提升到底怎麽樣。


    建造成本翻了三倍,這倒是好說,裝備數量的大幅度增加是直接線性加強戰鬥能力的。就是那多花的一千多點恩賜,用於兵員素質的提升,是不是能夠增加十倍的戰鬥力。


    顧航對此是有一些懷疑的。


    但話又說迴來,不試試又怎麽知道呢?


    反正就一個旅而已,熄風旅這個示範部隊,就該往這種實驗性質的改編去做。


    剩下的事情,可能就是需要熄風旅,去到某一處戰場,通過實戰來檢驗一下戰鬥力提升到底有沒有成本提升那麽誇張。


    不過,現在怒梟星上,已經沒有什麽戰鬥需要他們出手了。常規本土彈壓工作,一個最便宜的衛戍師和最貴的精銳重裝合成旅,也沒什麽差別。


    但聯盟現在也有兩處戰場,是需要人手的。


    分別是科羅嘉3號和黑箭星。


    顧航想了下,迴頭可以把整個熄風旅丟到黑箭星上去。


    最近,那裏在打仗。


    具體的情況迴頭再說,顧航的注意力還是在他的軍隊建設上。


    要完成新建六個旅,再加其他九個合成旅的改造,再加熄風旅的大加強,總計要新增兵員六萬多人的樣子;額外裝備的軍費,要增加差不多六百萬稅幣以上的軍事預算。


    裝備的缺口另說,以現在聯盟的生產力,壓力還是挺大的。但往後隨著聯盟的發展,這個壓力應該是能夠得到迅速緩解的。同時,大筆的軍事訂單,也會刺激聯盟產業的發展。


    而人員上的缺口,新編部隊,以及對之前各支部隊損失的兵員也要予以補齊,顧航這波總計得新招差不多十四萬人,進入到軍隊之中。


    之前的聯盟,肯定扛不住這麽招人,都快瀕臨二級動員令的可用人力上限了。


    但現在,壓力不算太大。


    西漠、西三省、移民到聯盟的人口……聯盟的總人口從2500萬,飆升到4500萬之後,這些新加入到聯盟之中的人力,都可以用得上了。


    在解除動員令之後,預計的可用人力也有八十萬往上。


    現在聯盟軍隊,算上怒熊軍團在內,一共也才用掉六十萬人而已。


    而對於那些新加入到聯盟的人口來說,當兵也未嚐不是個好選擇。剛一進去,列兵待遇就相當於e6,呆一段時間,訓練表現好一些,或者軍齡時間長點,不說提升到軍官、士官,至少達到上等兵是沒啥瓶頸的。


