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南疆,雲南州。


    這裏剛剛設立州沒多久,整個大理地區和昆明地區已經徹底成為了雲南州這裏的主要聚集點,因為這兩個地方有著大量的平原地帶可以種田,可以生存大量的百姓。


    而原本很多生活在山區的山越之民也是從山裏麵遷徙出來在這裏種田。


    其實這裏的山越之民之前生活的環境非常的蠻荒,很多部落村寨等都像是原始社會的部落一樣,而一些深山裏麵的村寨更是有著一些非常血腥的原始祭奠的方式生活。


    而大唐對這裏的影響,一直以來可以說是非常弱,或者說曆朝曆代對這裏的影響都非常弱。


    雲南州東側的兩廣之地還好一些,畢竟靠海,然後在漢朝,春秋戰國時期,廣州港逐漸開始繁華之後,這裏就逐步的有人開始滲透過來。


    但雲南這些地方的山區,卻一直保留著原始的風貌,即便是這些地方曾經也是歸屬於大漢等中原王朝,但實際上深山裏麵完全是另外一個世界。


    跟後世不同,這個時代,大量的原始森林還覆蓋在這裏的大片土地上,就像是李恪所想建個秦王莊的蒼山洱海旁邊,茂密的原始森林一直從蒼山綿延而下,直接延伸到了洱海旁邊。


    如果不是大唐對這裏掌控之後,逐漸的開始向這個地方移民,砍伐森林用於建築房屋,燒製木炭,然後再周圍的山上探查礦物,用於修建鐵礦等的話,這裏的森林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這個時代跟後世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但在短時間裏麵,自然的力量是無法跟上人力破壞的,哪怕這是古代都是如此。


    而隨著大量的山越之民的集中從山林裏麵遷徙而下,這裏一個個大型的聚集點也在不斷的形成。同樣大唐的各級部門自然也是不斷的開始建設起來。


    這些地方很多官員都是兩廣之地調遣而來的官員,而這些官員也算是第一批經過了李恪改革的人,這些當地的官員很清楚秦王殿下所想要的是什麽,畢竟他們在兩廣之地都已經有了經驗了。


    更何況他們想要拿下更多的類似於麗質港這樣的港口和城池,那必然是要穩步跟進殿下的腳步啊,必然不可能給殿下搗亂。


    像是馮盎等家族更是第一時間響應的。


    除了負責主要管理的官員之外,這裏的大部分治安軍成員則也是從兩廣那邊調過來的,而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由那邊的山越之民經過訓練和培訓之後上任的。


    他們有著追隨李恪的思想,同樣也有著熟悉當地山越之民的風俗習慣,了解他們生活習俗的能力。


    所以這些當地的管理以一種高速發展的狀態在迅速平穩。


    其實是李恪高估了這裏的難度,他腦海裏麵所接受的意識更多的都是後世清末到建國初期之間這些少數民族如何難以相處,如何比較刁鑽等等印象。


    而來到大唐之後,他又根本沒有了解過當地的百姓,所以他才在各個方麵都加強了力量來處理這些當地山越之民的事情。


    但李恪忘記了一件最根本的事情,在大唐,這些山林裏麵的山越之民,他們幾乎大部分都是處於溫飽的掙紮線,很多部落的生活都出於極度原始的狀態,活著就是最大的追求。


    另外就是,一些亂七八糟的信仰和傳統根本沒有在這裏成型,隻有一些原始崇拜之類的,民族問題遠遠沒有後世那麽難以處理,或者說有沒有形成民族都是一個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李恪的思想進入這裏的時候,可以說是第一批侵占了這些最淳樸的,剛從原始狀態走出來的山民思想。


    恐怕李恪都無法想象到,在這山越之地裏麵,李恪所傳遞的一切說法,所傳遞進來的一切規矩在這裏的影響力反而是最大的!


    也就是說,李恪反而成為了這裏最大的信仰!


    這就導致,大唐對當地的統治力以恐怖的速度在加深,這也是為什麽大唐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麵,徹底消除了當地六詔的影響力,原本的南詔也迅速成為了大唐的一個州郡。


    而在這裏,響應大唐征兵政策,成為義務兵的山民士兵也是最多的!


    因為從來沒有一個人徹底解決過這些人的溫飽問題,從來沒有人一個人徹底解決過他們當地的人生病救治問題,從來沒有。


    但是李恪做到了。


    通過瀾滄江的反向運輸,每年大量的,不計成本的糧食、食鹽以及各種低廉的布料運送到雲貴之地,讓李恪在這裏的影響力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高度。


    恐怕也就唯有青海能跟這裏相比。


    隻是李恪自己還不自知而已。在曆朝曆代裏麵最難解決的南蠻,現在是大唐秦王最忠實的追隨者,連原本整個嶺南道都要算上,因為這些地方也是以山民為主。


    雲南州,普洱郡,新部。


    新部歸附大唐已經一年有餘,他們也是從大山當中遷徙而下,居住在普洱郡的最南側,再南側是幾個獨立的大型部落,不過那裏暫時沒有依附大唐。


    新部按照大唐上麵的劃分是一個鄉鎮,但其實人口並不多,因為這裏考慮到了後續其他部落的逐步遷徙,所以規劃為了鄉鎮。


    但實際上整個新部隻有不到五百人居住而已,但因為這裏規劃為了鄉鎮,所以大唐雲南州的刺史也是要負責這裏的糧食問題,鼓勵當地的商隊向這裏運輸糧食,然後再迴收新部收集起來的藥材,再將藥材運送迴昆明附近進行處理加工。


    不僅僅是糧食,一些布匹,食鹽都是要運送給他們,這些商隊會有大唐朝廷給他們月錢補貼。


    寧山的商隊就是這樣的商隊,他們的商隊主要是由雲南州這邊的馱馬以及兩頭大象組成的,沒錯他們的商隊裏麵還有大象!


    這兩頭大象也是當地的山民部落送給他們的,馴養大象並不容易,這兩頭成年的大象為他們托運了大量的物資不說,最重要的是這兩頭大象是他們商隊的武力擔當,可以威懾周圍這原始叢林當中的各種各樣的大型野生動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樂並收藏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