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四年(1641年)二月三桂率隊三萬餘人出山馳援錦州。當他抵達寧遠麵見洪承疇、高起潛之後兩人對他能夠及時前來紛紛感到大喜。洪承疇親切的拉著三桂的手道:“此次有三桂在此錦州之圍必解矣!”三桂連忙謙虛不已。接著高起潛又上來拉著他噓寒問暖。


    三人經過一番敘舊洪承疇特意就如何解圍錦州征詢了三桂的意見。而三桂卻道自己還沒有想出如何順利解圍。隻是說自己的軍隊還算是一支新軍希望洪承疇能夠適當予以照顧。洪承疇雖然知道三桂這話有保存自己實力的意思但還是欣然接受了。


    四月下旬洪承疇揮師進至鬆山與杏山之間除了三桂所部其餘七鎮總兵各率部分路移軍至鬆山城附近的東西石門皆照分定營次分別旗色擺開陣勢:在離鬆山南數裏的地方自南向北布列車、步、火器營以騎兵組成兩翼準備與清兵進行激戰。而圍錦的清步兵已經部署在錦州與鬆山之間的乳峰山上占據著有利的地勢而在東西石門屯聚精騎約兩萬各埋伏於周圍待戰他們的戰略意圖也很明顯就是要伏擊前頭增援的明兵。


    四月二十五日明清雙方在乳峰山上山下東西石門處展開了一場激戰。


    明七鎮各挑選精銳步兵攜弓箭、槍炮分別從山下東西兩翼向山上的清兵起進攻山上的清軍居高下擊。明軍冒著如雨點般的矢石奮勇登山進擊搶占近台高處放炮張旗幟大批明兵勇氣倍增喊聲震天拚命衝鋒。而被圍在錦州城內的遼東兵兵聽到槍炮與呐喊聲知道援兵已到主帥祖大壽即揮軍出城南門外擺列營陣與援兵遙相唿應形成了內外夾擊清兵的態勢。當明兵搶上山與清步兵搏戰時山下埋伏的清騎兵先自西石門衝出七八千直接伏擊明軍。戰鬥持續到傍晚雙方互有傷亡明軍被迫退卻。


    此後雙方又接連進行了幾次激戰明軍始終不能打入清兵的包圍圈。洪承疇意識到惡戰還在後頭因此他向朝廷表示:“大敵在前兵兇戰危解圍救錦時刻難緩死者方埋傷者未起。半月之內即再督決戰用紓錦州之急。”洪承疇的原意是持“持久之策”即“且戰且守”穩紮穩打拖住清兵使其欲戰不能糧餉不繼逼它“自困”然後明兵一鼓而擊敗。


    但是崇禎卻以洪承疇曠日持久靡費糧餉為由力主戰決。而且竟責備他出關“用師年餘費糧餉數十萬而錦圍未解內地又困”怎能對得起皇上的信賴與朝中文武重望!不僅如此他還令洪承疇“刻期進兵”;同時他又分任馬紹愉、張若麒為兵部職方主事、職方郎中“出關讚畫”軍事督促洪承疇與清兵決戰以解錦州之圍。


    洪承疇無奈隻得被迫放棄自己的方略於崇禎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正式誓師援錦二十八日進兵次日抵達鬆山。統八鎮大軍傾注於鬆山“孤危之地”。自八月二日洪承疇乘明兵銳氣連連動進攻。宣府總兵楊國柱戰死以山西總兵李輔明代替。這些進攻雖然“未能奏凱”但是卻也給清軍造成重大壓力並使它在小規模的戰鬥中失利。戰場形勢的展一場空前規模的大戰迫在眉睫。


    就在此緊張時刻三桂找到監軍高起潛。


    進房後三桂見沒有別人連忙低聲對高起潛道:“義父孩兒有一事想請義父幫忙!”


    高起潛見三桂鄭重的樣子不由詫異道:“我兒如今都已是都指揮使的高位還有什麽需要義父幫忙的?”


    三桂搖頭歎道:“義父有所不知此次洪督師實乃把我等陷入絕境!”


    高起潛驚異的問道:“我兒此話怎講?”


    三桂繼續道:“如今我舅舅祖大壽的人馬被困在錦州城中而洪督師領我八鎮共十幾萬人馬全部駐紮在這鬆山。.tw[]這麽多人每日的糧草就是個大問題一旦我軍的糧路被清軍切斷那我軍將陷入無糧的絕境。到那時就算敵人不攻我們我們也會因為缺糧而喪失戰鬥力。那可是及其危險啊!”


    高起潛聽後懷疑的問道:“清軍圍困錦州的人數遠遠少於我們怎麽可能還有兵力去切斷我軍的糧道呢?”


    三桂聽了高起潛的懷疑感覺哭笑不得道:“他皇太極聽說我們十幾萬人前來馳援錦州以他的性格肯定不會老實的呆在那裏定會借此機會來打我軍的主意。一旦他率軍突然襲擊我軍的糧道那我們豈不是危險了!”


