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場戰爭,當戰爭的雙方能夠同時出現在戰場上的時候,至少說明,從某種角度上來看,雙方的力量是可以達到微妙平衡的。


    絕對一邊倒的力量雙方,根本不會有機會同時出現在戰場上。


    所謂的‘不對稱戰爭’其實是個偽命題。


    一方麵,擁有‘不對稱能力’的一方,在使用它的‘不對稱能力’之前,早就在戰場之外解決了問題;


    另一方麵,當這種‘不對稱戰爭’硬是出於某種需要而發生的時候,它其實應該被叫做‘毆打’或者‘屠殺’。


    ——‘戰爭’這個詞本來已經足夠肮髒了,但是還有某些更肮髒的東西,需要用它來做掩護。


    ……


    就好像在另一個時空中的白人和印第安人的‘戰爭’,那隻是一個邏輯學上的‘戰爭’,事實上,不過是‘戰爭’掩蓋之下的屠殺而已。


    因為‘戰爭’的雙方力量是如此的失衡,乃至於它根本就不應該出現!


    ——你永遠不會和一個3歲的小孩兒‘戰爭’,老虎和兔子之間也不可能出現‘戰爭’,大夏和岡比亞也永遠不會有‘戰爭’!


    ——可是,美利堅就是可以堂而皇之地說,他和印第安人之間發生了‘戰爭’,而且還很慘烈!


    為什麽?


    在美利堅的曆史上,從來沒有書寫過幾千萬的印第安人是如何一步一步淪落到隻剩下幾十萬人的——但是,大概是出於邏輯性的考慮,畢竟是上千萬的人口大滅絕,如果一場像樣的‘戰爭’都沒有的話,實在是顯得太不符合邏輯了。


    於是,美國人的史書上便安排了幾場與印第安人相關的戰爭,其中被稱為‘慘烈’和‘著名’的有這麽幾場:


    1811年,蒂珀卡諾之戰,美軍參戰人數為1000人,印第安人為500到700人,在這場戰役中,特庫姆塞的弟弟‘先知’被幹掉了;


    1813年,泰晤士河戰役,美軍參戰人數3760,英軍800,印第安人500,在這場戰役中,特庫姆塞自己被幹掉了;


    1876年,小巨角河戰役,美軍參戰人數647,印第安人900到1800人;


    其餘的大大小小的戰爭沒必要再列出,因為以上就已經是最‘大’的幾場戰爭了。


    問題在於,一個在18世紀末依然還擁有上千萬人口的民族,是如何通過這種最大規模不過數百人的戰爭,成為一個在19世紀末期總人口數還不足100萬的少數人種的?


    甚至到了200年後,經過了科技大爆炸,生活水平飛躍提高,老美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一強國,號稱人類文明的燈塔……可是印第安人,竟然在這個過程中還在繼續減少,現在已經不足80萬人了?


    連墨西哥都有好幾百萬呢!


    燈塔文明竟然就是容不下一百萬印第安人嗎?


    所以,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將印第安人的滅亡史描述為一部‘戰爭史’,都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唯一能夠解釋的,是在這些‘慘烈’的戰爭之外,還有著‘更慘烈’的東西,也許是屠殺,也許是滅絕……資料已經遺失,再無從證實。


    隻能本著‘疑罪從無’的原則,姑且認為,這幾千萬印第安人都是自殺死的?


    200年後的曆史上,白人的史書中,將印第安人形容為‘殘忍’‘野蠻’‘醜陋’‘落後’……


    然而事實上,任何一個民族,在滅絕得隻剩下十分之一不到的時候,大概都會變得殘忍起來;


    若是這個民族進一步被滅絕下去,隻剩下百分之一了,那麽白人就會把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安排在它的身上,比如喜歡用門把頭夾扁、比如不長胡子,比如生吃人肉……什麽血腥愚昧,它們就該有什麽;


    若是這個民族完完全全地被滅絕了,一點兒渣都不剩了,那麽,得恭喜這個民族……一個神秘的、古老的、輝煌的文明就此誕生了!沒有誰會關心它是怎麽滅絕的,考古學家隻會用無窮無盡的辦法來證明,這個古老文明的香火應該由自己來繼承!


    遺憾的是,在另一個時空的曆史上,印第安人永遠都沒有了為自己辯白的機會!


    1941年榮獲“凱迪克獎”金獎的作品,是一本名叫《他們堅強而善良》的勵誌文學,講述一個白人家庭是如何從印第安人的魔爪下生存下來的——印第安人能說什麽呢?隻能躺在墳裏點讚唄!


    甚至於連‘獵頭令’這種白紙黑字的法令證據,到了200年後的今天,都有人辯解說‘是愚昧的印第安人先這麽做的,因為它們有血腥的祭祀製度,愚昧的部落文化’——印第安人能說什麽?隻能默認唄!


    200年後的世界上,人們看見的是一場避重就輕預設好了立場的無罪申辯,一場聲淚俱下自我感動的懺悔表演!


    美利堅:‘對不起,這場戰爭給我們雙方都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我們互相原諒吧!’


    印第安人:‘好……好的……’(mmp)


    ……


    自斑鳩來此世界6年之後,終於能與白人來一場真正的戰爭了!


    1846年5月,斑鳩在德克薩斯境內陳兵5萬,與南部墨西哥的10萬美軍對峙。


    在外界看來,無論是從兵力、武器裝備還是戰爭潛力來比較,印第安人都是處於絕對下風的。


    但是雙方既然能夠同時出現在戰場上,那麽一定是有某一種還不為人知的因素,導致雙方力量出現了暫時的均衡。


    這是一場真正的戰爭,與以往美國軍隊隻需要往印第安人的村子裏走一趟就能取得一場大捷的戰爭不同,在這裏,即便是美軍有組織、有預謀地全力以赴,依然存在著失敗的可能。


    哪怕是謝爾曼和傑克遜的軍隊,不費吹灰之力地就突破了格蘭德河,又搶占了南部重鎮科帕奇——但是,在印第安人宣布投降之前,這一場戰爭就不能算結束!


    並且,勝負的天平是如此的微妙,有的時候隻需要一根稻草,便能徹底的改變均衡的態勢。


    而在5月21日夜晚,那在最後關頭先後升起的4枚信號彈,就成為了十五美元手中的那一根‘稻草’。


    “下地獄吧!美國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印第安人要逆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橙黃橘綠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橙黃橘綠S並收藏印第安人要逆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