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煢煢孑立的韋待價
隋唐:訂婚李秀寧,開局大雪龍騎 作者:清風明月夜123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宮,禦書房。
楊昭看著手中的賬本,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這些,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經過徐公的講述,楊昭倒是沒有什麽意外之色。
這群門閥士族的行為,才符合他的計劃。
“門閥士族越來越囂張,陛下,這次必要嚴懲不貸!”
徐茂公很是憤怒,同為士族,他感到羞愧。
楊昭卻是搖搖頭:
“不急,就這件事而言,還到不了這種地步。”
魏征有些著急:
“陛下,眼下修建漕運一事迫在眉睫,百姓都在等著開建,這……”
楊昭沒有說話,徐茂公則是說道:
“陛下,這件事牽扯甚廣,或許,這是一次機會?”
從韋待價說出這件事,來皇宮的路上,他想了很多。
毋庸置疑,這一定是門閥士族弄得鬼。
隻是單憑這件事,或許無法將其連根拔起。
畢竟事情查起來很麻煩,又沒有名單,難度非常大。
沒有證據,就隻能一拖再拖。
可他們如今最缺的,就是時間。
過了半響,楊昭點點頭:
“此事朕已經有了想法,這的確是個機會。”
魏征有些不解:
“陛下,對於他們來說,就算是查出來了,也無關痛癢。”
他知道楊昭說的機會是什麽意思。
一定不是不痛不癢的懲罰,而是要在他們的身上狠狠的來一刀。
至於一舉連根拔起,他覺得時機還不夠成熟。
也不可能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做到的。
“對了,你們覺得那位戶部尚書如何?”
忽然間,楊昭問了一句沒頭沒腦的話。
魏征立刻迴道:
“為人正直,剛正不阿。”
徐茂公則是說道:
“為國為民,但有些操之過急,尚且年輕。”
楊昭心裏有數,這對他的計劃很重要。
他不希望自己誤殺任何一個清官,好官。
“陛下,明日早朝之上,該如何是好?”
魏征此時滿腦子都是銀兩不夠的問題,不快點解決,有失信於天下。
讓百姓寒了心,可不好。
楊昭笑了笑:
“此事不急,不是已經收上來五十萬兩了嗎?”
“先用著,剩下的,我有一計。”
說著,楊昭朝著三人招了招手。
隨後三人開始了長達數個時辰的密謀。
出了皇宮後,馬車上。
魏征一臉莫名的味道。
“徐公,這次陛下,是不是玩的有點太大了?”
他心裏有些拿捏不準,想到得到一絲安慰。
徐茂公摸著胡須大笑一聲:
“這不就是咱們的陛下嗎?”
“還有比這更好的辦法嗎?”
“魏公可有良策?”
一連三問,問的魏征啞口無言。
迴到府上,徐茂公瞧見書房內韋待價還在原地打轉,心中生出一絲愧疚。
給他忘了……
“徐公!您可算是迴來了,如何,陛下怎麽說?”
韋待價並未瞧見魏征一同迴來,心中也沒在意,直接問道。
徐茂公笑了笑,說道:
“無事,明日朝堂之上,你照常宣告。”
“天色也晚了,本公也就不留你,快些迴家吃飯吧。”
韋待價皺了皺眉頭,帶著滿臉的疑惑走了。
這次來找徐茂公,算是吃了一顆定心丸,明日陛下定是不會責怪了。
他想不明白的是,為何出了這麽大的事,去了一趟宮裏,迴來還笑嗬嗬的?
而且一去就是一個下午,迴來的時候天的黑了。
商議了這麽久,一定是有什麽結論出來。
再加上魏征並未一同迴來。
說明事情已經敲定了結果,不需要再商議。
迴來之後,徐公沒說具體內容,隻吩咐了他該做的事情。
不想讓他知道?
