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沒有奢華昂貴的陪葬品,有的隻是一副棺木,有的隻是麵積不大的墓碑以及陵墓,並且在並不大的地方還有無數的人隨同他一起安葬。


    在這裏,沒有風水講究,沒有各種下葬的規矩,有的隻是他們那隨同生命一起化為烈焰的骨灰。


    在這裏,沒有青山綠水那漂亮的風景,有的隻是一排排整齊的墓碑,就如同他們身前曾經矗立過的挺拔身姿。


    在這裏,沒有彰顯他身份的墓碑以及墓葬群,有的隻是樸實無華,跟其他人別無二樣的製式墓碑和墓葬。


    但,這裏雖然沒有奢華昂貴的陪葬品,卻有著他們曾經共同奮戰的袍澤。


    但,這裏雖然沒有風水講究,卻因為這裏本身就是風水!哪怕他們最後剩下的骨灰,他們的英靈都將依然守護大唐。


    但,這裏雖然沒有漂亮的風景,卻有著無數祭奠他們的鮮花,人來人往的百姓,他們會向他們訴說著大唐的種種變化。


    最後,這裏雖然沒有彰顯他身份的墓碑和墓葬群,但卻有著被無數大唐百姓共同惦記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將永遠在這裏飄蕩、傳承!


    白天的喧囂終歸散去,送葬的人群逐漸的散去,夕陽的黃昏下,除了駐守陵寢的一千輪換而來的守衛士兵,這裏沒有了其他人。


    落日的餘暉照耀在四座新增的墓碑上麵,風吹過了墓地中的樹木,發出了“沙沙”的聲響,就仿佛周圍無數的袍澤在安撫新來的兄弟。


    別怕,有我們在,你們迴家了。


    墓碑上新刻的字跡痕跡還新,就如同他們匯入這裏的全新的精神,在他們後麵,一排排空地還在那裏,或許,所有人都不希望這裏有新來的人。


    但,這裏注定還會有新的人。


    直到這四個新的墓碑也逐漸成為了無數墓碑群當中的一員,最終,化為一抹簡單的字跡,讓後來人隻能從書籍上,石刻上了解他們的故事,去猜測想象他們當年的壯闊和波瀾,但卻再也無法體會那種心情。


    隻能將心裏敬意最終裝走,然後化為嘴裏的一句讚歎和致敬。


    生活終將繼續,也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忘記他們,但他們卻永遠不會忘記這片土地,他們會永遠守護著這裏,守護這片土地上麵的人民。


    直到有一天,當這片土地重新遭逢劫難的時候,他們的精神會再次被喚醒,代表他們精神的旗幟會再一次在這一片土地上飄揚。


    這就是傳承!最後,種種的一切不斷的濃縮,然後化為兩個沉重的字跡——文明!


    ……


    李世民是笑醒的,或許這麽說有些殘酷,有些不近人情,在這個自己兄弟剛剛犧牲幾天的日子裏,他居然是笑醒的。


    但他確實是笑醒的,因為他昨天晚上夢到了自己知道李恪在悲傷春秋了半天之後,就果斷下達了那一連串的命令的事情。


    很難想象李世民當時的心情。


    所有人都是人,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有七情六欲。


    但作為想要帶領一個國家前進的人,必須要忍常人所不能忍,必須要控製住自己的情緒,必須要有時刻都能冷靜下來的頭腦。


    李恪做到了。


    最重要的是,他並沒有因為這件事而質疑他自己做出的決定。這很好。


    不在這個位置上體會不到這個沉重,當你的一言一行影響無數人生命的時候,但凡稍微有些責任感的時候,都能感受到那份沉重。


    當然,你想做個徹底的昏君沒有問題,但你所做的一切總是會有人為它買單,也許是你的子孫,也許是你自己。


    所以李世民很開心,大唐的未來能有一個如此英明的君主這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嗎?如果十一郎在天有靈,必然也會開心的吧。


    而且除了這件事之外就是,在李元嘉下葬的第二天,李世民受到了好幾份主動的申請,是他的幾個年齡更小的弟弟,他們主動申請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進入大唐軍隊進行曆練。


    不僅僅是李世民的弟弟,還有李愔、李佑、李惲、李貞四個人。


    以及其他宗室的幾個年輕人都自己寫了申請。


    在他們的兄弟、叔叔剛剛犧牲的第二天,他們遞交了自己的申請。


    李世民欣慰的同時當然感到高興,因為他終於發現大唐的宗室們,皇子們,王爺們並不是一無是處!他們也有勇氣,也有不怕死、不怕苦的勇氣。


    所以李世民能不開心嗎?他當然開心了!


    所以李世民大手一揮直接就同意了所有人的申請,包括他自己的兒子在內!沒什麽不同意的,也沒什麽好擔心的,這個世界上,即便是走到路上,還有可能摔跤摔死,不小心掉進湖裏淹死,甚至吃東西都能嗆死。


    如果怕死,不要被生出來好了。


    大丈夫生於天地間,即便不要轟轟烈烈,那也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唯唯諾諾還不如田間碩鼠!


    李世民不僅僅同意了這些申請,他還直接給大唐周報下達了聖旨,讓《大唐周報》將這個消息刊登,直接公告天下。


    讓天下百姓看看,大唐的王爺也都是漢子。


    長安城的變化是最快的,但就像是李世民當初所想的那樣,也如同李恪所預料的那樣。當李元嘉的犧牲隨著《大唐周報》穿編整個大唐的時候,就如同一個催化劑。


    如果說李恪當初的種種措施,為大唐建立的榮譽體係,讓這個體係開始逐漸深入人心,並且逐步發揮它影響力的話,那麽李元嘉的犧牲這件事就如同一個催化劑,徹底將這個進程加快了至少十幾二十年。


    它就如同人們心中那杆秤上的秤砣,直接將一端高高的壓了下去。


    從這件事開始,大唐軍隊的形象將會逐漸的深入到大唐百姓的心中,而大唐軍隊的種種行為都將會逐步的融入到大唐軍隊的軍魂當中去。


    這就是精神,它們最終都會凝聚成為旁人無法理解的力量。


    這就是為什麽李恪所說,搞政治的有些事總是很殘酷,因為這件事,李元嘉犧牲了,這樣悲劇的事情,對整個大唐來說,卻是一件好事,它極大的穩固了李恪改革過程當中所造成的種種不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樂並收藏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