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空氣很清爽,葉奮韜伸展了一下身體,感覺精神抖擻。(..tw無彈窗廣告)叫上姚家哥倆直奔天津河西南樓。
那套房子坐落於沿大沽路向西2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條可以並行兩輛馬車的馬路,在當時可是一條很寬的馬路,這條馬路一直通到廣東路,在一個十字路口,轉向向南的一條小巷,整條小巷一直通到下一條馬路都是這套房子的範圍。
當葉奮韜三人轉進小巷的時候,小巷的門口迎上一人,抱拳拱手:“敢問是葉先生嗎?”
“我就是。”說完,葉奮韜仔細打量來人。
隻見此人,五十左右的年紀,穿一件灰色的長衫,腳上是一雙圓口布鞋,裏麵是白色的襪子。
臉上戴著一副黑色的眼鏡,是圓圓的那種,整個一個賬房先生的打扮。
“請問,您是房主,以前沒見過您。”姚水明看著他很疑惑的說。
“不是,以前那個是我們那的夥計,我是賬房。今天奉我家主母之命來的,請到院裏說話。”
推開一道很寬大的門是一個過廊,再向前就是一個很大的院子。
“葉先生,您看,這房子沒什麽建築。左手是賬房和苦力們駐的房子,右手那幾間是廚房,柴房和放亂七八糟的東西的地方。這個大院子是堆鹽的地方,以前有一個大的活動頂棚。”
葉奮韜四麵看了看,有些不解的問道:“找您這麽說這地方以前是鹽商的產業。(..tw)我就不明白,鹽商不都是很有錢嗎?幹嘛要賣地?”
“不瞞您說,這地兒以前是天津老八大家之一的長源楊家的。可是家門不幸,他的小兒子迷上了--花會,這不,欠了袁三爺好幾萬大洋,還寫了字據。
按說,楊家這麽大的產業也不在乎幾萬塊大洋,可是現在楊家也還是走下坡路了,幾萬大洋也拿得出來。主母隻是不想讓老爺知道,偷偷讓我賣地把錢還上,房子楊家有好幾十處,平常老爺也不太在意,這事偷偷的做完了就能瞞過老爺。”
袁文會的花會設在日租界秋山街(今錦州道),設有老筒和新筒兩種玩法,早10點、下午4點各開一次,由任渭漁一人作筒,另雇數名賬房先生和眾多的跑封人。
跑封的都是些遊手好閑、沒有固定職業的人,他們依仗袁的勢力欺壓百姓,詐財行騙。得到花會賭博題目後,他們四處兜售,收進押花會的賭資,每天向賬房交賬。他們沒有工資,全憑中彩人賞賜的喜錢,但行內有規矩,給少了還不行。
由於玩法新穎,參與賭博的人足不出戶,坐在家裏就能押注,因而賭徒深入到社會各角落各層次。花會比牌九厲害得多,它有三十六門,分上十八和下十八,也即三十六個題目,每個題目有一句歪詩,叫賭徒利用夢幻想象來押,如果押中,可得原注三十六倍的彩頭,即押一賠三十六。
賭徒們財迷心竅,像中了魔一樣,成天聚集在一起“研究分析”,把夢中所見與歪詩聯係,甚至求神、問卜、討簽、圓夢。
任渭漁做筒有獨到的一套方法,每天先由跑封人所報三十六門的押注中,統計出每門的押注多少,拋開多數賠少數,避重就輕,目的是叫花會多得收入,少出賠頭。
為了籠絡人心,當然也會叫個別幸運者中彩。跑封人在兜售過程中大肆宣傳中彩人情況,引人上鉤。為了滲透到百姓人家,花會的賭資不限,可以是上千上百,也可以是幾元幾角,許多窮苦人抱著僥幸心理,將一家人的活命錢投入花會,斷了柴米。
1元的投入,36元的迴報,這極大的誘惑讓無數人深陷其中,輸了錢想撈本,不擇手段弄錢再賭,結果傾家蕩產、家破人亡。而作為花會保護傘的袁文會設賭抽頭,不管誰輸誰贏,一律見十抽一,天長日久,所有賭徒都是輸家,隻有設賭開局的他才是永遠的贏家。
花會盛行時,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都是花會的題目,許多人無心正業、神魂顛倒,終日做著發財夢,可到頭來卻落得一無所有。害人的花會一直興旺了十幾年,直至日本投降,袁文會被關進監獄,才逐漸銷聲匿跡,而成千上萬的賭徒卻成了永久的被害者。
“哦,你說的袁三爺是不是袁文會?”
“是啊!他在日租界不幹好事,又是個混混兒,主母不願意鬧起來,所以.....”
“行,我明白了。咱們說正事。”
“這地方沒什麽建築,就是地值點錢,您給一個準數,不是太黑差不多就行。”
“兩萬大洋。”
“您不實在,您給我算算,那值這個數?”