一定是個大事。
陛下有大動作,不放心自己,才有這麽一出。
思來想去,韋待價將過程猜測的八九不離十。
想到此處,他的心中也就定了下來。
他著急的不是自己會不會被處罰,而是這件事本身。
若是處理不了,就是陛下不處罰,他也寢食難安。
若是處理好了,他也就放心了。
自己是否正確,明日上朝之時,也就清楚了。
……
豎日,寅時。
天還未亮,午門前,文武百官已經相繼來到此處。
等待著早朝的開始。
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說一些家長裏短的話,綿裏藏針。
“陛下最近上朝心情愈發的好了。”
“修建漕運在即嘛。”
“不過聽說好像出了紕漏。”
“我也聽說了,不過也不關我們的事,該捐的都捐了。就是陛下怕是要發脾氣,爾等少觸黴頭。”
“本官沒做虧心事,一些都是按照陛下旨意去做,與我們無關。”
“哦?那關誰的事?”
眾人相視一笑。
與誰有關?
當然是督查銀兩數目,負責統籌和出納的戶部有關了!
自然,也就和掌管戶部新上任的戶部尚書韋待價有關。
午門前,韋待價一襲官袍,煢煢孑立,和周邊的文武百官格格不入。
他剛剛上任,與朝中大多數的門閥士族都不熟悉。
不過起源不再與他,而是他的爺爺韋衝。
韋衝任戶部尚書之時,一身正氣,做事古板,任何事情都一板一眼。
按照規矩來,戶部處理的是有條不紊。
自然,也就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
於是乎,結果不用想,聯手擠下台。23sk.
導致他的父親這輩子也隻是個刺史。
若不是上一任戶部尚書肖立辦事不當,這位置,還輪不到他來坐。
有了這一層關係,朝中有人不高興,見到戶部再次出事,他們也是樂得看戲。
其餘官員也都是自身難保,或拉幫結派,隻要是個有腦子的人,就不會和韋待價走的太近。
文武百官們都樂得吃瓜。
卯時初,厚重的鍾聲迴蕩在漆黑的夜空,顯得蒼茫寂寥。
文武百官們從緩緩打開的東門進入,宗室王親則從西門進入。
楊昭高居龍椅,麵無表情的俯瞰著數百名官員,整齊有序的從午門進來,文武分列。
再有百餘名官員、勳貴進入金鑾殿。
奏對完畢,戶部尚書韋待價出列,朗聲道:
“啟稟陛下,昨日何地方府衙已將銀兩押送至戶部,賬本清理完畢。”
身邊大太監張恆將賬本遞給楊昭。
細細看完後。
楊昭盯著韋待價,冷聲說道:
“確認整理完成了?”
楊昭看著手中的賬本,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這些,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經過徐公的講述,楊昭倒是沒有什麽意外之色。
這群門閥士族的行為,才符合他的計劃。
“門閥士族越來越囂張,陛下,這次必要嚴懲不貸!”
徐茂公很是憤怒,同為士族,他感到羞愧。
楊昭卻是搖搖頭:
“不急,就這件事而言,還到不了這種地步。”
魏征有些著急:
“陛下,眼下修建漕運一事迫在眉睫,百姓都在等著開建,這……”
楊昭沒有說話,徐茂公則是說道:
“陛下,這件事牽扯甚廣,或許,這是一次機會?”
從韋待價說出這件事,來皇宮的路上,他想了很多。
毋庸置疑,這一定是門閥士族弄得鬼。
隻是單憑這件事,或許無法將其連根拔起。
畢竟事情查起來很麻煩,又沒有名單,難度非常大。
沒有證據,就隻能一拖再拖。
可他們如今最缺的,就是時間。
過了半響,楊昭點點頭:
“此事朕已經有了想法,這的確是個機會。”
魏征有些不解:
“陛下,對於他們來說,就算是查出來了,也無關痛癢。”
他知道楊昭說的機會是什麽意思。
一定不是不痛不癢的懲罰,而是要在他們的身上狠狠的來一刀。
至於一舉連根拔起,他覺得時機還不夠成熟。
也不可能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做到的。
“對了,你們覺得那位戶部尚書如何?”
忽然間,楊昭問了一句沒頭沒腦的話。
魏征立刻迴道:
“為人正直,剛正不阿。”
徐茂公則是說道:
“為國為民,但有些操之過急,尚且年輕。”
楊昭心裏有數,這對他的計劃很重要。
他不希望自己誤殺任何一個清官,好官。
“陛下,明日早朝之上,該如何是好?”
魏征此時滿腦子都是銀兩不夠的問題,不快點解決,有失信於天下。
讓百姓寒了心,可不好。
楊昭笑了笑:
“此事不急,不是已經收上來五十萬兩了嗎?”
