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紙幣很快就按照整個有間商城的股東名單快速分發給了下麵的所有股東。


    拿到紙幣的股東們都有些好奇的看向了自己手裏麵的紙幣,它比殿下有間商城那兌換券可是要精致的太多了。


    首先正反麵都有著詳細的花紋,正麵的最中間有一朵精致的彩色牡丹花,而在牡丹花的上麵則是印刷著一組數字,由殿下發明的數字。


    數字的下麵則是由漢字書寫著它的麵額,除此之外在它的正上方則是有一行小字:大唐帝國中央錢莊。


    在這行字的左側有一個圓形的類似於國旗的圖案。除此之外,就是在左下方和右側都有一連串的字符,這些字符和殿下發明的那拚音字符是一樣的,由拚音字符和數字組合而成的,並且每一張似乎都不一樣,似乎是一些獨特的編號。


    而在它的背麵讓眾人驚歎的是一副長安城的縮影圖,應該是畫好又印刻好最後印刷上去的,隻是如此細致的印刷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


    背麵也同樣有著各種數字和字母的組合。


    整個貨幣非常的精致,至少在今天之前他們從來都沒有想到過這東西可以印刷的這麽精致。


    “大家都看到了,這就是日後推出的紙幣,當然你們習慣用就用,不習慣用也可以使用白銀和銅錢,大唐中央錢莊隨時都可以兌換,不過大唐海運商行和我名下的所有商行是會使用這種紙幣的。因為它更方便,尤其是大規模采購的時候,它的好處不用我跟你們多說,你們比我清楚。”


    李恪先給他們介紹了一下,然後就又叫出來了中央錢莊長安城分行的負責人,讓他給介紹了一下中央錢莊目前的其他業務。


    尤其是針對大客戶開設的支票以及匯票業務,這兩項他相信肯定是有人這麽辦的。


    支票和紙幣怎麽說呢,看起來是一樣的,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們各自有各自的用處。


    相對於紙幣,支票有沒有人用,那李恪就不管了,尤其是支票的兌換賬單是可以查詢的之後,李恪相信很多大家族都會感興趣的。


    未來幾天甚至一兩個月之內肯定有相當多的人是要來錢莊兌換成為白銀的,不過李恪也不在乎。


    而且這個消息隨後也會向整個大唐通過大唐周報的方式迅速擴散,而各地的大唐中央錢莊也早已經準備好了相關的業務,他們都是選擇在了這一天同時開業。


    不過其他的城市裏麵,當地的大唐周報也會同步開始宣傳唐元這種貨幣,但是並不強製大家使用,你們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拉倒。


    反正紙幣剛開始李恪就根本沒準備讓百姓去用,而是專門針對商人,大家族,門閥世家的。


    人這個東西有時候就是賤的,你越是強行讓人們使用某種東西,人們反而會覺得這玩意是不是有什麽後遺症,但是如果你越是不在乎,反而會有人越是想要試探著嚐試一下,這東西到底是個怎麽迴事。


    當然,僅僅是紙幣的兌換還不行,還必須有一些消費的場所商行願意收才行,而李恪名下的悅來商行自然是第一個時間跟上的,悅來商行遍布大唐的方方麵麵各個角落,雖然很多地方隻有一個小商行,但是隻要他們支持紙幣,那後麵使用的人自然會越來越多。


    更何況,短時間內這些紙幣也主要是針對有錢人的,反正暫時也影響不了大唐的貨幣局麵,也算是給後麵的紙幣大規模普及積累經驗。


    就像是李恪所想的那樣,中央錢莊在大廳各個道開設的店鋪,其實剛開始並沒有引起多大的轟動,哪怕是當天各個地方的《大唐周報》都同時報道了這件事,並且對紙幣的知識進行了說明。


    而且未來很多期的大唐周報會一直騰空一個版麵進行紙幣相關知識的說明和普及,一些關於紙幣介紹的印刷信息更是會貼在一些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方,進行說明。


    大唐周報是引起了一定的轟動,但轟動是因為普通人的討論,但討論歸討論,當他們聽說秦王殿下推出的紙幣最小的額度都是10貫錢,那就跟他們普通人沒什麽關係了,這些普通人自然也就是討論個熱鬧。


    而那些門閥世家和商人相互之間更多的是觀望,反正朝廷也沒有要求他們一定使用這個東西,用不用還不是他們自己說了算。


    但有一個地方不一樣,那就是嶺南道,廣州府。作為第一個改革商稅的道,嶺南道這裏可以說是李恪影響最深的地方,因為這裏幾乎所有的門閥世家商人都跟李恪綁定在了一起。


    光是一個麗質港就讓這些當地的家族吃的是盆滿缽滿。


    所以當中央錢莊成立並且正式對外營業之後,不少商人就跑了過來,他們倒是也沒別的意思,就想看看這個紙幣到底是個怎麽迴事。


    不少商人直接拉著銀子和銅錢就過來兌換了,他們兌換的數量雖然不多,可能也就是數百上千貫。


    但兌換了就是兌換了,而兌換了之後,這紙幣的優勢之處很快就有人體會到了。至少想去有間客棧這裏吃飯的話,那就不用攜帶那麽多的銅錢了。


    而李恪在這嶺南道的影響力可是非常大的,這些商人之間很快就習慣了用紙幣來進行貿易,確實方便太多了。


    中央錢莊的出現對大唐開始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但對一些事情卻根本是毫無影響。


    吐蕃、臥桑部。


    五天的時間幾乎是一晃而過,在這五天之內,桑亞他們已經迅速完成了隊伍的整理和約定。


    按照多吉先生教導他們的,殿下說,人之所以從遠古時期進化到今天的地步,編組從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編組對戰爭同樣有著巨大的加成。


    桑亞他們剛開始並不懂,不就是一個編組嗎?能有什麽用。


    但他們雖然不懂,卻願意相信多吉先生,相信殿下並不會欺騙於他們,他們雖然不懂,但是他們隻需要去做好了。


    他們以往在學習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是按照居住的距離遠近,關係等等分成了一個個小組,三個人為一個小組,然後三個小組組成一個人數更多的小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樂並收藏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