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令想了想,族長說的也有道理,大唐不遠數千裏還得坐船抵達,後勤肯定是由新羅和百濟提供的。


    而大唐可不是新羅百濟,他們的士兵肯定要求更高,新羅百濟能提供大唐多久的物資供應?


    要知道一萬精銳士兵,如果吃的質量不錯的話,至少要數萬百姓種植的土地才能夠養活得起。


    而現在新羅和百濟之間的戰爭可是消耗了不少的糧食了,最重要的是,養活士兵可不僅僅隻是提供糧食就行了。


    軍事物資的運送都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百姓所進行徭役,才有足夠的人力和時間運送物資。


    而徭役的時間可不能太長,但如果戰事拖延下去,那新羅和百濟被拖垮的時候,大唐自然也就隻能撤軍了。


    “沒問題,我們可以拖,但大唐顯然是拖不起的,新羅和百濟是找不到那麽多徭役的百姓的,如果他們強行找了,那麽新羅和百濟就會崩潰,崩潰之後,大唐依然需要撤軍。”於令很是幹脆的開口道。


    “對,這是最好的策略,雖然我不知道淵蓋蘇文到底是發現了什麽才主動放棄了這個位置,但淵蓋蘇文的軍事才能是有的,他既然放棄,那我們如何小心都不為過。”於氏族長很是滿意的點點頭道。


    “是,族長,我記住了。”於令認真的點頭道。


    “你知道就好,我知道你想證明你自己,你想證明你不比淵蓋蘇文差,但是記住一點,你越是急切的想要證明什麽,就越是不能急。”


    “凡是成大事者,愈是謹小慎微,急於求成,急功近利者必敗無疑,有時候不要管旁邊的人說什麽,你就既定執行你的策略就行了。”於氏族長又看著他認真的開口道。


    “是。”於令認真的點頭。


    “你明白就好,記住一點,你現在如果失敗了,你自己能明白你自己的處境,但是隻要你不著急,隻要你跟大唐對峙,你就最起碼立於不敗之地。”於氏族長又換了一個角度叮囑他。


    他實在是怕於令衝動,因為一旦衝動,就有可能產生很惡劣的後果,但隻要不衝動,那就不會輸。


    現在落入了淵蓋蘇文的計策當中,這就是最好的辦法。


    也就是李恪不知道他們的戰術,要是李恪知道了,高低得說一句。


    你這不就是一千多年後某位星際選手的戰術嗎:隻要不想贏,我就不會輸,糞坑流?


    不過也無所謂了,因為我也是這麽想的,你說巧不巧?


    兩位糞坑流選手相遇的結果,那就是看誰能贏得更多的優勢了。


    不過我在等cd,等技能生效,你在等什麽?


    領取職位之後,於令就迅速前往了邊境地區,在抵達邊境之後,於令一邊部署好軍隊防務,一邊開始指揮軍隊進行試探性的進攻。


    實際上高句麗現在所占據的幾個城市也是新羅和百濟的,不過這些城市都是矮小的縣城,算不上戰略要點。


    釋放出斥候之後,大概兩天的時間,於令就知道了最新的情況,新羅和百濟幾乎讓出了邊境的三座城市,然後主動後撤。


    接著在後麵組成了一道全新的防線,而在最突出部的城市裏麵,駐守的就是大唐的軍隊,除此之外,左右兩側的兩座城市也有大唐軍隊的駐守。


    於令更新了最新的前線地圖之後,他就陷入了沉默,這三座城市剛好卡住了整條防線最主要的戰略要點。


    如果這三座城市不拔除,兩側的城池就算是攻下來都沒用。


    因為他們不敢深入,兩側的地形太好切斷了,一旦切斷就是甕中捉鱉。


    想到自己族長所說的穩,於令就大概明白原因了,這種局麵,隻要占領了這幾座新羅和百濟準備放棄的城市,接著按兵不動,跟大唐相互對峙。


    那對他來說就利於不敗之地。


    因為無論如何他都有說辭,而且不是毫無戰果不是嗎?算上對方最新放棄的三座城市,高句麗已經占據了六座小城市了,也算是頗有收獲。


    “傳令,全軍推進,先拿下對方放棄的三座城市再說。”於令二話不說直接下達了軍令。


    “另外,推進的速度不用過快,將斥候的數量增派三倍,周圍的一切全部都調查清楚。”於令又補充了一句。


    反正他又不著急。


    “是!”


    於令這邊推進的同時,李道宗這邊自然也是收到了高句麗邊境軍隊異動的情報,他這邊也立刻警覺了起來,尤其是讓新羅向那三座準備放棄的縣城區域內的百姓,通知他們準備撤離。


    至於願意不願意撤離,那就看他們自己的了。


    畢竟李道宗現在隻是來“維持地區穩定”,而不是“幹涉他國內政”。


    雖然大唐有權利幹涉他國內政,因為新羅女王都是李世民冊封的。


    但他接到的命令就是不幹涉,所以他隻是通知。


    那些百姓撤不撤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


    新羅這邊通知了,當於令穩中求穩的推進到三座城市的時候,三座城市的百姓早已經有了心裏準備,守軍更是幾乎沒怎麽抵抗就直接撤退了。


    上麵都準備放棄了,抵抗沒有任何意義,這也是李道宗的意義。


    因為他們的任務又不是徹底打敗或者是消滅敵人,所以抵抗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這種無意義的消耗沒有任何作用。


    雖然都是新羅的士兵,但他們也是人,也是士兵,重點是將來有可能是大唐的百姓,沒有必要無意義的消耗他們的生命。


    對於百姓來說,這三個城池的有錢人,貴族,官員以及士兵都撤退的一幹二淨。


    前者是怕被高句麗給幹掉,而後者則是因為軍令,他們必須撤退。


    至於百姓,三個縣加起來接近十來萬的百姓,撤退迴高句麗境內的大約有七萬人左右。


    七萬人裏麵,走向新羅更深的境內,投奔親戚之類的百姓大約有三萬,剩下的四萬人基本都集中在了大唐控製的三座城池的附近。


    其中李道宗這裏就聚集多出了兩萬多人。


    “我們的城池能容納多出來的兩萬人嗎?”李道宗看著這座縣城的官員樸信宗問道。


    “迴將軍的話,容納他們沒問題,城裏有足夠的位置可以臨時搭建窩棚,反正是夏天,也不用怕冷。”


    “另外就是還有不少廢棄的房屋,這些房屋也可以臨時征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樂並收藏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