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恪的說法,房玄齡想了想,這樣也很合適,他也就沒有反對。


    “諸位愛卿意下如何?”李世民在上麵發出了自己的詢問,表達了一下自己的存在感,“尤其是諸位將軍?”


    李靖他們都沒有立刻迴答,而是直接低聲討論了起來,其實大唐的眾臣都是可以低聲討論的,現在的朝堂跟後世的還不太一樣。


    “陛下,殿下,臣有個問題。”李靖站了出來開口道。


    “代國公請講。”李恪開口道。


    “軍隊改製臣等沒有問題,但是這樣改製的話,如果是特殊時期,需要緊急招募士兵的話,士兵的訓練豈不是不足?”李靖問出了關鍵的問題。


    因為現在大唐的府兵製,理論上大唐所有的適齡男子幾乎都是接受過軍事訓練的,雖然這個時間不長,但是每年甚至每隔幾年都是要訓練一次的,這意味著大唐如果對外作戰需要大量兵員的時候,拉出來的士兵稍微進行適應性訓練就可以作戰。


    “這個簡單,義務兵役製配合預備役製度就可以了,所謂預備役就是三年的義務兵役製完成之後退伍的士兵都算是預備役部隊,目前大唐的府兵都是接受過軍事訓練的,而這個時候我們開始改革的話,大概幾批士兵過後,我們就有了大量的可用預備役。”


    “甚至還可以搭配民兵製度,民兵就是預備役士兵在農閑時期對各個村莊百姓的適齡男子進行軍事訓練而形成的民間軍事組織,可以增加百姓在麵對災難、盜匪等各個方麵的抵抗能力。”


    李恪給李靖解釋了一下。


    “臣沒有問題了。”李靖很幹脆的開口道,剩下的細節問題其實不需要問。


    “殿下,既然軍隊改製的話,臣這幾天觀看殿下給臣的規劃案,臣覺得六部改革也不如同步進行吧,跟軍隊的改製,後續跟軍隊對接的方麵肯定是有很多的。”旁邊的房玄齡直接開口道。


    “我沒有意見。”李恪想了想,也可以,六部拆分是遲早的事情,一起改製也可以,有什麽陣痛一次性完成就可以了。


    今天的朝會注定很慢,整個朝會一直持續到中午11點多,最後李世民這裏給所有人都安排了午餐。


    等到中午結束的時候,整個討論也基本結束了。


    六部的拆分和職能變更也沒有一次到位。


    首先改製的就是兵部,準確的說是在兵部之外單獨成立一個軍部,軍部是大唐軍隊的最高統帥機構,由皇帝擔任軍部最高領導,而兵部則是改為大唐軍隊的最高行政機構,由軍部討論任命兵部尚書,兵部負責的是所有軍方對外的行政管理方麵的內容。


    軍部的成立自然是為了日後的軍權獨立而做準備的,軍部理論上不屬於三省六部的任何一方,是隻屬於皇帝領導的部門。


    兵部的改變是最少的,隻是職能進行了更換。


    接下來就是刑部,刑部將職能進行拆分為兩個部門,一個是公共安全部,一個是國家中央情報安全部,則是將部分職能跟原本的大理寺合二為一,重組為全新的大理寺,而全新的大理寺不再歸尚書省管,而是歸於門下省直屬領導。


    而六部之首的吏部則是將監察職能拆分出去,組成全新的紀律監察委員會,歸門下省直屬領導,吏部的權利得到了縮減。


    民部的改變是最大的,民部主要拆分為了財政部、商務部、審計部、國資部暫時四個部門,後續可能還會增加。


    工部則是暫時拆分為國土資源部、建設部、工業部三個部門。


    至於最後的禮部……沒動,但是將禮部的一些職能給拆分了出去,比如說關於貨幣等方麵的職能都拆分給了財政部管理,而關於立法相關的職能拆分給了中書省,正在由長孫無忌組建的全新全國性官員會議。


    還有就是將禮部關於學校方麵的職能跟國子監全新重組成為一個全新的部門教育部。


    討論結束之後的三省和各個部門也有了全新的框架結構。


    三省之上自然是皇帝,皇帝直屬領導的隻有軍部。


    而三省各自的職能權限也多出了不少。


    門下省直屬:大唐紀律監察委員會、審判職能的大理寺。


    中書省直屬:正在成立的全國性官員會議。


    尚書省直屬:兵部、公共安全部、國家中央情報安全部、吏部、財政部、商務部、審計部、國資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工部、禮部,總計十二個部門。


    討論結束之後,剩下的事情就跟李恪沒關係了,這些官員如何任命,哪些官員該擔任什麽事情那是李世民的事情,跟李恪沒關係。


    估計老師也是交給長孫無忌、房玄齡等這幾個大佬相互管理的。


    但這裏麵問題也是有的,首先就是情報部的問題,這方麵在大唐幾乎是沒有任何經驗的,但是關於李恪之前被刺殺的事情,不僅僅是李世民知道,現在朝中的幾個主要大臣都是知道的。


    其他的大臣雖然不知道,但這個部門李世民直接扔給了李恪,讓李恪來負責。


    李恪有些糾結,悅來商行的運行一直都是單獨的,但是現在情報部的框架李世民讓他給填充起來,主要是負責這方麵的人沒有任何經驗,總不能用軍中將領吧?


    說實話,李恪是不想接這個活的,因為這不是將自己辛辛苦苦努力的人都交給大唐了嗎?隻是後來想了想,這些人一直都跟著自己,他們無怨無悔,而現在他們的工作也沒有一個正統的名義,但是他們都願意潛伏起來。


    李恪覺得自己要給他們一個前途,給他們一個“名義”,而成為大唐的國家情報人員,這無疑是對他們付出的一種承認。


    至於情報部的人員,猶豫了再三,李恪決定讓霍剛來擔任。


    雖然他一直都是李恪的侍衛統領,但是因為事關李恪的安全,而悅來商行下麵又是為李恪提供情報支持的,霍剛對這些自然是極為了解的,因為悅來商行就是為了李恪的安全而成立的。


    他對這一整套的運營等等都可以說是了如指掌,由他來擔任這個部門尚書也再合適不過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樂並收藏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