“這......”“還是的,您的價不靠譜吧。照我看,頂天值一萬大洋,您看呢?”
“我當時吧!沒和您這位小兄弟說清楚。”迴頭看了看姚水光:“這個房契還有大沽路對過那片空地,有個三畝多地,那有一個看地的小房,我帶您過去看看。”
除了小巷,穿過大沽路,靠路邊一大塊空地上有一個孤零零的小屋,四周拉著木籬笆。
“您看,地方遠點,當時是兩塊地的房契。後來寫到一塊了。這不,我都帶著了,您看是不是這迴事?”葉奮韜接過來一看,還真是迴事。
“不是我埋怨您,您要早和我侄子說不就結了。加一塊有十來畝地。”葉奮韜貌似恍然大悟的說。
其實他看出來這個賬房先生不簡單,不光是說話,是說話的時機透著狡猾。
“您看,這是臨街的地方,建起來就可以開買賣。在這談好,後麵取貨,這不也挺好。”
“行了,我知道您嘛意思了。再說下去就沒意思了。兩萬就兩萬,迴頭和我侄子辦手續。”
迴到家,葉奮韜把蘭黎明叫過來:“今天和老大,老二又看了一處。我的意思,做雜貨站的那處房子安置孫誌武那的有家眷和腿腳不利索的,讓他們以後安心。
做飯館的那處要挑身體好的,那是個據點。房子找比利時的儀品公司設計,資料上寫得明白,1937年就迴國了,不用擔心泄密的問題。
房子要造的結實,牆要半米厚,用鋼筋混凝土。”
“葉叔,您這是要蓋碉堡。”
“差不多,保不齊有事,暴露了,內部出了叛徒了,好能堅持有時間想辦法。這個都不好說。靠馬路的迴頭再研究,反正那是裏麵的眼睛和耳朵。
建的要複雜點,不要怕花錢。兩處都一樣,基本上地下一層,地上兩層。你們三個人好好研究。”
葉奮韜走向門口,突然又像想起了什麽?轉身說道:“還有,現在錢還沒到位,先交個定金。讓孫誌武哪的身體沒問題的都來,不過,車夫還要留幾個,以後還要用到。”
注,津門老八大家
指的是津門在清末民初的富商。以後,除了正興德穆家以外,其餘的富戶基本消失,代之以九大家。
天成號韓家海運起家
易德裕高家鹽業起家
楊柳青石家漕運起家
土城劉家糧食起家
正興德穆家茶葉起家
振德黃家鹽業起家
長源楊家鹽業起家
益照臨張家鹽業,錢莊起家
那套房子坐落於沿大沽路向西2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條可以並行兩輛馬車的馬路,在當時可是一條很寬的馬路,這條馬路一直通到廣東路,在一個十字路口,轉向向南的一條小巷,整條小巷一直通到下一條馬路都是這套房子的範圍。
當葉奮韜三人轉進小巷的時候,小巷的門口迎上一人,抱拳拱手:“敢問是葉先生嗎?”
“我就是。”說完,葉奮韜仔細打量來人。
隻見此人,五十左右的年紀,穿一件灰色的長衫,腳上是一雙圓口布鞋,裏麵是白色的襪子。
臉上戴著一副黑色的眼鏡,是圓圓的那種,整個一個賬房先生的打扮。
“請問,您是房主,以前沒見過您。”姚水明看著他很疑惑的說。
“不是,以前那個是我們那的夥計,我是賬房。今天奉我家主母之命來的,請到院裏說話。”
推開一道很寬大的門是一個過廊,再向前就是一個很大的院子。
“葉先生,您看,這房子沒什麽建築。左手是賬房和苦力們駐的房子,右手那幾間是廚房,柴房和放亂七八糟的東西的地方。這個大院子是堆鹽的地方,以前有一個大的活動頂棚。”
葉奮韜四麵看了看,有些不解的問道:“找您這麽說這地方以前是鹽商的產業。(..tw)我就不明白,鹽商不都是很有錢嗎?幹嘛要賣地?”
