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黑字一號基地的中華軍作戰大本營裏,所有中華軍旅以上的指揮官人員和總參謀部的高級參謀全部到齊。


    漫長的冬季裏,火鍋是最使人感覺溫暖的飲食方式,看著屋裏滿臉油光的將軍們,葉奮韜滿意的點點頭。


    會議照例由蘭黎明主持。


    遵照最高統帥部大本營1948年1月22日的決定,蘇聯開始重新整編以下番號的方麵軍用於以後對我們的作戰。


    新東方第一方麵軍,編有第13,27,38,40,47,60諸兵種合成集團軍,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和空軍第2集團軍,指揮官為尼古拉-亞曆山德羅維奇-布爾加寧大將。


    新東方第二方麵軍,編有近衛第4,5,7集團軍,諸兵種合成第37,52,53,57集團軍,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和空軍第5集團軍,這個方向的實力比較強,指揮官為馬特維-瓦西裏耶維奇-紮哈羅夫大將。


    中亞第一方麵軍,編有近衛第1,8集團軍,諸兵種合成第6,12,46集團軍和空軍第17集團軍,指揮官為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元帥。


    由於中亞方麵還有很多重要城市未被我們攻克,蘇軍還是可以利用現有的中亞軍區和土耳其斯坦軍區和我們作戰。(..tw)


    除了以上三個方麵軍以外,還組建了西伯利亞第一方麵軍,編有第21集團軍,近衛第1,3,8集團軍,突擊第5集團軍,諸兵種合成第6,12,46,57集團軍,坦克第3,5集團軍,空軍第2,17集團軍。


    這個方麵軍應該主要用於西伯利亞乃至遠東方向的作戰,是實力最強的方麵軍,指揮官為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元帥兼任,同時還是這四個方麵軍的總指揮,他是蘇軍的旗手和靈魂人物。


    對蘇聯軍隊最重要的―點是蘇軍的第二軍隊的製度。


    這個製度使得一個師在一夜之間就能變成兩個師,這個製度使蘇軍總參謀部在極短的時間內,即將師的數目恰好整整翻了一番。


    蘇聯軍隊在三十年代初即開始采用看不見的師的製度,這個製度挽救了蘇聯,使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免遭失敗,他們在今天仍然實行這種製度。


    平時,每個師長手下有兩名副師長,而不是隻有一個,這兩個副師長當中有一名履行其日常職責,另外一名隻是偶爾幹一點這方麵的工作,因為他還擔負另外一些職責,這位副師長有一個秘密的頭銜,即第二軍隊的師長。


    師參謀長為一名上校,他手下也有兩名軍銜為中校的副職,其中一名也有秘密的頭銜,即第二軍隊的師參謀長。


    每個團的情況也是如此,每個營有1個營長和1名副營長,副營長有秘密頭銜,即第二軍隊的營長。


    假設發生了武裝衝突,一個師接到作好戰備的命令,並立即開赴作戰地域,此時,這個師隻有一個副師長,也就是那位履行日常職責的副師長,他擔負起這個師的副師長在平時的全部工作。


    這時,各營都沒有副營長了,但在這種情況下,每個營內有一名連長立即升任副營長,連長留下的空缺由一名排長升任,軍官的這種調動是不會影響師的作戰效能的。


    因此,這個師的全部人員連同武器裝備便離開了他們的營房。


    如果這個師的士兵和下級軍官缺編,他們將在開赴作戰地域的途中得到補充,將預備隊人員補進去。


    這個師開走以後,營房並沒有閑置起來,那位平時擔任副師長的上校依然在那裏,同時,還有六位平時擔任副團長的中校和若幹名副營長和三分之一的排長等均留在那裏。


    那麽,裝備這麽多新成立的師的武器裝備是從哪裏來的呢?這個問題很簡單,這些看不見的師使用老式武器裝備。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時蘇軍步兵裝備的是某型自動槍,後來又改裝成某型衝鋒槍,每一個師均獲得所需數量的新式武器,替換下來的武器先行封存,然後放在師的倉庫內,以供看不見的師使用。


    後來某型步槍又取代了某型衝鋒槍,而某型衝鋒槍即放入師的倉庫內,原來更老某型自動槍(仍然能用)即轉入倉庫,或移交給戰時遊擊隊成員。各種槍以及後來的反坦克火箭筒等武器亦按上述方法處理。


    師接到新式武器後,即將上一代武器封存在師的倉庫內,一直到全師都有了完全新式的武器時為止,然後,倉庫內存放的東西又換樣了,這些看不見的師都是老式裝備的部隊,它們沒有絕密的武器裝備,但是在平時維持150個這樣的師是不費分文的。


    有了這150個師。雖然它們是老式的師,但在關鍵時刻,它們可以增援另外150個裝備最新式武器的師,這樣可以迷惑敵人,使其在計算上發生錯誤,這正是二戰1941年發生的情況,德軍產生了很大的迷惑。


    蘇聯采用第二軍隊的製度不僅限於陸軍,空降兵、邊防軍、海軍陸戰隊、國土防空軍等也采用這種製度,此外,在蘇聯空軍裏也采用了這一製度。


    個人見解:依我看,他們這看不見的第二梯隊就相當於我們的預備役,隻不過,戰時他們能夠較為靈活地組織起來人員,以及武器配備方麵的速度會稍快些。


    不管怎樣,此法對蘇德戰爭期間,確實起到了實質性的作用――除了迷惑敵人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補充前線兵員匱乏的問題。


    所以,實際上要把蘇軍的普通部隊加上百分之五十的人員來對待,當然,戰鬥力按增加百分之二十即可。


    舉個例子,一個得到極大加強的步兵軍--第72軍,在加強有8個炮兵旅(含2個重炮旅〕,4個炮兵團,3個炮兵連(含2個超重炮兵連〕,2個火箭炮兵旅,2個火箭炮兵團,2個迫擊炮旅,2個坦克旅,2個自行火炮旅,1個工兵旅之後,總共隻有14380人。


    各位注意,這樣說,我們一個裝甲旅可以按蘇軍一個近衛集團軍或兩個紅旗,突擊,多兵種合成等稱號的集團軍的戰力安排作戰計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紫色戰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泰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泰夢並收藏紫色戰旗最新章節