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邑,象林城(後越南順化、峴港一帶)北一處村莊。


    “施老,買來了。”一個年輕人一路狂奔進了村裏,村口的幾個年輕人警惕的看著周圍,確認沒有人跟著,這才放這個年輕人進來。


    這個老人立刻接過了這個年輕從懷裏掏出來的東西,那是一份報紙,如果有長安百姓在這裏的話,第一時間就會認出來,這是《大唐周報》!隻不過它是廣州版!


    “施老,是不是有殿下的消息啊?殿下說什麽了?”


    “對啊,施老,殿下是不是來這裏了。”


    “殿下什麽時候打林邑啊。”


    周圍的幾個年輕人都圍了上來。


    這個看起來五十多歲的老人看了周圍的年輕人一眼,然後才開口道:“殿下來了嶺南,但是這裏麵沒有說殿下要打林邑,但是殿下的一些話我們都要記得,如今中原再次一統,大唐如此強大,林邑王範焚誌連年進貢,我們迴家之路不遠了!”


    “可是施老,現在這林邑王不斷逼迫我們為他打撈珍珠,捕捉各種奇珍野獸,我們村的去年就死了十幾個人,都是潛水死的,這樣下去,等大唐打過來我們就死完了,我覺得我們不如動手吧!”


    “對!動手吧,秦王殿下說的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殿下還說民為邦本,大唐還成立了大唐國家烈士陵園,秦王殿下在大唐正在掀起前所未有之變革,我們這些漢人,是時候迴歸中原正統了!殿下曾說過,商業沒有國界,但是商人有國界,雖然我們不是商人,但我們卻是漢人!是華夏人!是中原人士!”


    “從當年大漢時期設立日南郡象林縣,稱之為象林邑,我等祖先由中原大地遷徙至此,本想過個好日子,但是後有小人乘著大漢衰弱,殺害縣令,去掉了象林邑的象字,自稱林邑國王。”


    “幾百年過去,但是我等從未忘記自己的身份,我等乃中原漢人。”


    “而現在,這林邑國王越來越過分,稅收是一再增加,如果這樣,我們還要被奴役多久?”另外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麵色嚴肅的開口道。


    “可是打仗要死人的!”施老看著周圍的這些年輕人,苦笑著開口道。


    “我們知道,但殿下當初征討吐穀渾之檄文說了,吾等,不分老幼尊卑,不分先後貴賤,必同心竭力,傾舉國之力,決高原之巔,征胡虜之地,剿倭奴之穴,討欺吾之寇,伐蠻夷之戮!遂滄海橫流,兒立身無愧!任屍覆邊野,唯精魂可依!”


    “大不了就是馬革裹屍,屍覆邊野!但我等鮮血不是為了其他,而是為了保護我的兒女子孫後代,讓他們不受欺壓!”


    “如果我等戰死了!我們願以血換取大唐對這片土地的關注,至少我們的子孫後代不會再受到他們的欺壓!這裏也會迴歸大唐的懷抱!”這個年輕人斬釘截鐵的開口道。


    “施浪!你可知道你現在要負責的不是你一個人的性命,而是上千人的性命!”施老看著他,臉色嚴肅的問道。


    “我知道!我相信他們也都知道,但是我們都不想忍下去了,與其被人欺壓死,不如轟轟烈烈的活!或許多年後這片土地迴歸大唐,我們都還能混個烈士身份。”施浪笑著道。


    “那要不然,你們聯係一下殿下?”施老猶豫了一下開口道。


    “爺爺,不了,我們現在還是林邑人,並不是大唐人啊!”施浪搖了搖頭,“但是我們有殿下的精神指引著我們!我們一定會勝利的。”


    施老苦笑了一聲,他沉默了一下然後才開口道:“你們現在聯係了多少人?”


    “我們能聯係上的村莊現在至少能找到一千人的隊伍,武器我們也存儲了足夠多的長矛,弓箭,就是在鎧甲方麵欠缺一些,但是也有一些藤甲!”施浪深吸了一口氣道,“雖然我們兵力落後,但是我們是偷襲,隻要能一舉建功,我們就有成功的可能性。”


    “你想先攻打哪裏?”


    “直接攻打王都,林邑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王都附近,如果我們將象林城攻打下來,那麽其他的那些士兵就不足為慮,我相信他們很多人也不是真心為了林邑王,更何況象林城的城牆幾乎相當於沒有,對我們來說很好攻破。”施浪輕聲開口道。


    “可你知道,好攻破同樣也意味著不好防守。”施老輕聲開口道。


    “所以,爺爺,我們有事想求您。”施浪認真的開口道。


    “你說。”


    “我們希望您能到林邑和大唐的邊境,如果我們拿下象林城,我會派人立刻去通知您,麻煩您告訴大唐守軍,就說我們願意歸附大唐,我們會努力防守象林城。如果我們失敗了,爺爺你們就迴大唐吧,大唐並不排斥林邑的居民迴到大唐,而林邑王也不敢進入大唐。”施浪輕聲開口道。


    施老沉默了一下,然後苦笑了一聲不知道該說什麽。


    “你想好了?”


    “我想好了。”


    “那你去做吧,我會將這些村莊的村民都組織起來的。”施老深吸了一口氣道。“但是萬事要小心,注意不要將消息走露了風聲。”


    “是!”


    ……


    一支龐大的艦隊正在前往林邑,呂宋島已經交給了馮盎去負責,剩下的不用李恪操心,那裏基本沒什麽敵人,而敵人都交給了物部村下,李恪呆了大概七八天的時間就直接開始前往林邑。


    之所以呆這麽久也想要看一下物部村下的成果,但是不得不說,倭國人的很多特質都是有傳承的,作為一個合格的打手,物部村下做的不錯。


    坐在船上的李恪正在看著李岱整理出來的關於林邑的資料。


    林邑並不大,全國士兵不足一萬,可戰之兵隻有五千,其中有精銳象兵一千,這算是林邑的特色。至於其他的武器鎧甲方麵。根據記錄,王之侍衛,有兵五千人,能用弩及弓,以藤為甲,以竹為弓,乘象而戰(舊·唐書)。


    這些都是拱衛林邑王範焚誌的侍衛,但是說實話,就這點士兵,李恪現在帶的這些船隻就能滅了他們,至於象兵……簡直就是笑話。


    至少對李恪來說,對付象兵的方式不要太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樂並收藏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