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大秦就是這麽玩的,大秦的秦弩和弓聞名天下,雖然這裏麵有弩的功勞,但是實際上跟大秦早就開始玩流水線製作箭矢是分不開關係的,這就和槍械是一個道理,再牛逼的槍械沒有子彈就是一個燒火棍。


    而李恪現在將製作箭杆從流水線進化成了機床製作,這效率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


    到時候直接玩火力覆蓋就行了。


    其實遊牧民族雖然用弓,但實際上他們的箭矢並不多,遊牧民族的箭矢幾乎都是牧民自己用刀一點點的削出來的,這樣的箭矢精準度等方麵有多高姑且不論,就是效率也低得多,如果說大唐還有專門製作箭矢的工匠的話,像是遊牧民族的國家就幾乎沒有。


    當然幾乎沒有的原因也是因為他們人人都會做,但是也是因為人人都會做,所以他們從來不想著進步技術,都是采用最原始的方案。


    在箭頭方麵,鐵箭頭是極少的,雖然鐵箭頭大部分可以迴收,但是迴收永遠是勝利者的專屬條件,失敗者是沒有迴收的權限的,所以箭頭也是在不斷的損耗當中。


    加上遊牧民族本身就少鐵,大部分鐵他們都舍不得用來製作箭矢,大部分的箭矢都是石製,骨製,動物的牙齒等為主。


    “哦?詳細說說。”李世民看著李恪問道。


    “其實我現在手下的工匠已經開始研發大規模煉鋼技術了。”李恪一句話就給李世民驚得不行。


    鋼和鐵是兩個概念,鐵如果不是李恪的出現,在大唐冶煉都屬於非常艱難的,而且也嚴禁大量賣給周圍遊牧民族的,鋼?這玩意李世民就沒想過還能大規模冶煉。


    “你確定?”李世民有些難以置信。


    “當然,根據目前工匠的改良進度,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完成了,雖然說無法像是冶煉生鐵那樣的速度,但至少比現在的進度要快得多,到時候大唐的大部分士兵兵器都可以更換成為更鋒利的鋼刀,甚至鎧甲等也可以由精鋼打造。”李恪點了點頭。


    “現在看來……你這個工匠的榮譽體係,果然沒有做錯啊!”李世民有些感慨,這才多長時間,這些工匠就做出了如此之多的成果。


    “那當然,其實這個還有第二步。”李恪笑著道。


    “其二就是兒臣控製輸入吐蕃的物資數量其實是經過嚴格計算的,也就是說,如果吐蕃沉浸於攻擊和掠奪天竺等國的狀態當中去,他們很快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的狀態。”


    “因為入侵會帶來一點,就是以吐蕃奴隸製的製度,在掠奪和攻擊天竺等國之後會遭到當地的反對,會豎立起自己的敵人,在這個過程當中,吐蕃想要維持自己兵力方麵的絕對優勢,就必須要購買更多的鐵器,更多的物資進行擴充自己的戰力。”


    “但是兒臣售賣物資所需要的黃金、白銀等物在吐蕃的數量又有限,他們想要買更多的,就需要去搶更多的黃金白銀,而搶來的黃金白銀又堪堪隻能夠兌換維持他們統治的物資,他們想要擴大就需要繼續搶。”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吐蕃會呈現出一種虛假的繁榮,因為吐蕃的所有財富都是掌握在貴族手裏麵,整個底層的奴隸不會有任何改變,當貴族手裏麵有了部分資金之後,他們會逐步的進行奢侈性消費,就是購買高昂的絲綢,食物等等物資。”


    “在這個過程當中,所有的吐蕃貴族都會覺得自己過的更好了,他們就會更加依賴大唐,而依賴大唐的前提條件就是抽天竺等地區的血,加深吐蕃和天竺的矛盾。這種矛盾讓吐蕃更加不敢跟大唐敵對。”


    “同時還在同時削弱吐蕃和天竺。”


    “到了後期,吐蕃必然會有大量損壞的鎧甲,箭頭等等鐵器,但是吐蕃缺少足夠的工匠,兒臣可以讓他們支付一筆資金,將這些廢鐵運迴,兒臣給他們重新熔煉加工,收取部分資金,這樣的話,我們再次賺取一筆利潤。”