“不瞞您說,這地兒以前是天津老八大家之一的長源楊家的。可是家門不幸,他的小兒子迷上了--花會,這不,欠了袁三爺好幾萬大洋,還寫了字據。
按說,楊家這麽大的產業也不在乎幾萬塊大洋,可是現在楊家也還是走下坡路了,幾萬大洋也拿得出來。主母隻是不想讓老爺知道,偷偷讓我賣地把錢還上,房子楊家有好幾十處,平常老爺也不太在意,這事偷偷的做完了就能瞞過老爺。”
袁文會的花會設在日租界秋山街(今錦州道),設有老筒和新筒兩種玩法,早10點、下午4點各開一次,由任渭漁一人作筒,另雇數名賬房先生和眾多的跑封人。
跑封的都是些遊手好閑、沒有固定職業的人,他們依仗袁的勢力欺壓百姓,詐財行騙。得到花會賭博題目後,他們四處兜售,收進押花會的賭資,每天向賬房交賬。他們沒有工資,全憑中彩人賞賜的喜錢,但行內有規矩,給少了還不行。
由於玩法新穎,參與賭博的人足不出戶,坐在家裏就能押注,因而賭徒深入到社會各角落各層次。花會比牌九厲害得多,它有三十六門,分上十八和下十八,也即三十六個題目,每個題目有一句歪詩,叫賭徒利用夢幻想象來押,如果押中,可得原注三十六倍的彩頭,即押一賠三十六。
賭徒們財迷心竅,像中了魔一樣,成天聚集在一起“研究分析”,把夢中所見與歪詩聯係,甚至求神、問卜、討簽、圓夢。
任渭漁做筒有獨到的一套方法,每天先由跑封人所報三十六門的押注中,統計出每門的押注多少,拋開多數賠少數,避重就輕,目的是叫花會多得收入,少出賠頭。
為了籠絡人心,當然也會叫個別幸運者中彩。跑封人在兜售過程中大肆宣傳中彩人情況,引人上鉤。為了滲透到百姓人家,花會的賭資不限,可以是上千上百,也可以是幾元幾角,許多窮苦人抱著僥幸心理,將一家人的活命錢投入花會,斷了柴米。
1元的投入,36元的迴報,這極大的誘惑讓無數人深陷其中,輸了錢想撈本,不擇手段弄錢再賭,結果傾家蕩產、家破人亡。而作為花會保護傘的袁文會設賭抽頭,不管誰輸誰贏,一律見十抽一,天長日久,所有賭徒都是輸家,隻有設賭開局的他才是永遠的贏家。
花會盛行時,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都是花會的題目,許多人無心正業、神魂顛倒,終日做著發財夢,可到頭來卻落得一無所有。害人的花會一直興旺了十幾年,直至日本投降,袁文會被關進監獄,才逐漸銷聲匿跡,而成千上萬的賭徒卻成了永久的被害者。
“哦,你說的袁三爺是不是袁文會?”
“是啊!他在日租界不幹好事,又是個混混兒,主母不願意鬧起來,所以.....”
“行,我明白了。咱們說正事。”
“這地方沒什麽建築,就是地值點錢,您給一個準數,不是太黑差不多就行。”
“兩萬大洋。”
“您不實在,您給我算算,那值這個數?”
“這......”“還是的,您的價不靠譜吧。照我看,頂天值一萬大洋,您看呢?”
“我當時吧!沒和您這位小兄弟說清楚。”迴頭看了看姚水光:“這個房契還有大沽路對過那片空地,有個三畝多地,那有一個看地的小房,我帶您過去看看。”
除了小巷,穿過大沽路,靠路邊一大塊空地上有一個孤零零的小屋,四周拉著木籬笆。
“您看,地方遠點,當時是兩塊地的房契。後來寫到一塊了。這不,我都帶著了,您看是不是這迴事?”葉奮韜接過來一看,還真是迴事。
“不是我埋怨您,您要早和我侄子說不就結了。加一塊有十來畝地。”葉奮韜貌似恍然大悟的說。
其實他看出來這個賬房先生不簡單,不光是說話,是說話的時機透著狡猾。
“您看,這是臨街的地方,建起來就可以開買賣。在這談好,後麵取貨,這不也挺好。”
“行了,我知道您嘛意思了。再說下去就沒意思了。兩萬就兩萬,迴頭和我侄子辦手續。”
迴到家,葉奮韜把蘭黎明叫過來:“今天和老大,老二又看了一處。我的意思,做雜貨站的那處房子安置孫誌武那的有家眷和腿腳不利索的,讓他們以後安心。
做飯館的那處要挑身體好的,那是個據點。房子找比利時的儀品公司設計,資料上寫得明白,1937年就迴國了,不用擔心泄密的問題。
房子要造的結實,牆要半米厚,用鋼筋混凝土。”
“葉叔,您這是要蓋碉堡。”
“差不多,保不齊有事,暴露了,內部出了叛徒了,好能堅持有時間想辦法。這個都不好說。靠馬路的迴頭再研究,反正那是裏麵的眼睛和耳朵。
建的要複雜點,不要怕花錢。兩處都一樣,基本上地下一層,地上兩層。你們三個人好好研究。”
葉奮韜走向門口,突然又像想起了什麽?轉身說道:“還有,現在錢還沒到位,先交個定金。讓孫誌武哪的身體沒問題的都來,不過,車夫還要留幾個,以後還要用到。”
注,津門老八大家
指的是津門在清末民初的富商。以後,除了正興德穆家以外,其餘的富戶基本消失,代之以九大家。
天成號韓家海運起家
易德裕高家鹽業起家
楊柳青石家漕運起家
土城劉家糧食起家
正興德穆家茶葉起家
振德黃家鹽業起家
長源楊家鹽業起家
益照臨張家鹽業,錢莊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