“先用著,剩下的,我有一計。”
說著,楊昭朝著三人招了招手。
隨後三人開始了長達數個時辰的密謀。
出了皇宮後,馬車上。
魏征一臉莫名的味道。
“徐公,這次陛下,是不是玩的有點太大了?”
他心裏有些拿捏不準,想到得到一絲安慰。
徐茂公摸著胡須大笑一聲:
“這不就是咱們的陛下嗎?”
“還有比這更好的辦法嗎?”
“魏公可有良策?”
一連三問,問的魏征啞口無言。
迴到府上,徐茂公瞧見書房內韋待價還在原地打轉,心中生出一絲愧疚。
給他忘了……
“徐公!您可算是迴來了,如何,陛下怎麽說?”
韋待價並未瞧見魏征一同迴來,心中也沒在意,直接問道。
徐茂公笑了笑,說道:
“無事,明日朝堂之上,你照常宣告。”
“天色也晚了,本公也就不留你,快些迴家吃飯吧。”
韋待價皺了皺眉頭,帶著滿臉的疑惑走了。
這次來找徐茂公,算是吃了一顆定心丸,明日陛下定是不會責怪了。
他想不明白的是,為何出了這麽大的事,去了一趟宮裏,迴來還笑嗬嗬的?
而且一去就是一個下午,迴來的時候天的黑了。
商議了這麽久,一定是有什麽結論出來。
再加上魏征並未一同迴來。
說明事情已經敲定了結果,不需要再商議。
迴來之後,徐公沒說具體內容,隻吩咐了他該做的事情。
不想讓他知道?
一定是個大事。
陛下有大動作,不放心自己,才有這麽一出。
思來想去,韋待價將過程猜測的八九不離十。
想到此處,他的心中也就定了下來。
他著急的不是自己會不會被處罰,而是這件事本身。
若是處理不了,就是陛下不處罰,他也寢食難安。
若是處理好了,他也就放心了。
自己是否正確,明日上朝之時,也就清楚了。
……
豎日,寅時。
天還未亮,午門前,文武百官已經相繼來到此處。
等待著早朝的開始。
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說一些家長裏短的話,綿裏藏針。
“陛下最近上朝心情愈發的好了。”
“修建漕運在即嘛。”
“不過聽說好像出了紕漏。”
“我也聽說了,不過也不關我們的事,該捐的都捐了。就是陛下怕是要發脾氣,爾等少觸黴頭。”
“本官沒做虧心事,一些都是按照陛下旨意去做,與我們無關。”
“哦?那關誰的事?”
眾人相視一笑。
與誰有關?
當然是督查銀兩數目,負責統籌和出納的戶部有關了!
自然,也就和掌管戶部新上任的戶部尚書韋待價有關。
午門前,韋待價一襲官袍,煢煢孑立,和周邊的文武百官格格不入。
他剛剛上任,與朝中大多數的門閥士族都不熟悉。
不過起源不再與他,而是他的爺爺韋衝。
韋衝任戶部尚書之時,一身正氣,做事古板,任何事情都一板一眼。
按照規矩來,戶部處理的是有條不紊。
自然,也就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
於是乎,結果不用想,聯手擠下台。23sk.
導致他的父親這輩子也隻是個刺史。
若不是上一任戶部尚書肖立辦事不當,這位置,還輪不到他來坐。
有了這一層關係,朝中有人不高興,見到戶部再次出事,他們也是樂得看戲。
其餘官員也都是自身難保,或拉幫結派,隻要是個有腦子的人,就不會和韋待價走的太近。
文武百官們都樂得吃瓜。
卯時初,厚重的鍾聲迴蕩在漆黑的夜空,顯得蒼茫寂寥。
文武百官們從緩緩打開的東門進入,宗室王親則從西門進入。
楊昭高居龍椅,麵無表情的俯瞰著數百名官員,整齊有序的從午門進來,文武分列。
再有百餘名官員、勳貴進入金鑾殿。
奏對完畢,戶部尚書韋待價出列,朗聲道:
“啟稟陛下,昨日何地方府衙已將銀兩押送至戶部,賬本清理完畢。”
身邊大太監張恆將賬本遞給楊昭。
細細看完後。
楊昭盯著韋待價,冷聲說道:
“確認整理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