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試結束第三天,新羅和百濟的官員抵達了長安城,隻是長安城對他們到來的反應,已經出乎了這些使臣的預料。


    整個長安依然歌舞升平,跟他們所想的,就仿佛他們根本沒有多重要似得,實際上也確實如此。


    但讓他們有些意外的是,他們向鴻臚寺官員遞交了相關請求之後,他們居然第一時間就得到了迴應,並且是在一個小時之內就在兩儀殿見到了陛……哦不,是秦王殿下。


    見到李恪的時候,兩名使臣都是明顯的愣了一下,不是,這個地方不應該是大唐的皇帝陛下嗎?而且大唐的鴻臚寺官員是個怎麽迴事?


    他帶自己來的時候,說的可是帶自己見大唐能做主的人,這就是大唐能做主的人?那皇帝陛下呢?


    當然……他們不是質疑大唐秦王殿下,畢竟作為使臣,對大唐的情況必須要很了解,否則的話,也不可能當成是使臣。


    李恪在大唐的地位他們都很清楚,問題是清楚歸清楚,但這個是關係到大唐對外的國事啊,這個秦王也能做主嗎?


    “屬國下臣見過秦王殿下。”兩個人都趕忙紛紛行禮道,心裏麵怎麽想的不重要,但是表麵上的功夫要做足了。


    “你們的來意,鴻臚寺的官員已經跟我說了,作為大唐屬國,你們隔三差五就進行戰爭,相互之間的征討,這嚴重影響了當地局勢的平衡。”


    “所以,你們這次來是想讓大唐對你們進行調停是嗎?”李恪看著他們麵色平靜的開口道。


    “是。”兩個使臣很幹脆的開口道。


    “調停你們自己覺得有用嗎?”李恪看了看他們。


    兩個人沒說話,高句麗和大唐之間的關係他們其實不是不知道,雖然高句麗向大唐稱臣,而且高句麗的王更換的時候也是需要大唐進行冊封。


    但實際上,高句麗做什麽,根本就不管大唐的,或者說,隻是表麵上敷衍一下,根本不會在乎大唐的樣子。


    而百濟之前還在跟新羅作戰,但現在又跟著新羅一起來了,百濟和新羅作戰的時候,大唐的使臣不是沒有去。


    去了,但有用嗎?沒有。


    雖然這跟大唐使臣並沒有多嚴厲也是有關係。


    “隻要上國使臣抵達高句麗,帶有陛下的旨意,想必高句麗不敢違背。”百濟的使臣開口道。


    “我父皇很生氣,因為你們影響到了大唐的穩定,而高句麗並沒有聽從大唐使臣的話,所以這一次,大唐決定給他一個教訓,大唐決定出兵!”李恪都懶得遮掩什麽,而是很幹脆的開口道。


    “啊?”新羅和百濟的兩個使臣都懵了,這不是天上掉餡餅嗎?他們本來隻是求個1,但是萬萬沒想到大唐直接給了100!


    “殿下,大唐出兵的意思是?”百濟的使臣麵色忐忑的問到。


    “大唐決定派遣以江夏郡王李道宗為主帥,副帥為盧國公程咬金,率領一萬大唐精銳乘坐大唐海船親自前往新羅和百濟。”


    “然後由新羅和百濟的士兵輔助作戰,親自直麵高句麗的士兵。保證你們二個國家不出問題。”李恪淡淡的開口道。


    二個使臣的臉上露出了狂喜的表情,這……簡直太出乎他們的預料了,他們萬萬沒想到最後居然是這樣一個局麵。


    大唐居然願意派兵?而且出兵就是一萬?還是大唐的精銳部隊。


    “這個……是陛下的意思嗎?”兩個使臣還是試探著問了一句。


    “這是大唐皇帝陛下,天可汗給你們的承諾。大唐的士兵不會花費你們兩國一分錢,隻會幫助你們兩國拿迴屬於你們自己的土地。”


    “但是你們的士兵要輔助作戰。”李恪看著他們開口道。


    “多謝陛下,多謝殿下。”兩個人大喜,如果是換一個人,他們可能會擔心,鳩占鵲巢。


    但既然是天可汗做出的保證,那就完全沒有問題了,兩個人自然是狂喜。


    “就是不知道大軍何時可以出發?”二人直接問道。


    “李道宗將軍和程咬金將軍已經做好了準備,他們隨同二百親衛已經趕往城外的運輸船隻,會從渭河進入黃河,然後順著運河進入長江,直奔大唐的上海縣。”


    “在那裏,大唐的海軍艦隊已經在等待了,你們二位現在就可以帶領著你們的團隊前往城外了。”李恪很幹脆的開口道。


    二個使臣人都傻了,今天?不是,他們才剛剛進入長安城啊,這就要走了嗎?


    “怎麽?有問題嗎?”李恪看著他們問道。


    “沒有。”二位使臣就算是有問題也不可能說出來,就他們自己而言,肯定是多少有些叫苦的,畢竟沿途舟車勞頓,一路過來。


    結果來了長安之後,連個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上午進入長安城,結果下午就要登上返迴新羅和百濟的船隻?


    大唐的反應就如此迅速嗎??


    還是說大唐已經強大到隨時都可以抽調如此之多的軍隊了呢?但不論結果是哪一個,這都不是他們所能想的問題。


    實際上,結論如何根本不是他們所能決定的,下午的時候,新羅和百濟使臣踏上了李道宗和程咬金的艦船。


    實際上如果不是為了等他們,李道宗和程咬金估計這會兒都能夠登上大海了。


    在二人離開長安城的時候,霍剛則是帶著情報部最新的情報,李恪想了想,還是召集了人員召開了第二次的軍部會議。


    不過這一次的成員沒有那麽多,李世民、李恪、李孝恭、李靖、侯君集、霍剛以及房玄齡、魏征和長孫無忌三人。


    “大家看一看手裏麵的情報。”李恪讓霍剛先將情報給所有人分發了下去,然後才繼續道:“這份情報是我們的情報人員從高句麗國內發迴來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淵蓋蘇文跟高建武之間的矛盾幾乎已經不可調和了,或者說淵蓋蘇文和高句麗的許多世家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樂並收藏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