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六衛的士兵開始了新一輪的訓練,連同聯合指揮學院的第一批學員,第二批學員暫且暫停招募,第二批學員大概會放到大唐二十四年才進行招募。


    李恪將他們給安排完畢之後,就沒有關注這件事了。


    因為還有一件全新的事情正在等待李恪前去驗證。


    大唐貞觀二十三年六月底,位於長安城西渭水河畔以西,一座占地麵積龐大的建築正式敲下了最後一個釘子,這個釘子是李恪敲進去的。


    嗯,儀式感還是很重要的。


    隨著李恪敲下最後一個釘子,所有現場的人都開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不少工人更是忍不住直接歡唿了起來,因為這一條路耗費兩年的時間終於完工了!


    在高出地麵一米多的路基之上,碎石之上鋪設著浸泡過煤焦油的枕木,四條細長的鐵軌直接綿延去了遠方。


    這是大唐第一條完全建成的鐵路!這也是最原始的鐵路,采用的技術估計也就是李恪上輩子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技術,隻不過是經過了優化,將施工的流程進行了優化。


    它的使用壽命或許不會很長,如果是使用頻繁的話,也許十幾年之後它的鐵軌就會出現問題,到時候就需要重新更換鐵軌,枕木等等。


    但不重要,十幾年之後的大唐已經足以有新的技術來更換全新的鐵軌枕木了。


    而現在,他們所在這座建築就是長安西站,大唐的第一座火車站,距離這座火車站大約三公裏的地方有一條單向鐵路跟這裏連接,而那裏,就是大唐第一座蒸汽機車製造廠。


    而此刻,大唐的第一列火車已經在火車站的維修車站裏麵準備完畢了。


    它的整個蒸汽機技術已經算是非常先進了,雖然依然是燒煤燃燒的蒸汽機,但它的很多技術其實都已經非常先進了,畢竟李恪這裏有完整的科技樹。


    曆史上的蒸汽火車是經過了漫長的發展才能達到這個地步的,畢竟裏麵的一些小零件的改進都有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


    諸如預熱器、煙霧導流板、排障器等等,有了這些相對較為先進的設計,外加上最優化的製造方案,排除一些較難的設計,也就是誕生了這列獨特的整齊火車車頭。


    它在滿載的速度下可以達到40公裏每小時的時速,這個速度甚至比不上戰馬的奔跑速度,但它的耐力可就要比戰馬的速度快得多了。


    而在空車的狀態下,它的最高速度也並不高,大約為60公裏左右的最高時速,倒不是說它不能跑的更快,而是它的車輪,轉向架等結構無法支撐它跑出更快的速度。


    實際上它設定的安全速度是50公裏每小時。


    單次加水最長奔跑時間約為九到十個小時,它設計有專用的水箱和拉煤的車廂。


    而它的最高掛載車廂為七節標準車廂,每節車廂的荷載人員數量為200人。


    當然,這麽多的車廂不可能全部都用來拉人,它最多隻能有五個拉人的車廂。也就是最大載員數量約為1000人。


    拉人的話,這輛火車是無法滿載的,不算車廂重量,它滿載可以拉動的貨物約為400噸左右才能夠算是滿載。


    實際上這款蒸汽機的潛力還很巨大,隨著生產組裝工藝以及材料的進步,單單這款蒸汽機的最高牽引質量估計就能夠達到2000噸左右。


    再往上提升的話,就需要繼續升級技術。


    但這個技術對於現在的大唐來說,也已經是足夠了。


    “你們測試過了嗎?”李恪看著麵前的幾個工匠問到,這次工業區的幾乎所有工匠都趕過來了,雖然他們很多都跟蒸汽機無關,但是這樣幾乎可以集合目前大唐所有技術的大成之作。


    “已經測試過了殿下,從生產工廠到這裏,我們一共測試了好幾次,它的運行非常的穩定,而且這款蒸汽機本身我們改做動力輸出,在一些工廠以及鐵礦廠都長期的運行測試過,它沒有任何問題!”魯大強有些激動的開口道。


    “隻是現在我們從長安站到陳倉站還沒有進行過測試,這條鐵路總長度約為176公裏,按照這列火車平均50公裏的時速,我們大約3個多小時就可以抵達!半天的時間我們甚至可以走了一個來迴!”


    李恪滿意的點點頭,然後直接看著自己身後的徐菘道:“去,報喜,用最快的速度稟告我父皇,包括三省所有官員,能夠在長安城的,明天全部都抵達這裏,我們要進行全新交通方式的測試!”


    “是!”徐菘也是有些激動,他都不知道自己麵前的這鋼鐵巨龍到底是如何製作出來的,而且它奔跑的速度還如此之快,還可以拉如此之多的人。


    一個車廂二百人?在徐菘看來,這樣的一個車廂,擠一擠五六百人都可以輕鬆塞進去,就算是五節車廂,這都意味著可以同時運送接近三千人的軍隊!


    三千人啊,每小時一百裏,一天就是兩千多裏!這是什麽概念?比以往的速度快了何止是幾倍?


    這樣的速度太快了,而且可以拉動的貨物也太多了。


    徐菘這邊的動作很快,幾個小太監直接翻身上馬,然後用最快的速度衝向了長安城。


    殿下說是最快的速度,他們就直接動用了陛下給他們的特權。


    雖然不是八百裏加急,但卻直接以八百裏加急的姿態直衝長安城。


    加裝了馬蹄鐵的戰馬在道路上狂奔,而馬背上的騎士則是不斷的大聲吼著“秦王急奏”,聽到馬背上騎士的吼聲,路上的行人都紛紛讓開了主要的道路,實際上大唐修建的官道,目前雖然也在李恪的推廣下進行了上下路的行走方式。


    但在道路的中央部分向來都不允許百姓隨意行走,為的就是給這些傳遞消息的騎兵所準備的。


    當騎兵衝入太極宮之後,李世民都有一些愕然,李恪又沒有離開長安城,能有什麽急事?他不是說長安和陳倉之間的道路修建要完成了嗎?他去現場觀摩去了,這是……有結果了?


    “宣。”李世民第一時間就將人宣了進來。


    進來的太監是常林親自選出來的一個,這幾個太監李世民都見過,所以他也認出來了。


    “臣啟稟陛下,秦王殿下急奏,長安和陳倉之間的全新道路徹底修建完畢,殿下建議陛下帶長安所有朝臣,明日前往渭水以西的位置進行測試全新的交通方式。”


    “殿下還說,諸位公主皇子都可以前往進行觀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樂並收藏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