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李恪停頓了一下,然後再次麵向所有人道:“在此,我代表大唐皇室,代表天下百姓,向你們每個人致以最高的敬意,因為你們才是大唐的根基!”


    說完,李恪向李道宗等躬身彎腰行禮,李道宗麵色激動的站在原地,但他沒有還禮,也沒有阻止,因為他知道李恪麵對的不是他一個人,而是大唐數十萬將士。


    李恪向四麵所有的將士們行禮結束,李道宗這才直接單膝跪地大聲開口道:“臣等為大唐鎮守邊疆,雖死無憾!”


    “雖死無憾!”周圍所有的士兵都整齊劃一的單膝跪地,大聲開口吼道。


    整齊的怒吼聲向四麵八方擴散,抒發著士兵們心中的激動和熱血!


    李道宗身邊的家人雖然沒有跪下,但是也跟著用自己的方式行禮。


    “李將軍請起。”李恪伸手將李道宗扶了起來。


    一場簡單的歡迎儀式結束,但它代表著的卻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未來。


    所有的士兵都被各自的都尉,校尉率領著迴到各自的崗位上,也許今天不少的士兵都會考慮,是否會讓他們的家人遷徙至這未來的青海道,李恪自然也不會去強製。


    根據李恪手裏麵掌握的資料,整個青海道大概有耕地麵積相當於大唐三千多萬畝左右的麵積。


    這個耕地統計麵積雖然來自於後世青海省的統計數據,但後世的統計數據是因為全國的糧食物流運輸不成問題,青海許多次一級的耕地已經轉變為了其他用途的耕地,最簡單的,後世光是位於湟水流域的西寧市區就占據了七千多平方公裏。


    而西寧市區所在位置,曾經也是良好的耕地,光是西寧市區就相當於大唐一千四百多萬畝耕地。


    目前青海道未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人口也不可能趕得上後世的人口數量,而三千多萬畝土地,按照每戶100畝土地,足以分配三十萬戶!


    要知道目前大唐的戶部在冊戶數才不過不到三百萬戶而已!雖然實際人口要比這個多不少,但也說明,青海道這裏其實並不缺少耕地。


    而人口的遷徙關係到大唐對當地的控製問題,還有就是人口比例。


    固然以李恪目前的手段,吐穀渾的牧民歸心不是問題,但增加不同民族的人口比,依然是非常重要的,這對同化當地環境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一旦這裏祖輩生活的人被徹底同化,後世這裏無論如何都是大唐的領土!被遊牧民族占據的風險會急劇降低。


    同樣,青海道有足夠的人口之後,就意味著大唐將來以這裏為跳板,控製西域也會更加容易。


    所以,李恪今天這個儀式不是憑白搞得,這個時代遷徙普通百姓是很難的,所以李恪就先以這些戍邊士兵為突破口,給予他們大量的福利待遇,從而附帶提升這周圍的人口數量。


    將士們都各自離開,但李恪今天的行動,卻會給他們的內心種下一個種子,這個種子很簡單,讓他們明白他們到底是為什麽而戰!不是為了虛無縹緲的忠君思想,而是為了保護他們自己的家園。


    保家和忠君並不衝突。


    李道宗和他的家人自然是要重新跟李恪見禮的,不過這一次就是在李恪的營帳這裏了,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件事,就是隨同李道宗家人而來的,還有李世民的使臣,是來宣讀聖旨的。


    聖旨內容很簡單,任命李道宗為西洲都護府副都護,而薛萬徹、薛萬鈞等人的將軍職位不變,他們屬於軍職,但是暫時駐守西洲都護府,另外預留的五萬士兵全部都劃歸西洲都護府。


    除此之外,還向西洲都護府派遣一名長史喬師望,從三品跟李道宗的副都護是一個級別。除此之外,蘇定方被任命為西洲都護府司馬,從四品。裴行儉任命為西洲都護府的錄事參軍,從六品。


    喬師望大約還有月餘才能夠就任,喬師望說起來還是李恪的姑父呢,他是李恪的姑姑廬陵公主的夫君,實際上喬師望比李恪大不了幾歲,他姑姑也比他大不了幾歲。


    接旨之後,李恪這才在自己的營帳見了李道宗和他的家人。


    “見過秦王殿下。”李道宗以及他的夫人,還有兩位妾室最先給李恪行禮。


    “李夫人,還有二位客氣了,這西洲赤海城初建,這裏生活條件艱苦,諸位辛苦了。”李恪給她們迴了個禮。


    “秦王殿下言重了,殿下方才所說,我亦感觸很深,能夠隨同夫君為大唐駐守邊疆,是我的榮幸。更何況,殿下以皇子之尊尚且能夠駐守邊疆,我等又何談艱苦。”李夫人微笑著開口道,“來,見過秦王殿下。”


    “臣李景恆、李景仁、李景玉見過秦王殿下。”在後麵的三個男子同時給李恪行禮道。


    “免禮。”


    “妹李嫣,見過兄長。”站在後麵的一名十五六歲的少女,麵色平靜的向李恪行禮道。


    李恪的目光也集中到了她的身上,這長相跟楊安寧等人也不相上下了,長得自是極美,而且身材窈窕,並且個子還挺高,主要是對方這稱唿讓李恪很感興趣。他們家跟李道宗家算是遠親了,對方叫兄長自然也是毫無問題,但李景恆他們都是以臣自居,其實略顯生分。


    畢竟這已經是私下場合,但李嫣這個介紹可就瞬間拉近了雙方的關係,而且也很對李恪的胃口。


    “妹李歆,見過兄長。”旁邊一個是十二三歲,長相同樣不差的少女,有些好奇的打量了一下李恪,也行禮自我介紹道。


    那這兩位當中有一位就有可能是傳說中的文成公主了?李恪心裏充滿了好奇,不過現在李世民沒下詔,李恪自然也不可能知道誰是。


    曆史上李世民封文成公主是貞觀十四年,下嫁鬆讚幹布是貞觀十五年,現在才貞觀九年,也就是說還有六年。而李嫣看樣子至少已經十五歲了,六年後二十一歲,這個年齡在唐朝已經很大了。


    反倒是李歆,六年後十八九歲,反而比較適合。


    說實話,李恪也不知道這兩位到底哪位才是,實際上是不是李道宗的女兒都要畫一個問號,正史中從未記載文成公主的出身,李恪大概能理解。


    為了和吐蕃關係穩定而已,很簡單,如果記載了,傳入吐蕃,人家吐蕃首領不要麵子的?我來娶公主的,你管這個叫公主?


    文成公主就是李道宗女兒的事情,也不過是後人的推測而已,主要是李道宗親自護送文成公主進藏,以曆史上當時的局勢、地位等綜合方麵考慮,無論如何也輪不到李道宗來,所以大家才推測有可能李道宗跟文成公主有其他的關係,這才讓李道宗護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樂並收藏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