    “這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整個過程當中,吐蕃的國力看似增強了,實際上在不斷的衰弱,而且他們有了一個最大的敵人就是天竺,在天竺吸引了吐蕃的主要戰鬥力之後,我們在後方可以抽取源源不斷的黃金和白銀,等過些年,大唐就可以由黃金白銀銅錢來將現有的絹帛等絲織品充當貨幣的局麵徹底改變。而且如果天竺實在扛不住,臣就通過西域國家再賣武器給天竺。”李恪詳細的解釋了一下。


    其實這個已經涉及到更高級別的代理人戰爭,以及經濟控製了,如果沒有李恪的李代桃僵計劃,其實也能玩廢吐蕃,就是時間比較長。


    有了李代桃僵計劃之後,就意味著大唐在後麵收割就行了。


    其實李恪還有一個更狠的計劃!比如說,在吐蕃跟天竺大戰對峙的時候,吐蕃北部疆域突然造反,但是呢,這些疆域裏麵“忠誠”於鬆讚幹布的吐蕃貴族卻帶兵追隨鬆讚幹布去了,北部的牧民就都“投奔”大唐了。


    在這種情況下,鬆讚幹布不敢跟大唐鬧翻,而李恪適時“讓步”,給他提供一筆數量龐大的物資,讓他能幹贏天竺,在天竺搶下更大的地盤。


    相對於高原上那惡劣的環境,鬆讚幹布權衡利弊之後會不會選擇更肥沃的恆河平原?


    到時候整個青藏高原歸了大唐,天竺北部歸了鬆讚幹布,然後這麽一步步的……咳……


    不過他現在沒說,說了主要李世民未必信,而且,如果李世民信了更麻煩,因為李世民信了,那李恪總不能過了年又跑西域去吧!那也太慘了。


    李世民的表情多少有些怪異,說實話,這些策略裏麵所涉及到的辦法,李世民簡直聞所未聞,主要是……仔細一想,這簡直太狠了,而且比起狠更可怕的是它更是陽謀!一旦踩進去,你知道了都反抗不了。


    以吐蕃那些基本沒什麽文化的貴族,他們想要拒絕?根本拒絕不了。


    “關於這些方案,你詳細的上個奏章,在朝堂上提出來。”李世民沉思了一下開口道。


    “等等,父皇,這個奏章兒臣不上。”李恪飛快的搖頭道。


    “嗯?”李世民愣了一下,疑惑的看著他。


    “我去找大哥,讓我大哥去寫吧。這個聲望給我大哥。”李恪麵色平靜的開口道。


    李世民愣了,常林也愣了。


    “你再說一遍?”李世民覺得自己聽錯了。


    “我說這個聲望讓我大哥來,身為太子他需要聲望。”李恪搖搖頭,“我的聲望其實在長安已經不少了,雖然我得罪了大部分的門閥時間,也不怕我大哥誤會,但是如果我繼續獲取聲望,就算是我大哥不誤會,但是挑事的人絕對有,離間兄弟父子感情的人一大把。”


    “所以我得將我大哥的聲望也做起來,避免小人挑事。萬一到時候惹的我大哥胡思亂想,那也太糟糕了。”李恪搖搖頭道。


    李世民的表情那叫一個怪異,雖然他習慣了李恪什麽話都敢說,張口造反,閉口玄武門什麽的,但是這一次李恪的話可不是隻提造反,而是切實有物的。


    “你真這麽想?”李世民頓了一下,忍不住問道,說實話,李世民這段時間是真的內心猶豫過的,猶豫是不是要立李恪為太子。


    “不然呢?您以為我想當這個皇帝啊,您要還像是上次一樣給我寫個退位詔書,我這次就不阻止了,您前腳退位,我後腳禪位,然後大哥當皇帝,我帶您去青樓喝花酒。”李恪嘿嘿的笑著道。


    常林:“……”我的殿下,老奴就舒服了半年,真的,就舒服了半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樂並收藏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