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盧海找了一個人過來教導李嫣和李歆學習數學,而赤海的建設也終於迎來了一個階段性的勝利!


    那就是,在赤海內部不斷建設的階梯性曬鹽的鹽田,曆時一個多月,從初步建立鹽田到現在,終於出鹽了。


    鹽田的規模比李恪剛開始規劃的要大!主要是慕容順給出來的吐穀渾貴族名單數量……居然不少,這麽多人自然規模也不可能弄的少了。


    而李靖他們知道這個東西是為了日後駐軍做準備的時候,自然是在能夠忙碌過來的情況下,規模盡量的弄大。


    李恪跟隨著盧海,他身後還有李道宗、蘇定方、牛進達,裴行儉,李愔,李嫣,李歆這些都跟著一起來了。可以說目前西洲都護府的高層人員都來了。


    當他們順著中間累積起來的這條鹽道,進入內部,隔著老遠就看到那一堆堆雪白的鹽山的時候,李道宗他們人都傻了!


    曬鹽法的難度並不高,但是古代缺少的是現代理論的體係,而李恪的手裏麵則是有完善的步奏和理論體係,所以出鹽是必然的!唯一跟現代最大的差距是,現代的精鹽都是經過去除雜質,加碘或者不加碘之後再上市的。


    但是古代去除雜質的工作李恪就壓根沒想過,化學都還是個初步呢,去除雜質就不太可能,所以他才挑選了茶卡鹽湖,就是因為這裏的食鹽質量極高,在經過簡單的過濾等工序排除肉眼可見的雜質,磨製成雪白的細鹽之後就可以上市銷售了。


    愈是走到跟前,李道宗等人就愈震撼,他們什麽時候見過如此雪白的,堆積成山的食鹽?這是什麽?這就是黃金啊!


    而他們的周圍早就被士兵給包圍起來了,在這裏除了工作的吐穀渾原貴族們的囚犯之外,剩下的就是大唐的精銳部隊,其他人都嚴禁靠近赤海附近。


    負責建設鹽田的主工匠大師傅叫薑峰,今年大概四十歲了,他的身後帶著上百個徒弟,這些徒弟也是需要幹活的。不過他們不需要做苦力,隻需要負責工序,記錄相關數據等等。


    “薑峰匯報一下。”


    “是殿下,這一批我們出鹽的總量為2232石,根據我們目前統計出來的工序,目前大約5天可以出這麽一批鹽!不過等進入秋季甚至冬季的時候,出鹽的時間肯定會逐步的降低,冬季能不能出鹽我們目前不太清楚,需要今年冬天進行測試。”薑峰立刻給出了一個準確的數字。


    李恪心算了一下,很快有了一個數字,約為133噸鹽。


    俯身李恪捏起一撮鹽丟進了自己的嘴裏,仔細的品嚐了一下,沒有任何其他的雜味,隻有單純的鹹味。要知道大唐幾乎所有的鹽都有一定的苦味,即便是皇室吃的鹽,也隻不過是苦味很淡,做菜之後嚐不出來,但是也有。


    而這些鹽卻沒有。


    “諸位,這就是我為什麽會選擇在這裏建城,並且有把握駐紮五萬精兵的原因!這些鹽的成本不用我說,你們自己心裏也有數,它們的運送到大唐各地的主要成本就是運輸費用,但實際上,因為我們要花費一筆資金運送足夠的糧食到這裏。”


    “那麽運輸隊伍迴去的時候,所能拉動的食鹽運輸成本就要降低一大截!”


    “而這裏鹽田的利潤,大約三成會花費在運送糧食前往這裏的道路上,也就是給雇傭那些老邁,退役府兵所花費的資金,而剩下的三成,將會留在西洲都護府,成為這裏所有大唐士兵的軍餉,以及後續的其他福利。”


    “剩下的四成,我另有他用。”


