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禦林軍校尉趕忙彎腰離開,待在原地有些遭不住。


    “三哥,要不我也去兩儀殿了?”李泰猶豫了一下,他覺得這個場合似乎不是自己能摻和的,所以他覺得自己應該去兩儀殿。


    “隨便你。”李恪撇撇嘴,就知道你靠不住。


    “那我走了。”李泰果斷跑路了。


    李恪哪裏也沒去,就在原地等著,等房玄齡三人進來的時候,他還在看著迎風飄揚的國旗。


    三個人隔著老遠就看到了站在太極殿門口的李恪。


    他們來就是見李恪或者是李世民的,既然李恪在這裏,那自然是要見的。


    “三位,來坐。”等他們走過來,沒等行禮呢,李恪就直接指了指自己麵前的台階,然後他先往前走了一步,下了一個台階,然後直接坐了下來。


    魏征眼角抽搐了一下,沒有外人也就算了,他就當沒看到,但是既然有外人在,魏征覺得還是要維持一下自己的人設。


    “殿下,此舉有失皇家威儀。”魏征開口道。


    “皇家光有威儀有什麽用?當你太過於遠離百姓,就必將被百姓所拋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不用我跟你講。”李恪淡淡的指了指台階道:“三位,坐吧。”


    魏征有些無語,他開口道:“殿下,您這是狡辯。”


    “鄭國公,隻要利益不發生衝突,別人講話,一般都不需要反駁。”李恪語氣平靜的補充了一句。


    額?魏征愣了一下,旁邊的房玄齡和豆盧寬也是跟著愣了一下,殿下這話,頗有幾番哲理啊,而且越想,就越覺得有道理。


    “殿下,我就是提醒一下您要時刻警醒自己。”魏征頓了一下,無奈的開口道。


    “我知道,我理解你,朝堂上的大臣樂意跟你鄭國公你相處的,幾乎沒有,這還不能說明你的堅持嗎?我就不相信你真的不懂人際交往。”李恪點點頭道。


    魏征有些無語,說的好像我跟殿下您很熟一樣,在貞觀九年,哦,在大唐公元18年之前,我跟您最大的交集就是沒事在朝堂上彈劾您。


    但李恪這話,魏征就有些無奈,他認為李恪就是狡辯和轉移話題,秦王殿下要是懂人際交往,至於這麽多年在長安城人惡狗嫌的嗎?


    “那老臣倒是要請教殿下您了,這如何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呢。”魏征開口問道。


    李恪看了看他,然後才笑眯眯的說道:“那我教鄭國公你一個人際交往的高段位技巧:熱情、大方、一問三不知。”


    魏征三人愣了一下,好一個“熱情、大方、一問三不知。”道盡人間真諦啊。


    “那既然殿下您自己知道,豈不是更應該明白,我說的是對的,也不見您對我熱情、大方……”魏征無奈的開口道。


    “等等,鄭國公,您是這話可就別說了,萬一秦王殿下跟我們說,這國旗的事情他也不知,那我們豈不是白來?”房玄齡趕忙攔住了魏征,你光想著秦王殿下對你熱情大方,如果秦王殿下給你來個一問三不知怎麽辦?


    說完,房玄齡也不客氣,幹脆就直接在李恪旁邊的台階上坐了下來。


    魏征:“……”


    房喬!我信了你的鬼,你在我府上的時候是怎麽跟我說的?好家夥,你這叛變的速度比誰都快。


    咋的?老夫真不會人際交往?魏征有些氣惱,直接在李恪的另外一側的台階上也坐了下來。


    豆盧寬一看這個樣子,自己的直屬上司和鄭國公都坐下了,他也乖乖的坐下來吧。


    “你們看。”等三個人坐下之後,李恪抬起了自己的手,指著正前方,就矗立在太極殿正前方中線上的旗杆,指著上麵新鮮出爐的大唐國旗問道:“在這麵旗幟上,你們看到了什麽?”


    看到了肆意妄為,不守規矩。魏征忍不住心裏吐槽了幾句,哪有你這樣越過朝堂,直接就先搞事情的。


    如果這隻是個普通旗幟也就算了,無所謂你怎麽搞,但是你在整個《大唐周報》上麵宣傳它從今往後是大唐的國旗,代表大唐一國之榮耀,這可就不簡單了,這關係到大唐的不少朝廷運作,結果負責這方麵的禮部官員從頭至尾都一頭霧水。


    本應該負責這方麵的禮部或者尚書省,居然是通過報紙之後才知道的,而等他們知道的時候,這國旗居然都已經在太極宮、朱雀廣場,長安城四麵的城牆和十六衛的校場當中豎立起來了。


    如果這事不是陛下和監國的秦王殿下做的話,那就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先斬後奏”,隻是現在這個詞倒是不恰當。


    問題是,雖然大唐都是你們李家的,但你也不能這麽玩啊。


    “殿下,不如您直說?”房玄齡有些無奈,作為大唐的尚書左仆射,房玄齡就是相當於三省六部中尚書省的尚書令,尚書令除了李世民曾短暫的當過,往後一直都是空置,所以尚書左仆射就是尚書省最高長官。


    尚書省統管六部,而尚書令其實跟後世一國之總理相差無幾了。房玄齡在這個位置上坐了二十多年。


    禮部的事情相對於六部來說,重要也不重要,說重要是因為禮部做的很多事情代表了大唐的顏麵,代表了大唐的規矩。說不重要,因為這些規矩無法對敵人造成多大的殺傷之類的,如果敵人強大,其實根本可以無視你這些規矩。


    但國旗一事可不一樣,大唐之前沒有類似代表一國之榮譽的旗幟,像是軍隊裏麵的旌旗都有不同的樣式,那些旗幟無所謂,但這扯上國之一字可不一樣。


    “我不知道你們看到了什麽,但是我看到了一種象征。”李恪看著那麵迎風招展的紅色旗幟開口道。


    象征?三個人都若有所思的看著那麵旗幟。


    三個人來的匆忙,路途當中一直在思考這國旗的事情,並未認真的注視過它,隻是匆匆一瞥。現在當他們認真的凝視著那矗立在廣場中央,迎風招展的鮮紅旗幟的時候,就像是李恪所說的,似乎它確實是變得不一樣了一番。


    這三位都是人精了,他們當然知道,這種感覺是來自於李恪賦予它的意義,問題是,連他們這些人都有這種感覺,那普通百姓,大唐數十萬府兵又是什麽樣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樂並收藏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