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個方隊結束之後,第二個方隊的出現,更是讓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第二個方隊依然馬車,但不同的是,這個馬車的造型很奇怪,它的兩側和後麵矗立著一塊巨大的盾牌,而在馬車上則是站著八名弓箭手。


    另外就是它的車輪要比剛剛前麵那個馬車的車輪更大,讓這個馬車的車架高度就有接近一米五高。


    看到這個,大家就有些奇怪,這莫不是戰車?畢竟古代的戰車在上麵除了操控戰馬的士兵之外,也是有弓箭手的。


    這難道是大唐又研究出來了新式的戰車?那盾牌看起來外麵包裹著一層鐵皮,防護能力毋庸置疑。但說它是戰車,它兩側的車軸上又沒有加長的絞殺步兵使用的絞殺棒。


    不過雖然這些方隊是有解說的,但解說必然不可能詳細的給他們解說這些武器裝備,其實這些戰車也算是軍械所的一種實驗性的改良發明。


    他們研發的全新馬車目前在野外的移動還算是靈活,大部分地形幾乎都可以適應,就算是無法適應的地形,實際上隻要略微有人或者是畜力幫忙也可以過去,隻要馬車載貨不是很嚴重的話。


    因為鋼製的避震和鑄鐵輪轂對馬車的加成太大了。


    這讓馬車應對惡劣地形,並且降低了故障率,載重等各個方麵的能力也有所提升。


    所以才有了這個馬車的出現,這個馬車……其實是為了防止敵人騎兵切割的一種方式,它馬車兩側的鋼板盾牌其實是兩塊,將其中一塊放下來之後,它可以上下組合形成一個高度接近兩米的巨大盾牌。


    並且左右兩側的盾牌可以展開,與馬車尾部的盾牌形成一堵盾牆。


    在戰場上,這些馬車如果聯合起來的話,它們的盾牌之間有提前製定的連接杆,讓它們可以迅速組成一道敵人無法逾越的鋼鐵城牆!


    而且馬車的框架在拆解之後還可以形成讓長矛兵或者是弓箭手站立的平台。


    並且這個馬車在組成盾牆的時候,還可以隨身攜帶大量的軍用物資,比如說箭矢等戰場物資,可以物盡其用。


    這種發明說實話,曆史上是沒有出現過的,因為曆史上就沒有適應能力這麽強的馬車出現,也不可能如此大規模的使用鋼鐵組成馬車和盾牌。


    它有沒有用,李恪覺得是有用的,至少在後方的弓箭手或者是步兵,輜重等部隊帶著它之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杜絕了敵人騎兵突襲切割的可能性。


    因為這樣帶著支架的盾牆,敵人的騎兵根本無法突破,但是站在盾牆之後的士兵,哪怕沒有長矛兵,隻有弓箭手,都有可能將敵人的騎兵都給滅掉。


    尤其是大唐不缺少箭矢之後,敵人的騎兵能對這樣盾牆防護之下的弓箭手造成什麽威脅?


    另外就是這種馬車在特殊情況下還有特殊的作用,比如說深度不超過一米七的河流,這個馬車的設計完全可以用這個盾牆聯合起來,在河流當中組成臨時的浮橋!而且還是鐵製橋麵的浮橋,這對大部隊的轉移以及快速突擊敵人都能起到極大的作用。


    而一米七深度的河流,就算是騎兵通過都很難,更不要說大部隊的物資等等。


    另外就是,以它的高度,一些大概三四米高度的小城城牆,甚至可以直接踩著它就攀援而上。所以這個馬車的作用還是很多的,這也是為什麽李恪讓軍械所製造了數量不菲的原因。


    至於它的實際作用有沒有那麽大,這東西是要上了戰場才知道的,測試唄,反正以大唐現在的實力,鑄造這些東西的花費根本不算多,有的是這個測試的實力。


    不同的科技手段下的武器裝備自然是不一樣的。


    當第三個軍事武器方陣出現的時候,這一次城牆上麵的使臣都是麵色凝重,因為這一次……是大型床弩。


    並且有三個弩臂的超大型床弩,但它的結構跟第一個方陣相同,都是跟馬車結合在一起的,所以它的重量看起來並不重,而且移動起來的速度顯然更快,可以直接由馱馬拉著跟隨部隊快速前進。


    要知道現在各國使用的床弩都有非常厚重的木頭框架,光是這些木頭框架以各國的馬車就根本拉不動,就算是放上去了,馬車也根本無法前進。


    木質的軸承、車輪都無法承受它的重量,就算是可以臨時承受,也無法長距離的行走。


    但大唐的馬車所有的車輪輪轂都是鑄鐵的,承受這樣的弓弩自然沒有任何問題。


    光是這個方陣,這樣的大型床弩就有二十多架……這豈不是意味著大唐這樣的床弩隨時都可以應用到戰場上?而不僅僅是攻城戰?!


    這個馬車方陣就是最後一個方陣了,當最後一個馬車方陣過去之後,遠處又是一個全新的方陣再次向這裏緩慢前行。


    但這個方陣跟之前的所有方陣都不同,它沒有整齊劃一的動作,也沒有整齊劃一的鎧甲,甚至他們身上的鎧甲都是各式各樣的,而組成他們的士兵從二十多歲到白發蒼蒼的六十多歲的士兵都不等。


    他們隻是組成了一個簡單的方正,在向這個方向緩步前行。


    而這一次,在喇叭裏麵響起來的是李恪的聲音。


    “現在向我們走來的這個方隊,他們沒有整備的軍容,他們沒有完善的武器鎧甲,他們甚至很多都沒有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他們有的隻有二十出頭,有的卻已經白發蒼蒼。”


    “但正是他們卻用一腔熱血,守護這片土地最後的邊疆!他們就是大唐的邊!防!軍!人!”


    “他們當中有一些,在二十多年前大唐初立,無力顧及邊疆的時候,他們在沒有後援,沒有換防,沒有物資補給的情況下,默默守護邊疆,最長的一批人守護邊疆長達十幾年!最艱苦的時候,他們甚至隻能吃野菜,吃田鼠來度過難關。”


    “而還有一些,他們更是生活在邊疆附近的普通百姓,在中原大地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的時候,他們默默地自動轉變成為了駐守邊疆的士兵,一守就是幾年,十幾年!直到大唐重新將這片土地納入國土!”


    “正是他們用鮮血和責任守護了華夏這片國土,讓它們成為了永遠不朽的豐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樂並收藏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