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房玄齡的話,李世民點了點頭,這才轉向了李恪:“你意下如何?”


    “這個我當然沒什麽問題,不過他們可不是什麽士族。”李恪頓了一下,然後才麵色平靜的開口道。


    在場的三個人都有些無奈,大家的表情多少有些怪異,最後還是魏征歎了口氣直接開口了:“殿下,您這話就不要說了,是不是士族,重要嗎?還是你覺得大唐的這些朝臣們會反對?”


    “這裏也沒有外人,長孫司空是殿下您的舅舅,魏國公跟隨陛下多年,微臣雖然是人微言輕,不過也多虧陛下容忍,我們三個人都算是出身自門閥世家,我也知道殿下您對門閥世家沒什麽好感。”


    “前隋的滅亡跟門閥世家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殿下您現在的身份,您的智慧看待問題應該也已經很明白了,您覺得現在這些門閥世家還敢反對您嗎?”


    魏征的表情多少有些無奈,我們這些人都說了這話了,你還覺得門閥世家會反對您?哪個敢啊。


    “對啊,殿下,現在都這樣了您還不會在乎門閥世家的看法吧,迄今為止,您想做的事情他們可是都不同意,但是您不都是做了嗎?”房玄齡也是有些無奈。


    “話是這麽說沒錯,但這東西你們總是要表個態的吧。”李恪笑眯眯的開口道,他們不敢反對歸他們不敢反對,但是他們認慫是另外一迴事,現在也沒有哪個門閥世家旗幟鮮明的站出來說,我永遠支持秦王殿下啊。


    哦,也有,那個長安鄭氏。


    不過那個不算,他算個屁的門閥世家啊,連個分支規模大都沒有。


    “殿下,我這麽說吧,我出自清河房氏,其實我跟清河房氏之間並沒有太大的聯係,因為我的存在對他們家族就是最大的支持,但是他們日常找我嗎?並不找,各大門閥世家幾乎都是一樣的,他們很少有求到這些當官的家族成員的時候,反倒是一些偏小的門閥世家需要他們的支持。”


    “因為各家各戶基本上來說,什麽都不缺,不缺少錢財,而地位隻需要他們的家族成員有當官的,就可以帶來地位,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要表達什麽?”


    “這種情形就會導致他們最大程度上的會隨波逐流,這才是常態。”


    “而像是五姓七望,更是如此。”房玄齡無奈的開口道。


    李恪笑了笑,房玄齡這話倒是真心實意,其實導致這樣情況的原因就是由這個世界的製度所決定的,門閥世家已經傳承太久,除非涉及到家族生死,否則他們根本就不用擔心什麽,除此之外就是之前的大唐是舉薦製度,也就是說有人舉薦,然後你就能當官。


    雖然也有科舉,但是科舉都是針對士族的,並不影響門閥世家的利益。


    而這一批屬於李恪名下商行的這些會計,他們當官的職位也不是很高,不管他們是不是門閥世家都不重要,因為這也算是舉薦的一種,秦王殿下都說了。


    “那如果我要是徹底更改大唐的科舉製度,讓所有人都參加呢。”李恪反問道。


    “我同意。”房玄齡二話不說直接開口了。


    “我也同意。”


    “同意。”在場的三個人都沒有任何問題的直接通過了。


    李恪:“……”


    他有些無語,你們倒是幹脆。


    “其實殿下,您不用擔心這些,現在你在大唐做什麽,估計都沒有人反對的。”房玄齡又補充了一句。


    旁邊的長孫無忌麵色怪異的看了一眼房玄齡,又看了看站在那裏的李恪,還有麵帶微笑坐在那裏的李世民,然後長孫無忌的腦海裏麵就忍不住想到前往南洋的李承乾。


    這……不會吧。


    長孫無忌的腦海裏麵忍不住就冒出了一個念頭。


    這個念頭冒出來的瞬間,長孫無忌就想到了無數的想法。


    “是的殿下,你為大唐做出的貢獻人人都可以看的到,我們都知道門閥世家對國家不利,但是門閥世家也不是傻子,更何況門閥世家也是大唐的百姓的組成部分之一不是嗎?他們總是能夠看到曆史的變革。”魏征跟著點頭說道。


    魏征這邊的話音落下,旁邊的長孫無忌就眯著眼睛接著開口了:“魏國公,鄭國公所言不錯,殿下你想做什麽直接做就行了,我們這些人都跟隨陛下崛起於亂世之中,陛下為拯救天下百姓,無數次置自身安危與不顧,我們這些老臣總不可能拖陛下的後腿。”


    “殿下你為國家考慮,我們這些人難不成還能拖後腿?像是你提出的這些改革我們不都是同意了嗎?”


    長孫無忌的話,李恪倒是沒覺得什麽,主要是他們之前都已經表態過了,所以這會兒順著話說,那也是理所應當。


    不過旁邊坐著的李世民卻不動聲色的看了一眼長孫無忌,而站在那邊的房玄齡跟李世民悄無聲息的對視了一眼,然後就仿佛什麽都沒發生的各自挪開了視線。


    “好了,李恪你也不用擔心這些,科舉改革什麽的,這是遲早的事情,之前的科舉針對士族是因為天下讀書人幾乎都是士族,現在既然你已經開始普及學校,天下的普通百姓、商賈、府兵等都有子女進去學習,等他們有學習成功的,科舉自然會對他們開放。”


    李世民微笑著開口道。


    “是兒臣知道了。”李恪點點頭,其實門閥世家不反對的原因何嚐不是如此,因為就算是李恪普及了如此之多的學校,等第一批學子出來至少也得十年的時間吧?這十年的時間裏麵變化可太多了,所以他們當然不著急。


    如果中間出了岔子,到時候反對也自然是來得及。


    “既然這樣的話,那我就抽調一部分人員補充到財政部和審計署吧。”李恪歎了口氣道。


    “多謝殿下。”房玄齡立刻滿臉欣喜的彎腰行禮道,這可是減輕了他自己的工作,尚書省變成了十二個部門,裏麵缺少的專業人士太多了,而財政和審計這方麵缺少的人員數量是最多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樂並收藏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