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長安逐步臨近春節,長安也逐漸變得越來越熱鬧,而如今大唐公元紀年因為印刷技術的再一次進步,成本再一次的降低,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紙張的成本也在逐步的下降。


    在今年冬季的時候,大唐各個道州開始由隸屬於文化部下屬的太史局製定的大唐日曆第一次公開對外發售。


    這個日曆算是李恪為了建設大唐日報隨之在大唐各地建設的印刷廠的擴充任務。


    采用最便宜最劣質的紙張,然後印刷出來的日曆包含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包含公曆和農曆兩種紀年方法,上麵就像是後世的日曆一樣,也印刷了一些適宜和忌諱的事情。


    反正這些東西對太史局來說也不過都是小事情,將一年的時間大概算出來也沒什麽,都是傳統藝能,它很便宜,這樣一本日曆被李恪壓縮到了一文錢。


    這個幾乎就是成本了,它不賺錢,算上運費的話,李恪最多允許它的售賣價格是2文。


    2文錢如果放到貞觀初年的時候,這個數字對普通百姓來說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放到現如今的大唐來說,這個數字就不算是什麽天文數字了。


    可以說幾乎所有的百姓都消費的起,因為免除了農稅等緣故,百姓的手裏麵都有了一定的資金,雖然看起來2文錢購買一本日曆,對百姓似乎是有一些奢侈。


    但實際上這些日曆上麵所記錄的東西,對很多百姓而言還是很重要的。


    之所以李恪急著推廣這個是因為在這個時代,日曆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算是拓展大唐文化,拓展中國文化影響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


    要知道,隨著裴行儉的中部華洲戰區建立之後,大唐的紀年方法就在天竺,波斯等國家都迅速開始傳播了開來。


    他們也許不會采用大唐多少年的紀年方式,但是他們卻都采用了跟大唐相同的,就是如何計算一年多少天,一天多少時間的方式。


    因為大唐的方式是極為精準的,前所未有的精準。


    劃分時區對現在的大唐太史局來說並不是什麽難事,而時區劃分完畢之後,對於各個地區的時間推算,自然都是以長安時間為基準,然後再進行推算出各個時區的時間。


    而這些當地的國家,對於這些計時精準的大唐紀元,自然都是非常的青睞。


    而為了配合推廣大唐紀元和時間,李恪都已經讓人將大唐的鍾表出售到了波斯,拜占庭,阿拉伯這些國家。


    他們想要使用時間,自然就要使用這些紀元紀年的方式,不管他們如何命名這一年,是波斯某某皇帝幾世多少年也好,還是波斯多少年也罷,都無所謂。


    至少他們的過年時間,每個月幾號等時間都是跟大唐相同的,有這個就足夠了。


    文明是時間的見證,而時間則是文明的載體。


    沒有文明的見證,時間自然也沒有了存在的意義,同樣,沒有時間作為載體,文明也無法沉澱且變得濃厚。


    看似簡單的日曆,卻是可以提升百姓對國家的參與感,代入感,以及歸屬感。


    因為在這個簡單的日曆上麵,它顯示的不僅僅是時間,更多的是數千年的文化積累。


    周易、節日、曆史等等都濃縮在了這一本小小的日曆上麵。


    雖然今年的日曆印刷的有些著急,但後麵每年的日曆還可以再上麵印刷一些小故事,以曆史故事為主體,用白話文包含有大唐的天文、地理、人文等所有的知識。


    固然每一頁上麵隻是一個簡單的介紹,但對可能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自己村莊的百姓來說,這些知識就可以極大的拓展他們的眼界!


    一千多年後的一個普通人為什麽扔到古代都可以能變成一個才高八鬥的人,就是因為無數信息的衝擊之下,哪怕是被動接受的信息,都讓他們的大腦裏麵充斥了極多的知識。


    這些知識在現代社會看似沒有任何用處,但古代它所帶來的影響可就太大了。


    同樣,為什麽這個時代的百姓那麽愚昧無知,不就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接受任何信息的渠道嘛?而這日曆,就是渠道之一。


    它的上麵不需要多麽精準,多麽高深的知識,隻需要記載很多常識就可以了,而這些常識對所有百姓普及下來都是一個巨大的提升。


    而他們在了解這些知識的過程當中就是在了解中國文化,在了解中國文化的過程當中就是在增加他們的歸屬感,讓他們不斷的重複的確認自己是一個大唐人的事情。


    可以說,這些知識是在連續不斷的從潛意識裏麵暗示他們,暗示他們是一個大唐人!


    大唐27年新年之前最後一次大朝會,李恪坐在這個龍椅上,精神多少有些恍惚。


    雖然過去了一年,但總感覺就好像是過去了很多年一樣,主要是這一年的變化也太大了,不說別的,去年他不過是一個皇子,但今年他已經是一個皇帝了。


    成為皇帝也就算了,現在他老爹跑到了海南廣州那邊玩耍去了,母後母妃晉陽她們都跟著一起去了,晉陽據說中間要迴來的,後來也不知道為什麽沒迴來。


    可能是因為路上的天氣太冷了自己老爹又不放心。


    至於自己大哥,他人壓根就沒有從遼寧州迴來,但自己的大嫂他們卻在李恪繼位的第二天就直接從東宮裏麵搬出去了。


    李恪讓人去問了,說是自己大哥安排的。


    他還能說什麽呢?李世民讓秦瓊通過安全部傳達全國的那份詔書裏麵,不僅僅有禪位詔書,而且還有李承乾自己放棄太子職位,說自己的才華無法繼承大唐的文書。


    隻能說,李恪當初忽略了安全部,或者說他忽略了人心。


    他可以說是監國了這兩年,通過安全部等各個部門安排事情習慣了,當自己老爹以他的名義安排事情,並且說他會受到影響的時候,下麵的所有安全部治安軍等成員保密措施不要太好。


    而情報部方麵都是出自悅來商行的人,而悅來商行的人當然不會反對殿下提出的事情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樂並收藏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