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的話,讓李恪有些意外。李承乾自從出去兩年之後,迴來幾乎都相當於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狀態了。


    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東宮,以前喜歡的不少活動都不去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看書學習,要麽就是參閱政事。


    現在突然之間冒出來,要主動幫他解決問題,這還是非常少見的。


    “大哥,我剛剛還在跟李嫣聊這件事,我們兩個討論了一下其實以不變應萬變最為合適。”李恪開口道,其他的他也大概解釋了一下。


    李恪說完之後,李承乾搖了搖頭:“道理是這麽個道理,但是三郎你有沒有想過一件事,這些門閥世家很多時候都是不見黃河心不死,懷柔雖然是仁慈的表現,但我覺得,有時候鐵血也是必要的手段。”


    “殺雞儆猴不是沒道理。”


    李恪有些哭笑不得:“其實這個我沒什麽意見,畢竟鄭氏那一百多個人頭也是跟我有關,但人家不犯錯的情況下,我們也沒辦法殺雞儆猴啊。”


    “其實想要查,就沒有查不出來問題的。”李承乾搖搖頭道。


    “我來就是問你,這件事要不然大哥幫你出手,我一直也沒什麽幫不上你們的,這件事可以借我的手,殺一隻雞。”


    李承乾的話李恪聽懂了,就是借著李承乾的名義,然後再這件事上搞一波門閥世家,不管他們做出什麽樣的反應,必然是有所反應的。


    到時候隻要動手了,哪怕最終的借口是從他們身上查出來的其他問題,但是這些人也肯定認為是因為這次的事情。


    隻是,問題是,這次的事情嚴格的來說算是一個什麽事情嗎?不算,大唐製定了全新的考試規則,而人家作為大唐的一員,家族裏麵做出調整不是很正常。


    當然這個具體的調整該如何處理,暫時確實是看不出來,但是現在就準備直接動手,身為合格的朝廷或者是掌權者,這不應該是正確的做法。


    他們有其他的違法問題,可以處理其他的違法問題。不能因為這個而就特意去查某一個,殺雞儆猴。


    這種口子不能開。


    更何況,天下門閥世家,真的挨個去查,哪個都能查得出來違法犯罪的地方,但現在大唐處於改革的關鍵時刻,有些問題,李恪隻能等一切徹底走上正軌才能去辦。


    加以改正的,可以既往不咎,但如果繼續違法犯法的,那就從重從嚴。


    “大哥,說實話,我不太明白,你們為什麽這麽激動,或者說反應這麽大,人家作為一個家族,在麵對家族危機的時候,不管是召開會議也好,做出應對措施也好,這都是人之常情。”


    “人都有危機意識,人都有天然的躲避危機的反應。隻要他們不違反大唐律,我們為什麽反應要這麽大?”李恪無奈的開口問道。


    李承乾頓了一下,然後無奈的開口道:“那是三郎你不知道他們聯合起來對天下的破壞有多大,而很多時候你又無能為力。所以,麵對這些人的時候,怎麽警惕都不為過。”


    “更何況,他們現在是沒有違反大唐律,但是等他們違反大唐律的時候,那一切就已經晚了。”


    李恪笑了笑:“大哥,我這麽說,即便是有個家族想要造反,但是在他沒有表現出任何征兆,同時我們也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證明,哪怕我們都心知肚明,但我們就什麽都不能做。”


    “至少,不能對他們動手。可以預防,但不能直接動手。”


    李承乾愣了一下:“為什麽?”


    “疑罪從無。”李恪嘴裏吐出了四個字。


    “你的意思是,哪怕這個人有重大的犯罪嫌疑,甚至說隻有他可能犯罪,但沒有直接證據我們就不能處罰他?”李承乾皺了皺眉頭。


    “對。”李恪很幹脆的點了點頭。


    “為什麽?”李承乾有些疑惑的看著李恪。


    “為了保護無數的普通人。”李恪輕聲開口道,他指了指周圍不遠處匆匆路過的宮女,小太監繼續道:“大哥你有沒有聽聞過,就像是這宮裏的宮女,小太監,因為疑似偷盜某些東西而就被生生打死的?”


    “事後卻發現並不是這些人本人所為?但打死他的人並不會遭受什麽處罰?”


    李承乾頓了一下,這事怎麽說呢,可以說從有曆史記載開始,就沒有斷絕過。


    “有吧,那麽問題也來了,如果法律不執行疑罪從無,那這個有權有勢的人就有足夠的辦法和實力弄死普通人,而且還是在合法的範圍內。”


    “當然,任何事都有兩麵性,壞的一麵就在於,一些真的罪犯,但因為他的犯罪過程太過於完美,沒有證據,有可能放過壞人。”


    “但相較於前麵那一條壞處,我寧可放過一兩個壞人。”李恪的表情很嚴肅,因為他在後世已經聽過了類似的無數事情,這還是真正的在執行疑罪從無的前提下。


    如果不執行這個前提,能想象什麽是樣的後果嗎?


    但在大唐,這個說法就不可能存在,很多時候斷案更多的是看斷案者的心情。


    律法的完善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完成的,隻能是一步步的改,因為有些東西你必須要符合國情的一步步跟隨社會狀況去擴充完善。


    任何事情都是這樣。


    如果一步到位……結果就是蛋都碎了。


    在大唐也是如此,目前長孫無忌這邊兩年一次的大會,每次都增設修改許多法律,這個進度在大唐來說已經足夠的快了。


    李承乾認真的看著李恪,良久他才歎了口氣道:“三郎,你心裏有一顆仁慈之心,但你以仁君之風待人,別人未必領情啊。”


    李恪有些無奈:“大哥你就別誇了,不管我願意不願意,這就是事實啊,管理一個國家就是如此。”


    “治國又不是個人恩怨情仇,如果治理一個國家,就像是個人恩怨,我不爽你,直接就拿刀上門,那這個世界早就亂了,治理國家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妥協和正在協商妥協的過程當中度過的。”


    “而不管是何種形式的戰爭都是最後無法談判之後才進行的。一個不懂妥協的領導者,必將一個國家帶入毀滅的道路。”


    “因為不懂妥協,哪怕國家再強大,也就意味著四麵樹敵,甚至曾經的盟友都有可能被推向敵人那邊,失道寡助,得道多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樂並收藏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