    “殿下有了這些鹽,我敢保證整個吐穀渾固若金湯。”李道宗有些激動的開口道。


    “嗯,我相信,既然現在出鹽了,那麽我們的下一步計劃就可以開始了。今天既然大家都在這裏,那我就說一下下一步的計劃。”李恪微笑著開口道。


    所有人立刻都認真的開始傾聽,李嫣和李歆不知道從什麽地方掏出來一個本子和鉛筆都做好了記錄的準備,而旁邊的裴行儉也是如此,鉛筆自然是李恪給他們的,反正辦公樓裏麵的耗材這玩意有很多,就幾個人使用的話,足夠他們用到死。


    薑峰更不要說了,悅來商行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凡是在李恪身邊的人,隨時都要準備好紙和筆將李恪所說的話記錄下來。


    因為殿下說的話,沒準什麽時候就是對整個悅來商行有益的金玉良言。不過薑峰用的就不是鉛筆了,而是鉛筆雛形的炭筆。


    “首先就是對整個西洲的牧民進行戶數統計,並且派遣我們目前信得過的這些牧民幫忙向整個西洲境內所有有可能存在牧民的地方向他們宣揚,將我之前製定的永業羊,永業牛,永業馬都發放下去,除此之外,再設立一個大型軍馬場,跟祁連山中的山丹軍馬場聯合起來,共同培育大唐的戰馬體係。”


    “另外就是我之前說過的,由各個士兵寫家書,他們有願意遷移過來的家庭,我們出錢,讓他們跟隨商隊向西洲進行遷徙,在湟水穀地進行種植,並且部分願意種地的牧民也可以轉為農業戶。”


    “這邊的田地將會每個人分配五十畝的永業田,而剩下的五十畝我會讓他們強製種植菜花(後世油菜花),進行榨油作業。”李恪補充道,“之所以種植菜花,是因為菜花除了榨油之外,還可以肥田。”


    “不斷輪種的話,土地的肥力不會降低。而榨油是因為隨著鐵器在大唐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會買得起鐵鍋,而我研發出來的炒菜必然會風靡大唐,光是遍布大唐的酒樓,食肆就可以消耗掉我們種植出來的菜花所壓榨的菜籽油。”


    “這些都是利潤,可以增加西洲普通百姓的收入!另外我會派遣人開始不斷的沿著從這裏前往長安的官道進行探查,選址。”


    “然後在所有官道的驛站旁邊,建立服務區。”


    “殿下,服務區是何物?”李道宗有些疑惑。


    “服務區,顧名思義,就是為了官道上麵的商隊所服務的,我們西洲從今往後前往大唐長安的商隊數量會非常多,除了走黃河水路的之外,必然陸路也會有大量的商隊。”


    “而陸路的主要官道,每隔一定的距離建立一個服務區,服務區裏麵可以安置附近的流民,或者一些無家可歸的百姓,前期將由當地的府兵家屬,或者是退伍的府兵來負責,讓他們在裏麵售賣茶水,飯食,這樣的話,將商隊前進所攜帶的糧食壓力轉嫁到服務區裏麵去。”


    “當整個官道的服務區建設完畢之後,一個商隊從長安到西洲,安排好時間的話,甚至都不需要攜帶糧食,這樣,他們的商隊可以攜帶更多的商品物資。”李恪解釋道。


    李道宗等人都是雙眼放光的看著李恪,殿下太深謀遠慮了……這些顯然殿下早就想清楚了,這意味著殿下養活的……不僅僅是西洲,而是通過西洲產出的大量鹽類,以及需要運往西洲的糧食,布匹等後勤物資,逐步的拉動官道沿途的所有地方府兵賺錢。


    這意味著天下府兵都將得到足夠的收入保障,尤其是那些受傷退伍迴家的府兵。


    不過李恪還有話沒說,服務區的建設,隨著長安到西洲,後麵必然會有人學習,或者由悅來商行逐步的設立,那麽這些服務區最後會形成一個完整的,遍布大唐所有區域的情報傳遞通道。


    服務區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是傳遞情報的那個人,將不會局限於現在的悅來商行。而且還有另外一個隱形的好處,那就是讓貨幣徹底流通起來,逐步的取代絹帛等貨幣替代物。


    不過這得有個前提,那就是大唐要有足夠的銅錢,門閥世家埋藏了大量的銅錢了。有間商城收到的會員裏麵,就有不少前朝的錢幣混雜其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樂並收藏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