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兩儀殿,李恪本來準備閃人,留李泰在這裏的,結果常林給李恪拿來了一份厚厚的奏報,是田蒙送進來的,來自於西洲。


    李恪有些意外,不過這個東西他還是需要自己看的,將李泰趕到旁邊的椅子上,李恪在桌子後麵坐下來,然後翻看了起來。


    裏麵是關於西洲今年的執行計劃,以及開始準備進行的計劃。


    最上麵的是關於今年西洲的文化推進活動。


    李恪看了看,李嫣在臨走的時候已經製定了詳細的發展規劃,所以西洲基本就是按部就班執行就行。


    比如說文化方麵,去年一整年西洲的夜晚都開始了掃盲活動,今年的掃盲活動將會加大力度,依靠李恪的影響力,讓所有為李恪幹活的牧民,都抽出一定的時間來掃盲,然後夜晚迴家之後相互學習掃盲。


    為此西洲還製定了加錢計劃,學會多少個字的西洲百姓,每個月的月錢都會增加,或者隻要你按照每個月定下的任務,學會識字和漢語,你未來在西洲開始征稅之後可以免除兩個月的稅收。


    按照這個計劃,李恪覺得恐怕西洲這個原本落後的地方會成為大唐第一個識字最多的區域,當然,也僅僅是識字,能認識,也就是掃盲活動而已。


    至於文化自然還是沒有的,但是識字對於普及文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西洲也同步製定了不少普及文化活動,比如說,傳統的所有節日都要組織牧民舉辦,這裏麵就要依靠的是李恪的影響力了。


    當然,也尊重牧民普通信仰長生天的權利,但是這種文化入侵嘛……有一說一,等下一代人長大,在李恪的影響下,他們估計信仰長生天的就不多了。


    文化才是最有利的武器,李恪來到大唐之後才感觸頗深。


    很多人一千多年之後的日常用語,好多都是受到大唐和古文化的影響。


    比如所有人最日常用的一個通俗詞“買東西”,你以為這個詞來自於什麽地方?它就來自於大唐長安的東市和西市啊!生活在長安城的人們幾乎都是去東市和西市買日用等物品,久而久之,買東西就已經成為了一個代名詞!


    越是了解,才越能有一種被文化影響的震撼。


    西洲的正常政務沒什麽好看的,這些都是李恪製定的“一五”計劃裏麵的,李道宗和喬師望他們隻需要按部就班的執行就行。


    李恪主要認真看了一下盧海發過來的,關於西洲工業區的下步計劃。


    雖然李恪也給他們製定了發展方向,其實主要是研發方向,但更多的計劃是需要盧海他們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關調整的。


    當翻開今年西洲工業區的第一個計劃的時候,李恪有些意外的挑了挑眉,盧海給出的第一個計劃是,木質軌道計劃。


    看到這個,李恪有些意外,他們選擇這個,李恪屬實沒有想到。


    軌道計劃,也是李恪給他們拿出的資料裏麵的,這個計劃本身是跟礦山等有關係的,也是為了日後的鐵路修建進行前置技術研究。


    實際上李恪在拿出這個資料的時候,並沒有考證過,但他拿出來之後,當時的幾個工匠一句話就給李恪幹懵逼了。


    那幾個工匠的原話是“原來木軌車可以做的如此精致。”


    這顯然說明他們之前見過,後來李恪詢問才知道,原來類似於鐵軌這樣的軌道車,早在大秦時期老祖宗就已經玩過了,甚至還要更早,春秋戰國時期也許就有。


    當時李恪不知道該怎麽說,隻能說,很多東西老祖宗早就玩的比我們早,我們隻不過是在技術上進行了優化,但原理上並沒有超越太多。


    而現在李恪沒想到盧海提出來的是想要用木質軌道連接鐵礦,煤礦,石灰石礦等幾個主要礦區。用木質軌道連接之後,再使用人力軌道車,或者是馬力拉動的軌道車用來運輸礦石,或者是成品。


    這樣即便是在下雨天等惡劣天氣,也並不影響運輸。


    李恪沉思了一下,木軌有木軌的優勢,造價低,成本低,但是木軌的缺點也很明顯,耐用性不高,容易損壞,如果想解決的話可以在上麵包裹一層鐵皮,可以減少摩擦,節省畜力,增加耐用性,但其實還是那個缺點。


    與其如此,既然要建,不如直接上鋼軌算了。


    因為現在說起來……大唐的鋼材使用反而沒那麽多,也就是打造兵器鎧甲,但這些在長安就可以了,西洲的話……。


    李恪幹脆拿起筆寫了起來:直接讓盧海按照鋼軌的標準來生產製作。李恪決定將書庫裏麵的現代鐵路的標準,鐵軌的鋪設等書籍給他們捎過去一份。


    鐵軌的標準李恪沒改,窄軌和寬軌在運貨等方麵沒有任何區別和優劣勢,所以放著現成的窄軌標準使用就行了。


    隨同一起送過去的還有土法煤炭幹餾的初級工藝,煤炭低溫幹餾難度也不高,無非就是現在技術不過關,損耗比較大,低溫幹餾一邊煉焦,一邊製作煤焦油,因為枕木需要浸潤煤焦油用來防腐,防蟲蛀等。


    相關的技術書籍李恪還沒取出來,不過在信裏麵他進行了交代,最後又讓盧海進行挑選一幫修路的工人,尤其是主要的修路工人。


    他也想通了,按照目前大唐的科技進度,再有幾年的話,蒸汽機就差不多可以做出來了,現在讓盧海培養一批優秀的鐵路建築工人也好。


    不然將來想要建鐵路工人還需要重頭開始培養。


    長安、京兆郡下轄華陰縣。


    衛宅的客廳,此刻衛家家主衛亦正在接待一個中年男子。


    “衛家主,不知您意下如何?能不能恢複您祖上的榮光,看你的選擇了。”華陰縣悅來商行掌櫃胡正笑著道。


    “能跟秦王殿下合作,是我的榮幸。”衛亦深吸了一口氣,果斷答應了下來,長安城眾商路的消息傳來,他就想到了去年找上門的悅來商行掌櫃跟他所談論的合作。


    隻是去年他沒同意,雖然他也沒拒絕。但是今年他知道,這是他們衛家能否崛起的機遇!雖然他衛亦的先祖已經從河東衛氏脫離了出來。


    ~~~~~~


    ps:最近有不少大佬打賞大神,想讓我加更的。作者君特意說明一下,我不是不想加更,我是真寫不出來。現在番茄能看到更新日曆,諸位可以翻看一下,從去年10月7日開始,我每天4更,從未斷更,請假都沒有一天。連陽了高燒39度我都是扛著慢慢寫出來的。


    曾經我確實有幾章存稿,但早沒了,畢竟家裏有事,卡文,都要消耗一些。所以,實在是無能為力,我不是訴苦,隻是說明作者君已經在盡力碼字了,這裏隻能拜謝大家,謝謝各位讀者老爺。


    ps2:額,諸君別管我男女,別管我實名認證是不是女的,你們就當我男的,當我爺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樂並收藏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