    高起潛畢竟不是無能之輩聽了不由的連連點頭。隨後對三桂道:“那你為何不趕緊去找洪承疇將此事向他說明!”


    三桂歎氣道:“依他那自負的脾氣怎麽可能會聽從我的建議呢?再說這個問題我已經向他說明過了當時他告訴我這是奉了皇上的聖旨。要他務必要尋機會迅與敵人展開決戰並以最快的度解掉錦州之圍。”


    高起潛聽了迴頭對三桂問道:“那你要義父怎麽幫助你?”


    三桂道:“我準備離開鬆山可是怕洪督師不答應因此才來請教義父請義父幫忙給美言幾句!”


    高起潛皺眉道:“難道你想就這麽準備一走了之麽?”


    三桂忙擺手道:“不不不我隻是不甘心站在這裏傻傻的等待失敗與其這樣還不如另辟奇境為自己找出路。”


    高起潛詫異道:“你還有什麽想法趕緊說出來聽聽!”


    三桂緩緩道:“我是這樣想的既然鬆山這裏我們已經匯聚了十幾萬之數再放太多了也沒用。因此我就想帶領我的手下繼續實施以往的那一招就是偷偷的潛入到滿清的後方給他來個一鍋端。讓皇太極自顧不暇尾難顧情急之下我想他必定會率兵返迴如此錦州之圍自解。”


    高起潛沉吟道:“此計倒是好計隻是已經用過多次恐怕會失效吧!”


    三桂忙道:“我這次可是打算動真格的直接去攻打滿清的都城盛京。”


    高起潛聽了吃驚道:“什麽?你想憑三萬人就要打下盛京?”


    三桂搖頭道:“不光是我的三萬人到時我還想聯絡蒙古的林丹汗我們雙方共同出兵準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拿下盛京。到時他皇太極肯定會立即放棄錦州而匆匆北返。”


    高起潛聽後連連點頭道:“恩此計甚妙!待會為父就和洪承疇訴說此事!務必要讓我兒脫身於此!”


    洪承疇聽了高起潛的建議一方麵為了照顧他的麵子另一方麵也感覺三桂此舉可行。雖然三桂所部一走自己還剩下將近十萬人馬但想來對付圍困錦州的清兵應該是足夠了。而萬一三桂能夠攻下滿清的都城盛京那可絕對稱得上是天大的功勞。就算是皇太極親自來督戰聞到此消息也要立即趕迴去。因此他在百般權衡之後終於答應了三桂的請求並根據三桂的提醒給在前屯衛總兵王廷臣手下幹參將的吳三鳳也就是三桂的哥哥單獨列出一支人馬。軍旗上打出一個大大的‘吳’字以此來迷惑麻痹清兵讓他們誤以為三桂依然還在己方陣中。而三桂則在一個漆黑的夜間率隊偷偷的離開了鬆山隨後一路快的向北而去。


    清太宗皇太極正為清軍連續受挫而焦急萬分及至得到洪承疇率大軍援錦的消息心急如焚隨後他便傾國中之兵親率軍隊八萬餘人上前線指揮。一路疾馳六個晝夜於七月十九日到達鬆山附近的戚家堡。皇太極在仔細的察看一番地勢後他當機立斷指揮精兵從王寶山、壯鎮台、寨兒山、長嶺山、劉喜屯、向陰屯、灰窯山至南海口一線下營並指令將士就地挖壕僅僅用了一天工夫就掘壕三重每道壕深八尺寬丈餘以此來斷絕鬆山要路。此舉頓時切斷了明軍來往的糧道將明八鎮兵圍於鬆山城附近。


    而皇太極為了防止明兵突圍逃脫便派兵將杏山也圍困起來使明潰兵不得入城。隨後自塔山南至海邊北至山嶺以及寧遠北的連山一切去路俱遣兵邀截又分兵各路截守。皇太極這一番部署已把明軍置於彈盡糧絕的境地企圖將洪承疇十萬餘人困死在鬆山。


    此時皇太極為了將錦州與鬆山圍死已經傾舉國之兵力來進行這番準備。其中七萬餘人圍住了錦州自己則親率八萬餘清兵又將鬆山團團圍住。即便如此皇太極依然還不放心。在他的心中始終有一個人讓他忐忑不安此人就是三桂。不過皇太極聽說此時三桂也隨洪承疇一起被困在了鬆山。他特意派出了多批密探冒險去鬆山進行打探結果令他驚喜萬分。三桂連同他的手下將士果真一同被困在了鬆山之上。皇太極聞之忍不住心中狂喜暗道如今就連自己生平最顧忌之人都已被自己團團圍困的沒有任何出路從今往後這天下還不是自己的囊中之物麽!想到高興處皇太極不由的放聲狂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吳三桂新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福有雙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福有雙至並收藏吳三桂新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