    上等兵待遇就相當於e9職級了,而且退伍之後直接轉業也是這個水平。


    至於受傷、犧牲……這是當軍人必不可免的宿命。不過,聯盟的撫恤政策一直以來也都是比較優厚的,至少緩解了很多人的後顧之憂。


    而這十四萬人,將會進入到聯盟軍政部,在全球各地建立起來的新兵營,進行初步的訓練。


    然後,顧航會在其中‘作法’。


    十四萬人的訓練成本,哪怕全部都隻是訓練到t5級別,一點恩賜訓練一百人,那也得耗費一千四百點。


    再加上熄風旅要耗費的一千三左右,這總計就是兩千七的耗費了。


    當軍隊規模變大之後、對部隊的兵員素質有更高的要求之後,過去覺得完全不值一提的訓練成本,也開始慢慢變得有分量了起來。


    不過,總的來說還是不算大頭。


    真正大頭的地方,是在星際戰士的培養上。


    到目前為止,不死鳥的數量,仍舊保持在三十來個人的樣子。


    瑪廷斯戰團長對此已經非常滿意了。


    在當初流浪的時候,他預期最好的結果中,也從來沒有敢想過,僅僅是不到三年之後,他們人數就能夠從七個,暴漲到了三十六人。


    而對於顧航來說,沒有再繼續提升星際戰士的數量,倒不是他不想,主要還是太昂貴了。


    顧航算過,他之前給不死鳥培養一個新血,平均要耗費的價格,大約是在六百到七百恩賜點一個人——算上前期的人員挑選和培養,以及兌換種子。


    這是比較昂貴的價格了,用星際戰士打仗,毫無疑問是相當奢侈的行為。


    而除卻恩賜點的耗費之外,動力甲,以及其他各類星際戰士專屬的裝備,也是個巨大的消費。


    而之前,沒有進一步提升星際戰士數量的原因,也是受限於動力甲不夠。


    目前,不死鳥用的動力甲,除了他們最早的七台之外,剩下都是顧航當初找顧氏商行訂購來的。


    五萬稅幣一台,不含任何其他裝備。


    而如果算上其他裝備,便宜點的爆彈槍和鏈鋸劍就不說了,機動背包、等離子槍或者熱熔槍、動力劍、導彈台,乃至於終結者戰甲、無畏機甲……這些都一個個貴上天了。


    買是行不太通了。


    就不提那些別的裝備,再來二十台動力甲,價格都要飛到一百萬稅幣去。當時是顧航,要把這幫星際戰士綁在自己的戰場上,咬著牙給不死鳥的承諾,又碰上了綠皮海盜來襲的事情,這筆錢他的表妹直接給出了,當禮物送了,才算頂得住。


    後續再買,價格太昂貴了。


    而且買的渠道也很難。


    星際戰士動力甲不僅貴,而且產能還低。一般隻有一些機械教的鑄造世界,才有這種生產技術。但關鍵需求量比較少。


    一個標準的星際戰士戰團,滿編也就一千號人。再算上可能會預備的一些餘量,總需求也就一千五百套、兩千套了不起了。


    而這種動力甲,也隻有星際戰士們能穿。


    凡人能使用的常規動力甲,跟這個不是一迴事。


    這麽稀少的需求量之下,很多鑄造世界有能力產,也不會產太多。少量的買,人家懶得給你造,隻能看看有沒有餘量;大量的買,人家才願意開動生產,但價格又承擔不起。


    終歸到底,在動力甲這一項上,造不如買完全不成立。


    動力甲,以及其他的星際戰士專屬裝備的生產問題,還是要靠自產解決。


    無非是多花些恩賜點數的事情。


    實際上,這一迴顧航也已經下定決心,要抽取一些星際戰士相關的科技出來了。在完成了【不死鳥將死】這條事件線之後,他已經可以在抽取科技的時候,定向選擇抽出來星際戰士相關的科技,這大大減少了碰運氣的成分。


    科技抽獎的事情,暫且先放一邊,顧航又規劃了一筆恩賜點,大約在一萬五千點的樣子。預計能夠培養出二十個不死鳥新血。


    他們本身也至少需要半年到兩年的成長時間,而這段時間裏,聯盟自產的動力甲應該能夠出來了。


    就算是造不了,或者造起來不劃算,抽出科技來拿黑箱往外拉,那也是可以的。


    而這一萬五千點恩賜花下去,除了二十個不死鳥新血之外,還有一些附屬的好處。


    那就是一大堆的t2、t3、t4級的精銳士兵。


    t4級的士兵,會放進各個部隊裏麵去。這些在培養星際戰士的過程之中,堪稱是第一批被淘汰的、潛力最薄弱的小夥子們,在常規部隊裏,那也是優秀的兵尖子。各個部隊會很歡迎他們的到來。


    至於t3和t2級的士兵,則全部歸入到了第十旅。


    這個特戰旅,也有四千多人的規模了,全部都是星際戰士培養過程中淘汰下來的人。套上聯盟自產的外骨骼裝甲,他們同樣可以單兵使用爆彈槍和鏈鋸劍。戰鬥力比起正經星際戰士來說那差得遠,真碰上了,怕不是要讓人家開無雙隨便亂殺。


    但他們碰上同樣輕步兵的其他正常軍隊,那也一樣能亂殺。


    關鍵是數量差別很大。


    畢竟,星際戰士就那麽幾十個,並不是什麽任務都能夠找得到他們出手的。


    而有數千人規模的特戰旅,就不一樣了。


    實際上,第十旅在之前的黑鳥戰役之中,已經打出了非常優秀的表現了。多次對重點目標的攻堅,是他們上的,往往也是能夠不辱使命,達成目標,避免了常規部隊很大的傷亡;還有一些特種空降作戰、敵後潛入作戰、對敵人的數據傳輸指揮節點,實施斬首戰術,還能破壞敵人的後勤補給中心……


    那時候隻有兩千人規模的特戰旅,打出來的作用可比多幾個師還管用。


    ————


    4.1k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行星總督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心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心布並收藏從行星總督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