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說話間,船隻已經遠遠的開始進入上海縣的港口,這裏的港口跟李恪當初來的時候都已經完全不同。


    整個港口的麵積跟後世自然是沒得比,但是港口上麵停泊的碼頭全部都用鋼筋水泥硬化了出來。


    而更讓兩位使臣震撼的是,在這個碼頭裏麵,體積比他們現在乘坐的這艘船隻大了一圈還要多的船隻停放的密密麻麻的。


    當他們的艦隻進入這裏的時候,船上的士兵先是通過旗語跟岸上交流之後這才逐步的開始靠岸。


    而等他們靠岸之後,兩位使臣才發現,就在岸邊的碼頭邊上,一個個整齊的方塊就如同石刻一樣矗立在那裏。


    他們的身上都穿著大唐新式的軍裝,雖然沒有穿著鎧甲,但是他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個特製的大型背包。


    而他們的身上也攜帶有武器,弓箭,弩箭等。


    所有的東西擺放的位置,和他們人站立的位置都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如果不注意看,你甚至都覺得他們可能是物體,而不是活人。


    這樣的軍容,看的他們都是一臉的震撼,早就聽聞大唐的閱兵式獨步天下,當年大唐國家烈士陵園建立的時候的閱兵,據說震驚周圍所有國家。


    隻是沒有輪到他們看,現在他們算是看到了部分。


    “二位使臣,請。”李道宗微笑著做了個請的動作。


    “不敢,將軍請。”


    李道宗倒是也沒有過多的謙虛,而是直接抬腿走下了船隻。


    等李道宗下船之後,下麵列隊的一位將軍立刻快速跑步過來,直接在李道宗麵前停下,立正,敬禮,然後大聲開口道。


    “報告將軍!大唐太平洋戰區陸軍第一師,應到一萬一千二百一十二人,實到一萬一千二百一十二人,請將軍檢閱!”來的將軍大聲做了匯報。


    “不檢閱了,陛下的命令是讓我們盡快趕到新羅和百濟,穩定地區局勢。所以現在,我命令,所有部隊按照既定順序登船!直接出發!”李道宗直接開口道。


    “是!”


    隨著李道宗的一聲令下,一個個方塊的士兵迅速開始以快速卻井然有序的速度登船。


    而兩位使臣自然也是分別跟著李道宗和程咬金各自登上了一艘戰船,他們在這裏就要分開了。


    因為他們接下來將會在這裏直接分開,分別前往新羅和百濟。


    新羅和百濟所占的領土,其實後世的三八線是有道理的,因為現在新羅百濟和高句麗之間的邊境,幾乎就跟後世的三八線很多地方極其相似和接近。


    而原本三者的地圖是,南邊半島上,新羅占據了大部分土地,而百濟實際上是沒有跟高句麗接壤的土地的。


    百濟位於整個南部半島的西南區域,而跟高句麗接壤的部分全部都是屬於新羅的。


    而正是因為高句麗在背後的鼓動,百濟跟新羅之間發生衝突之後,百濟就占領了新羅靠近半島西側海岸一片狹長地帶的土地。


    然後百濟和高句麗之間也就有了接壤,不過麵積很小,大部分的區域還是新羅的。


    但目前百濟和新羅談判的局麵就是百濟依然暫時占據這裏,然後將南側的另外一部分土地交還給新羅。


    說白了,新羅是害怕百濟自己跑了直接南撤,那樣的話百濟可以直接暫時擺脫和高句麗的戰爭,由新羅自己單獨麵對。


    而百濟想的也很清楚,高句麗的行為這是妥妥的背叛不說,而且居然還想先消滅他們,這叔叔能忍嗎?不能啊!


    但是他們也很清楚,他們自己是無法抗住高句麗的,隻能跟新羅一起,所以才同意了這個方案。


    現在的局麵大概就是這個,本來新羅是不太願意的,因為半島西側都是平原,也就是後世的漢城、首爾等地。


    而東側則都是山峰,隻有靠海的部分才有平攤的山地。


    所以過讓給百濟的土地自然也不可能太多,但現在也無所謂了,大唐介入之後,這裏的局麵很快就會發生變化的。


    百濟的組成跟新羅不同,新羅是一直生活在半島上的三韓之一的辰韓,是半島上原生的民族。


    新羅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但那個時候的新羅沒有形成國家,而是部落聯盟之類的。


    直到大約在東晉時期才形成由金氏統治的國家,也就是稱之為新羅。


    但百濟其實是扶餘人南下朝鮮半島之後建立的國家,如果沒有李恪介入的話,新羅會在後麵一直追隨大唐,然後借由大唐的手滅掉高句麗和百濟,再統一大部分的南側半島區域。


    然後大約在三百年後,新羅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最後又歸附於北側重新發展起來的高麗,然後國亡。


    從那之後,這個半島上的國家才稱之為高麗。


    當然,現在而言的扶餘人最早也是生活在高句麗以北的,也就是後世的東北地區,也是這個地區最早建立政權的。


    而扶餘人從漢朝時期就深受漢朝的影響,加上所處區域的問題,所以扶餘人一直以來都並不是遊牧民族。


    但扶餘人不是遊牧民族,卻因為所處的地方非常適合養馬,而且也經常出名馬,所以這裏才不缺少騎兵。


    三國時期的白馬義從的戰馬幾乎都是來自於這些地方。


    而高句麗跟百濟之所以能搞到一起,就是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是扶餘人所建。


    他們也算是同宗同源,不過現在各自有了國家,雖然一個祖宗,但是該打仗還是要打。


    裝載一萬多名士兵僅僅隻需要十五艘船隻,但兩隻艦隊的總體船隻數量卻超過了三十隻。


    而兩隻船隊登錄的位置也都是兩個國家各自的首都,一個泗沘,一個金城。


    程咬金這裏快一些,李道宗這裏要遠一些,不過相差也不過就是幾個時辰而已。


    泗沘和金城都不算是沿海城市,但它們距離海邊並不遠,畢竟半島就沒多大。


    所以這兩個城市靠近的海邊都是有碼頭的。


    但這些碼頭,都太小了,至少對大唐的這些船隻來說太小了,隻能是勉強停靠而已。


    下了船的李道宗第一個想法就是,這個碼頭,得先重新建起來,即便不用鋼筋混凝土,木質也得建,不然的話,這裝載速度也太慢了。


    ~~~~~~


    今天孩子有些磨人,來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樂並收藏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