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聽到消息第一時間告訴我。”


    “是。”田蒙立刻彎腰行禮。


    “對了,讓張喜的人盯著長安城裏麵一些,每天貼小字報的時候,看看有沒有別有用心的人瞎打聽,將這些人都記住了。”


    “是!”


    “還有,告訴那些士子,就跟他們說,目前朝堂情況就是這樣,但這不是結束,這隻是戰爭的開始!一場看不見的戰爭開始了!這是我們和他們之間的鬥爭!他們手中的筆就是最有力的武器,本殿下受傷了,暫時管不了這件事,就靠他們了!”李恪開口道。


    “是,殿下,我明白。”


    李恪的命令很快就傳遍了長安城的各個角落,遍布長安的地頭蛇立刻出動,快速將準備好的東西貼在了各個角落裏麵。


    今天其實就有不少人等著了,不過今天沒有那麽早,而這會兒小字報一貼出來,不少人就圍上來了。


    “是蘭陵笑笑生嗎?”


    “是的是的來了,看看大佬今天說什麽。”


    ……


    “今天就不講故事了,分析一下朝廷局麵,我感覺大概率是大唐周報要被收迴國有,朝堂大部分文臣背後都有門閥世家的影子,他們不可能允許這種為民說話的東西出來,不過蜀王殿下應該也不是善茬,估計會拿迴一些東西。”


    “最重要的是,大唐周報的出現,以及昨天蜀王殿下開始大規模賣便宜的紙,這意味著造紙的技術得到了更大的進步,大唐的諸多寒門學子有福了,以後會有更多便宜的書籍可以讓普通人讀。”


    “就這一點,諸多跟我一樣的普通讀書人應該感謝蜀王殿下。也許有一天朝廷開放科舉限製,我們這些寒門子弟也可以參與科舉!”


    今天的內容很短,但是卻引發了不少的轟動,因為許多普通的文人士子已經知道了這麽一小片地方可以看到許多新奇的觀點,而且還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跟其他人匿名交流,可以在這裏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而周圍還有許多百姓能夠看得懂。


    而蘭陵笑笑生作為最早出現的,自然是大家都爭相觀看的,而今天的內容可以說瞬間打開了許多人的眼界!


    “蘭陵先生分析的果然絲絲入扣,沒想到他跟我們一樣都是普通學子。”


    “其實民間有許多奇人異士的,厲害的人也有,你看漢之韓信,不就是普通人?”


    “是啊,蘭陵先生說的對,我們是應該感謝蜀王殿下。”


    “可惜就是大唐周報被這些人給收迴了。”


    “噓,慎言!他們當然要掌控屬於他們的力量了!”


    ……


    等朝堂下朝之後,在朝堂之上發生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整個長安城,就算是有心人想要隱瞞,李恪怎麽可能讓這些消息隱瞞。


    李恪在朝堂之上所說的話,都一字不落的傳遍了整個長安城。


    “果然!沒想到蜀王殿下因此而受到了陛下責罰!不過蜀王殿下這幾句詩寫的是真的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是啊!這寫的豪氣十足啊!沒想到蜀王殿下有大才!”


    “痛快!太痛快了啊!蜀王殿下罵遍朝野!這些人就該這樣,搶奪別人東西還說的振振有詞。”


    “蜀王殿下罵人的那一首一句詩也寫的太形象了!他們的嘴臉果然醜陋!”


    “不知道明天蘭陵先生又該如何點評。”


    “能怎麽點評,肯定是要隱晦一點,不然要是被抓住把柄的話,那可麻煩了,沒看到蜀王殿下的最後結果都不好嗎?”


    一向拖遝的大唐朝廷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跟李恪這裏交接了大唐周報的相關信息,其實沒什麽好交接的,報紙這東西解決了紙張和印刷之後,就沒啥技術含量,古人一看就能明白。


    隻是讓李恪沒想到的是,交接的同時還有李世民的一道聖旨,嚴禁李恪再折騰什麽大唐日報,大唐月報之類的東西。


    看到這個聖旨,李恪就有些感慨,誰說古人不懂的?這不是挺會舉一反三的嗎?這種小手段,古人都會玩,他們隻是受限於眼界而已,聖旨的背後必然是李世民跟長孫無忌等人相互妥協的結果。


    至於大唐周報日後不會再用李恪這裏的印刷廠,他倒是不在乎,本來印刷術在這個時候就有了雛形,曆史上之所以沒那麽快普及,是因為有人不想讓它普及,別以為古人真的什麽都不懂,看不穿這些事情。


    但是現在李恪已經弄出來了,那就沒有遮掩的必要了。


    曆史上的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花了將近四百年才改進,是因為技術難度真的那麽高嗎?


    並不是,主要就是一,有足夠的工匠而沒有那麽多的印刷品,門閥世家掌控印刷技術,最多是內部流通,或者是給皇室印刷,需求量小。雕版難度低,而且更好用,足夠了。


    二,就是沒有動力,改進這些幹什麽?沒什麽獎勵不說,而且還會被人控製,當然不會有人改進了,到了北宋年間,科舉的改革,寒門數量的逐步擴充,印刷的數量越來越多,活字自然應運而生。


    現在李恪發展出來的印刷術都是兩者皆存的,活字印刷用來玩報紙之類需要經常變更內容的,而雕版印刷用來印刷書籍,內容不會變,雕刻一板之後經常可以用。


    朝廷交接完大唐周報,長孫無忌這邊已經第一時間聯係了滎陽鄭氏。


    “你們的印刷成本能做到多小?”長孫無忌問道。


    “15文已經是極限了。”


    “紙張2文,印刷隻能收費3文,所以一張報紙虧損12文。”長孫無忌開口道。


    “郎君放心,錢不是問題,一年總歸不過不到5萬貫而已。我已經重獎命這些工匠改良印刷技術了,相信後麵成本會下降。”滎陽鄭氏的負責人是一個中年人,鄭強,雖然他不是家主,但他卻能代表家主。


    “我不是擔心這個,而是如果報紙的銷量增長,你們能不能扛的住。”長孫無忌看了對方一眼開口道。


    鄭強一聽這話就笑了,他開口道:“我來之前,家主那邊交代了,您放心,虧損多少我們一力承擔。”


    “嗯,還有一點,如果前期要加快印刷的話,最短能在幾天之內出成品?”長孫無忌問道。


    “如果內容準備好,要三天。”鄭強想了想道,“我們可以繼續擴大規模。”


    “擴吧,蜀王不會那麽容易放棄的。”長孫無忌很幹脆的擺擺手道,“我們不等七天,三天內就出一期,理由就用更換朝廷運營之後的加印,在這一期報紙上,我們要吹捧一下蜀王。”


    說完之後,長孫無忌忍不住冷笑了一聲,他們以前隻是沒有這些手段,但是論玩弄人心,輿論造勢,唇槍舌劍,蜀王殿下你還嫩了點。曆史沒教你嗎?千金買骨,徒木立信這些典故用的都是這些手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樂並收藏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