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倉庫裏麵出來,李恪就找人去安排了,大唐其實之前也是有類似的倉庫的,不過那些倉庫在防止老鼠的方麵肯定是不行的,李恪就重新讓人建造了糧食倉庫。


    像是大量的糧食堆放,糧食中心的溫度會變高,尤其是在夏天天熱的時候,所以糧倉的建造也是有講究的,還好李恪這裏有書籍,國內當年最早的糧倉建造也肯定不可能像是現代的糧倉那麽先進,肯定也是一步步來的。


    剛開始的糧倉儲備倉庫不可能像是現代糧倉那麽大,要建設的小一些,這樣的話,糧食儲備起來有問題也更加容易解決,比如說溫度濕度太高,要想辦法解決,避免發芽、黴變等等,這些都是很複雜的。


    幸虧他這裏有一套流程,而且再結合大唐的實際存儲的經驗,古人在這方麵也是有相當多的經驗,這些經驗並不是完全無用,因為現代人也不可能想到在古代條件下什麽樣的辦法是最好用的。


    兩相結合才是最好的。


    目前大唐附近的儲備糧倉有好幾個地方,建成的數量不多,李恪幹脆跟田蒙交代了一句,讓他先安排空餘出來一個倉庫,就說這個倉庫他未來要放置優良的糧種,讓人先守護好再說。


    做完這些之後,李恪又進宮裏跟房玄齡打了聲招唿,這件事的推廣還需要農業部的配合,或者說叫國土資源部。


    本來原定的名字是國土資源部,由原本的中書舍人高季輔擔任尚書,但後來李世民將名字重新給改成了農業部,因為農業在大唐是非常重要的,李恪倒是無所謂,反正幹的活就那麽多。


    而國土資源部的而一些活兒,在這個時代確實也沒那麽多,然後國土資源部又單獨列了出來,由高季輔兼任。


    說白了就是這個部門現在的活沒那麽多,跟農業部一起就行,但是將來也許有用,所以先將部門給成立了。


    這些糧種的運送也沒那麽快,陸陸續續估計得花費李恪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


    在李恪做這些準備的時候,西洲。


    李道宗和安興貴差不多是同時收到了對西域用兵的消息。


    看到手裏麵的命令,安興貴深吸了一口氣,不愧是秦王殿下,這格局就是大的,要麽不動,要動,就是針對整個西域三十六國。


    隨同命令送來的還有一整套的軍事地圖。


    來源於現代地圖改良重新編繪的地圖在這個時代來說,其實也算是神器。


    一千多年對大江大河來說,變化不大,比如說主要的大型山脈這些,別說一千年,後麵加一個零它估計的變化也沒那麽大。當然也不能說完全沒變化,但是這種變化體現到地圖上來說,其實就是相當於沒變化。


    這個時代的地圖……怎麽說呢,李恪這種不是路癡的人想要看懂這個時代的地圖也是需要一定功底的,主要是太過於抽象,雖然在大唐已經有了比例尺的概念。


    最早的比例尺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出自河東裴氏的裴秀,說起來那是裴行儉的祖上。


    但唐代人畫地圖雖然說有了比例尺的概念,但在這個村莊的位置就畫個房子,在這座山的位置就畫個山峰,關於地形等方麵是沒有體現的。


    不像是現代的地圖是有等高線等等,李恪繪製的地圖自然也是有等高線的,完全類似於現代的地形圖。


    當然這上麵也標注了有可能有部分出入。


    但整個地圖用下來……實際上比唐代的地圖可精準太多了!


    它在小東西上的誤差較大,但是在大方向上麵它的精準度絕對無人出其左右。


    之所以這樣自然就是一千多年滄海桑田的變化了。


    就單拿一件事來說,在大唐的青海湖麵積大約是後世青海湖麵積的一倍還要多,雖然站在高處的山上看那青海湖的大概半徑看似增加的不多,但麵積增加的可是很多了。


    之所以這麽大的差距自然就是因為匯入青海湖河流的數量不同了。現在的青海湖可是比後世大多了,後世青海湖邊的那些油菜花田,現在都在水下麵呢。


    安興貴看完了整個地圖,也就心裏有數了,不過他沒有第一時間動手,而是先等待李道宗聯係他。


    按照詔書裏麵的命令來看,李道宗肯定是要先比他收到命令的,畢竟西洲的距離更近一些,而西洲和隴右道之間其實雙方的聯係在不斷的增加。


    僅僅去年一年,兩者之間的商隊貿易就比以前翻了數百倍不止,各種各樣的貨物都在通過西洲進入隴右道,尤其是在敦煌郡那個方向進入的數量更多。


    一部分貨物通過敦煌郡迴流至隴右道內地,一部分則是前往西域。還有就是通過黃河一直抵達金城,再通過金城綿延至隴右道各地。


    所以安興貴很清楚西洲現在可是比他們隴右道要富有的多,更何況那裏是秦王殿下安排的地方?


    而這一次的命令裏麵,最關鍵的就是讓這次出動的軍隊要以西洲的軍隊為主,隴右道的軍隊為輔。


    為啥這樣?自然是質量的差別了。


    大唐軍製改革,隴右道自然也是進行了改製,整個隴右道目前的府兵隻有3萬5千人,不過倒基本全部都是精銳了。一些年紀大的都退役迴到了地方成為了大唐公共安全部的吏員。


    加上隴右道特殊的位置關係,之前隴右道總計有府兵大約為5萬人,而現在府兵隻有3萬5千,但地方的安全部吏員則是增加到了5萬人。


    多出來的5萬吏員正好讓3萬多府兵不再負擔城鎮的安全工作,隻保留少量的城防軍,然後大部分都可以安排到邊境。反而加強了隴右道的實力。


    要知道,以前隴右道的五萬府兵,能夠集中到敦煌等邊境區域的也不過就是2萬,北部邊境約為1萬,剩下的2萬分布在隴右道各個位置。


    而現在雖然也是差不多的配置,但像是集中到西部邊境的2萬多府兵不在分布在各個城鎮,而是集中在軍隊大營,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自然就提升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樂並收藏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